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公主、格格、郡主到底有什么区别?

揭秘:公主、格格、郡主到底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32 更新时间:2023/12/10 3:23:19

网友回答:“公主”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名称含义为“公为之主婚”,简称“公主”。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公”,周朝天子通常把女儿下嫁给诸侯,而周朝天子一般是不会为自己女儿主婚的,通常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于是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所谓公主也者,乃“公”主持其婚礼之意也。不过,在当时不仅是周天子的女儿可以称为“公主”,其他诸侯的女儿也叫“公主”。“公主”又可以叫“君主”。《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人公主”。“尚”的意思是“上娶”,意思是说,公叔当了国相,娶了魏国的公主。可见,当然公主也可是诸侯的女儿。汉朝开始,诸侯王的女儿就降格称翁主,只有皇帝的女儿可称为公主了。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中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可见,当时已经对皇帝和诸侯的女儿出现了等级称呼,只有皇帝的女儿可称“公主”了。

网友回答:要说公主、格格、郡主的区别,先得弄清楚她们各自的代表的是哪一类人。《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在封建社会,公主主要就是直皇家的直系女子的尊称。各个朝代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是一致的。《明史·公主传》:“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可见能被成为公主的人,基本上和皇帝是最亲的人。还有一种是因为联姻,而被强制封为公主的女人。这类女人也许是皇帝的养女,或者宫女,也可能是皇族里的年轻女子。她们的唯一任务,就是代替皇家出嫁他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再来说说格格——被误解的称呼,格格这个词是出现在满清时期,很多人说起格格这个词,估计是从《还珠格格》这部火热的电视剧中才知晓的。那么格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代表着哪一类人呢?满清中格格的意思就是小姐,是满族对各个家族中的年轻未出嫁的女子的一种称呼。后来满清入关,爱新觉罗成了皇族,满清的很多部落都成了贵族,这里又被称呼贵族家的女子为格格。再后来,顺治帝的时候,又将格格分为五个等级,而且只有被封号的才能成为格格,其他的多数称为宗女。郡主由郡公主演化而来,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网友回答:公主、格格、郡主都是帝王之家的女儿,区别就是血统亲疏、地位高底不一样。公主是一国之主的女儿。先秦时代的王国、公国、候国等诸侯的女儿都是公主;秦统一之后,各朝皇帝的女儿是公主。公主的意思是:婚姻由公室做主。清朝皇帝的女儿是不叫公主,而叫格格。皇帝的兄弟们的女儿是郡主,如果要和亲,则可以被册封为公主;有时皇帝的姐妹们生下的女儿也可以叫公主,但是这个公主的含金量不高。宋朝的柴氏皇族,生下女儿被称为郡主而非公主,反应了赵氏皇族对柴家的礼遇。也就是说国君的女儿是公主,清朝称为格格;国君的兄弟姐妹生的女儿称为郡主,比公主要低一个级别。公主永远都是公主,郡主则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耀升为公主。

网友回答:公主本是中国古代对于皇女的称号,一般是皇帝的女儿或者姐妹。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她们的封地常称作汤沐邑。即郡公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女封县主。起于晋朝,在唐朝太子的女儿称之为郡主,到宋朝,皇家宗室之女也被称之为郡主,到清朝,亲王的女儿皆封为郡主。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姑娘之意。在满语中原来是对女性的一般对称。而在汉语中出现时则大多:一是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二是皇帝和亲王妾室的称谓。

网友回答:“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国和越国的恩怨纠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越国,春秋,历史解密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自从周王室衰微以后,就乱战不断,搞的是民生艰难,但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样的混乱场面同样也涌现出了无数的大人物。就说春秋时期,最后的一位霸主,就是卧薪尝胆以后,灭掉了吴国的越国,但是的越国国主勾践为了能够报仇雪恨,那真的是忍人所不能忍,但是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说起吴国和越

  • 他是土木工匠的鼻祖,发明的东西为何被墨子批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鲁班,春秋,历史解密

    中国古人的智慧无穷,很多古人留下的东西,尽管当代科技已经超出古代百倍,可依旧难以看破其奥秘。在中国工匠史上,有一人身为工匠鼻祖,发明的东西被墨子看不上,并且曾正面批判,但是当代人深究起来却可以感受到其作品背后的先进科技。此人便是鲁班。如今再度研究此人,依旧可以感受到其身上的层层迷雾。鲁班身处春秋时代

  • 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如何将儿媳杨玉环占为己有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正是因为李隆基没有中意的嫔妃,去哪里就寝都成了他每天难以决定的一个问题。为了此事,他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是让每位嫔妃头上插一朵鲜花,然后放飞一只蝴蝶如若。蝴蝶落在谁的头上,当天晚上他就临幸谁。这种招蜂引蝶的游戏出现在皇室,未免也太荒唐了。不过,李隆基不愧为才子,他的这个“创作”确实很文雅。这样荒唐的生

  • 唯才是举能够选出好皇帝,为何古代一定要拘泥于嫡长子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朝,历史解密

    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产生了很多悲剧。比如司马衷明明是个白痴,但是晋武帝司马炎要遵从嫡长子制,就算他是白痴,也要把皇位传给他。这也就直接造成了西晋的“八王之乱”,以及最后西晋灭亡的悲剧。再比如李世民的能力本来很强,他所立下的战功也是最多的。但是李渊遵奉嫡长子继承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也因此造成了“玄武

  • 生来就头发过颈的她,舅父是皇上,丈夫是开国皇帝,李世民四兄弟是她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生活在封建社会時期的大家遭受旧思想的危害,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封建迷信,那时的大家不管碰到好事儿错事都将其归为神明分配的結果。由于针对神明拥有盲目跟风的钦佩,因此针对这些利害的人物,古代的大家也习惯将一些神迹堆积在那人手上,例如很多名人出生的时候都出现过异象,实际的情况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为了夸大人

  • 东汉末年中山贩马商人苏双简介 他的生平及典籍描述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苏双,生活于东汉末年,中山人,与张世平为同路商人。刘备起兵时曾资助军粮战马,后不知去向。人物生平相传为东汉末年中山贩马商人,曾与张世平同路,资助刘备组织武装、建立政权。于《三国演义》第一回出场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资助刘备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刘备所使用的“双股剑”、关羽所使用的“青龙

  • 南宋扛不住蒙元的攻击,为何安南却能扛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安南(现在的越南)等挡住蒙元的三次攻击,而作为安南宗主国的南宋,却被蒙元给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安南比南宋还厉害?显然,历史不能作这种简单的推理。蒙元最终没有把安南拿下来,是有原因的。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主观上,蒙元并没有很用心地和安南作战,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蒙元打安南的目的,是为

  • 他一生打了1次大胜仗,却影响了魏蜀吴三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来聊聊五虎上将中的首席虎将关羽。当然在正史上是不存在五虎上将这个说法的,为了通俗易懂方便起见,如此一说,看官朋友切莫误会是说演义。我们谈的仍然是正史。因为演义所造成的艺术影响,关羽已经不单纯是一位武将,而成了一个位具有信仰意义的神。但是我们如果想了解历史真相,就必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在史载

  • 古代厨师都是男人都是在皇宫 为什么他们就不需要净身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厨师,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那是皇权主义,皇宫里面前朝是皇上办公的地方,后宫,住的就是皇上的美貌嫔妃,于是就有了很多的宫女,来伺候他们,但是有的重活宫女干不了,只能找男人,但是皇帝有这么多女人,要是有了男人,难免不会有绿帽子。于是就出来了这样的职业,宦官,他们失去了男性的特征,才能进宫里当差,不过他们的待遇,还算是

  • 雍正王朝时期参与夺嫡的九王,哪一个姥爷家的背景这般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我国在现如今的国际社会中,人们被称之为“唐人”,而我国代表性的服装自然是“唐装”。大家都知道,当全世界全部國家都了解中国古代时,唐朝就是我国。当时,唐朝在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领先于世界。那时,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即使来自《西游记》的高粱也听到了大唐的高粱,这引起了大多数当地人的注意,表明唐朝产生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