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中国为什么能再次统一?隋初统一条件的成熟

隋朝中国为什么能再次统一?隋初统一条件的成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97 更新时间:2024/1/24 7:35:59

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南北双方战事频仍,都试图以武力消灭对方,以求一统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南方统一不了北方,北方也统一不了南方。

(1)北方统一南方的淝水之战。从公元371年到公元376年,前秦苻坚消灭了北方的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苻坚是氐族人,苻坚认为其势力强大,“投鞭 于江,足断其流”,南方的东晋政权是“垂亡之国”,战则必克,苻坚贴心大臣却不这么乐观,他们认为,前秦内部的民族成份复杂,鲜卑、羌、羯分布在京畿附 近,他们臣服于前秦是慑于前秦的武力,他们对前秦怀有灭国之恨,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在后方作乱,前秦境内的汉族人民将南方的东晋视作故国,不会真心支持 氐族人去灭亡自己的故国。但苻坚统一南方的决心十分坚定。于是挥军南下,北南双方的军队在淝水(淝水为淮河的支流,即今安徽寿县一带)对峙。前秦军临淝水 立阵,南方晋军不能渡河。晋军要求前秦军后移,让晋军渡河决战,苻坚企图在晋军半渡时发动攻击,便下令军队后辙,部队刚一移动,前秦军队有一位汉族将领叫 朱序的,因不忍看到故国被灭,大叫“苻坚败了”,于是前秦军队疯狂后奔,自相残杀,晋军乘胜追击,前秦大败。苻坚不仅没有灭掉东晋,统一南方,而且北方那 些被他先前灭掉的民族政权又建立了起来,北方再一次陷入分裂。再经过四五十年,随着各民族间融合因素的增长,统一条件的具备,在北魏太延期五元439 年),北方才又实现了新的统一。从淝水之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对立是国家统一的大障碍。

(2)南方企图统一北方的北伐。当北魏统一 北方后,南方的刘宋政权,由于国力增强,有了北伐的打算。公元431年,宋文帝出兵10万,分东西两路北伐,准备攻下黄河以南的战略要地,北军见其势力强 大,暂将部队撤至黄河北岸,但是到了该年八月,北军大举反攻,南方刘宋军队大败,损兵折将,所收复的失地全部丢失。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宋文帝听 说北魏与草原上的柔然开战,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再次北伐,刘宋军队分东西两路北止,主力东路军围攻滑台(河南滑县),西路军兵指潼关,当东路军围攻滑台 时,当地汉族人民踊跃支持,史载:“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赴者日以千数”(《通鉴》卷一百二十五),但东路军的主帅却纵兵掠夺百姓的财物,让先前支持他 们的百姓凉透了心,最后东路军被北魏的军队打败。西路军攻克了陕县(今河南陕县)、弘农(今河南灵宝市北),逼近潼关,斩北魏军万余,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但因东路军失败,西路军不久被迫撤退。当南方刘宋军队后撤之时,北魏军队却乘势反攻,直入刘宋统治的腹心地带,杀烧抢掠,兵陈长江北岸,声言要渡江夺取刘 宋都城建康(今南京),但北魏军队前有大江阻隔,后无强大水师支援,且士马损失过半,于是在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正月收兵北撤。南方北伐的失败一是将 帅无能,从刘宋部队掠夺支持他们的百姓可见一斑。刘宋的经济实力很有限,战前,还向境内的富民借贷以充军饷。

可见,要实现以武力统一天下的目标,需要各种条件的成熟。

统一条件的成熟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是唐代诗人杜审言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的诗句,意思是说:云霞从海上升起,那正是曙色初露;梅柳间的绿意从江南渡到江北,那是春天已经来临。

当统一条件成熟时,一个地跨长江两岸的大帝国就呼之欲出了,居临天下的帝国天子也就赫然可显。概括起来,隋初统一条件的成熟有以下几点:

(1)民族矛盾的消除。西晋末年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种类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史书上称为“五胡”。“五 胡”等少数民族和内地的汉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五胡之间也有矛盾,由于阶级压迫的加深和统治者有意识的挑唆,人们分不清是非,只分种族的异同,民族之 间疯狂的仇杀屡见不鲜,也十分残酷。如后赵时赵冉闵就曾下令在都城内大杀胡人:“一日之内,斩首数万。(冉)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长皆斩之,死 者二十余万,……于是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晋书》卷一百七《石季龙载记下》)。这种屠杀完全不分是非,只要你有高高的鼻子和满脸的胡须,就被认为是 “非我族类”,就有可能被杀。在西晋灭亡后,短短的一二十年间,中国人口从二千三百万骤减至一千余万(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第四、五章,人民出版 社1988年)。民族间的仇恨和偏见深植在人们的头脑中,一时难以消除,这是国家统一的极大障碍,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秦企图统一南方的淝水之战中,民族间的 隔阂和矛盾是怎样使前秦苻坚统一南方的愿望化为泡影的。

即使在民族仇杀十分盛行的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也自 觉不自觉地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曾经统一了北方的北魏政权,在孝文帝时断然采取全面汉化的政策。①禁胡服。胡人的服装与汉人不同,孝文帝规定,禁止穿胡服, 服装一依汉制。②断胡语。以汉语为唯一的通行语言,如有人敢在朝堂讲胡语,一律免官,考虑到年龄大的人做到这一点很困难,规定30岁以上的不强求,30岁 以下的,在朝廷上必须用汉语说话。③改姓氏。姓氏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孝文帝规定,所有的胡人均应将姓氏改为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等 等。

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融合,特别是胡汉相互通婚,作为民族界限最明显的血统已混淆不清,在杨坚代周时期,胡汉已基本融为一体。这一历 史过程持续了两个半世纪。杨坚代周建隋,是汉族政权的恢复还是胡族政权的延续,在胡汉两族贵族看来已没有什么分辨的必要,因为大家都处在一个新汉族大家庭 之中了。当时黄河流域的汉族,实际是以汉族为主,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等各少数民族血统的新型汉族,他们共同高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帜。杨坚代周的成 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一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恩赐。同样,南北之间的对立也失去了民族矛盾的性质。北方政权也放弃了原来兴自朔漠的夷狄自卑感,以“神州 之上国”的豪迈雄姿自居。北方政权也是华夏王朝的观念,在南方也日益获得认同。因此,到杨坚建隋时,南北之间已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和认同:陈、隋南北两个政 权都是代表华夏文化的汉族政权,南北斗争已失去民族斗争的意义。从民族融合的角度上看,南北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至于谁能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要看双方的 实力了。

标签: 隋朝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诸多诸侯国之中 为什么韩国也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秦国,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秦楚燕齐韩魏赵,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历史与辉煌时期。比如楚国,最辉煌的时候,问鼎中原,其他诸侯国都为之侧目;再如齐国,齐桓公时期,任用管仲,将齐国直接送上了诸侯首位(春秋时期);魏国、秦国在战国时期也有非常厉害的诸侯国,韩国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申不害时期的韩国,这个时候的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

  • 赵庄姬和晋景公是什么关系?她为什么要污蔑赵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庄姬,春秋,历史解密

    赵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晋景公是晋成公的儿子,所以两个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姐弟。为何说是姐弟呢?在《史记》中,太史公将赵庄姬记载为晋成公的姐姐,《左传》中却说赵庄姬为晋成公之女。综合各种资料我们合理推断,晋成公和赵庄姬只可能是父女关系,极有可能是太史公记错了,赵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赵庄姬的丈夫是晋国下军主

  • 后周太祖郭威,为什么要传位给一个外姓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威,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因为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这两种皇位继承方式在他这里都行不通的,当时他已经没有儿子或者兄弟来继承皇位,只能选择养子柴荣。后周太祖郭威,小名郭雀儿,乃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五代中后周的开国之君。其一生堪称传奇!郭威小时候很惨,父母早亡,由姨母抚养成人!成人之后,参军入伍,凭借着一身武艺在军中逐渐混出了

  • 古代刽子手行刑前,怎么都往刀上喷一口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刽子手,历史解密

    说起这监斩砍头,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通常都是一个赤裸上身的大汉,喝一口酒喷在刀上,然后手起刀落,有的为了效果,还在刽子手的脸上撒上几滴血,那么,古代刽子手砍头在刀上喷酒是什么道理呢?砍头真的这么容易?虽然电视剧里通常都没砍成,紧要关头都会有人来救,但在古代这些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而且对于通过刽

  • 史上第1位吴王,死前留下遗嘱,将春秋格局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吴王是古时候普遍的封爵,在历史上出現过很多知名的吴王,例如春秋的夫差,三国的孙权,元末的朱元璋。追本溯源,最初的吴王是指周王朝吴国的国君,后来成为王爵,而吴国第一位吴王便是寿梦。吴国虽然是最早的诸侯国,吴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却与世隔绝,一直远离中原。寿梦在位期间,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大力扶持吴国,不仅

  • 乾隆怀念永琪,却给永琪的女儿一个很低的封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看过《还珠格格》的小伙伴们可能都有这么一个印象,似乎能不能成为公主格格,不就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吗?否则小燕子紫薇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封为公主格格了。事实上,这里面限制可多着呢,就拿永琪来说吧,在电视剧里,他倒是为小燕子和紫薇的身份问题忙前忙后,可是在历史上,永琪自己的女儿,连郡主身份都没有。很多人都知道,

  • 揭秘:朱元璋为何要鞭杀自己的亲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提起守城之战大抵都会记起浔阳之战,刘秀以8000人破王莽10万大军;韦孝宽玉璧之战,大破高欢;唐朝张巡睢阳之战,以几千之数抵挡安史之乱十万叛军,最后杀人成仁。而在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一位将领却在短短的一生中,用一场守城之战,改变了整个元朝末年的历史进程——洪都之战。至正二十三年(公元

  • 清朝为什么会规定旗人不能打工?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旗人,明朝,历史解密

    经常会在清朝题材的影视剧中,看到“旗人”一说,在当时,社会上也习惯用旗人和汉人相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清朝规定旗人不能打工谋生。只许在军队当兵、在政府中当差。说到这里,估计很多网友都坐不住了,要是我们是旗人该有多好!那么,旗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还在明代万历年间时,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建立八旗

  • 曹操如果败在官渡之战,三足鼎立的局面还会出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曹操,官渡之战,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曹操胜得很偶然,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也给了曹操短时间内统一北方的良机,如果袁绍打赢了官渡之战,三足鼎立还是会存在的。一、袁绍主力部队的损失不小袁绍的军队打的是进攻战,曹操以官渡为依托进行防御虽然兵力较少,但是肯定能依托防御能力、指挥能力、兵员素质给袁绍的军队造成不小的杀伤。纵然袁绍打败了曹操,

  • 爱琴文明有着什么样的艺术创造 主要的遗迹考古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业活动,希腊,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商业发展商业活动在非常早期就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这点从传播到整个爱琴地区的米洛斯黑曜石以及尼罗河艺术对早期米诺斯艺术的影响上可以看出。考古学家发掘出出口至米洛斯、埃及以及希腊大陆的克里特器皿。米洛斯陶器也同样传到了克里特岛。在前1600年之后,同埃及之间的贸易非常发达,爱琴产品出口到整个地中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