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朱元璋为何要鞭杀自己的亲侄子?

揭秘:朱元璋为何要鞭杀自己的亲侄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15 更新时间:2023/12/9 14:24:29

在中国历史上,提起守城之战大抵都会记起浔阳之战,刘秀以8000人破王莽10万大军;韦孝宽玉璧之战,大破高欢;唐朝张巡睢阳之战,以几千之数抵挡安史之乱十万叛军,最后杀人成仁。而在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一位将领却在短短的一生中,用一场守城之战,改变了整个元朝末年的历史进程——洪都之战。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陈友谅以“倾国之军”六十万兵力围攻洪都。而此时的洪都朱元璋守军只有2万。兵力悬殊,战争伊始朱元璋更是无暇顾及。作为朱元璋的侄子,更作为洪都守军的总指挥朱文正以他卓越的指挥才华,面对几十倍于自己的陈友谅军,竟然坚守洪都85天最终为朱元璋赢得了这场几乎具有决定性的防守之战,更为鄱阳湖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但是就在此战过后不久,朱文正却被朱元璋下狱,并且被朱元璋鞭杀。又是何种原因会导致这位朱元璋的股肱之臣,亲侄子沦落至此呢?

朱元璋家境贫寒,其父亲朱五四共有4个儿子。而元朝末年的天灾人祸,也让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农家不堪重负。而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对于朱家而言,一场灾祸彻底的击垮了这个本就贫苦的家族。父母、长兄相继离世,整个大家族也便只有朱文正与朱元璋两个男丁。我们很难想象此时的朱文正与朱元璋内心的想法,但在叔侄二人分散之后的数年间,在寺庙也无所食的朱元璋,终于迈出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加入起义军,经过几年的征战,朱元璋跟随郭子兴起兵,小有所成。

而朱文正也正是此时找到了叔叔朱元璋,跟随朱元璋不一时,他便跟随朱元璋攻克太平,占据建康(今南京),可以说朱文正在朱元璋的攻伐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朱元璋这位亲叔叔也并不吝惜怜爱,给他加封为大都督——军中最高的军事统帅。

功勋卓著,死守洪都,又到底是何种原因让朱元璋痛下杀手呢?

有记载说会不会是朱文正“任部将掠夺其下妻女”?肆意妄为,导致朱元璋将自己的侄子鞭杀,但是这对于初创的朱元璋集团而言,正如宋朝太祖赵匡胤纵容其小舅子吃人一般,虽然残忍,但却无伤大雅,更遑论是用人之际。那么到底是为何呢?

而这个原因,《明实录》中多是有所避讳,更是语焉不详。但在朱元璋自撰的《太祖皇帝钦录》中的一句话,“事觉,教之不听,未几,谋奔敌国。”却为我们解释了为何朱元璋会诛杀自己的亲侄子。

在陈友谅被杀后,朱元璋再无能够比拟的对手。随后,朱元璋更是自立为吴王,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官僚机构。而对于有着种种暴行的朱文正,朱元璋只是稍微处罚,虽然有过废黜,但更是在马皇后的干预之下,赦免了他的罪责。

但是朱文正却在被宽宥之后,却意图投靠张士诚。这对于意图争霸天下的朱元璋而言,显然是不能够接受的。即便你是自己的亲侄子,也决然不会姑息。

而在将其下狱关押大牢之后,朱文正更是不死回归,又想逃跑,最终被朱元璋狠心鞭打而死。死时年龄也不过只有29岁。虽然以后的历史,证明朱元璋绝非仁慈之君,但是对于大哥的血脉,他也表现出了绝无仅有的爱怜,更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将朱文正8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但绝对权利也从来不允许他人染指、挑战。

标签: 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什么会规定旗人不能打工?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旗人,明朝,历史解密

    经常会在清朝题材的影视剧中,看到“旗人”一说,在当时,社会上也习惯用旗人和汉人相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清朝规定旗人不能打工谋生。只许在军队当兵、在政府中当差。说到这里,估计很多网友都坐不住了,要是我们是旗人该有多好!那么,旗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还在明代万历年间时,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建立八旗

  • 曹操如果败在官渡之战,三足鼎立的局面还会出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曹操,官渡之战,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曹操胜得很偶然,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也给了曹操短时间内统一北方的良机,如果袁绍打赢了官渡之战,三足鼎立还是会存在的。一、袁绍主力部队的损失不小袁绍的军队打的是进攻战,曹操以官渡为依托进行防御虽然兵力较少,但是肯定能依托防御能力、指挥能力、兵员素质给袁绍的军队造成不小的杀伤。纵然袁绍打败了曹操,

  • 爱琴文明有着什么样的艺术创造 主要的遗迹考古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业活动,希腊,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商业发展商业活动在非常早期就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这点从传播到整个爱琴地区的米洛斯黑曜石以及尼罗河艺术对早期米诺斯艺术的影响上可以看出。考古学家发掘出出口至米洛斯、埃及以及希腊大陆的克里特器皿。米洛斯陶器也同样传到了克里特岛。在前1600年之后,同埃及之间的贸易非常发达,爱琴产品出口到整个地中海沿岸

  • 谁来降谁?晚明这群清流气节缘何丧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清兵入关前后,有着“嗣东林”之称的复社,其成员也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南下,成为江南抗清力量的骨干。也有一部分人,先降农民军李自成,后投清军多尔衮。就拿英烈之后、东林六君子之一魏大中的后人来说,他有个儿子魏学濂,父亲牺牲后,他也做出了“继承遗志”姿态:“行乞入都”,上血疏讼父冤,称“家难较诸臣备惨”。崇

  • 吕文德既是南宋的功臣 同时也是毁灭南宋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吕文德,历史解密

    1235年6月,蒙古大汗窝阔台派遣两路大军南下,自此揭开了宋蒙之间长达四十多年的战争。在此期间,南宋涌现出许多位名将,其中有一位力挽狂澜,抗击蒙古大军三十多年,战功显赫,堪称是南宋的最后的名将。不过此人晚年却铸成大错,毁掉了南宋王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人名叫吕文德,出身一介平民,原本以打柴为生

  • 揭秘:北魏攻后燕之战是怎么拉开序幕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魏攻后燕之战,后燕,北魏,历史解密

    拓跋珪复国后,四周强敌环伺,当时的北方霸主是后燕,他很清楚这些,一直努力地交好后燕,并在后燕的扶持下东征西讨。公元388年,燕魏联军进攻贺兰部、纥突邻部和纥奚部,把他们全部打得大败,纥突邻和纥奚两个部落都向拓跋珪投降了。刘卫辰趁火打劫派儿子刘直力进攻贺兰部,贺讷支撑不住,决定向外甥投降,于是拓跋珪亲

  • 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之后,他的子女都怎么样了?都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建文帝朱允炆,明朝,朱允炆,历史解密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传说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失踪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时,皇宫失火,最后他们只发现了几具尸体,而朱允炆不知所踪。据说这几具尸体其实就是朱允炆和朱允炆皇后以及长子朱文奎的。但是,后世的人不愿意相信朱允炆死在了这场大火里,于是就有了朱允炆乔装成和尚,逃出皇宫,在某个地

  • 古代书生真的很穷吗 为什么有房子不住偏偏喜欢荒山古寺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书生,寺庙,历史解密

    在很多古代小说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书中的书生才子们不好好在家待着,偏爱到荒郊野外的深山古寺中读书,最后惹来一番风流韵事。为什么书生们这么喜欢在荒山古寺中读书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寺庙一般都建在荒山野岭之中,寺庙之中都是修行之人,没有俗世中的喧嚣显得格外的清净。古代的书生才子们读书最重要的目标就

  • 北洋军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弱?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洋军,清朝,历史解密

    北洋军是袁世凯打江山时的主要力量,但这只军队在民国时期却越来越弱。在后来围剿白朗起义军的战斗中,北洋军一再出洋相,而白朗起义军不过几千人,很多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北洋军先后抽掉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后勤足,奖励多,却在剿灭了两年后,白朗军依然活跃在豫鄂陕甘四省之间。冯玉祥曾有两个营截击白朗

  • 诸葛亮生前的“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去世不久,刘禅第一次去了都江堰,被秀丽的风光迷住了,大发一顿感慨,面对此情此景,本来想吟诗一首来的,可是腹中墨水不足,干憋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憋出来,最后来句:“我X,真美!”言归正传。诸葛亮临死之前,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看星星。孔明在姜维的搀扶之下,来到了营帐之外,然后拔出宝剑,指向夜空中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