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蜀军在阴平设伏,邓艾会全军覆没吗?

如果蜀军在阴平设伏,邓艾会全军覆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3/12/8 11:56:43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过这样一个情节,那就是钟会取汉中后,邓艾来见钟会。邓艾献策钟会从大道取剑阁,自己从阴平小道取成都。钟会表面上同意,但是在邓艾走后却说出自己的意见。那就是“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而邓艾在暗渡阴平后,在进兵时,看见一个大空寨,说是当年诸葛亮派一千人马守卫这个险隘,现在被刘禅给废了。邓艾听了,十分感叹。于是,带领兵马直取江油,打通了后方,使得全军进到江油取齐。接下来绵竹一战,打败诸葛瞻,迫使刘禅投降,灭了蜀汉。

我们从这些情节里可以看到,邓艾偷渡阴平确实是一步险棋,并不被当时的蜀、魏将士所看好。但是,也正是这样,邓艾的军事行动也取得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获得了胜利。

那么,如果真的如钟会所言,如诸葛亮所备,蜀军在控制阴平小道的险隘驻扎一支人马,邓艾是不是不但不能取胜,反而会全军覆没在阴平小道中呢?

依我的看法,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只不过会给邓艾制造更多的困难,未必会让邓艾的军事行动陷入失败。这是因为:

一、阴平险阻,对进攻方和防守方都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阴平是十分险阻之地。所谓的阴平小道,只是一条传说中的小道,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果说,邓艾的进攻十分困难,那么,派驻在此的防守者也十分困难。

在阴平这个三百里的无人区驻守,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证,那么如何驻守。最基本的道路需要修建,后勤需要保障。这些难题不是一天就能够解决的,而且对方的进攻也不一定会到来。

如果去阴平山区寻找险隘去驻守,还不如直接驻守阴平郡和江油,这样压力会减少很多。即便如此,阴平郡当年也不过驻兵数百,可见这一点的后勤供应困难。

二、邓艾偷渡阴平,做了足够的准备。

邓艾在伐蜀战役的初期,自己击退了姜维的主力,钟会夺取汉中之后,就把目光投向了阴平小道,决心从阴平小道突袭蜀汉的腹心,夺取成都。

邓艾和钟会商议后,不顾钟会的嘲讽,毅然实施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钟会对如何通过阴平小道做了周密的计划。

他派出专门征召的开山的壮士,来凿山开辟通道。而自己身后将自己的三万人马,每行百余里就派三千人下一个寨,保持前后联系。这样,邓艾虽然在无人之地进军,可是完全可以保证自己能够和后方的联系,并且能够得到后方的后勤保障。就这样,邓艾顺利的通过了阴平小道,直达江油城下。

三、蜀汉对阴平方面防备疏忽。

邓艾能够顺利通过阴平小道,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蜀汉对阴平方面的防备疏忽,邓艾完全是行进在无人之地。兵法云,地无兵不险,兵无地不强。邓艾虽然历经险阻,但是由于没有敌兵阻拦,依然度险如夷。

这是因为姜维的疏忽造成的。姜维在掌握军权之后,破坏了以往的军事方针,修改了过去行之有效的防御体系。他将汉中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御体系,改变为放敌入平地,聚而歼之的方针。这使得钟会轻易的就夺取了汉中。而西线方向上,姜维将自己统帅的主力全部集中,企图一方面防御敌人的进攻,一方面能够寻隙北伐。有姜维的大军在前面掩护,西线后方自然就防御疏忽了。

可是,由于姜维战略方针的破产,姜维不得不赶快率领军队去保守剑阁。这样一来,虽然暂时堵住了东线的漏洞,将钟会的主力阻挡住,可是在西线又留下了破绽。

这个破绽被敏锐的邓艾抓住了。他率领自己的军队,偷渡阴平。正如前面所述,蜀汉在西线的将领根本就没有防备邓艾的军事行动,所以造成了西线防御的失败,进而造成了成都丢失,蜀汉灭亡。

四、邓艾不必非要偷渡阴平。

邓艾偷渡阴平,袭击成都,成就了他的功名。但是,他即便是没有偷渡成功,也对他造不成什么损失。不会出现钟会所说的全军覆没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邓艾进军的时候,连续下寨,首先为自己准备好了退路。这样他就算是偷渡阴平失败,也能够在付出一定损失的情况下,安全退回。而且,邓艾偷渡阴平也不是上级下达的死命令,必须要完成。而是他自己的机断作战,邓艾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即便是偷渡失败,也对他没有多少影响。

最后一点,邓艾和钟会的商谈中说的明白,自己只是一支偏师。自己偷渡阴平的目的是吸引蜀军的注意力,打乱蜀军的防御,让蜀军的主力回救。这样一来,钟会就可以突破剑阁,夺取伐蜀的全功。

由于邓艾在各个方面都为自己留有余地,所以他偷渡阴平,即便是失败的话,他只要吸引一部分蜀军主力,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就算是邓艾偷渡阴平失败,他也不会有多少责任。他只需要原路返回就是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结语:

邓艾的阴平渡险是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邓艾凭借着这一成功的军事行动,一举摧毁了蜀汉的西线防御,一直打到成都城下,灭亡了蜀汉。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邓艾准备周密,行动秘密,再加上蜀汉防备疏忽,即便是有部分蜀军防守,也不会对邓艾产生多大的阻碍。

但是,邓艾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可是他在成功后,忘记了自己偏师的身份。在成都,他擅自做主,任意妄为。这引起了早就嫉恨他成功的钟会的注意。在钟会和卫瓘的共同诬陷下,邓艾被逮捕,最后遭到了冤杀的下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去世后,后宫的妃子一般是如何处置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是天下至高无上的存在,作为皇帝几乎都是有着后宫佳丽三千,这个数字虽说有些夸大,但大几百人还是有的,在皇帝去世后这些后宫中的妃子们怎么办呢?新任皇帝会怎么做?其实新皇帝对于这些众多女性的处置也是十分的头疼,毕竟这些女性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并且这些女性当中也有的是各种王爷的或者其她亲王的母亲。

  • 如果马谡选择坚守,北伐真的能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马谡如果在街亭山上坚守5天,待诸葛亮援军靠拢全歼司马懿,岂不是中心开花的好棋!可惜的是,马谡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吃了败仗,但凡他能想到自己的这一步棋是多么的关键,他都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战略失误,我们来看看马谡作为一员武将,到底能不能坚守再多坚守几天,赢得北伐的胜利。马谡就这么想的,可惜他忘了人要喝

  • 宋朝时期是如何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宋朝时期,不仅各个民族交流融洽,同时对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论语》中的名言“学而优则仕”,本是希望掌握儒家理念及学说的优秀知识分子积极从政,以建设理想状态的“仁政”国家。这为有志于此的读书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影响深远,几乎家喻户晓。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

  • 梁山好汉打仗为何不愿意骑马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的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次的骑马的场景,但是书中却并没有讲过几次骑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众人买不起马骑,或者是不会骑马,都不是。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们是朝廷捉拿的反贼,说道这里你还不知道的话那就说明你驾照没考到手。梁山众多的好汉都是因为犯事被下狱之后才上的梁山,而那时候只要犯事,都会在脸上

  • 须贾负荆请罪,范雎是如何处置他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须贾负荆请罪,哭着求见范雎一面。他打着自己耳光,说道:“大人,我不是人,我须贾对不起你”。范雎这时,已经换好了衣服,叫来自己的护卫,把大堂装扮的庄严肃穆,听见须贾在外面快哭的背过气了,就让人喊他进来。须贾见到范雎,赶紧跪到地上,额头磕破了血,耳光打的啪啪响,哭道:“张大人,您大人有大量,我须贾有眼

  • 杜甫世称杜工部,大小也是个官,为什么会那么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的大才子杜甫后半生非常穷困潦倒,那么他既然世称杜工部,大小也是个官,为什么会那么穷?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审言曾受到武则天的召见和倚重,成为宫廷文人。神龙革命后,他因阿附武则

  • 曹睿死后司马懿在选择兵变 司马懿在害怕曹睿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对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后才发动兵变?他是在忌惮曹睿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遥想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后续的魏、蜀、吴三国,也为了争夺天下绞尽脑汁,然而谁又能想到,最后的剧情走向是司马家取得了天下,而司马懿作为一个能和诸葛亮相媲美的谋士,其实在很早之前就能夺取曹

  • 闯王李自成攻占了北京之后,为何只当了一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闯王李自成攻占了北京之后,为何只当了一天皇帝,随后就急匆匆的黯然离京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他混不下去了。李自成在攻下湖北、陕西之后,就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封后纳妃、排官六部,除了正式登基典礼尚未举行,这已经完全是一个新生的正式王朝了。为什么没有登基?就是准备去北京登基的。毕竟自从朱棣

  • 曾国藩临时创建的军队,为何会成为朝廷的依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1853年的时候,曾国藩在湖南创建了一支“湘军”。虽然是一队“临时工”,但是他们的功劳却不小,当年攻入太平天国都城的就是他们。尽管后来湘军被分得七零八散,但是从里面分支出来的淮军,后期仍然被朝廷依赖,但也同样忌惮。也许很多人就会问了,为什么朝廷会依赖一队“临时工”呢?朝廷自己组建的八旗军和绿营里的

  • 蹇义为什么在建文朝装无知,到了永乐朝就变积极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蹇义是先秦时期知名军事家蹇叔的后代。那么蹇义为什么在建文朝装无知,但凡有问题问他他都是一问三不知,到了永乐朝就变积极了?这是因为良禽择木而栖,他早就看出来朱允炆并非明主。中书舍人是皇帝身边的一个近臣,帮助其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文书工作的。蹇义在这个位置上,干了足足满三年,按照当时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