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秦国作为胜利者 秦国为何不趁机消灭赵国

长平之战秦国作为胜利者 秦国为何不趁机消灭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028 更新时间:2024/1/5 10:50:46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趁势灭掉赵国,反而要等到四十年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跟赵国之间的一场战略性的大决战。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此战最后是秦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但是尽管秦国在长平之战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赵国还是存活了许久才被秦国灭了。那么秦国在获得长平之战胜利的情况下,又有白起这样的当世名将,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赵国呢?

首先要说明,此战结束后,赵国国内仅剩有几万武装力量,秦将白起有意把握时机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进而灭亡赵国,但是这一方案却被秦昭襄给否决了。

当时秦国出动了60多万的兵力,此战中秦国损失了一半的兵力,虽然没有动及根本,但秦国也是需要时间恢复的。

然后就是粮食问题

古代打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粮草,长平之战对峙阶段,赵国之所以用赵括换掉老将廉颇,就是因为赵国的粮食不够了,必须跟秦国进行决战。

在四十几万大军投降秦国之后,原本秦国就缺少的粮食,一下子多了几十万张嘴,无奈只能杀掉,此战结束后,秦国面临的问题就是粮食。

连粮食都不够,秦国哪里来的继续灭赵国?

最后就是各诸侯国的态度

当时两国开战的时候,各诸侯都是观望,坐等两国两败俱伤,然后五国才能从中捞利益,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自然不会坐等赵国被灭。

更为重要的是,东方各国意识到了秦国的重大威胁,重新走了联合,所以才大败秦军于邯郸,为赵国也多延寿了几十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蜀军在阴平设伏,邓艾会全军覆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过这样一个情节,那就是钟会取汉中后,邓艾来见钟会。邓艾献策钟会从大道取剑阁,自己从阴平小道取成都。钟会表面上同意,但是在邓艾走后却说出自己的意见。那就是“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而邓艾在暗渡阴平后,在进兵时,看见一个大空寨,说是当

  • 皇帝去世后,后宫的妃子一般是如何处置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是天下至高无上的存在,作为皇帝几乎都是有着后宫佳丽三千,这个数字虽说有些夸大,但大几百人还是有的,在皇帝去世后这些后宫中的妃子们怎么办呢?新任皇帝会怎么做?其实新皇帝对于这些众多女性的处置也是十分的头疼,毕竟这些女性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并且这些女性当中也有的是各种王爷的或者其她亲王的母亲。

  • 如果马谡选择坚守,北伐真的能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马谡如果在街亭山上坚守5天,待诸葛亮援军靠拢全歼司马懿,岂不是中心开花的好棋!可惜的是,马谡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吃了败仗,但凡他能想到自己的这一步棋是多么的关键,他都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战略失误,我们来看看马谡作为一员武将,到底能不能坚守再多坚守几天,赢得北伐的胜利。马谡就这么想的,可惜他忘了人要喝

  • 宋朝时期是如何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宋朝时期,不仅各个民族交流融洽,同时对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论语》中的名言“学而优则仕”,本是希望掌握儒家理念及学说的优秀知识分子积极从政,以建设理想状态的“仁政”国家。这为有志于此的读书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影响深远,几乎家喻户晓。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

  • 梁山好汉打仗为何不愿意骑马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的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次的骑马的场景,但是书中却并没有讲过几次骑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众人买不起马骑,或者是不会骑马,都不是。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们是朝廷捉拿的反贼,说道这里你还不知道的话那就说明你驾照没考到手。梁山众多的好汉都是因为犯事被下狱之后才上的梁山,而那时候只要犯事,都会在脸上

  • 须贾负荆请罪,范雎是如何处置他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须贾负荆请罪,哭着求见范雎一面。他打着自己耳光,说道:“大人,我不是人,我须贾对不起你”。范雎这时,已经换好了衣服,叫来自己的护卫,把大堂装扮的庄严肃穆,听见须贾在外面快哭的背过气了,就让人喊他进来。须贾见到范雎,赶紧跪到地上,额头磕破了血,耳光打的啪啪响,哭道:“张大人,您大人有大量,我须贾有眼

  • 杜甫世称杜工部,大小也是个官,为什么会那么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的大才子杜甫后半生非常穷困潦倒,那么他既然世称杜工部,大小也是个官,为什么会那么穷?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审言曾受到武则天的召见和倚重,成为宫廷文人。神龙革命后,他因阿附武则

  • 曹睿死后司马懿在选择兵变 司马懿在害怕曹睿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对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后才发动兵变?他是在忌惮曹睿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遥想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后续的魏、蜀、吴三国,也为了争夺天下绞尽脑汁,然而谁又能想到,最后的剧情走向是司马家取得了天下,而司马懿作为一个能和诸葛亮相媲美的谋士,其实在很早之前就能夺取曹

  • 闯王李自成攻占了北京之后,为何只当了一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闯王李自成攻占了北京之后,为何只当了一天皇帝,随后就急匆匆的黯然离京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他混不下去了。李自成在攻下湖北、陕西之后,就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封后纳妃、排官六部,除了正式登基典礼尚未举行,这已经完全是一个新生的正式王朝了。为什么没有登基?就是准备去北京登基的。毕竟自从朱棣

  • 曾国藩临时创建的军队,为何会成为朝廷的依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1853年的时候,曾国藩在湖南创建了一支“湘军”。虽然是一队“临时工”,但是他们的功劳却不小,当年攻入太平天国都城的就是他们。尽管后来湘军被分得七零八散,但是从里面分支出来的淮军,后期仍然被朝廷依赖,但也同样忌惮。也许很多人就会问了,为什么朝廷会依赖一队“临时工”呢?朝廷自己组建的八旗军和绿营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