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统治的中期,军队的屯田制度为何会崩溃呢?

明朝统治的中期,军队的屯田制度为何会崩溃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21 更新时间:2023/12/21 17:45:32

说起明朝屯田制度,相信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在明朝统治时期,各地的明朝军队都有自己的军田,一部分官兵负责耕种,另一部分官兵负责战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自己的军田制度非常满意,认为自己“养兵百万而不废民间一粟。”但是进入明朝统治的中期,军队屯田制度已经全面崩溃。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军队基层官兵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首先,我们需要聊一下屯田制度,屯田制度并非朱元璋首创。早在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都采用了军队屯田的办法,以缓解民间的压力。在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府兵制度中,府兵们也拥有自己的耕地。在明朝建立的初期,由于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再加上黄河决口、蝗灾、旱灾等各种灾害的影响,北方各地的人口大量减少,大量的耕地荒废。

为了抵御北元势力的不断反扑,明朝不得不维持100多万常备军,依靠百姓们负担数量庞大的军粮,确实存在很大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一方面从山西向河南、河北等地移民,另一方面则开始推行军队屯田制度。如果严格的说,属于卫所军屯田制度,因为明朝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大量的卫和千户所。

按照明朝官方的规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除了设立千户所和军卫以外,明朝还把全国的人口分成了农户、匠户、军户等等。各种职业之间不能随意更改,而且必须世袭。例如军户的后代还是军户,按照规定“户有军籍,必仕至兵部尚书始得除。”换而言之,如果一个军户想改变自己的户籍,需要得到兵部高级官员签字。

一旦不同的职业之间出现私下转化,会受到严厉的刑罚。明朝法律明文规定:“凡军民匠医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依靠朝廷分配的耕地,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军户的日子还是可以的。按照朝廷的规定,每个军户每个月能够分到120斤粮食,这是粮食基本上足够满足军户一家的生活需要。

在边境地区,30%的军户战备,70%的军户耕种。到了内陆地区,耕种的比例更高。军户耕种的粮食,仅仅能分到一部分,其余的粮食必须上缴,一部分用于军队战备,另一部分则直接上缴国库。在朱元璋在位的末期,各地军户上缴的粮食,占全国粮食征收的40%左右。但是到了朱棣在位的末期,这个数字下降到了16%左右。这里面原因很多,第一,永乐皇帝朱棣屡屡开战,造成大量的军户开赴前线,后方的耕地荒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官员和地方豪强已经开始联合兼并军户的耕地,贪污腐败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俗话说“今屯田军士亦田家尔,”屯田是军户养活全家人的依靠,随着吏治腐败加剧,大量的屯田开始被兼并,军户们的生活急转直下,开始沦为各地将领和豪强们的佃户,仅仅顶着军户的名义而已,与普通农户没有多少差别。

我们看一下明朝军队屯田的粮食收入,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基本上都在200万石以上。从朱棣在位时期开始,屯田粮食收入来说逐年下降。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期,屯田粮食收入还不到100万石,不足朱元璋时期的5%。由此可见,明朝军队赖以生存的屯田制度已经全面崩溃,连明宣宗朱瞻基都不得不感慨:“军屯已徒具虚名。”

宣德朝的名臣王骥,曾经主政西南地区工作,对于西南地区的屯田现状痛心疾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王骥阐述了贵州省屯田的实际情况:“贵州二十卫所,屯田、池塘共957600余亩,所收子粒本足给官军。而屯田之法久废,徒具虚名。良田为官豪所占,子粒所收,百不及一。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妻子冻馁,人不聊生。”对于屯田的问题,朝廷并非不知道,但由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扯的利益面太广,明朝中央一直没有什么行动。

从宣德朝开始,历经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历代积弊,明朝的屯田制度已经彻底荒废。对于明朝军队的实际情况,万历朝的首辅张居正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承平日久,武备废弛。文吏钳制牟员,不逊奴隶。夫平日既不能养其精锐之气,临敌何以责其折冲之勇。”

鉴于军队各方面的问题,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明朝军队恢复了一定的元气。但是在张居正去世以后,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攻倒算,张居正推行了一系列新法,几乎全部都被废除。随着明朝军队屯田的彻底荒废,各地的军队都需要依靠朝廷的供给,但朝廷的财政能力有限。因此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各地军队都出现了拖欠钱粮的情况,饥兵讨饷的情景屡屡出现。与此同时,在将领和豪强们的盘剥之下,很多基层官兵开始逃亡。

很多官兵甚至连家人都无法养活,自己穿得破破烂烂,全家饥肠辘辘,何谈为君尽忠?在明朝统治的末期,后金政权在东北地区崛起,朝廷不得不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并且开始征收辽饷。各地的百姓根本无法承担,从而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随着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朝又开始征收练饷和剿饷,这就如同死循环。农民起义军越剿越多,官军越来越少。

随着农民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很多明朝基层官兵,为了养活一家人,开始纷纷投靠起义军。这些官兵熟知明朝军队的实际情况和作战风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明朝统治的最后几年,明朝将领们发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起义军的阵型和战术,和明军非常相似。由此可见,农民起义军中已经掺杂了相当数量的明朝基层官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何要定都洛阳?却是因为一个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里,帝王将相、皇胄贵族和才子佳人如天上的繁星,照耀古今,而那些贩夫走卒、农民、工匠等诸如此类小人物,像烟尘一般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比如著名的长平之战,世人只记得杀神白起,和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而那些被坑杀的数十万赵国降卒,留下的只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嗟叹。但是

  • 古代没有疫苗出现 古人被狗咬之后是如何预防狂犬病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没有疫苗,如何来预防狂犬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小的时候都会对一种凶猛的动物产生一种抵触和抗拒,许多人对某种动物产生的恐惧就是因为小时候被某种动物吓得心理阴影,有的人还怕蛇,有的人怕大公鸡,还有的人被狗咬了就一直怕狗,而被狗咬了之后,就会得狂犬病。狂

  • 古代没有普通话大臣又是来自五湖四海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与来自天南地北的臣子交流,如何解决语言障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数十个省份,方言自然也是不同。古代的时候并没有普通话,那么在古代的皇帝在上朝处理政务时,究竟是怎么和来自全国各地满嘴方言的大臣交流的呢?其实,中国古代

  • 南明为什么没有被承认是一个王朝 南明又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南明为什么不被承认是一个王朝?你知道它又是如何覆灭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宋元明清”这句顺口溜朗朗上口,短短五字便简单概括了中国古代近1300年的历史进程。以致于很多朋友认为明朝灭亡后就是清朝,但其实在这中间,还存在一段短暂的“南明”时期

  • 崇祯如何没处死魏忠贤,明朝的下场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宦官身份特殊,极易形成专权的局面。白寿彝就曾经指出:“一般来说,在皇帝勤于政事,积极有为的时候,宦官是难于插手政治的。反之,在政治腐败,皇帝不理政事或难于理政的时候,宦官则往往乘隙而入,染指于政,甚

  • 女儿红作为美酒之一,它的名字有怎样的故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浙江绍兴有个裁缝,工作兢兢业业,积蓄颇丰,成年后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事业有成,美人在抱的他高兴极了。古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但裁缝还真是好福气,结婚不久后妻子就怀孕了。裁缝特别高兴,满心期待妻子给他生个大胖小子,延续香火。到了妻子快要临盆的时候,他买了好几坛黄酒,准备宴请街坊四邻,一同庆祝,

  • 从被曹操打败后归降与曹操 关羽为什么还能被封为武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关羽曾经被曹操打败后归降与曹操,为何后来还被人称为武圣?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涌现了无数英才,谋者以精于算计让世人叹服,武者以其忠义之心让世人敬佩。无数谋者武将,都曾在历史中叱咤风云。但是转瞬之间,统统都化为了乌有。那些场景都已经烟消云散了,留

  • 明朝严打贪腐,为何明朝贪腐反而更加严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朱元璋出自贫民,当过乞丐当过和尚,他懂得王朝来之不易。朱元璋当皇帝后,他深知腐败对国家的危害,因次他铁腕反腐,对腐败施以重刑。但是朱元璋死后,一直到明朝灭亡前,明朝的贪腐却比任何朝代都厉害。对于明朝的贪腐,还

  • 刘备为何派关羽镇守荆州?他是如何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当初关羽及儿子被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擒获,然后斩首。益州离关羽死的地方很近,刘备为什么不救援关羽,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关羽送死,而没有援救呢?甚至有人认为,刘备不救关于,是想让关羽死,刘备才是杀掉关于的真正凶手。关羽重情重义,但不知道上下级关系该如何处理。刘备都称帝了,他还在公开场合叫大哥,而

  • 古代宫女在教完皇帝启蒙之后 她们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给皇帝提供生理启蒙的宫女,后来去了哪里,结局怎么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国初设猫之意,专为子孙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发其生机。又有鸽子房,亦此意也。”这是出自于明代的《禁御秘闻》。简单来说,就是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