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汉武帝有没有后悔逼死了卫子夫?

揭秘:汉武帝有没有后悔逼死了卫子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83 更新时间:2024/3/17 1:26:00

汉武帝征和元年,震惊朝野的巫蛊之祸发生,“巫蛊之祸”不仅造成包括皇后、太子、宰相在内的逾十万人死亡,也对大汉的执政根基产生了根本性的冲击,甚至可以认为是大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同时也让历史对千古一帝汉武帝有了新的认识。

太子和皇后自杀之后,田千秋的借高祖魂灵之名向汉武帝奏报太子冤屈之事,汉武帝听后回忆整个事件的经过,幡然醒悟,明白一切皆不过是一场被人挑唆的父子相残的闹剧而已,追悔莫及。

但是此时的汉武帝,对于皇后和太子的死,态度是截然不一样的。对于太子刘据的死,汉武帝自然追悔莫及,为其大兴土木,建立思子宫,又在太子自杀的地方湖县建立归来望思之台,并把全鸠水改为失儿河,而太子的墓,汉武帝更是命人修得比自己的规制还要大,以示哀思。可以说,刘据的死对于汉武帝来说,无疑是晚年受到的最大的打击,令其抱憾余生。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因:

1、太子刘据作为汉武帝将近而立之年才得的第一个儿子,其感情和期望不言而喻。要知道,在古代,而立之年已是可以做爷爷的年龄了,对于晚来的这个儿子,汉武帝倾尽了所有的爱意。

2、帝国因为太子之死,陷入风雨飘摇中,而在汉武帝剩下的儿子之中,非废即诛,亦或是平庸无能,要知道在汉武帝的子嗣之中,最能称意的莫过长子刘据和幼子刘弗陵,刘据一死,唯有刘弗陵可托江山,但是主幼母壮且臣强,无疑增加了帝国未来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

3、子死父手,且内有冤情,加上前有壶关三老令孤茂的上书,后有田千秋劝谏。使得汉武帝终说出“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的无奈心情,于情于理,都无法度过内心的坎,一切都因为自己的残暴、猜忌和迷信。晚年的汉武帝,因为太子的死,也在不断的反省之中度过。在刘据死后三年,汉武帝带着无限懊悔之情驾崩离去。

而皇后卫子夫,作为陪伴汉武帝38年的皇后,汉武帝至死并未在公众场合表现出对逼死卫子夫有丝毫的愧疚之情,依然让之孤冢在城南桐柏,更别说与之合葬。小编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汉武帝生性冷血,杀妻诛子,亦是常事。比如助汉武帝上位的陈阿娇,同样是因为巫蛊而幽静之死,所谓金屋藏娇的誓言,不过是他获取权力的虚假言辞而已。一见钟情的卫子夫被逼自杀,汉昭帝的母亲赵婕妤被处上吊自尽,唯有死亡较早的歌妓李夫人,得与汉武帝合葬于茂陵,悲哉!叹哉!

所以,在薄情的汉武帝面前,逝去的卫子夫,并不能触动他的冰冷的情感。

2、卫子夫是汉武帝晚年必然要铲除的卫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大家都知道,卫氏外戚集团盘踞汉朝数十年,根基之深,影响之广,必然威胁着大汉的江山,吕后乱朝之事犹在汉武帝眼前,所以对已年近古稀的汉武帝来说,一切都是那么迫在眉睫。而卫子夫的死则标志着卫氏集团的悉灭,能除心头一患,卫子夫之死不足汉武帝一惜。只是滑稽的是,汉武帝最终的托孤之臣不也是卫氏集团的一份子?

3、太子起兵,关键时刻得到了皇后卫子夫的授意。点头那一刻,便意味着帝后的决裂,另外,在汉武帝看来,卫子夫无疑是能阻止父子兵刃相见的最后关口,如果没有卫子夫的许可,太子断然不会也不可能调取军队,因此汉武帝对于刘据的死,很大程度上怪罪于卫子夫的未尽制止之责,所以在汉武帝心中,其对太子之死懊悔有多深,其对卫子夫之恨就有多深。

标签: 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魏燕柏肆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简介其经过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燕柏肆之战,十六国,历史解密

    魏燕柏肆之战(公元三九七年二月,北魏拓跋珪皇始四年/后燕慕容宝永康二年),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和后燕的一场决战。战前背景公元三九六年夏,后燕著名君王慕容垂病故,慕容宝登基。北魏趁后燕新君初立、多举不当的时机,拓跋珪亲率步骑四十万南下,兵分三路。左将军李栗攻打晋阳,慕容农战败,后燕尽失并州之地。慕容宝采纳

  • 揭秘:清朝大臣说的“不怕圣上召见,就怕皇上赏饭”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皇上赏饭,正式的说法是:赐宴。按照我们的想象,大臣能够得到皇上赏饭,应该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实际上,皇上赏饭,对于大臣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清朝时期,皇帝举行的例行赐宴,除了建元定鼎宴外,还有元日宴、冬至宴、万寿宴、大婚宴、千叟宴这5种比较大型的宴会。元日宴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举行,由

  • 伊邪那岐有几个孩子?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伊邪那岐,天照大神,历史解密

    从黄泉国回来后,为了除去冥界的污秽,伊邪那岐命来到了日向国阿波岐原,在这里举行修禊仪式。阿波岐原位于入海口处,岸边柳青树茂、波光粼粼,景色十分优美。伊邪那岐命把身上所佩戴的东西全部脱掉,杖、腰带、衣服、裙裳、头冠、左右手玉镯等均化为各种不同的神,共十二位。接着,他见上游水流湍急、下游又太平缓,便在河

  • 刘邦起初选西汉国都为洛阳,后来为什么换成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刘邦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众所周知,西汉王朝的国都是长安,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刘邦刚开始青睐的却是洛阳,而且对于这个选择,连萧何、张良、韩信三人都没有异议。正当刘邦准备下令修缮洛阳城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娄敬的小人物进言,让刘

  • 清官无钱还乡,最后还被处以宫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我们一直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代多少读书人为了头上这顶乌纱帽发奋苦读,把大好年华都投身到了科举上,这些莘莘学子无不期待着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光宗耀祖。但对明朝初年的读书人来说,当官可是甜蜜的毒药,在你品尝着权利甘美的同时也可能被毒死,这是为什么呢?还得明太祖朱元璋说起。老朱是苦出

  • 靖康之耻到底是什么样的?被掳走的北宋皇后、嫔妃、帝姬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靖康之耻,宋朝,历史解密

    岳飞在《满江红》中痛不欲生地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见岳飞内心对靖康之耻的切齿痛恨,这段历史是宋人不愿提及的耻辱,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为了让后人记住国仇家恨,于是将两个孩子取名为郭靖和杨康,意思是牢记靖康之耻。人们对靖康之耻的反应如此强烈,那么靖康之耻究竟有多么耻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能延续一百年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虽说,最终大唐王朝还是以及其惨痛的代价镇压了安史之乱,但

  • 张石顽著有哪些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学都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石顽,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论治外感热病首重虚实辨证,力辟“伤寒以攻邪为务”之偏见,为纠正当时医界弊端,石顽宗先师仲景之经旨,理诸家之纷纭,明确提出论治伤寒必须首明“阴、阳、传、中暇字”(印三阴、三阳、传经,直中)。如其自述: “夫治伤寒之法,全在得其纲领、邪在三阳,则当辨其经.治一人。素禀阴虚多火,且有脾约便血证。十月间患冬

  • 为什么美国人喝咖啡比喝茶多?只因这一事件的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美国,英国,历史解密

    说起美国人喝咖啡的问题,得从英国人喝茶说起!英国最早的时候,是满城咖啡店的盛况。只不过作为一个全世界公认的不善于烹饪的国家,冲煮咖啡颇具难度。所以后来当茶叶跑到英国的时候,英国人发现,这个玩意整起来比咖啡方便,于是抛弃了咖啡,开始了辉煌的下午茶时代。英式下午茶北美洲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欧洲移民以茶叶

  • 明末辽东三杰其中两人的结局:被皇帝斩首,送到边关展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辽东三杰,明朝,历史解密

    崇祯年间进士夏允彝,在明亡后第二年因抗清失败投水殉国,他在《幸存录》里曾写道:“自有辽事,所用人,鲜能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为庶几。”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也因此被称为辽东三杰,三人虽然都名震辽东,被称为最有可能帮明朝翻盘的人,但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下场最好的是年纪最大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