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做官到底有什么好处 难怪有那么多书生去赶考

古代做官到底有什么好处 难怪有那么多书生去赶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2 更新时间:2024/2/2 9:22:54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做官有什么好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古代,做官是有好处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书生进京赶考了。

老百姓唯一的进身之阶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尤其是在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正式选拔人才的方式获得普遍推行。书生们从小就要学习“四书五经”,不但能识断字,而且还能用里面任一句话做文章。考试的时候,主考官会出“四书五经”里面的一句话,以那句话作为题目,让赶考的考生们做文章。或许,书生们已经学会了雕章琢句,学会了揣摩字里行间的意思,也学会了写出滴水不漏的文章。于是,当他们做了官之后,就会阅读写作公文了,力求升官发财,远祸全身。

在上古时期做官并不轻松,要亲自带着老百姓下地种田,还要带着老百姓治理洪涝灾害,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做官就很轻松了,成了肉食者阶层,以至于晋惠帝面对饥荒,自己以为找到解决办法,说道:“何不食肉糜?”他已经严重脱离群众,根本不知道民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只是以自己的思想来揣度民间,算是一个昏君了。做国君的要爱护臣民,但是国君只会爱护臣子,不会爱护老百姓。他们整天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几乎所有的进取意见都是臣子提出来的,和国君自己关系不大。国君要老百姓交税,而且每年都要交,不交税就不让种地,还要老百姓服兵役,服徭役,搜刮民间财富供一人享用,还要利用民间的劳动力,却不会支付什么工钱,或者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一点点。当国家财力充分的时候,国君搜刮财富还不会对民间产生太大的影响,要是国力不行了,朝廷还是那么搜刮财富,就会致使民怨沸腾,老百姓揭竿而起了。

搜刮民间财富的并非只有国君,要是只有一个国君搜刮财富,老百姓还能满足他的需求,但国君下面有庞大的官僚系统,各级官员都在想尽各种办法搜刮,当然就会加重老百姓负担了。只是,老百姓成了待宰的羔羊,自己不会发声,说白了,还是被剥夺了话语权。官员拥有绝对话语权,说一不二,并且会对老百姓实行一定的管控。而官员本身来自于民间,来自于老百姓,是老百姓的儿子。但他们做官之后,很快就成了老百姓的对立面,嘴上说着爱民如子,背地里干的都是搜刮钱财、男盗女娼的事。他们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并不会知道权力的来源是哪里,只知道是皇帝赋予他们权力,是皇帝要他们做事,而不是老百姓要他们做事。他们只是忠于皇帝,却并不忠于老百姓。于是,做官就有了天大的好处,除了享受国家俸禄,就是自己做主获得很多好处了。

古人把做官看成人生最高的理想,要修齐治平,要为人们做事,而一旦当官之后,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一阔脸就变”,立刻就不认识自己是谁了,不知道自己的出身,甚至故意掩盖自己的出身,也不会顾及什么修齐治平的理想了,只是要搜刮财富,中饱私囊。除了利用国家征税的时候私自加一些苛捐杂税,就是上交的时候,私自截留了。很多官员都要弄一些“火耗”,其实就是散碎银子熔铸成大银锭上交的时候损耗的那部分,于是,“火耗”成了很正的事,并且官员可以随便加一些“火耗”的数目,甚至有时候“火耗”比正常交的银两都要多。如此一来,大量的“火耗”被官员截留,成了他们致富的资金积累。

做官可以致富,只是动动嘴,下下命令,钱就来了。除了私自加税以外,就是大拆大建,建一些民生工程,其实只是吃回扣,还要让老百姓歌功颂德。当然,他们还会把粮仓里的粮食卖掉,四处借账,等到离任的时候,会留下一大笔亏空的账目,继任的官员并不会举报他们,因为留下亏空账目已经是正常现象了,并非特例。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会那么干,继任的官员也就只能从了官场的潜规则,继续亏空了。

官员审案的时候并非要判一个是非曲直,也并非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而是要让事情顺利过去。判案过程中,哪一方送的钱多,哪一方就会获得官员的青睐,直到把一方或双方都拖垮了,官员才会做出一个两边都不得罪的判决,算是草草结案。也就是说,在判案的过程中,官员主要负责收钱,吃了原告吃被告,最后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以此来判决,并不是秉持什么公平公正的原则,也不是要人们都相信什么公平和正义。

官员要请客送礼,要拉关系,互相送银子。官员级别越大,接受的银子就越多,甚至官员可以买官卖官,收的钱财大都落入自己的腰包。有的还要负责人事任免,职员调动仍然要官员一人说了算,谁送的银子多,谁就能获得机要位置,或者说,谁不送银子谁就原地不动,甚至被降职,要把重要的位置让给送银子多的人。

官员的俸禄并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私自加税、吃工程回扣、亏空账目、判案过程中收受的贿赂、卖官获得的收入等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一些贪官富可敌国的现象可以看出制度的腐败,也可以看出做官的绝大好处。怪不得古代人都把做官视为人生最大的成功呢,确实有巨大好处,也让后代人纷纷效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外甥,为何武则天要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父亲一生中生有两子三女,两子与武则天是同父异母,在很早的时候就因为与武则天不睦,被武则天除掉了,三女是同父同母的姐妹,武则天算老二,小妹嫁人不久就染瘟疫去世,大姐韩国夫人出嫁后生了一子一女,不久也成了遗孀,所以说武则天真正的娘家人只有很少的几个人了,后来的武氏家族主要是同宗的兄弟后人。韩国夫

  • 鄱阳湖大战的战况如何?朱元璋为何会后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鄱阳湖之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最终朱元璋虽然获得了全胜,但是,这是一场让朱元璋感到后怕的战争。后来他曾经对刘伯温感叹道:“不听先生的话,而有安丰之行,假如友谅趁我军之出,应天空虚,顺流而下,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

  • 唐刀如此厉害,为何到了宋朝很少使用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学者研究过这个问题,总结出来一个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唐刀的锻造价格太昂贵了,而且锻造的工艺有很复杂,那个时期的宋朝更受士兵喜欢的是带手柄的朴刀。这个事实在水浒传中就有记载,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赶着车子,直奔梁山泊路。在天圣八年宋仁宗期间,1035年的五月,利川路转云对陈贯说:穿着裤子拿着

  • 韩信就不想做皇帝 韩信为何没有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韩信为什么不想“三分天下”?他不想做皇帝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为什么不想“三分天下”:公元前203年,韩信逼迫刘邦封自己做了齐王,项羽听说了这个事情,派遣说客武涉游说韩信。武涉对韩信说:“现在楚王和汉王争夺天下,胜负都掌握在您的手里。如果您支持汉王,汉

  • 清朝时期,绍兴师爷究竟是有多出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师爷在古代等同于幕僚,因为将领出征常常以幕为府,所以出谋划策的人便称为幕僚。清朝时期,各个衙门都会聘请一位师爷,担任主官的助手,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不过师爷中最出名的便是绍兴师爷,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师爷会单独分出一个“绍兴师爷”?实际上这也是因为绍兴籍的师爷很多,而且流传度广,所以一时变成了师

  • 清朝戴梓已经发明出了"机关枪",为什么康熙却不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清朝国祚一共296年,是封建社会里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展密集,尤其在江南,商业那是相当不错。并且当时清朝已经开始明白军队火力装备的重要性,火药专家戴梓甚至发明出了“机关枪”,那么为什么康熙却不重视这么厉害的发明呢?虽然戴梓发明出来的机关枪,不能和现在的机关枪相比

  • 曹操如此喜欢曹植 曹植最后为什么还会输给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植那么受宠爱,为什么还输给了曹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植是备受曹操宠爱的小儿子,在立世子这件事上,很多人都以为,曹植对世子是势在必得了。但是没想到最后坐上世子位子的人,竟然是风头总是不及曹植的曹丕。陈寿对这件事有过详细的探讨,那就是曹

  • 张柬之要发动神龙政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不久便禅位给李显。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等诸大臣一起,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赶下了台,唐中宗李显复位。这次政变的主导人毫无疑问是张柬之,《旧唐书·张柬之》中记载:“及诛

  • 古人在卖身的时候 古人头上为什么要插一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卖身葬父的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根稻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小到大的电视里一直都有卖身葬父,或者葬母的情节,大多都是些走投无路的姑娘们,跪在街上卖身为奴。这里就有一个小细节,在这些人的头上都会插着一根稻草,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光是卖身救母或者救父再或者葬

  • 安史之乱连长安都攻破了,为何没能灭亡唐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执政后期,是非常昏庸的,整天和杨贵妃嬉戏玩乐,荒于朝政,而且生活非常奢侈。因为唐玄宗后期的昏庸统治,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是唐朝一次非常大的灾难,叛军一度势不可挡,攻破了大唐首都长安,迫使唐玄宗逃往蜀地。我们知道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但是,安史之乱也使得唐朝由盛转衰。既然当时反叛军一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