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水田园诗逐渐在唐朝流行起来,是为何?

山水田园诗逐渐在唐朝流行起来,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75 更新时间:2024/1/16 3:35:1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灿烂,在名为盛唐的文学宇宙中,无数明星熠熠生辉,而这一颗颗文学明星,无疑就是那一位位的墨客骚人。

我相信,说到唐诗,人们脑中会显现出无数个潇洒挥墨的身影,而他们彼此分离却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组成了一个个星座。田园诗派则是在黑夜里最显眼的一个星座。

那么,田园诗派在盛唐的盛行必有其原因,这无疑有诗人自身的影响,他们自身肯定是明星闪耀的主要原因。

但我们不妨将视角拉远,远离璀璨的星空,向下穿梭到昏暗的地面,看一看那些忠诚的观星者们。

人们总是忽视观察者的视角,唯心主义观念提出美景只有欣赏才是真正存在的。

那么相对来说,观星者也是群星闪耀的关键原因之一。

这些“追星族们”,从某种意义上成就了属于田园诗的盛世大唐。由田园诗在盛唐的兴盛引出深层的,群众对文化的影响。

下面,本文就从政治原因、宗教原因、经济原因三个大方面,阐述田园诗在盛唐兴盛之原因。

一:政治原因

盛唐时期泛指唐高宗和唐宪宗之间的时期,而在此时,众多文人遭受流放。

比如大名鼎鼎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他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隐居终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同时,在此时著名的武则天将科举制推举到高潮,许多不适应科举的文人就此落选与这种制度中,比如张九龄孟浩然

这些诗人虽然在一开始都胸怀大志,但在盛唐的种种政治制度中落伍了,他们从此无意于朝廷,寄情于山水。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盛唐的政治制度成就了这些诗人,让田园诗派在唐朝盛行。

换一个角度,唐朝在当时的政治制度算得上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肯定也为田园诗的盛行创造了条件。

如果征战连连,赋税繁重,社会大多数的基层民众就无暇欣赏艺术,更不用说诗派的兴盛了。

所以可以说政治对文人的不友好成就了田园诗,而政治对民众的开明也同样成就了田园诗。

二:宗教原因

唐朝的宗教变迁十分曲折,唐统治者重视宗教对巩固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

而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大力推行佛教,因为政治原因,外来宗教佛教不得不融入某些世俗的宗教元素,方便统治者推行并加以控制基层群众。

而这种思想宗教政策无疑很好的在群众中普及,让田园诗的受众有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这源于田园诗与佛教本源的相似性,田园诗的特点是亲近自然,远离功名利禄,总而言之,就是恬淡疏朴。

而佛教的本质或者说理解,很多人认为是亲近自然。

因为当时的封建社会,十分重视祖制,而大多数人认为祖先们都是从自然中获得知识的,自然是最好的,自然即是“大道”,而道指引人们的行为。

这无疑又有些道家思想,道佛结合,是此时民众的宗教理解。

一中本土的宗教和一种外来宗教的融合,再加上一点儒家思想,道法自然与利他心的结合,再加上封建统治的框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

而在此时的文化层面需要一种适应这种思想的文学形式,田园诗派应运而生。

它的诞生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同样也不干扰封建统治者的最高统治。

王维曾被评价“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甜澈中边”,可见他对佛学研究之意。可见宗教也与田园诗派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三:经济原因

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这说的是唐朝的生产力之鼎盛。

在看一组数据,在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朝人口是200余万户,约合1500余万人,而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唐朝人口为1540余万户,约合8050万余人。

对比一组数据,1949到2018年我国人口从5.4167亿人增长到13.9008亿人。唐朝在120余年内的人口增长率为500%,而新中国建立以来70年,人口增长率才达到250%。

虽然考虑到人口基数,国家生产负荷等问题,但我们还是不可否定,唐朝的人口增长速度快到可怕,这显然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所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开元盛世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可见在盛唐时期,唐朝的经济发展发展到顶峰。

所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代,在当时真正得以实现了。

百姓们实现了都填饱肚子这一基本需求,下面就是更高级深层的文化需求了。

结合上面所说的宗教等原因,田园诗这种小清新一样的诗风吹进长安城的千家万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唐朝诗人

稳定的政治,佛道结合的宗教背景,强盛的经济,种种背景体现了田园诗在盛唐“火起来”的原因。

而这些背景主要受众于文化的接受者们,就是所谓社会最大的基数的平民百姓。

从这三方面,我深刻感受到民众对文化的重要影响,一种好的文化不仅要自身实力过硬,同时也要对人民群众友好。

田园诗在盛唐的盛行无疑是这一结论的最好的证明。

在田园诗的盛行过程中,群众们担任了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他们,田园诗也许只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小诗派。

示我们或是文化工作者们,宣扬文化时,加以对民众友好的元素,阳春白雪的不懂,还不如灯红酒绿的理解与认同,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就是这个道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城门都是朝里开的,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北京城,就不得不说一说北京城门,城门是抵御敌人入侵的屏障,不仅仅有军事防御功能,同时也具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城市最坚固的屏障。但有一点值得我们去深思,古代的城门都是朝里面开的,这是为什么呢?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一说门的构造,先说现代的门都是把门板安装在门框里面,而门框是被固定在墙上,门与门框之间则

  • 监察御史的权力有多大?为何连东厂的人都忌惮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自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国家采用了郡县制,对朝廷的官职和职责都给与了明确的划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公九卿,还有后来的三省六部,由于三公九卿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很远,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户部、吏部等,在古代的朝代中,有这样一个官职,他的等级不高,权力却极大,有些人想当,有些人却不想当。

  •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为何还能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此时距离唐朝立国(公元618年),已经过去了整整137年。在此之前,唐朝经历了百余年的繁荣发展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国势逐渐达到了极盛。可一场安史之乱,却让巅峰中的唐朝突然“折翼”,迅速走向了衰落,但唐朝的国祚并未就此终结,经过唐德

  • 古装剧中的银针试毒是如何做到的?真的管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古装电视剧非常受大家的喜爱,不少古装剧中皇帝或妃子在用膳前会进行银针试毒,若银针变成黑色,就说明食物里下了毒。那么银针在接触有毒的食物就会变黑,这到底是真的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一般古装剧中的毒,大多是砒霜,也称之为三氧化二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毒物之一,因为在古代呈现

  • 神龙政变后,那五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政变”无疑可以算作武则天整个人生的“谢幕演出”。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臣帮助皇帝夺取皇位以后,他一般都是会受到皇帝猜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臣所立下的是“拥立之功”。古人认为,皇位不是通过人力可以获得的,而是上天赐予的。你有当皇帝的命,因此才能获得皇位。

  • 毛遂自荐成功后,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都知道毛遂自荐的故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毛遂最后的下场。毛遂在功成名就之后,倒也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最终却是死在了荒郊野岭。在秦军撤退之后,赵国的世仇燕国看到赵国的国力大损,于是就开始攻打赵国。此时,赵国的一些名将不是领兵在外,难以调派,就是生病了,不能出征。一时之间,赵孝成王竟无人可派。此时,有人

  •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王的地位分别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王爷,他们身份地位尊贵,弹指间就能决定许多人的命运。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其地位仅次于皇帝,高于侯爵、公爵。在世人眼中,王爵也有高低之分,最上一层的要属秦王、晋王、楚王、齐王。那么,这几个王爷中,哪一个更尊贵?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消失,强大的诸侯纷纷自称为

  • 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何会有这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皇帝们大概都熟知一句俗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句根据古人言论及历史教训总结出来的警示格言。虽然很多王朝的建立未必跟得到民心有关,但大多数王朝要想延续下去,就一定不会忽视民心。历代王

  • 要是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发生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汉献帝在曹魏至少生命无忧,吃穿保证,要是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发生什么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丕没有“称王”。曹操在世的时候,曹丕已经被立为“魏王世子”了。曹操一死,他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爵。曹丕篡位是称帝,不是称王。曹丕篡位,并没

  • 邺城身为六朝古都,为何最后会完全没落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古都,最后却因为战争等情况,最后却落寞,今天我们说的这个地方就是这样,它原是六朝古都,北方第一大城市,如今却沦为村庄。关于这个地方的历史,还得从战国时期说起,魏文侯派西门豹担任邺令,他在任期间治理有方,极大的促进了邺城的发展,此地逐渐成为北方的经济重镇。到了东汉末年,袁绍以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