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古塔在清朝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宁古塔在清朝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31 更新时间:2023/12/5 23:53:38

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为了清朝流放人员的接收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曾经被流放至宁古塔的犯人描述说:“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可见宁古塔是一个非常让人发毛且可怕至极的地方。据史料考证,宁古塔原为满清发源地,属极北之地,但此地缘何如此恐怖异常呢,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解析。

一、宁古塔的前世今生

宁古塔,并没有塔,是妥妥的一个地名。它在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此地是清代宁古塔将军的治地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

《宁古塔纪略》:“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

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都生活在此地,人们便将此地与满清六祖联系起来,故而此地也被世人认为是满清的发源地,所以宁古塔也叫宁古塔贝勒。宁古塔后来移驻吉林乌拉,是满清流放罪犯的场所。

二、动辄流放宁古塔

按常理来推测,此地既然是经济、军事重镇,可为何会成为人们谈其色变的不毛之地呢。我们在大清宫廷剧里偶尔会听到皇帝对那些犯错的官员发落道:“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皇帝轻轻一句话,这些戴罪官员活罪虽免,但发配宁古塔,却是他们生不如死的开始。

但凡知道地理和气候方面的常识,我们就不难理解,宁古塔远在黑龙江牡丹江一带,寒冷而且路途就有千里之遥。换言之,那些被清朝皇帝一怒之下流放至此的人,就能很轻松地到“雪乡”一逛了。可惜的是,满清时候的牡丹江可不是AAAAA级景区。满清正值小冰川期,宁古塔“撒水成冰”,气候条件恶劣,而且经常有豺狼虎豹。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封,农作物无法生长,叫不毛之地也不为过。而且他们能平安到达此地就算是万幸之事了。

吴兆骞:“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清朝诗人吴兆骞,曾经也被发配至此,否则写不出这么“真情实感”的诗句。

话分两头,宁古塔谈之色变,让人望而生畏,流放之刑也的确让人心惊胆战,流放不怕,怕的就是流放到宁古塔。边陲之地甚广,为什么大清皇帝要把一干罪臣流放至此呢,是为了让他们寻找初心吗。也许真有这层意思。

死罪豁免之后,流放至此的这些戴罪官员,就一个宿命——拼命改造。前文已述,宁古塔是满清的发祥地,让他们在这里戴罪立功,好好改造,也体现了清廷皇室想重现太祖时期的辉煌。

这里还有一类人不可忽视:“披甲人”。顾名思义,披甲人肯定跟军人类似,但有一定区别。战时,披甲人要冲锋陷阵,充当十足的军人,闲时就自给自足,发展生产(限于气候,只能是狩猎为主)。这些被流放至此的罪臣,此时只能伺候这些披甲人,要成为他们的奴仆。也许是因为北方人的豪气与直爽,披甲人与这些流放过来改造的罪臣,关系相处融洽,而且彼此照应。据史料记载,这些被流放至此的昔日达官贵人,还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也是各取所需,他们也对宁古塔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两个群体相处于此,大部分时间倒也相安无事。

三、满清都有哪些人发配宁古塔

去了宁古塔,等于走上了黄泉路。动辄被皇帝流放至此的人多为满清文官。他们在此不用纳粮、不用当差,到了此地根本也没有跑的余地,所以他们与披甲人相处和谐也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的想法也已经很单纯了,那就是心平气和地改造、保命。

满清的“十大酷刑”也许我们都已熟悉,但对于宁古塔之“流刑”,也让流放之人后脊发凉,甚至生不如死。大清以来,被流放至此的人不在少数。我们所熟知的有郑芝龙(郑成功之父)、清初著名的文学家金圣叹、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明代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张缙彦、大学士方拱乾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定国抗清战果累累,为何其子却投靠清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树倒猢狲散这种事,只能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谴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死谏武死战”。李定国我们都耳熟能详,为了文章的完整,简单说两句。李定国本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养子,张献忠死后和其他三个养子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联合南明,共同抵御满清。在李定国等人的帮助下,抗清曾取得辉煌的战果,李定

  • 汉朝的和亲政策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觉得汉朝的和亲政策是屈辱的,是前期打不过匈奴才不得已以公主作为代价去换取和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汉朝的和亲政策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影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年汉高祖刘邦北征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率军围困了七天七夜,为了解围,采取了陈平的计策,具体的计策是秘

  • 赵括被围困的时候,为何不派廉颇去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中,由于廉颇在长平坚持以防守为主,不肯出击与秦军正面交战,惹怒了赵孝成王。赵孝成王派赵括替换廉颇,统帅赵军与秦军交战。秦国得知赵国换帅的消息后,也立刻换帅,用白起代替王龁。白起到达长平后,立刻派一支2万5千人的队伍,冲到赵军的后方,断了赵军的归路。接着,又派出一支5千人的骑兵,插到赵军腹地,

  • 张方平:北宋时期大臣,反对任用王安石与王安石新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谥“文定”,北宋大臣,应天府南京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景祐元年(1034),中茂才异等科,任昆山县(今属江苏)知县。又中贤良方正科,迁睦州(今浙江建德东)通判。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知开封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 古代的木桶是如何制作的?为何不漏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看过大量的古装影视剧,尤其是在皇宫里面的妃子或者皇上都少不了一些沐浴更衣的画面,而他们的洗澡工具就是一个大木桶,然后里面撒上一些花瓣。在看电视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疑问,那就是这些看起来用一块一块木板拼接起来的木桶为什么不漏水呢?不要着急,经过小编翻阅了很多资料之后,终于可以给大家答疑解惑

  • 章邯被围攻的时候,为何项羽没有去救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又不傻,他是在田荣叛乱后才开始攻打三秦的。我们可以捋一捋这个时间,你会发现项羽别说去救章邯了,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分封诸侯,五月田荣击败田都,六月杀田市,自立齐王。七月田荣派彭越攻打条安,收复三齐。八月刘邦出子午道攻打三秦,占据关中,田荣派彭越攻打楚国。十月刘

  • 诸葛亮更厉害些,为何曹操挖走徐庶而不是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谋士之重要,乱世尤显。三国之时,各路英豪争霸,谋士更是举足轻重。顶尖谋士的寥寥数语,便有可能让战役转败为胜。这也是各路英豪争相礼贤下士的原因。刘备争霸初期,徐庶乃是他的得力谋士,只可惜最后被曹操挖走。相较之下,诸葛亮更为声名显赫,为何曹操挖走徐庶而不是诸葛亮呢?徐庶乃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曹操恰好抓住其

  • 古代和尚地位那么高 古人怎么做才能成为高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的和尚地位如此之高,那怎么样才能皈依佛门,成为一位高僧呢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尚之称源自于梵语,梵语的本义为师长,和尚之称在华藏世界里只有释迦能称得,是对有一定修为的人的尊称,在古代如果想要出家,必须遵循出家的制度才可以出家,如同现在的入学或者

  • 荀彧那么聪明,为何没有劝曹操趁早杀了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一生戎马沙场,身边的参谋换了一波又一波,唯独荀彧是曹操最重视的一个。给曹操担任参谋时间最长的人是荀攸。当时曹操是十分重用二荀的,谋略奇才郭嘉都是荀彧在后面才给曹操引荐的晚辈。在曹操眼里,荀彧一句话,比郭嘉重要不知道多少百倍。可是,刘备当时走投无路只好来投靠曹操的时候,程昱郭嘉两人是十分希望曹操可

  • 崇祯在国破之前把三个儿子分别送走,他儿子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崇祯一生有七子六女,不过夭折了不少孩子,在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他把三个儿子分别送走,那么他儿子去哪里了?最后活下来了吗?1644年三月十八日清晨,李自成的起义军围攻京城,崇祯召集不来大臣上朝,他就明白大势已去,大明要亡了,他为了保存血脉特意将三个儿子派人送了出去。送走儿子之后,崇祯就先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