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方平:北宋时期大臣,反对任用王安石与王安石新法

张方平:北宋时期大臣,反对任用王安石与王安石新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95 更新时间:2023/12/20 22:43:02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谥“文定”,北宋大臣,应天府南京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景祐元年(1034),中茂才异等科,任昆山县(今属江苏)知县。又中贤良方正科,迁睦州(今浙江建德东)通判。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知开封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滁州(今属安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杭州(今属浙江)、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长官。神宗朝,官拜参知政事(副宰相),反对任用王安石,反对王安石新法。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卒。苏轼哀痛不已。赠司空,谥文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方平,字安道,北宋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说:“我已经读完了。”他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考取茂才异等,任校书郎、知昆山县。又考中贤良方正科,被选拔升任为著作郎,通判睦州。

西夏赵元昊准备叛乱,写来了一封傲慢的信,想促使宋与他绝交,以便趁机激怒西夏人以拥戴他。张方平建议:“暂时忍让,使元昊没有理由公开叛乱,等待一年多时间,抓紧精选将士,秣马厉兵,修筑城池,形成不可战胜之势。虽然元昊最终必然反叛,但师出无名,官吏将士没有同仇敌忾之心,这样就难以同我们决战。小国家用兵三年还分不出胜负,国内就会不攻自破,我们再乘机攻击,这是必胜之道。”当时朝廷处于全盛之时,大家都认为张方平的建议太软弱,是姑息养奸。于是朝廷决定出兵讨伐。张方平又献上《平戎十策》,认为:“西夏想来侵犯,必然从延、渭来,巢穴一定空虚。我方应该屯兵河东,轻装直进,这就是攻其所必救,使敌处于被动的打法。”宰相吕夷简赞同这一策略而没有实际采用。皇上召试馆职时,对他说:“你不是考中两次科举的人吗?何必再考?”命他任直集贤院,不久知谏院。

建言献策

西夏侵犯边境,张方平第一个请求将枢密院的事务合并到中书省,以便共同策划。皇上认为很对,于是让宰相兼任枢密使。当时政府征调各地的弓箭手,选其健勇者组成宣毅、保捷两军。张方平屡次上书反对,没被采纳。结果两军骄傲自大不堪,二十多万人的部队都像老百姓一样不能打仗,正像张方平推测的那样。

夏竦统率陕西并监领各路将领。四路将领因为往来请示汇报贻误了战机,加之皇上令他们进兵,他们却逗留不前,以致丰州失陷,刘平等兵败。各路主帅都遭谴责,夏竦像没事人一般。张方平立即弹劾他,免了他的职,给四路将帅自主权。西北诸军长久不得休整,西夏军也疲惫不堪,张方平说:“皇上是天下人的父母,岂能同禽兽计较得失?希望皇上能趁着举行郊祀之机,大赦天下罪人,自我检讨过失,取信于民,也给西夏人一条悔过自新之路。”皇上高兴地说:“这正是我希望的。”这一年,修改了庆历年间赦免边寇的条件,让边境将士将皇上的好意转告对方,西夏王元昊终于降服了。

出使契丹

随即张方平以修起居的身份出使契丹。契丹王对左右说:“有这么好的大臣,多好!”陪他骑马打猎喝酒,并将坐骑送给了张方平。回来后,任知制诰,代理开封知府。府中琐事繁杂,前任一律用书板记录,张方平却靠默记,没有一点差错。升为翰林学士。元昊降服后,因为曾同契丹不和,前来请宋同契丹断交,大臣们以为不行。张方平说:“为了刚降附的小小羌人,丢了和平相处已久的强敌,划不来。应该告诉元昊,让他慎重从事,假若清晨同契丹消除对立,我国的册封书晚上就到。这样,西部、北部两方面都有利。”当时人同意这一观点。又升为御史中丞,改任三司使。

当初,王拱辰提议河北的盐由政府专营,张方平知道后就说:“河北的盐业为什么要统一管理呢?”皇上说:“刚刚立法决定的。”张方平说:“过去北周世宗将盐税均入其他税收之中,现在的两税法中盐钱项就是。这岂不是重复征税吗?”皇帝惊醒过来,张方平请皇帝亲笔发文,停止收此税。河朔父老乡亲在澶州拜迎他,并举行了七天佛老会,以报谢皇恩,这件事详见《食货志》。升任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

牵连贬职

宫中卫士夜晚兵变失败,皇帝次日晨令二府奖励张贵妃保护皇上的功劳,夏竦就建议:“应该研究怎样特别奖赏。”张方平听说后就对陈执中说:“汉代妃子冯婕妤亲身抵挡猛兽,没听说有什么特殊奖励。而且既有皇后又尊崇贵妃,古来没有这个道理。真要对贵妃实行了特殊的奖励,那天下人的指责都会集中到你身上。”陈执中害怕,即作罢了。

皇帝征求臣下的增收节支方案,张方平同大伙一起提了意见后又单独写了几千字,大意说:“祥符年以来,法制松弛,渐渐背离了祖先的传统。科举、任子、考核转正、升迁补叙等法则都被破坏了,任命将领、操练战士,都不是原先的规则。中央财政开支处境窘迫,必定导致政出多门;大商人、大贵族钻空子获取暴利,专营茶盐香..的法律也被破坏。这是治乱兴亡的关键所在,不可不认真对待。”皇上看了他的意见书非常高兴,正要重用他,碰上判官杨仪犯罪,方平因为同他有交往,贬职出任滁州知州。不久知江宁府,又判流内铨。

张方平又以侍讲学士身份知滑州,徙任益州。还未赴任,有人造谣说,侬智高在南诏,将侵犯益州。益州代理知州急忙调兵筑城,日夜不停,民间大受惊扰。朝廷听说这一传闻,也从陕西调集步骑部队,络绎不绝地开往蜀地。命令张方平尽快赴任,允许他相机行事。张方平说:“这必然是谣言。”路上遇到前往益州的兵士,他都遣返,其他劳役也都停止。正逢上元节灯会,城门三晚上不关,抓获邛部川翻译官造侬智高犯兵谣言的人,斩首于边境,放逐余党,蜀民才安定下来。

重获赏识

张方平又被召回任三司使。西部边境打仗,两蜀是大后方。张方平上奏请免两蜀横赋四十万,减铸铁钱十余万缗,又建议:“国家以陈留一带为中心,处于四通八达的枢纽地位,不像雍、洛等地有山川险要地形可以依靠,而仅能依靠强大的武力。士兵要吃饭,粮食依赖漕运,漕运以汴河为主,汴河连接淮河、长江,直达南海。天圣年以前,每年调集百姓疏浚,因而水流通畅。其后,浅薄者争着请求裁减役费以哗众取宠,汴河日益堵塞。现在河在天上,必须仰望。这是得到了尺寸之利而丧失了丘山之利。”于是献上十四项谋略。富弼读他的奏章时,计时的更漏都过了十刻,也不知疲倦,皇帝亦称好。富弼说:“这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意见,不是普通奏章啊。”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

后张方平升任尚书左丞、知南京。不久,以工部尚书身份统率秦州。谍报人员报告西夏将来侵扰,张方平精选兵马,声称要出关讨西夏。最后夏人没有来侵犯,有人认为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我方的军队又没有越过边界,怎能说轻举妄动?强寇不来,是因为知我方已有提防。倘若处罚张方平,以后守边大臣都不敢在敌人入侵之前早做准备了。”张方平自己觉得处境不好,请求调任为南京知府。

宋英宗即位,张方平升任礼部尚书,经请求改任郓州知州。回京后,任学士承旨。皇上生病,在福宁殿召见他。英宗伏在桌上谈话,声音模糊不清。张方平递过笔,皇帝写道:“明天正式下令册封太子。”方平大声疾呼:“必须立颍王为太子。他既是嫡长子,又贤明,请您写下他的名字。”英宗费力地写下了,方平于是告退回去草拟诏书。

宋神宗即位后召见张方平,请他估算宋英宗的安葬费用。宋神宗说:“孝敬父母可以节约吗?”张方平回答说:“英宗既然有安排,满足他务行节俭的最后愿望,也是孝顺。”又请求按比例减省各种赏赐,实行乾兴年间的标准,费用节约了十分之七八。张方平上奏章,宋神宗亲自批复说:“你文章典雅,有三代圣贤的风范,又善于综合概括,言简意赅,即使是《尚书》中的《训》、《诰》,也不过如此了。”皇上就是这般推崇他的。

升任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司马光认为他不该受如此重用,皇上不听。司马光离中丞职,曾公亮建议起用王安石,张方平认为不行。几天后,赴父亲丧事。服丧期满后,以观文殿学士身份留守西京。入朝觐见时,留京任判尚书都省,他极力请求下任陈州知州。

身处新政

王安石推行新法,张方平朝见皇上,极力证明新法的害处,说:“老百姓好比水,可以使船浮起,也可以把船淹没。战争好比火,不停战必然自焚。假若推行新法,必然会导致沉船、自焚。”皇帝很不高兴。

韩绛主持西部边防,庆州发生兵变,京西转运使命令各路兵马会集庆州平叛,居民大受骚扰。张方平拿着京西转运使的文书向皇上申明其非,皇帝说:“守臣处置问题不该这样啊!”命令停止征调诸郡兵。召张方平任宣徽北院使,留京师。王安石很讨厌他,派他知青州。临行前,宋神宗向他请教祖宗对付外寇的办法,回答说:“太祖不贪图远征,比如灵夏、河西一带,都任命当地的首领统治,允许世袭。环州董遵海、西山郭进、关南李汉超,都享受高俸和赏赐,给予其宽松的环境。诸将军需充足,威望就高,间谍精明强干,官吏士兵服从号令,故能以十五万人当一百万人用。后来太宗策划攻燕蓟,内迁李彝兴、冯晖,于是朝廷开始穷于应付边境冲突了。真宗澶渊之战胜利后,与契丹人讲和,至今边境太平。三代的情形就是这样。近年来守边将士,想将天下的命运拿来孤注一掷,成功了则他们获利,失败了则给别人留下祸患,不能听他们的话呀!”宋神宗说:“仁宗庆历以来的事你知道吗?西夏元昊刚降服,是怎样对待他的?”张方平回答说:“我当时任学士,誓诏封册,都出自我的手笔。”神宗说:“您当时就已经是学士,可算得上德高望重了。”

契丹派使者萧禧来讨论边界问题,应该告辞回国了,却睡在馆驿中不走。张方平对枢密使吴充说:“只给主管官员送食物,不问其他的,再让边境地方官通知他本国。”吴充请示皇帝后采纳了这一建议,萧禧于是立即回去了。任命张方平为中太一宫使。

王安石放松了对铜的专营管理,奸商即常常销毁铜钱做器具卖,各关所征收不到钱,钱渐渐毁损。张方平极力论证这一现象的危害性,请皇帝质问王安石:“将历代的典章制度,一天之内全部废除,居心何在?”皇帝采纳了一些。张方平请求辞职,进使南院,任应天府通判。皇帝说:“想让你同韩绛共事,而你的政见不同;想让你去枢密院,而你的军事策略也不同于他人。你受先帝的器重,我却怎样让你帮我呢?”还是让他离开了京师。

高丽使者路过应天府,地方官应送往迎来。张方平对皇上说:“我的级别相当于宰相,不能比属国的使者还低。”皇帝下令允许只派少尹接待使者。王师征伐安南,方平说:“把西北的精兵猛将良马,抛弃到炎热的蛮荒之地,祸患不胜枚举。假若最后部队只是疲惫不堪、耗费些钱财,然后无功而还,就算是国家的大幸了。”后来形势的发展证实了他的话。

王安石等推行新法,卖渡口码头为市场,土地庙及其他宗庙,甚至宋地先贤阏伯、微子庙都成了商贾活动之区。张方平说:“宋地是宋朝王业的发祥地,商朝时阏伯受封于商丘,主持祭祀大火星;微子是宋地的第一个国君。这两座庙,难道也不能幸免吗?”皇帝大怒,在奏章后面批示说:“侮慢神明,污辱国家,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于是祠庙都得以保存。几次请求退休,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职。官制改革,废宣徽使,只允许他仍领此衔。哲宗即位,加封为太子太保。

元祐六年(1091)死,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司空。遗言不要谥号,尚书右丞苏辙替他请谥号,于是谥为“文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木桶是如何制作的?为何不漏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看过大量的古装影视剧,尤其是在皇宫里面的妃子或者皇上都少不了一些沐浴更衣的画面,而他们的洗澡工具就是一个大木桶,然后里面撒上一些花瓣。在看电视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疑问,那就是这些看起来用一块一块木板拼接起来的木桶为什么不漏水呢?不要着急,经过小编翻阅了很多资料之后,终于可以给大家答疑解惑

  • 章邯被围攻的时候,为何项羽没有去救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又不傻,他是在田荣叛乱后才开始攻打三秦的。我们可以捋一捋这个时间,你会发现项羽别说去救章邯了,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分封诸侯,五月田荣击败田都,六月杀田市,自立齐王。七月田荣派彭越攻打条安,收复三齐。八月刘邦出子午道攻打三秦,占据关中,田荣派彭越攻打楚国。十月刘

  • 诸葛亮更厉害些,为何曹操挖走徐庶而不是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谋士之重要,乱世尤显。三国之时,各路英豪争霸,谋士更是举足轻重。顶尖谋士的寥寥数语,便有可能让战役转败为胜。这也是各路英豪争相礼贤下士的原因。刘备争霸初期,徐庶乃是他的得力谋士,只可惜最后被曹操挖走。相较之下,诸葛亮更为声名显赫,为何曹操挖走徐庶而不是诸葛亮呢?徐庶乃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曹操恰好抓住其

  • 古代和尚地位那么高 古人怎么做才能成为高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的和尚地位如此之高,那怎么样才能皈依佛门,成为一位高僧呢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尚之称源自于梵语,梵语的本义为师长,和尚之称在华藏世界里只有释迦能称得,是对有一定修为的人的尊称,在古代如果想要出家,必须遵循出家的制度才可以出家,如同现在的入学或者

  • 荀彧那么聪明,为何没有劝曹操趁早杀了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一生戎马沙场,身边的参谋换了一波又一波,唯独荀彧是曹操最重视的一个。给曹操担任参谋时间最长的人是荀攸。当时曹操是十分重用二荀的,谋略奇才郭嘉都是荀彧在后面才给曹操引荐的晚辈。在曹操眼里,荀彧一句话,比郭嘉重要不知道多少百倍。可是,刘备当时走投无路只好来投靠曹操的时候,程昱郭嘉两人是十分希望曹操可

  • 崇祯在国破之前把三个儿子分别送走,他儿子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崇祯一生有七子六女,不过夭折了不少孩子,在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他把三个儿子分别送走,那么他儿子去哪里了?最后活下来了吗?1644年三月十八日清晨,李自成的起义军围攻京城,崇祯召集不来大臣上朝,他就明白大势已去,大明要亡了,他为了保存血脉特意将三个儿子派人送了出去。送走儿子之后,崇祯就先命令

  • 山水田园诗逐渐在唐朝流行起来,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灿烂,在名为盛唐的文学宇宙中,无数明星熠熠生辉,而这一颗颗文学明星,无疑就是那一位位的墨客骚人。我相信,说到唐诗,人们脑中会显现出无数个潇洒挥墨的身影,而他们彼此分离却又有不可分割

  • 古代的城门都是朝里开的,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北京城,就不得不说一说北京城门,城门是抵御敌人入侵的屏障,不仅仅有军事防御功能,同时也具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城市最坚固的屏障。但有一点值得我们去深思,古代的城门都是朝里面开的,这是为什么呢?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一说门的构造,先说现代的门都是把门板安装在门框里面,而门框是被固定在墙上,门与门框之间则

  • 监察御史的权力有多大?为何连东厂的人都忌惮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自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国家采用了郡县制,对朝廷的官职和职责都给与了明确的划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公九卿,还有后来的三省六部,由于三公九卿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很远,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户部、吏部等,在古代的朝代中,有这样一个官职,他的等级不高,权力却极大,有些人想当,有些人却不想当。

  •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为何还能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此时距离唐朝立国(公元618年),已经过去了整整137年。在此之前,唐朝经历了百余年的繁荣发展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国势逐渐达到了极盛。可一场安史之乱,却让巅峰中的唐朝突然“折翼”,迅速走向了衰落,但唐朝的国祚并未就此终结,经过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