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独孤伽罗做了哪些是?为何隋文帝临死前会抱怨她呢?

独孤伽罗做了哪些是?为何隋文帝临死前会抱怨她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81 更新时间:2024/1/15 12:07:48

我们都知道隋朝是杨坚篡夺了外孙周静帝宇文阐的皇位建立的,杨坚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后,后人对她的评价非常高,是贤后的代表。那为什么隋文帝临终前直呼:独孤误我呢?这是为什么呢?

东晋后,我国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庞杂有力的权力集群——关陇集团,北朝时期,许多朝廷的发展和存在离不开这个集群。在这个集群里有一个代表姓氏就是独孤,我们常说有一门四后,但这个家族对历史的影响绝对超出唐初,有传说现代刘姓中实际上有一部分是出自独孤这个姓氏。不过,我们今天不是做姓氏源流考,甚至不是做小传,就是想拿出来独孤伽罗皇后的一些生活小事做一个历史切片,所以会有很多不对的地方,甚至立论都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谁在乎呢?

首先想给大家传达的信息是,独孤伽罗皇后跟隋文帝杨坚成亲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少年。在成亲的时候,杨坚17岁,独孤14岁。这两位当时都是北周的官二代富二代,只不过杨坚的家族势力不小,独孤伽罗的背景更强,至于说婚后家族的势力消长,不在我们考虑之列。我们不知道两人在家庭生活中谁做主角,但从子女数量上来说,他们夫妻交流是相当多的。

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是生活在中国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女性政治人物,为隋文帝朝政治系统核心人物。在皇后积极参与和协助下,隋文帝北御突厥、南平陈朝,一统华夏,使得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动荡分裂近四百年的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步融合发展,从而开了隋唐盛世。

独孤伽罗不仅在政治作为上可圈可点,其本身也是一位具备鲜明个性的历史人物。她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真率,又有汉家女儿的优雅聪慧、柔情体贴,隋文帝杨坚对其可谓言听计从、迷恋终生。

夫妻俩五儿五女、一母同胞;同居共寝、并辇上朝;朝夕相伴,情深意长,六宫常年虚设。独孤伽罗皇后长期政场上的耳濡目染让她成为了天生的政治动物。在史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周宣帝死后,杨坚面临着进退失据的尴尬局面,退则为权臣,挟幼帝令诸侯或许是一个稳当的选择,取而代之确实高收益但风险也不小。面对这种情况,杨坚犹豫了,还是独孤皇后的一席话彻底打消了杨坚的顾虑,“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关键时刻关键节点,能够看清大势,的确非常人所能。

独孤伽罗皇后更明白人脉的重要,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高颎。高颎军政才能之强历史上都能数得上,作为开隋第一功臣,在北周摄政时期就坚定的支持杨坚,隋朝开国后,更立于朝堂十多年,把文帝时期的大隋搞得蒸蒸日上。这么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为什么会死心塌地的追随杨坚,除了杨坚本人出众的才能,我们还能看到背后独孤皇后的一瞥身影。高颎的父亲高宾曾是独孤皇后父亲独孤信的旧部,而杨坚和伽罗婚后,独孤始终和高宾保持着密切的来往。

独孤伽罗皇后还是一位敢于直接表达自己政治态度的杰出人物。在隋朝建立之初,突厥已经发现在经贸上离不开大隋,努力寻求跟大隋贸易互通,在双方经济交流的过程中,有突厥商人曾拿出价值八百万的明珠利诱大隋,这时的幽州总管阴寿也觉得买下这些明珠献给皇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得知这种情况后,独孤皇后很快就给出了反馈意见:“明珠很好,但非我所必须,而现在不少外族不断袭扰边疆,在边疆保卫国家的将士更需要用财物养家,不如把买明珠的钱发给边疆的将士”。

据《隋书》记载,当时杨坚上朝的时候,伽罗是同辇而行的。为了避免群臣的闲话,伽罗没有出现在前朝,而是在后庭参与决策,让太监们随时通报朝堂上君臣研究的问题,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随时提出意见进行修正。伽罗还有效堵死了隋代后宫、外戚干政的路子。《隋书后妃传》中讲到,曾经有几个官员想向皇后献媚,把《周礼》拿出来说事,说按照以前的制度规定,大臣官员的妻子应该听命于皇后,并规劝她遵循古制。对这种事,伽罗态度鲜明的回答:“这种口子不能开,如果开这个口子,将来肯定会形成女人干政的局面”。在朝廷政治上,她坚决否决了自己家族掌握大权的可能。大家都知道,唐高宗时期,李治和武则天一起上朝被称为“二圣临朝”,他们这个“二圣”是跟杨坚和伽罗偷学来的,在隋朝初年,文帝夫妇二人就已经被宫内的侍从称为“二圣”了。

但是,我们随后发现有一个转折点,此后的伽罗突然变得善妒和疑神疑鬼起来,不但擅杀宫女,而且开始关心起大臣和儿子们的私生活,甚至刺探儿子的闺房中事,这时的伽罗好像变了一个人,再不是老道的政治家,而是一个婆妈泼辣的中老年妇女了。伽罗的改变开始于49岁那一年。杨坚在仁寿宫遇到了旧敌尉迟迥的孙女,看到貌美如花的青春美少女,杨坚就临幸了她。知道了这件事的伽罗彻底疯狂了,趁着杨坚上朝的时间,杀死了尉迟氏。这下把杨坚气得不轻,连侍卫都没有带,单人独骑从仁寿宫跑到了秦岭山中。最后还是在高熲和杨素的劝解下,杨坚才长叹一声,说出了“贵为天子,不得自由”的丧气话后才回到了后宫。这件事麻烦的是,不但杀了一个宫女,夫妻关系有了点裂痕,而且在伽罗和高颎之间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高颎熟悉军事计略百出,是开隋的第一功臣。在杨坚北周摄政的时候,反对势力极为强大,高颎是重要的从龙之臣,曾说出过不惜灭族也要帮助杨坚的话。后来,高颎为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但他们的关系建立在伽罗一直默默布局的基础上,高颎的父亲高宾是独孤信的旧部,伽罗和高宾多有往来。高颎能够立于朝堂不败十多年,跟伽罗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平息这件阴杀宫女事件的过程中,当时杨坚曾经摆下酒席,宴请了高颎和杨素,君臣酒酣耳热之际,为了安慰杨坚,高颎曾说过皇后不过就是一个妇女这样的话。这句话传到了伽罗耳朵里,从此让她恨上了高颎。此后伽罗对高颎的评价开始走下坡路,时不时的诋毁一下,终于因为高颎反对废太子一事,把高颎赶出了大隋的朝堂。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一个事件。更麻烦的是,每当王公大臣的妾室怀孕,伽罗总是力促文帝将他们罢官或削爵。更有甚者,伽罗开始关注儿子们的私生活,并且对私生活不检点的儿子要求越来越严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废太子。虽然很多大臣反对,杨勇依然被废除了继承人的资格。

就是因为这件事,隋文帝临终前直呼:独孤误我。

在独孤皇后的建议下,隋文帝下旨册立了次子杨广为太子。杨广当上太子不久,独孤皇后就病逝了。睿智的母亲一死,杨广少了约束,无所顾忌,渐渐暴露了他好色,贪婪的本性。所以隋文帝才会说独孤皇后耽误了他的基业。要不是独孤皇后力荐,他也不会立杨广为东宫太子,只可惜为时已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后,为何赵国还是坚持了四十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主要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对抗,实际上赵国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秦国虽然赢了,但秦国国君并没有果断的下命令,导致让赵国苟延残喘,直到四十年之后才被灭国。那么赵国实际上还有一些底蕴,并没有被亡国,坚持了四十年。首先,为什么秦国没有直接将赵国灭亡?其实很大原因是多个国家与臣子之间的权利争衡,韩赵魏

  • 永嘉之乱是如何爆发的?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永嘉之乱又被很多的历史学家称之为“五胡乱华”,主要指的匈奴大举攻陷了西晋都城洛阳并掳走晋怀帝之乱。至于永嘉之乱的起因,历史学者有很多的观点,但是永嘉之乱的起因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朝的几个明君推行较为宽容的休养生息政策,虽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却使得匈奴在中原的周围地区扎根。永嘉之乱的起

  • 为什么古代的农民很少去开垦荒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没有鲮次栉节的高楼大厦,只有广袤一览无遗的土地,而且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以农业生产为重中之重,古代有着如此优质的先天条件,为何那些穷苦人民,宁愿被地主剥削,也不愿去开荒农田呢?古代土地制度在原始社会,土地是公有的,大家一起耕种,然后平均分配,一起繁衍后代。到了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

  • 郁新只是一个户部尚书,为什么有胆子裁减亲王的俸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郁新只是一个户部尚书,为什么有胆子裁减亲王的俸禄?而且裁减的还不少,直接裁掉了亲王俸禄的五分之四,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解其中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郁新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官员,出生在凤阳府临淮,他于洪武二十一年成功考中进士,被委任为中书舍人,后来又先后当过翰林、侍讲。史书记载郁新的样

  • 古人为何喜欢在城池外面修建护城河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护城河,是我国古代围绕城墙或主要建筑物开挖的人工河流,不管是大型城池还是小型坞堡,甚至是一些小村落都会修护城河。有的护城河有上百米宽,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宽的护城河是宋朝时期的襄阳护城河,它的平均宽度超过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堪称天下第一护城河。那么为什么古人热衷于修护城河?第一,古代战乱频

  • 为什么春秋时期会涌现出那么多的思想大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的思想家,如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墨家的墨子,还有法家的李悝等等,但我们发现这些思想门派的祖师级别的人物却大多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明明各个诸侯国直接经常打仗,为何还能出现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没多久,周朝就被

  • 古代太子被废之后 他们的结局都很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太子被废掉都结局凄凉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变化无常,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发生意外,连皇帝也不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皇帝突然发生意外,自然是立刻就需要人来继承皇统的,否则将朝纲大乱。而“太子”便是皇帝在生前被指

  • 古代女子被卖到青楼之后 古人为什么不选择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被卖身到青楼的女子,为何不敢逃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很多女子为了生存,只能去到青楼过活。但是古代的青楼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妓院,在青楼里面,有很多才艺双绝的人,她们卖艺不卖身。当然也有卖身的妓女。可是在古代并没有身份证,青

  • 古代将领造反士兵为什么要跟着 反对或者不响应就不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将领造反,为什么士兵都跟着响应?反对不行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来造反等同叛乱,当权者极为痛恨,在古代对应的便是诛灭九族、凌迟处死的极刑。造反,意味着与现有政权决裂,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然而,上下五千年,造反者大有人在,甚至有缕缕不绝之势。

  • 司马懿能造反成功,是因为曹睿安排的托孤大臣太少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导致高平陵事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最重要的。曹睿安排的托孤大臣太少了,只有司马懿和曹爽,就算加上,郭太后也就只有三个人。司马懿在人际关系中三个人是最不稳定的,一般最后只有一个主导者。最后必然要有事情发生,但是最后这个主导权是谁的,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曹爽和司马懿一直斗来斗去,一开始是曹爽占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