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3/12/19 2:54:17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丝绸之路为东西方陆上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交通基础,繁荣了沿路的各个国家,向外宣扬了中华的国威。但其实,归根结底那些硕果累累的成果都是关于探索母亲河出生地的附属产品。只是他们光芒太耀眼,人们便渐渐忽略了他的真正目的。

首先,便是史书中对于张骞出使西域寻找母亲河源头目的的弱化。

史书上表述是汉武帝为了铲除在北方日渐强大的已经对边境线构成威胁的匈奴,所以,派遣张骞到西域去联合被匈奴人逼离故土也就是河西走廊的月氏共同打击匈奴。但是,张骞这次的行动并没有成功,因为,虽然月氏远离故土,但是,作为游牧民族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他们现在的居住地水草肥美充足,生活更甚于从前,所以,他们不愿意再回去河西走廊。

并且,张骞的这次出行还带回了大量关于西域地区的情况,让汉武帝对当地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所以,张骞失败而归并没有打消汉武帝联合其他部落国家共同对抗匈奴的计划。经过权衡之后,汉武帝第二次派出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身怀两个任务:

一是、联合同样被匈奴人赶出河西走廊的乌孙人;

二是、带着大批财宝去西域宣扬中华国威,吸引更多的部落氏族与汉联合。

这次出行规模颇为壮观,张骞共带领了三百人,每人配备两匹马,再加上,数量巨大的财物最终走到了乌孙。虽然,有钱使得鬼推磨,但是,这一次的联合计划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乌孙国现在国内已经大乱,有三大势力为争权而明争暗斗不断。在这种条件下,乌孙王并不能保证可以顺利带领国民回迁河西走廊,更何况,乌孙人已经对匈奴人俯首称臣太久,对匈奴的惧怕让他们不敢行动。

之后,为了打消乌孙的疑虑,张骞只得说服汉武帝派一名公主与乌孙和亲,但是,以乌孙回迁河西旧地为条件。即便有在大量的财物以及公主和亲的双重诱惑,乌孙也不为所动,也许是因为乌孙国王也觉得拿人手短,最后,赠送了几十匹好马给汉武帝。

不过,虽然联合行动并没有成功,但是,张骞的这次出行对于中华文化在西域地区的传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最终,也加速了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也正是如此,张骞的两次出行在历史中有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这一系列的曲折跟最后辉煌的成果,让张骞两次行动中寻找黄河源的目的都被史书略过。

虽然被略过,但是,也不能说明不存在。

据古籍记载,黄河古称河,又名浊河,也叫中国河。相信大家都对大禹治水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是,大禹也仅仅是治理黄河的水灾,并没有任何记录表示他知道黄河源头在哪里。这里,在张骞对汉武帝的工作报告中却实实在在的将《山海经》中对中国河流源头的猜测证明了,那就是,从有水流从于阗东部流出进入罗布泊,最终,成为地下水之后从南部流出地面,之后,这也成为了汉武帝之后关于黄河源头的主流说法。

民间有许多关于这次张骞的境遇的传说,据说,张骞还到了广寒宫与嫦娥相见了,这也是后来成为了“张骞泛槎”典故的来源,自然也成为了往后的许多文化作品的素材。甚至,在《荆楚岁时》里曾记载有一则神话故事:

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之后,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一机石,张骞持机石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将机石献给汉武帝,并将寻找黄河源头、到银河、遇织女、赠机石和经过一一禀报汉武帝。

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张骞也由此有了“寻源使”的美称。

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事情能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这跟中华民族探寻黄河源头的执念脱不了关系,再加上,当时的统治者汉武帝及其崇拜名山大川,所以,之后汉武帝派出了更多的使臣外出寻找黄河源,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重源伏流”的说法。

这个说法中,关于黄河源的解释是说存在两个源头,叶尔羌河跟和田河。

此时,耗时两千多年的寻根之旅终于尘埃落定,可以说,这一切都开始都是源于中华民族的儿女对于文化根源的好奇。自然,这也是中华儿女对于中华文化的探索之旅,探寻黄河源的精神意义永不可磨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昭有弑君行为,为什么蜀汉因此兴兵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代枭雄——魏王曹操病逝,享年66岁,这一年太子中庶子司马懿41岁。雄才大略的曹操不

  • 秦国的先祖是谁?他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先祖是夏初协助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让国于启后,他的后代渐渐的失去了原来的地位,但依然有贵族身份。传到了商朝末年,伯益的后代飞廉、恶来父子还曾帮助商王帝辛领兵打仗抗衡西岐周军。周武伐商,飞廉、恶来因此成为俘虏,被周委任做一个不大的小官。此后一直到周穆王时候,也就是那个在位时间极长,并传出穆天子和西

  • 清朝时期到底有没有宰相这个职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如果有注意的话,会发现几乎每个朝代好像都有宰相。宰相一方面是帮助皇帝治理朝政,另一方面也是对皇帝的权力进行约束的。当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一开始还有宰相这个职位,但我们都知道明朝为了巩固皇权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东厂、锦衣卫等,朱元璋生怕自己的天下被别人夺走。于是就自

  • 古人在选择跳河自杀的时候 古人为何把鞋子放好在岸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人跳河自尽,往往会将鞋子脱掉放在岸边,其中有何说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常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就算是宅在家里看电视,也可以轻松的帮我们打发时间,追剧也是很多宅男宅女都比较喜欢做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古代

  • 古代的宫女们为什么都害怕被皇帝看上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宫女伺候皇帝,最怕被皇帝看中。在众多的电视剧题材当中的宫斗剧,只要一经上映都火,这里面有着天下的主宰皇帝,也有着非常温婉贤良的妃子们,同时更少不了一些,用心险恶狠恶毒辣的反派妃子,很多看剧的人基本上关注在皇帝与妃子,会对她们身边的人有过多的关注,那么这些人是谁呢?其实就是日夜伺候这些主子们的宫女

  • 曾国藩非杀李秀成的理由是什么?他知道的太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非杀李秀成的理由是什么?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力是曾国藩的湘军,而不是清朝主体八旗军。为什么要让湘军去打太平天国?这是因为咸丰、慈禧实在没办法了,而李秀成本人也实在是知道的太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1864年间,从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从咸丰皇帝过渡到慈禧太后)满清的八旗军,

  • 明朝真正的盛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五大盛世,它们依次是:西汉“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唐朝“开元盛世”、明朝“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五个时期即是这四个朝代的鼎盛时期。那么相反,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看,盛世即意味着这个朝代的国力自这个时期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或者是朝代的衰败即从这个盛世末期就开始有了征兆。

  • 清朝官员宁可挨饿,也不吃饱上朝 古人为何那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官员在上朝时,为什么会有“宁可挨饿,也不吃饱”的情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上朝的官员其实也蛮幸苦的,我们在电视剧中都是看到满朝官员排班肃列,大清早的整整齐齐的排着队走进大殿。实际上大部分官员根本就没资格进殿。而且在上朝的时候天一般

  • 唐朝曾经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宗室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汉唐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强的2个朝代,那么唐朝灭亡之后,为何没能像西汉一样,涌现出一堆恢复唐朝基业的宗室呢?唐朝的宗室都去哪里了?其实这事儿主要跟分封制有关系。汉朝的分封制,那是实打实的分封制。但凡是老刘家的人,再怎么惨也能混一块地盘,拥有该地盘上的军政大权。可唐朝的分封制就完全不同了,虽然唐

  • 明朝末期真的没有转机吗?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会把明朝的灭亡认为是命中注定的一件事,难道明朝末期就已经没任何转机了么?其实一个朝代灭亡,一般都是当政的皇帝庸碌无能,或者年纪太小。但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也算是一位好皇帝了,其实明朝年间整个天灾人祸也是出了不少,百姓也都是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才会选择起义,当时朝廷里的风气不是朱由检一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