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没待"天下有变"就开始北伐了呢?

诸葛亮为何没待"天下有变"就开始北伐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11 更新时间:2023/12/28 14:05:26

东汉末年,身为汉室后裔的刘备,因出身贫寒,只能白手起家。在那个乱世中,他先后担任过几任县令,又据有过徐州,却在不久之后,再次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到处寄人篱下。当他在荆州的时候,名士徐庶水镜先生为他举荐了一个奇才,即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他的际遇才出现改变。诸葛亮早已看透天下大势,于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口出《隆中对》,为刘备定下了天下三分之计。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说,诸葛亮认为荆州和益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当时的荆州牧刘表,立意自守无四方之志,益州牧刘璋则暗弱昏庸,所以他建议刘备先拿下这两地,并与江东孙权、西方诸戎、南方蛮夷搞好关系,一边加强内部建设,一边等待时机,在“天下有变”之时,挥师北上,一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隆中对的大体内容,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刘备和诸葛亮在最初的时候,也一直是这样执行的,可是到了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却没有等待“天下有变”,就直接开始北伐了,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甲有以下四点看法:

一、隆中对已经破产

众所周知,想要实现隆中对,其基础便是地跨荆襄,雄据巴蜀。最初的时候,刘备虽然没有拿下荆州全境,却也据有一部分地盘,益州和汉中更是被他收入了囊中,这种情况下,他的势力按照隆中对中的设想发展,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刘备势力完全退出了荆州,当初兵分两路北伐的设想,已经不再成立,也就是说隆中对彻底化为了泡影,那么等待“天下有变”的时机这一计划,自然也可以抛开不谈。

二、诸葛亮频频北伐是为了蜀汉自保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不敢轻易犯险。由此可知,如果不是迫不得及,就算隆中对难以实现,他还是会一面休养生息,一面等待时机。可是夷陵之战后,本就孱弱的蜀汉几乎不堪一击了,而与此同时,不管是东吴还是曹魏,都在平稳发展,如果他一直休养生息,等来或许只有灭亡。所以即使史料中称“亮素有吞魏之志”,他北伐的真实目的,却并非入主中原,而是借主动出击来骚扰曹魏,影响对方发展的同时,避免蜀汉被吞并。

三、通过对外战争,使蜀汉上下一心

我们都知道,蜀汉的百官,即有刘备的嫡系元老,又有荆州派,还有一部分益州派,他刚刚入主益州的时候,对益州派是持有打击态度的,后来荆州丢失,他仅剩益州这一州之地,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更加明显,再加上夷陵之败,南中之乱,黄元谋反等事件,整个蜀汉都动荡不堪,正如诸葛亮所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个时候,想要让大家统一战线,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发动对外战争,使大家一致对外。另外,这一做法还能后主刘禅起到锻炼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四、诸葛亮北伐把握了时机

再说了,诸葛亮发动北伐,虽然没有等到“天下有变”之时,但他的的确确把握住了时机。据《魏略》记载,因为刘备在世期间,诸葛亮很少统兵,再加上益州偏远,交通不便,所以曹魏一方并不知道蜀汉有北伐的念头,以为刘备去世之后,蜀汉就差不多玩完了,所以公元228年,诸葛亮突然出兵,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第二次北伐之时,曹魏刚刚于石亭被东吴大败;第三次北伐,他的目标在于安抚羌人;第四次北伐,他招揽了鲜卑势力轲比能;第五次北伐他则与东吴联合出兵。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他的北伐并不盲目。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北伐,没有等到天下有变之时,一是因为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二是他虽没有等到“天下大变”,却也并非盲目北伐,而是把握了良好的战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是如何喝茶的?和现在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喜欢喝茶,现在没事的时候就会泡一杯茶,看看手机或者看看报纸什么的,要知道即便是现在的英国,那也是都非常喜欢的,喝个下午茶什么的,当然他们并不是喝了咖啡而就是喝的茶叶,看来中国的茶叶,那在世界的人们生活习惯当中也是非常普遍的,说啥呢?当然要喝出点儿惬意的生活来了,在中国古代这个茶叶的饮品已经是非

  • 南明当初占据半壁江山 南明为何坚持十几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南迁后,拥有半壁江山的南明政府为何仅仅坚持了十几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明朝灭亡后,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重新组建了大明政府,史称南明。作为大明的继承者,南明

  • 刘邦知道吕后心狠手辣 刘邦临死前有什么办法保护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对刘邦死前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戚夫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年来,宫斗的戏码在影视剧中频繁的上演,其实很多时候,真实的情况要比演的残酷太多了。汉朝的时候,刘邦的老婆是吕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也逐渐淡了。而刘邦喜欢上了戚夫人,甚至还有打算要立戚夫人的儿

  • 朱元璋为何如此痛恨贪官?他是如何处置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夏商周时期距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就得到了改变。这时候处于诸侯争霸的局面。简单说就是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各路诸侯一直争战不休,从未停止。直到秦始皇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一统六国,成为了天下霸主,建立了秦朝。从此之后我国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到了元

  • 参与建造秦始皇陵墓的工匠最后都是如何处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时候,参与到古代皇陵建设当中的工匠们,最终都会被杀掉,毕竟皇陵里面珍宝无数,皇帝当然不希望这些宝物被人盗取,不希望自己陵寝中的构造或者秘密被外人所知道,所以杀人灭口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参与秦始皇陵构造的人都被杀死了,为什么司马迁的《史记》中还能有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呢?修筑

  • 鄂贵人出身名门,为何会遭到乾隆的冷落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等级制度要比大家想象中的更加严格分明,无论在前朝还是在后宫,出身能起到的作用都是很大的。大家只要略微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那些能够坐到皇贵妃或者贵妃等较高位分的妃嫔背景一般都不可小觑。像令妃这样包衣旗女子逆袭当上皇后的,几百年来也只出现过寥寥几个而已。换言之名门贵族培养出来的女子进宫后得到皇帝青

  • 睢阳之战的经过如何?张巡为何宁死不投降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唐代名将,似乎很少有人会把张巡摆进顶尖水准之中,然而,手里只有两三千兵马的他却带着麾下官兵同数量近20倍于自己的叛军打得有来有回,最终还能全身而退。一座并不算太大的雍丘城足足消耗了敌军十个月的时间,极大延误了对方的战略部署;睢阳会师后,张巡手中可用的兵马翻了两番,但局势却更差了——他们面对的是来

  • 唐朝时期长安为何会有百万人口?朝廷是如何管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向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古典城市化。据估测,唐都城长安人口数量约为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中国

  • 古代的农民为什么很少主动去开垦荒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人口并不多,怎么样都不会多过现在这个时期,而且因为会有一些改朝换代、版图的扩张或者缩水,所以土地面积也不一样大,但是也都能算得上是地广人稀了。但是有一件事情却又很奇怪,古代的农民们为什么只能去受那些地主们的气,给他们耕地,却不自己去想办法开荒呢?古代的土地并不少,为什么他们不去开荒?这个问题值得

  • 元朝恢复科举制之后又废除了,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关于元朝的科举制的研究历来是学界之热,在近几十年里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纵观前人研究成果,大都指出了元科举制的独特性,即区别于其他朝代科举的特点。同时也理性看待了元科举作为一项政治制度,在维护统治方面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