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许贡和孙策有什么矛盾?许贡为何要刺杀他呢?

许贡和孙策有什么矛盾?许贡为何要刺杀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55 更新时间:2023/12/22 20:04:51

官渡之战的前一年,时袁绍吞并公孙瓒,兼有四州之地,势力空前强大,准备进军许都;江东的孙策亦虎视眈眈。此时曹操羽翼未丰,面对南北压力,尤其是北方的威胁,形势异常紧迫:“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从袁、曹、孙三个军事集团的地理分布来看,大体袁绍居北、曹操居中、孙策在南。一旦袁绍进兵,孙策趁机偷袭,曹操必然腹背受敌。对此,曹操首先考虑解除来自江东的后防压力。“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在此,曹操巧妙的利用“和亲”,缓解了来自南方的威胁,为稍后与袁绍的官渡决战解除了后顾之忧。而江东正着力进行内部的经营,自然是不愿卷入袁、曹的决战,然而却错失了“坐收渔利”的良机。

虽不能求得双方的长治久安,但通过“和亲”,曹操从战略上麻痹了孙策,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困境,孙策只能被动接受。江东一方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绝佳时间,“背信弃义”,抄曹操后路,然而,官渡之战中,孙策初死,其弟孙权刚刚继承兄业,面临更多的是内部问题,遂放弃北顾的念头。

东汉王朝分崩离析,末代皇帝汉献帝已成为观念化的最高权力象征,是天下公认的正统天子,谁控制了他,谁就能“动托诏书,号令海内”,取得居高临下的主动权。因此,汉献帝成为各个军事集团猎取的“抢手货”,从而引发了三国形成过程中的迎汉献帝之争。

最早提出迎汉献帝的是袁绍的谋士沮授。然而,好谋无断的袁绍既无卓识,又不愿在称帝道路上多一块绊脚石,错失了良机,故本文不再赘言。

再看曹操和孙策,两者都有“迎献帝”之心。初平三年,谋士毛玠就为曹操定下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两条取天下的方针,深得曹操之心。在江东方面,趁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的当口,“策阴欲袭许,迎献帝”,且“密置兵,部署诸将”。但显而易见,曹操“迎献帝”的心理准备至少是比孙策要早的多,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双方对于“迎献帝”这一重大契机的把握能力。建安元年,汉献帝东还洛阳,具有真知灼见的荀攸程昱等力主奉迎天子,曹操亲自带兵到洛阳,迎汉献帝到许,完成了这一计划。曹操的目的实现了。在孙策一方,由于“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致使“迎献帝”的计划流产。

在“迎汉献帝”这一事件中,曹操是最终的胜出者。此后,曹操由镇东将军一跃而为大将军(后为司空),总揽朝政,动辄以天子为辞,号令天下,占尽天时之利,为自己披上了正统的外衣。而孙策之死,则彻底葬送了江东争正统的机会。“棋输一招,满盘皆损”:迎不到汉献帝就得不到正统的护身符,也就意味着江东政权始终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位置,也成为掣肘后来孙吴立国的因素之一。

从整体上看,孙吴这一阶段的外交活动主要是求稳定,但此中孙策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寻求集团利益:在官渡之战中,孙策本有“坐收渔利”的机会;在争汉献帝的活动中,孙策亦做了“迎献帝”的准备,而两次事件不是未能实施就是归于失败。直接来看,都该归于孙策之死这一“人祸”,实为历史之蹉跎。但深入分析,孙策的死实则是江东内部重重矛盾的激化表现之一。

孙策之死源于许贡,后被其客所杀。在此我们要问,许贡究竟何许人也?孙策为什么要杀他,且许贡客又是怎么回事?“许贡,汉末吴郡都尉,与北方名士许靖有旧,靖过江,先投许贡。”此句话隐含了两点内容:一、许贡是南方的大族,且在汉末吴地高居显位。二、许贡交好当时北方的士人,仍然是维护汉朝统治的。从当时孙策过江东后的境况可以知道,“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于汉献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乃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乱。”上文许贡的上书已给出明确的讯号:他对于孙策割据江东的企图已经察觉,并为汉廷所深为担忧了。但遗憾的是,此表未得达于献帝,反而被孙策所获,继而朱治策应孙策,夹击许贡,许贡败逃,南投山寇严白虎,最终被孙权攻破且杀之,事见《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朱治传》。

在南方,由于许贡世居江东,且时任吴郡都尉,所以身边少不了有一些“寄寓之士”。这里的“宾旅寄寓之士”在《吴书》中简称“宾客”,或简称“客”,蓄养宾客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已成为古老的社会现象;至于许贡门下的“客”,只能算是他豢养的一些可以饱暖衣食并为之赴汤蹈火的死士而已。然而,孙策就这样被杀了,并非死于疆场,却死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客。值得深思,耐人寻味。

在这里,许贡代表的是一种世家大族的利益。因而,孙策之死从另一层面上反映了北来人士与本地势力之间的势力争夺。同样的,北来人士与本地势力之间的矛盾只是揭示了掣肘孙吴外交的内部问题的一个方面,当有另外更多的原因。《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孙策传》记孙策临死时的江东局势说:“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作为古代最富有的宋朝 宋朝为什么如此富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对宋朝被称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宋朝为什么如此繁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朝之所以被誉为“最富有的朝代”是因为当朝统治者重视科学和文化,不抑商从而令外留发达、同时还放宽宵禁令、交通发达、科举制和均田制的推进等各个方面都促进了宋朝的经济发展,令宋朝成为

  • 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过"七夕"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七夕节由来已久,是从我国春秋时期就传下来的节日,也被叫做“中国情人节”。大家都知道这个节日是纪念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就在这一天他们会在鹊桥相会,“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一个代表着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节日里,现今的青年人都要借此良机,向心爱之人表达情愫,“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

  • 刘渊作为匈奴人的后裔 刘渊为何将国号定位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刘渊是匈奴后裔,为什么定国号为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渊是匈奴冒顿单于的后裔,他趁西晋八王之乱时,建立了汉国,史称“汉赵”,继承汉朝大统。那么一个匈奴人,为什么要建立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呢?其原因有两点。1、有汉朝皇室血统刘渊有汉朝皇室血统,使得他认为他自己是汉

  • 明朝有百万大军投降清军 明朝为什么还是最有骨气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明朝百万大军投降清军怎么成了最有骨气的王朝的?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明朝有骨气,是赞扬明朝的君王有骨气,不是指军队。明朝的君王怎么有骨气呢?崇祯帝,这个不用多说了,李自成兵锋摧城,他既不肯出逃,也拒绝与李自成签城下之盟,一死了之,以生命践行了

  • 古代妃子被打落冷宫后都失宠了 太监为什么还要抢着伺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宫廷,妃子被打入冷宫,太监居然抢着去伺候,原因主要有三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宫是古代每位女子都向往的地方,她们渴望成为皇帝的女人,这样的话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且要是能够生下一儿半女,那未来的命运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不过皇帝的女人众多,要想从中脱颖而

  • 曾秉为官清廉,为何会被朱元璋罢免官职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小时候家境很穷,甚至还乞讨过一段时间,所有在他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对贪污腐败尤其重视,一直都处于打压状态,那清官就高枕无忧、相安无事了吗?当代就有一位清官被朱元璋罢免的官职,还被处腐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名清官名叫曾秉正,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饱读诗书。洪武年初期,明朝为了招纳更多的人

  • 匡亭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要对袁术网开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曹操和袁术是死对头,那么匡亭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要对袁术网开一面?每次曹操都是围而不合,始终给袁术留出一条生路,让他逃到了寿春,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讲其中奥妙。袁术为什么要进攻兖州?初平三年,术遣孙坚击刘表于襄阳,坚战死。——《后汉书·袁术传》公元191年,为了拓展南阳的战略空间,袁

  •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丝绸之路为东西方陆上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交通基础,繁荣了沿路的各个国家,向外宣扬了中华的国威。但其实,归根结底那些硕果累累的成果都是关于探索母亲河出生地的附属产品。只是他们光芒

  • 司马昭有弑君行为,为什么蜀汉因此兴兵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代枭雄——魏王曹操病逝,享年66岁,这一年太子中庶子司马懿41岁。雄才大略的曹操不

  • 秦国的先祖是谁?他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先祖是夏初协助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让国于启后,他的后代渐渐的失去了原来的地位,但依然有贵族身份。传到了商朝末年,伯益的后代飞廉、恶来父子还曾帮助商王帝辛领兵打仗抗衡西岐周军。周武伐商,飞廉、恶来因此成为俘虏,被周委任做一个不大的小官。此后一直到周穆王时候,也就是那个在位时间极长,并传出穆天子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