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提醒诸葛亮提防两个人,为何诸葛亮没在意呢?

刘备提醒诸葛亮提防两个人,为何诸葛亮没在意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7 更新时间:2023/12/23 3:38:02

三国时期,刘备自称是刘皇叔,并且还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发起了起义,在诸葛亮张飞关羽包括几位诸侯的合力下,终于占据了荆州,益州和汉中这三个战略要地,这才得以立足。刘备在前期的时候起步很低,他为了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宏愿,便招兵买马,而且还收揽了不少出色的将领,其中诸葛亮就是一位。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军师,自然也要管理刘备手下的这些将领,而孙权作为东吴的主攻,他也经常会和诸葛亮书信来往,曾经他提醒诸葛亮要提防这两个人,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在意孙权对他说的话,结果才给蜀汉带来了大祸。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时几乎整个社会的状况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虽然说诸葛亮在用兵上面也确实相当出色,但是他也有着不足之处,那便是识人的能力,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比不上自己的主公刘备,包括东吴的主公孙权。当年刘备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实力,收服了很多降将,但是诸葛亮最厌恶的就是刘备亲自收下的降将魏延,诸葛亮在刚刚见到魏延的时候,就想一刀把他给杀了,而且他所给出的理由就是脑后有反骨,这听上去实在是太过荒唐,一点儿都不符合诸葛亮的作风。

但是偏偏刘备不仅收服了魏延,而且还十分的爱惜他,所以面对诸葛亮的想法,毅然决然的把诸葛亮阻拦了下来。虽然魏延在后期的时候能够在蜀汉保着命生活着,但是却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诸葛亮只是会派魏延去干一些无关大局的小事。我们都知道蜀汉后期的时候,那些五虎上将一个接着一个都已经离开人世了,而那个时候诸葛亮的身边也只有魏延一个人是最为厉害的,但是诸葛亮总是会担心魏延会造反,所以还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前,安排杨仪去除掉魏延。我们要知道,在此之前孙权曾经就向诸葛亮说过,如果蜀汉朝廷没有诸葛亮的话,那么这两个人必定会成为祸患。孙权所说的这两个人指的也就是魏延和杨仪,而诸葛亮临死之前却让杨仪去除掉魏延,明显他并没有把孙权的话当一回事。

虽然杨仪确实听了诸葛亮的话,把魏延给害死了,但是这和正史中的记载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时候,曾经就预感到自己肯定命不久矣,所以他便下令让自己的军队全部都撤退,而且为了能够防止司马懿追杀他,他还让魏延去断后,让杨仪带兵撤退,从这个决策上来看,诸葛亮当时并没有杀掉魏延的心,但是我们要知道魏延和杨仪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都是相当不好的,当时诸葛亮之所以会这样安排,无疑是为他们的火拼制造机会。在诸葛亮的预算下,杨仪和魏延果真开始相互计算对方。

魏延烧毁了栈道,把杨仪南下的路给彻底阻断了,从这件事情上看的话,魏延当时确实是有造反之心的,但是事后才证明,魏延正是发现杨仪想造反,所以才会这样做的。然而让魏延没有想到的是,杨仪远比自己想的要更加聪明,他提前就已经给后主刘禅写了信,告诉刘禅魏延想要造反,并且还伪造了一些证据。魏延虽然知道杨仪有造反的心,但是他实在是找不到任何证据,但是杨仪却早有准备,提前伪造了魏延造反的证据,再加上魏延阻断了杨仪大军的撤退,所以这让刘禅更相信,魏延确实是要造反。

就这样魏延彻底被杨仪给害死了,而且魏延的家人也全部都被斩杀了,那个时候的蜀汉也因此折损了魏延这员大将,才会导致后期无将可用。杨仪虽然除掉了魏延,但是自己也并没有落得一个好结果,魏延死后,杨仪并没有受到刘禅的重用,后来也因为出口狂言,被刘禅关进了监狱,无奈之下杨仪选择了自尽。

小编认为蜀汉这次的窝里斗,其实也注定了蜀汉会走向灭亡的结局。魏延和杨仪他们两个人之间容不下彼此,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刚愎自用,所以才会落得一个这样的结局,魏延生前品性骄纵,而杨仪同样也是如此,他们两个人这样的脾性,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就犹如一山二虎,必定会互相斗争,斗到最后的结局也肯定会是两败俱伤,再加上当时蜀汉的总体能力本来就比较弱小,内斗对蜀汉的前程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只能加快蜀汉的灭亡速度。小编认为如果当时诸葛亮听了孙权的话,合理的处理好这两名大将之间的关系,说不定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发生,但是历史始终是不能够重演的,蜀汉走向灭亡也是定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精绝古城是否真的存在过?为何会消失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前不久由黄渤和陈坤主演的电影《寻龙诀》,以及靳东和陈乔恩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精绝古城之鬼吹灯》很受观众的喜爱。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剧情中出现的美丽的壁画和精美的雕像更是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编自己也曾想过去干那盗墓之事,更希望拥有自己的洛阳铲.摸金符和黑驴蹄子,但终究只是想想而已,未曾有过任何行动,

  • 神宗和哲宗梁超的党争产生了什么影响?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熙宁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期,由时任参知政事的王安石针对北宋面临的积贫积弱局面掀起的变法运动,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北宋自宋神宗启动“熙宁变法”(也叫“王安石变法”)后,一直到宋哲宗逝世,宋徽宗登基之初,连续三十余年党争不断。期间新、旧两党轮流上台,轮流互贬,严重影

  • 崇祯励精图治为何没能挽救衰落的大明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朝代,可以纵观明朝从建立到灭亡,明朝始终没有向别人割地赔款,没有向少数民族进行和亲,更没有向异国进行贡奉。明朝人是有骨气的一代人,不管是皇帝,还是下面的平民百姓。明朝只有战死的皇帝,始终没有被俘虏的皇帝。这样的一个骨气铮铮朝代,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朝灭亡了,却还有后人

  • 陈贤在靖难之役中用命换来的爵位是怎么被儿子弄丢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陈贤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太祖皇帝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后来他在靖难之役中用命换来的爵位是怎么被儿子弄丢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明朝建国后,陈贤时而跟着傅友德、沐英等大将去征讨,盘踞在云南一带的旧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时而跟着蓝玉大将军北征残元,在捕鱼儿海一带大胜敌军,最终得以提

  • 周群、张裕二人进军汉中为何会出师不利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夕阳迟暮,军事上的事情便留给后人处理,自己回到邺城开始大搞政治。北还时,他命夏侯渊、张郃留守汉中,但并没有交代对敌之策。不过张郃秉承曹操意志,于建安二十年十二月间,率领所部进入四川。这时候的刘备还没有组织起有效防御线,张郃很快率军挺进至宕渠、蒙头、荡石等地(今四川渠县境),曹军已经深入益州腹地。

  • 清朝灭亡后,为何清朝的皇陵还有守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是一个有着很长历史的国家,在以前都是由皇帝管理国家的,每个人都有很严格的等级排列,生在皇宫贵族家的人自然是生活比较好的,一出生就有很高的地位,而贫苦人家就直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女真人入关之后就建立了清朝,这个朝代统治了将近300年的时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朝代。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没有这些老

  • 宋明两朝时期的文官地位有多高?权势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大家公认的重文轻武,明朝事实上也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都是文官势力极大,大到可以抗衡皇权的存在。当然,两个朝代的文官集团崛起的方式略有不同。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以武将身份造反篡位,加之此前五代时期因武将跋扈,导致王

  • 唐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山水田园诗?有何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中国传统诗歌,在秦汉以前公认的代表作品是《诗经》和《楚辞》,其间虽然有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但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出现的,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山水田园的诗篇。两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共存世407年,流行的乐府五

  • 蜀汉作为三国最弱的一方 蜀汉为什么还要主要挑起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三国时期,蜀国明明是最弱的一方,为什么还喜欢主动挑起战争?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衰弱,群雄割据,各地势力明争暗斗,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经过黄巾之乱,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之后,各地实力逐渐被吞并,以曹操,刘备,孙权

  • 为什么古代的书生很少会被劫匪盯上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制可谓是中国古代王朝影响最大的制度之一,科举制打破了官员来源封闭的规则,同样也给最为简单的人带来了希望,因为原来最贫穷的人可以有一个出头的希望,所以寒门出生的人便走向了科举入仕之路。古代书生们参加科举也是一层层选拔的,其艰难程度远超现在的高考等考试,科举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主要分为四级,最低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