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古代,后宫妃子过了五十岁就不能侍寝,到底是因为什么?

在古代,后宫妃子过了五十岁就不能侍寝,到底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50 更新时间:2024/1/8 16:05:51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近年来,随着清宫剧的影响,很多女性都幻想穿越到古代当秀女,因为一旦被皇帝选中,自己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一生不说,整个家族都会跟着荣耀。

只不过,这些桥段大都发生在荧幕上,历史上,通过靠选秀改变自己一生的女性寥寥无几,很多女性即便是被选进宫,终其一生,甚至没有几个能见到皇帝的真身,孤独终老老成为常态,她们几乎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后宫,是一块看不见的政治燃烧战场,充满了明争暗斗、权力角逐和污蔑陷害。此外,所有宫女都要受到皇家各种制度规矩的制约。例如,年龄就是卡在她们面前的一条硬杠杠。

在古代,宫女过了50岁时,便不得伺候皇帝,这不单单是因为你所想的那样,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01

知五十不进御

知五十之妾,不得进御矣。

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过了50岁的嫔妃,就不得伺候皇帝了。很多人读了这句话不以为然,觉得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年过50的嫔妃自然人老珠黄,皇帝肯定不会喜欢。

这里面至少有2个误区。首先,“后宫佳丽三千人”只是一个传说。《长恨歌》里所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其实“三千”就是个量词。在历史上,很少有皇帝的后宫能达到这些人。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的后宫最多时也才两千多名女性。很多皇帝的后宫也就十几个,最多几百个而已。

另外,对于那些“过五关斩六将”即将入宫的女子们而言,容貌乃是她们俘获帝之心的武器。要知道,能被皇帝看上的女子,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身体素质,包括相貌,都是非常优秀的,是要通过层层考核才能顺利过关。等她们在后宫有了一定的等级之后,待遇会水涨船高,而她们平时当然也注意保养,所以即便是年过50的嫔妃,仍然不输半老徐娘,她们仍然风韵犹存。

所以说,这些上了年纪的嫔妃,年老色衰、人老珠黄不是“年过五十不能侍寝”的真正原因。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

02

避免生育风险

但凡有点医学知识我们都知道,女性在34岁以上,大都算高龄产妇了,50岁以上就更不要说了。可能很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嫔妃伺候皇上并非为了生育子嗣,但在古代“母凭子贵”的后宫现实中,没有哪一个嫔妃不想生下皇子皇孙的。

所以皇帝就会有所考虑,受宠的嫔妃,适合生育的年龄,自然会得到皇帝的频繁光顾,而那些年过半百的嫔妃,自然不会受到皇帝的青睐,若说她们意外怀孕的话,一定会增加生育风险,这是皇帝不愿看到的。

还有,对比现代先进的医学条件,古代科技水平低下,年龄稍长的女性生育时肯定要予以慎重考虑,那个时候连剖腹产都没有,所以万一出现一尸两命,皇帝也会觉得痛心,甚至会影响生。

这么看来,年过50不进御,是为了这部分嫔妃的生命安全着想。

不过,皇权在握的皇帝,他们有时候冲动会大于理智,尤其对于那些受宠的嫔妃而言,他们会不顾及年龄问题,可是,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皇帝的禁锢,很大一部分来自封建社会的观念。对女性年龄不够友好,也算是封建社会强行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

03

子嗣兴旺,开枝散叶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时期,大概每3年就要举行一次选秀,每次选秀人数规模超过100人。这些人不是随便从大街上抓来的,而是有着各自显赫的家世背景,至少都是贵族出身。这些贵族后代不仅各方面十分优秀,而且自带光环,她们在进宫后,那些年老的妃子,自然要为这些手执特权的新人“让位”。

在“让位”这件事上,不仅仅是皇帝,皇太后等老一辈皇亲国戚,都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这些宫女。如果说皇帝专宠某一个妃子,而这个妃子生育能力又很弱,这就给龙脉延续埋下很多隐患。

明宪宗朱见深娶大自己17岁宫女做贵妃(万贵妃),年过四十,无一儿半女,虽然朱见深不急,下面的大臣们可急了,内阁成员彭时眼看朱见深如此专宠万贵妃,而她也错失了最好的黄金生育期。

他们联名给皇帝上了一封十分特别的奏折,大意是:皇帝您妃子众多,可是到现在却还没有儿子,臣想这应该是陛下过于宠爱某一个人所致吧,所以希望陛下能够将宠爱分给其他的妃子,这是国家大计啊。

为了不让类似的例子发生,必须诉诸于宗法,这样才能让更年轻、更具有生育优势的妃子脱颖而出。所以现在能理解什么叫“雨露均沾”了吧,只有这样,皇家龙脉才能得以延续,才能开枝散叶。

“让位”虽然是迫不得已,但这些年老的嫔妃也是心甘情愿,否则她们在宫斗中只有吃亏的份儿。有统计表明,后宫之中除了太后和一些有直系皇子的妃子,其他妃子的年纪基本不会超过35岁。

而像明孝宗,一生钟爱一人张皇后也算是少数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虞卿刚见到赵王,为什么直接就被封高官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历史,众说纷纭,君德浅薄,诈伪并起。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经衰落成为十足的小国,对于主导华夏大地上的政治制度,早已有心无力,那些曾被周王室分封的用来维护自己统治的诸侯,也成为了一把彻底摧毁周王室统治的利剑。诸侯各自为政,上无强主治理,中原大地彻底开启了战争的模式。但此时的战争早已不是排兵列阵然后

  • 东吴实力比蜀汉还要强 东吴为何没有大的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对东吴国力比蜀汉雄厚的多,为何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吴(吴国)是三国时期割据东南的地方政权,是仅次于魏国的第二大强国。说起来,东吴人口多、地盘大,比蜀汉(蜀国)实力强了一大截。但在三国争霸中,东吴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直到灭亡也没有什么大的作

  • 御前带刀侍卫和普通御前侍卫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侍卫等级:正三品:侍卫统领(1)正四品:护卫使统领(1)正五品:御前带刀侍卫(1)正六品:护卫使(16)正七品:皇后/侧皇后/太后贴身侍卫(每位妃子各1名)正八品:各宫小主/娘娘/太妃/太嫔贴身侍卫(每位妃子各1名)正九品:侍卫(不限)御前带刀侍卫这个来自展昭。展昭这个人历史上到底存在否不好说。但他

  • 张献忠对抗清军杀了自己的妻子,那他还有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中,除了李自成外,张献忠肯定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后世关于他的故事也有很多,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掩旗息鼓等。但是关于他的后人却一直记载不详,那么张献忠到底有没有后人呢?张献忠出生于贫寒,小时候读过书,长大了当过捕快、边兵,崇祯年间组织农民起义,1644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清朝南下

  • 李世民如何靠着几千人挡住十万敌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就连帝王也不下几百,并且帝王中的佼佼者更是无数,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是最为厉害的皇帝,他率领3500人就战胜了10万敌军,十分勇猛。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唐高宗李渊的第二子,是大唐盛世的第二位皇帝,他是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更是唐朝繁荣的建立者

  • 汉朝成立后,为何异姓王会遭到清算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当你做了候,就想当王;当了王了,又想做皇帝;做了皇帝,就怕别人造他的反。刘邦手下那一群王、候造反,要么是自己想更进一步,要么是刘邦担心那些王侯有想法。其实最重要的是原因还是汉朝初期大家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大家都还沉浸在诸侯分封,割据称王的美梦中。刘邦经过几年时间从一个亭长成为统一天下的皇帝,肯定有几

  • 范雎作为魏国人成为秦国相国后 范雎为何转头对魏国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范雎是魏国人,成为秦国相国后,为何要对魏国下手?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范雎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他来自魏国,可是在成为秦国的相国后,他却对魏国下手,不仅当众羞辱魏国的使者须贾,夺取魏国的城池,还逼迫出身魏国宗室的魏齐自杀。俗话说得好,“不经他人苦,莫

  • 高贤宁不给朱棣面子,为什么朱棣反而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棣造反之后杀了不少建文帝的忠臣,那么高贤宁不给朱棣面子,没有向他投降,为什么朱棣反而不杀他?甚至还平平安安活到了97岁高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高贤宁是明朝建文年间一个忠臣,出生在山东行省济南府济阳县,在早些年的时候拜师于一个叫作王省的大儒,师徒两人都是比较注重忠义的,且渴望为朝廷效力的,因

  • 太监宫女不能随意出宫,皇帝都赏赐他们什么东西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皇宫里面生活的,除了皇帝和他的众多妃嫔们,还有就是伺候皇帝和妃嫔们的小宫女和小太监们,宫女们还好,进来的时候十三四岁,出去的时候二十几岁,虽然这个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自己的身体方面起码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而太监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在进宫的时候是要经过一个程序的,那就是净身,所有想要进宫的男人都必须

  • 刘备要是夺得天下的话 汉献帝的下场会比曹魏那边还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刘备夺了天下,那么汉献帝刘协的命运有在曹操这边好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献帝是汉朝的末代皇帝,他从登基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傀儡,不管是董卓还是他的手下,都牢牢掌握着大权,最后他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昌,始终掌握大权。但曹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