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赏赐千金,真的是黄金吗?

古代皇帝赏赐千金,真的是黄金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4/1/8 6:09:43

在电视剧乃至演义小说中,皇帝或者带兵统帅经常发出悬赏令:“擒杀某某人,赏千金封万户侯!”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所谓千金,不过就是一堆黄铜,拿回家只能做脸盆铸烛台,私铸铜钱还要抄家灭门,甚至邻居都要要连坐,为这一堆黄铜玩儿命,不值得,万户侯倒是还有些吸引力。这其实是不了解古代金银铜的区别,只是看了几篇网文,就把真金当黄铜了。

很多人发文,说《史记》和《汉书》中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有功,先后获得了五十万金的赏赐,其实就是五十万金黄铜,而且是让他们分给部下,并非卫霍私分。以十万大军计,每个人不过得到五斤黄铜,掺一半铅锡,也不过就是能铸造三百二十个半两钱——为了计算咱们按当时还在流通的“秦半两”而不是“汉五铢”计算。古代一斤十六两,半两钱“重如其文”,标注半两,就是有半两重。

这样看来,汉武帝刘彻一点都不大度:将士们在前线出生入死,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即使各级将校不层层盘剥而是平均分配,每个人只得到三百多个大钱。于是很多人“激动”起来,对汉武帝的小气口诛笔伐,并且说司马迁根本没必要为此得红眼病,也不用颇有恶意地在《佞幸列传》中敲打了卫青霍去病一句:“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于是有人再次“激动”,说卫青霍去病进了《佞幸列传》,这就是欺负别人没有看过《史记》了:卫青霍去病自有正传,虽然排在司马迁的关系户李广之后,但是其功绩并没有抹杀,也没办法抹杀。《佞幸列传》寓贬于褒,虽然不无恶意,但还是承认:卫青霍去病是外戚中的佼佼者。

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看看卫青霍去病得到的到底是真金还是黄铜。

之所以有人把真金说成黄铜并能得到一些人认可,是因为很少有人看历朝历代正史中的《食货志》,因为那里面没有战争,也没有权谋,只是有一些枯燥的数字和度量衡转换。但是我们这些史料越看越有意思,不信咱们就摘录几段给大家看看,这些文字读通了,在古代也是能发大财的。

首先咱们来看《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造银锡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值三千;二曰以重养小,方之,其文马,值五百;三曰复小,橢之,其文龟,值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

听过王玥波郭德纲说的评书《波斯寻宝》的读者,可能还记得钟海谦一个洞庭红橘子卖一个银币,大大赚了一笔。这个故事其实是出自《三言二拍》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就是《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主人公名字叫文若虚:“彼国以银为钱,上有文采。有等龙凤文的,最贵重,其次人物,又次禽兽,又次树木,最下通用的,是水草:却都是银铸的,分两不异。”所以后来有人用树木纹和龙凤纹的来交易,文若虚坚决不收,最后三个水草币一个橘子,狠狠地赚了一大堆银钱,拿回国内按分量估值,他赚翻了。

明朝的文若虚聪明,汉朝的老百姓也不傻,所以才冒着杀头的危险盗铸银币,汉武帝刘彻一看大家都在钻空子,就把银币废弃了,也学秦始皇,只用真金和黄铜来当货币。

秦始皇用真金黄铜做货币,正史有记载:“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

汉武帝稍稍进行了一些改革,把金的计量单位由溢改为金,一斤黄金称为“一金”。所以在史料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记载:“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齐相卜式上书,愿父子死南粤。天子下诏褒扬,赐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这里的赏金,都是光华灿烂的真金,因为我们能看到当时的规定:“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银锡)为中,赤金(铜)为下。黄金重一斤,直(等值)钱万。”

这样看来汉朝的黄金比价跟后来差不多,因为后来的官方规定是“一金十银,一银千钱”。当然有时候一两金子能兑换二十两银子,一两银子能兑换六百到两千个大钱,这属于私下交易,咱们就不去说他了。

于是我们可以算出汉武帝总共赏给卫青霍去病和他们带领的千军万马多少赏钱了:有出土“铁权(类似秤砣或砝码)”为证,汉朝一斤相当于现在二百五十克——别管是十两还是十六两,咱们说的是一斤。五十万汉斤也就是125000000克。读者诸君嫌数零麻烦,那么我们就简单点说:就是十二万五千公斤、一百二十五吨,要是按照每克黄金三百多块钱计算,卫青霍去病和他们的部下,击杀生擒匈奴总共得到了四百亿左右的赏金。

汉军缴获的牛马羊数以千万计,即使咱们只按照牛马羊的平均价格一千计算,光是缴获的牲口,价值就已经超过了几百亿,再加上数不清的财宝和土地,我们可以看出,卫青霍去病的部下大赚了一笔,而汉武帝刘彻也没赔——起码打出了上百年和平。

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得到五十万斤黄金的赏赐,无疑是眼红心跳的,因为他如果有一百斤黄金,就不至于挨那一刀了(见《报任安书》,任安原为卫青舍人,受卫青推荐而官至刺史):博望侯张骞和李广都曾经战败甚至被打成光杆司令,出了点罚款,就免去死罪,没过多久又官复原职了(当死,赎为庶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刘彻在赏赐功臣和有用之才(如羊倌儿出身的卜式)的时候,是很大方的,但是对摇唇鼓舌的文人和优伶,是比较瞧不起的。在汉武帝时期,优伶是当不上将军的;在雍正废除贱籍以前,正常的王朝是不允许艺人(优伶)当官和参加科举考试的。

不像后来,只要唱得好,不但自己能当将军,而且他的儿子还能横行不法,殊不知那儿子要是放在《楚留香》里,是要被石观音拿去炼制某某神水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那么看中解缙?他有什么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初期知名大才子解缙的故事。解缙的祖父叫作解子元,在元朝那边担任一个福州判官,结果碰到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不肯背弃朝廷的他最终选择守义而死。他的父亲叫作解开,在洪武朝的时候曾经被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召

  • 古代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战国七雄分别是指哪些?它们的实力又是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段时间,也有人是战国时期应该是三家分晋开始,一直算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也就是公元前40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间段是属于中国历史上非常重

  • 刘弗陵当了十多年皇帝,为何一个子嗣没有留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武帝晚年,身体衰老多病,就信奉一些装神弄鬼的方士,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丹药,最糊涂的是信任方士江充,构陷太子刘据要谋反,造成巫蛊之祸,导致太子一家被灭,卫皇后自杀,整个长安城受牵连的有一万五千人之多。不过,后来汉武帝醒悟后悔了,下罪己诏,建思子台,最重要的做了一件事,让太子刘据唯一留存于世的孙子刘病

  • 张廷玉有哪些功绩?为何死后能进入太庙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太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最早的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的皇亲贵族是不能进太庙的,因此太庙也算是帝王的“家庙”。不过,虽然朝代的更迭,皇后、宗室、功臣的牌位在皇帝的批准之下,也是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的,这种殊荣是非常难得的。清朝时期就有一个大臣进入了皇家的宗庙,他就是张廷玉,张廷玉

  • 刘备坐拥卧龙雏凤,为何最后却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英雄豪杰辈出于此。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战场上骁勇善战的武将们了,但是三国可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军士们的运筹帷幄,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顶过几个勇猛的将领。要说最为大家所称道的,那莫过于“卧龙雏凤”了。三国名士水镜先生这样形容这二位:这两个人,得到一个就可以一统天下。足

  • 明成祖为什么要把京都搬迁到北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想当年,崇祯皇帝拒绝了众人的建议,将京都迁到南京去,后来,直接导致了一度兴盛的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八旗的双重打击之下,快速地走向了灭亡。这样的结果,让我们这些后人,在阅读史料的时候,不免心生疑问:如果,当年明成祖朱棣没有做出迁都北京的决定,是不是现在的大明朝,就不用因为地处北京而腹背受敌了?如

  • 后燕是什么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后燕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是前燕的短暂复兴。前燕稍早于北魏兴起,是与后秦并立的北方两大霸主之一,曾迫使北魏短暂依附。那么前燕为何未能统一北方,反而被北魏击败呢一,前燕兴亡慕容霸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huang)之子,景昭帝慕

  • 明朝泛滥的倭寇,为何到了清朝就消失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倭寇是元朝后期开始有的,日本国内混战不止,开始有大名武士浪人到中国沿海抢劫。明朝期间,倭寇横行。所谓乱世出英雄,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都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可为什么在明代十分活跃的倭寇,在清朝的时候就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呢?这是因为在明朝的时候以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为首的中国将领已经将沿海地区的倭寇全部

  • 洪秀全主导了天京事变,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洪秀全是金田起义的领导、太平天国的缔造者。那么他为什么要主导天京事变,目的是什么?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天京事变的后果,是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可是与此同时,太平天国的领导权也发生了转移——从东王杨秀清实际掌权,到权力回到天王洪秀全手中。洪秀全是金田起义

  • 姚广孝作为一个和尚,他是怎么劝说朱棣造反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姚广孝作为一个和尚,理应慈悲为怀,悲悯世人,他为什么要去劝说朱棣造反呢?他又是怎么劝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有一次,姚广孝跑去崇山寺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作袁珙的看相人,他一看到姚广孝,便大为惊奇,觉得他的面貌很是不同,是一个十分奇怪的僧人,眼睛是三角形的,整个面貌如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