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什么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详解其原因

清朝为什么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详解其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28 更新时间:2023/12/9 2:41:26

众所周知满清入关以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并且清朝刚入关那会儿,不懂中原文化,虽说继承了不少明朝的制度,但是没有采用中原一直传承的嫡长子继承制,那么清朝为什么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呢?

康熙时期,倒是把这事儿给恢复了,因为康熙所立的太子,恰好就是自己的嫡长子胤礽。本来按部就班地这么搞下去,似乎也就跟明朝没什么区别了。

可偏偏康熙的太子胤礽是个失败的案例,这使得清朝再次恢复了以前选拔继承人的传统,那就是立贤不立长。

继承人是集团的未来,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选嫡长子,那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很显然,康熙的实验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是按照立贤不立长的办法选择继承人的。比如说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就是因为他比较贤能,才被公推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

康熙以后,雍正选择继承人,也是根据贤能,选择了第四子弘历。乾隆本有17个儿子,可惜这位老哥太能活,熬死了13个。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相对优秀的十五子永琰。

由此可见,清朝选拔继承人,多数情况下,不会根据你的年龄和出生顺序来选,也不会根据你的母亲是谁来选,主要是根据你是否有一定才能。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尽量避免将大位传给昏庸无能之辈。所以说,清朝的皇帝,大多数还算正常,虽说不是个个都是明君,至少基本没有太昏聩的君主。

二、康熙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五味杂陈,他看着二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心里挺复杂的。为啥?因为他觉得这帮老六,整天惦记着自己的皇位。

尤其是公开举荐太子的时候,大家一边倒,几乎都倒向了八阿哥胤禩。好家伙,选拔继承人,难道不是康熙老爷子的权力吗?现在给你们点颜色你们就要开染坊啊!跟你们客套客套,你们还当真了?

因此,康熙果断把废太子胤礽,再次扶持为了太子。一来是为了稳定朝纲,让支持八阿哥的那帮人死了这条心。二来是为了告诉众人,这个权力只属于康熙自己。三来,就是老父亲的一点私心了,毕竟培养了30年,谁能轻易放弃这个太子呢?

结果倒好,胤礽这个不争气的家伙,再次使得康熙勃然大怒,终于还是被废了。自此,属于胤礽的时代,就算彻底结束了。

胤礽没了,各位阿哥们,再次为了太子之位,争斗不休。这可太热闹了。主要分成了这么几派:

第一派,大阿哥胤褆。

第二派,三阿哥胤祉。

第三派,四阿哥胤禛,背后有十三阿哥胤祥支持。

第四派,八阿哥胤禩,背后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支持,俗称八爷党。

第五派,十四阿哥胤禵。原本支持八阿哥,后来八爷党开始集体支持他。

这么算下来,再加上原来的太子胤礽,至少有9位成年的阿哥,在争夺太子的位置。民间俗称九龙夺嫡。

这可把康熙搞怕了,儿子们这么搞下去,不仅要家破人亡,而且国家也会受到严重损失。而他们之所以这么闹,还不是因为太子之位嘛!

此外,不排除前任太子胤礽,就是在夺嫡过程中,被自己的兄弟们,一步步推向了无尽的深渊。没办法,谁让他占着太子的位置不挪窝呢?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康熙皇帝选择再不立太子了,他将选拔继承人的事情,偷摸写在诏书里,存在了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等到他百年以后,再让大臣们打开来揭晓接班人的人选。这就是大家俗称的秘密立储。

三、秘密立储,避免了许多麻烦。

你别说,这一招是真管用啊!自从康熙不再立太子,这皇宫内外可就清静多了。毕竟任何一位皇子,都有机会,也都没有机会。

这就好比康熙让儿子们各自买了一个盲盒,至于盲盒里有没有宝贝,那就要等康熙百年之久揭晓了。

因此在此之前,康熙必须要保守秘密,这样儿子们才能尽心尽力地博取康熙的欢心,而大臣们不知道该投靠哪一位皇子,因此最后都会把宝押在康熙本人身上。

站队可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有些人站错了队,将会永远失去政治前途,甚至危及生命。与其孤注一掷,倒不如倒向康熙,反正康熙选谁他们就支持谁,这么一来康熙还能继续掌握最高权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由此可见,秘密立储,是真好用啊!

雍正看了老爹的操作,觉得太棒了,二话不说照抄了过来。因此乾隆也就成了雍正秘密立储的对象。

乾隆也觉得爷爷的办法棒极了,也打算照抄,可惜他看中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就挂了,一连走了13个儿子,这可把乾隆给气坏了,毕竟让人整天爬正大光明匾换诏书,也怪累的。

不过最终,乾隆还是选择了秘密立储的方式。哪怕只有4个儿子活着,这个办法也能避免这4个儿子争权夺利。嘉庆就这么成为了帝国接班人。

嘉庆在掌握实权的第二年,立马就把旻宁秘密选为了接班人。这是乾隆和嘉庆同时看上的接班人,也就是日后的道光皇帝。

道光在选拔接班人的时候,对儿子们还是考验了很久的。每当鬼子六奕得满分的时候,他那个四哥奕詝都要以仁义礼智信的优势,掩盖自己的卷面分落差。结果奕詝还真的把道光给忽悠了,道光二十六年,终于将奕詝秘密立为了接班人。

此后清朝就没有搞过秘密立储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皇帝子嗣凋零,没什么好立的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赏赐千金,真的是黄金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电视剧乃至演义小说中,皇帝或者带兵统帅经常发出悬赏令:“擒杀某某人,赏千金封万户侯!”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所谓千金,不过就是一堆黄铜,拿回家只能做脸盆铸烛台,私铸铜钱还要抄家灭门,甚至邻居都要要连坐,为这一堆黄铜玩儿命,不值得,万户侯倒是还有些吸引力。这其实是不了解古代金银铜的区别,只是看了几篇网

  • 朱元璋为什么那么看中解缙?他有什么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初期知名大才子解缙的故事。解缙的祖父叫作解子元,在元朝那边担任一个福州判官,结果碰到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不肯背弃朝廷的他最终选择守义而死。他的父亲叫作解开,在洪武朝的时候曾经被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召

  • 古代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战国七雄分别是指哪些?它们的实力又是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段时间,也有人是战国时期应该是三家分晋开始,一直算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也就是公元前40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间段是属于中国历史上非常重

  • 刘弗陵当了十多年皇帝,为何一个子嗣没有留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武帝晚年,身体衰老多病,就信奉一些装神弄鬼的方士,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丹药,最糊涂的是信任方士江充,构陷太子刘据要谋反,造成巫蛊之祸,导致太子一家被灭,卫皇后自杀,整个长安城受牵连的有一万五千人之多。不过,后来汉武帝醒悟后悔了,下罪己诏,建思子台,最重要的做了一件事,让太子刘据唯一留存于世的孙子刘病

  • 张廷玉有哪些功绩?为何死后能进入太庙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太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最早的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的皇亲贵族是不能进太庙的,因此太庙也算是帝王的“家庙”。不过,虽然朝代的更迭,皇后、宗室、功臣的牌位在皇帝的批准之下,也是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的,这种殊荣是非常难得的。清朝时期就有一个大臣进入了皇家的宗庙,他就是张廷玉,张廷玉

  • 刘备坐拥卧龙雏凤,为何最后却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英雄豪杰辈出于此。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战场上骁勇善战的武将们了,但是三国可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军士们的运筹帷幄,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顶过几个勇猛的将领。要说最为大家所称道的,那莫过于“卧龙雏凤”了。三国名士水镜先生这样形容这二位:这两个人,得到一个就可以一统天下。足

  • 明成祖为什么要把京都搬迁到北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想当年,崇祯皇帝拒绝了众人的建议,将京都迁到南京去,后来,直接导致了一度兴盛的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八旗的双重打击之下,快速地走向了灭亡。这样的结果,让我们这些后人,在阅读史料的时候,不免心生疑问:如果,当年明成祖朱棣没有做出迁都北京的决定,是不是现在的大明朝,就不用因为地处北京而腹背受敌了?如

  • 后燕是什么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后燕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是前燕的短暂复兴。前燕稍早于北魏兴起,是与后秦并立的北方两大霸主之一,曾迫使北魏短暂依附。那么前燕为何未能统一北方,反而被北魏击败呢一,前燕兴亡慕容霸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huang)之子,景昭帝慕

  • 明朝泛滥的倭寇,为何到了清朝就消失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倭寇是元朝后期开始有的,日本国内混战不止,开始有大名武士浪人到中国沿海抢劫。明朝期间,倭寇横行。所谓乱世出英雄,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都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可为什么在明代十分活跃的倭寇,在清朝的时候就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呢?这是因为在明朝的时候以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为首的中国将领已经将沿海地区的倭寇全部

  • 洪秀全主导了天京事变,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洪秀全是金田起义的领导、太平天国的缔造者。那么他为什么要主导天京事变,目的是什么?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天京事变的后果,是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可是与此同时,太平天国的领导权也发生了转移——从东王杨秀清实际掌权,到权力回到天王洪秀全手中。洪秀全是金田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