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实力比吴国还要强大 吴国三万人是如何差点灭掉楚国的

楚国实力比吴国还要强大 吴国三万人是如何差点灭掉楚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44 更新时间:2023/12/22 23:47:42

还不知道:楚国明显比吴国强大,可为何吴国仅用三万多人就差点灭了楚国?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国,数次扩张,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和战国七雄之一。而吴国就不一样了,吴国本来是一个小国,估计没有哪个国家放在心上。但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不可小觑。双方也是一对儿老冤家了,长期争夺江淮流域控制权,然而,双方的力量在此消彼长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楚国仍然不容小觑,至少不至于被吴国三万人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打进了都城。可惜,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王阖闾派伍子胥孙武率军攻打楚国,在柏举之战中楚军大败,吴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楚国几乎覆亡。要不是秦国和越国趁机攻打吴国,同时吴国内部发生了争权夺利,楚国大概率就被灭国了。那么,楚国明显比吴国强大,可为何吴国仅用三万多人就差点灭了楚国?

第一,楚国还没有强大到谁也碰不得的地步。

楚国在春秋战国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存在,表面上看,地盘不是一般的大。客观说楚国也曾经非常强大,在楚庄王时期,也曾确立了楚国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但楚国并不是一直如此强大。随后,楚国出了问题,不是陷入内斗,就是恰好出现了一个昏君,楚国逐步的衰落了。

第二,吴国在阖闾时期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吴国到了春秋后期,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在阖闾夺得吴国王位之后,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他任用了楚国旧臣伍子胥,听取其振兴吴国的建议。经过几年的努力,吴国不断发展壮大,百姓丰衣足食。经济发展的同时,军事也在军事家孙武的帮助下,有所提升。

第三,吴国灭楚决心坚决,策略得当。

吴国在发展过程中,坚定了灭楚的决心。而且,在孙武的建议下,吴国采用将部队分成三队,轮流偷袭楚国,楚国大军开到,立马撤退,等楚国大军退走,第二队再去骚扰。这么频繁的袭扰,让楚国人也疲乏了,一定程度上不仅消耗了楚军,也麻痹了他们。

第四,主帅子常指挥失当。

在吴国进攻楚国的过程中,楚国竟然派出了子常,他虽然是楚国的贵族,但为人奸诈贪财,并非一个厉害的将领,而是一个没有脑子的货色。这样的人带兵,不败才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瑜和诸葛亮,谁更有军事方面的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周瑜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周瑜和诸葛亮,谁更有军事方面的才华?请听历史故事网小编详细道来。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方式打败曹操曹操精通兵法,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在实战中,他特别擅长闪电战,出其不意地兵临城下

  • 李逵也打死过老虎,为何不如武松有名气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一提起打虎英雄,马上就会想起水浒中的武松。其实,水浒中记载的正面和老虎打斗,最后杀了老虎的好汉不止武松,还有黑旋风李逵。虽然李逵不是像武松那样赤手空拳打老虎,李逵是手握朴刀,手刃了4只老虎,两个小虎和两个大虎。武松和李逵都杀死了老虎,而且李逵杀死的老虎数量还比武松多,为什么到了最后武松受人爱戴,

  • 黄马褂是什么衣服?为什么权力会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当我们在看宫廷剧的时候,有些犯人穿上黄马褂,会受到特殊对待,当时是不是非常的奇怪,这黄马褂是什么衣服?为什么权力这么大。清代官吏的制服有四种:礼服(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马褂在清初只有营兵穿着,康熙末年,有些富家子弟也有穿着者。雍正时,因为穿马褂骑马、射箭颇为方便,穿着者逐渐多起来,以至后来无人

  • 古代妃子能够成为皇后 小妾为什么不能成为正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在古代妾不能变为正妻,妃却可以变成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有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代将嫡庶分得很清楚,士大夫、贵族群体、有条件读书的人,除了正妻以外还可以纳妾,只不过妻子和妾室有一定等级区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妻子不能随便被贬为妾,

  • 赵云只是战平文丑,为何关羽却能斩了文丑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就三国时代的那些名将而言,像关羽、颜良、张飞、文丑、赵云、典韦等人本就已属于家喻户晓的勇将,而这些人经过《三国演义》的文学加工后,就越加显得英勇不凡了。罗贯中老先生是个奇才,他通过自己的文笔硬是把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整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武将之间的对决战例写得非常生动又吸引人。在《三国演义》里,赵

  • 三国分别有哪些下场很好的降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千古流芳的文人武士,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里,将给大家主要讲述下当时从魏国投靠到蜀国的几位将军,看看他们的历程。当时,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在这三方的长期斗争中,各种战略手段层出不穷,三方的战争也是如火如荼。其中,有很多将军无论是由于战败或者是计谋导致了无法在原先的

  • 明朝的神机营非常强大,为何挡不住清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神机营这个部队,作为京军到了明末,其实早已经不是在世界火器上最先进军队。明军最强火器部队都在萨尔浒了,在浑河,保定总兵王宣,赵梦麟率领的火器军就有来自神机营的精锐,结果明军枪炮层层排列无隙,遇到八旗军野地冲突,一个冲锋就被完全打垮。随后,八旗军开始攻击马林率领的明军,更是最强火器军,拥有明军最强火器

  • 明初传奇人物河西佣为什么总是披葛衣行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明初传奇人物河西佣的故事。根据《明史》的相关记载,当时逃出城去的当朝大臣,除了河西佣之外,还有程济、补锅匠等四十多人,他们这些人逃出南京城后,全部隐姓埋名,不知所终,这些人的姓名爵里,已经全部都不可

  • 朱元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有哪些方面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是古代平民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起始于隋唐、发展于宋朝,但是真正把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的朝代却是明朝。或许你会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那为何科举制反而在明朝发展到鼎盛期呢?这就要说说洪武末期的一个科举案子,和明朝前几任皇帝对科举取士的进一步改制和完善。对于科举制的起源时期,历

  • 郦食其献过两个计策,为何都被人否定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郦食其一生献过两个大策略。这两个大策略,刘邦都准备执行,结果都被刘邦的另两个重要手下给否定了,这两个人,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韩信。先说郦食其献的第二个大策略。刘邦一面派韩信带兵进攻赵国、齐国,一面又听了郦食其的话,派郦食其前往游说齐王田广,劝田广投降。他在劝田广的时候,说了很长一段话,不过,中心思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