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是修与杨士奇等约定好一起为国捐躯,他做到了吗?

周是修与杨士奇等约定好一起为国捐躯,他做到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766 更新时间:2023/12/5 23:39:21

周是修是明朝建文年间的一个忠臣,当朱棣谋反的时候,他与杨士奇等约定好一起为国捐躯,那么他做到了吗?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周是修曾经拜过当地的胡渚樵先生来作为自己的老师,他的一身才华,离不开胡先生的悉心教导。如今胡先生见他气质非凡,又好学上进,便做主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他。过后周是修又拜了国子学的禄肖执为老师,却学习更多的知识。

到了洪武晚年的时候,周是修因为通晓诗经而被人举荐到朝中去当官,被委任到霍邱县去当一个普通的训导。

有一次,周是修得以进入京城去面见太祖皇帝朱元璋,老朱询问他你现在做什么?周是修直言回答:“教人子弟,孝弟力田。”

对于周是修的这份直率,朱元璋很是欣赏,便将其留下来,授为周王府奉祀正,并让他去陪同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对他也十分尊敬待之如上宾。

第二年的时候,周是修跟着周王一起出巡漠北,出居庸关,抵黑山,看到祖国的诸多美景,他不免才思泉涌,挥笔作赋,十步成七言四韵诗,让周王对于刮目相看,将其升任为纪善。

到了建文元年的时候,皇太孙朱允炆继任为建文帝后不久,便和兵部尚书齐泰,翰林学士黄子澄一起商量削藩大计,目标直指对自己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而周王作为燕王的同母弟,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

不久后,有人告发周王不守法纪,其王府内部的诸多属官大都因此而被牵连下狱。只有周是修一人,因为曾经多次劝导过周王而幸得以免,后来随着周王的削夺,他便被改任为衡王府纪善,衡王是朱允炆的同母兄弟,当时尚未就藩,所以周是修只能暂时留在京师。

留在京城的周是修也不能就此无所事事下去,朝廷安排他进入翰林纂修,其间他多次向朝廷举荐贤才,陈论国家大计以及直言指斥有些官员误国。

到了建文四年的时候,燕王朱棣的军队成功渡过长江,入主南京。眼见朝廷即将变天,周是修本着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事二夫的理念,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国捐躯了,他先是留言给家里,表明自己必死的决心,与此又同自己的友人杨士奇、解缙胡广、金幼孜、黄淮、胡俨等一起约定好,要为建文帝朱允炆奉献自己的生命。

然而当朱棣真的入主南京的时候,只有周是修履行了约定,选择自缢于尊经阁,其余的人都立马向朱棣投降,表忠心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要是还活着的话 司马懿还敢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对如果曹操在世,司马懿还敢造反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66年,晋武帝司马炎篡魏自立,开创晋朝。魏国自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历经46年而亡。曹魏虽然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由魏武帝曹操建立基础。但经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五帝而亡,确实不算长寿,仅能算作历史

  • 公孙瓒为何要把赵云借给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瓒,字伯圭,“白马义从”,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与江东孙坚齐名。赵云不远万里,舍弃袁绍,慕名投奔公孙瓒,多次救其于危难之间。公孙瓒与袁绍的争霸中,赵云屡立战功,斩杀袁绍许多战将。他知晓赵云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却将其“借”给师弟刘备。难道他就不怕“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吗?”依据演义,分析如下,得

  • 朱元璋为何要采用藩王分封制呢?他有哪些考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各种思维奇葩的制度,此起彼伏。这些制度往往深刻的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军事和地方管理事物,交织在一起,成为可怕的无底洞。其中,又以针对皇室宗亲的管理政策,最具破坏力。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还直接削弱了王朝实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明朝的宗室管理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政策最差的一种。明朝的宗室管

  • 推恩令对于汉朝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推恩令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来说的分家产,原本在推恩令没有发布之前,一家人当中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去继承家业,而其余的儿子就只能干看着,什么也得不到,而推恩令的作用就是在法律上规定了不只是嫡长子才能享有继承权,其余诸子也能享有继承家产的权力。我们知道一块土地分给一个人那还是一块完整的土地,即使几代

  • 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失败中到底损失了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蜀章武元年(221年)五月,刘备称帝还没有一个月,就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出征东吴。针对刘备的此次出兵,蜀国内部的大多数将领都认为出征的时机尚未成熟,而且蜀国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北方的曹操而非东吴,故不应该舍弃曹魏而出征东吴。但是,刘备却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率领5万大军东征。东征过程中,刘备犯了一个致命

  • 古代的女子是如何能够保持自己的身材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书中我们经常读到一些描写女子小腰不盈一握,身材凹凸有致,令年轻男子们迷恋不已。可是,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国古代时期的千金大小姐,大都足不出户,不会像现在人一样锻炼身体,不仅如此,她们每日所吃的食物又很丰盛,可为什么还依然能够保持住自己非常完美的身材呢?这其中的原因大多与封建社会的物质条件和

  • 燕王喜是如何亡国的?他在位期间做了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燕王喜,姬姓燕氏,名喜,燕国蓟城人,战国时燕国第43任国君,燕惠王的曾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燕国的历史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其中我发现燕国末代的君王燕喜,也是大家所说的燕王喜,也是能写一写的。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大家也是十分熟悉的,这个发起者呀,名叫太子丹也叫燕丹,他

  • 奥斯曼帝国为何会使用黑人当太监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和大家说过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的嫪毐之乱。这个嫪毐被吕不韦当做假太监送进后宫中服侍赵太后,二人淫乱后还给秦始皇生下了两个弟弟。对于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来说,可能一生当中都没有比这个更大的耻辱了。大家也知道,在古代历史上,太监并不是中国封建制度独有的,其他一些帝

  • 西周关于夏朝的记载到底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让人困惑的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并未发现有关夏朝的卜辞记载。武丁在对始祖商汤的歌功颂德卜辞中,屡屡提到商汤的征战,却唯独忽略了灭夏如此大的功绩,这一奇怪表现也让西周以后关于夏朝的记载可信度再次降低。当然,甲骨文没有找到夏朝的记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出土甲骨文目前还未全部释读,下定论为时尚早;二是甲

  •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真是为了太子朱标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出身很低,他侥幸做了皇帝后,心里很没安全感,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屠杀功臣,几乎所有的功臣都未能躲过帝王的屠刀。朱元璋当皇帝,文治武功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要说他是残暴昏庸的皇帝,当然他不是,但要说他是仁君圣君,未免太名过其实了。“胡惟庸案”让明朝半壁江山都泡在血水里,说白了帝王要扫清障碍,是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