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要是还活着的话 司马懿还敢不敢造反

曹操要是还活着的话 司马懿还敢不敢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17 更新时间:2023/12/14 15:35:57

对如果曹操在世,司马懿还敢造反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66年,晋武帝司马炎篡魏自立,开创晋朝。魏国自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历经46年而亡。曹魏虽然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由魏武帝曹操建立基础。但经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五帝而亡,确实不算长寿,仅能算作历史星河中的一缕流星,一闪而过,灿烂而短暂。

遥想魏武挥鞭,一代奸雄曹操,自陈留起兵到一统中国北方建立霸业是何等辉煌。但其子孙不能善终,在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取了曹氏政权。如果知道不孝子曹爽只想做个富家翁,就算曹操复活也会再被气死。

不禁让人想到,如果曹操在世,司马懿还敢造反吗?其实根本不用想,司马懿敢都不敢想造反二字,曹操的强大让司马懿根本喘不过气来。

司马懿为何能在三国后期取代曹魏政权呢,虽然有司马懿过人的谋略,但更多的是曹氏后期根本没有什么杰出人才,曹爽误国导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司马懿可谓功成名就,在曹魏位极人臣。

此时大将军曹真已亡,而夏侯霸,曹爽等威名不足,司马懿得到了魏明帝曹睿的特别重视,在曹睿病逝前托孤于曹爽,司马懿等人,命其好好辅助幼主曹芳。曹爽虽然是大将军,但缺谋少断,生活奢侈糜烂,所以曹氏渐渐不得人心。带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打猎时,装病的司马懿突然露出杀机,封锁城门发动政变。

很多曹氏旧臣都纷纷站在了司马懿一边,此时的曹爽没有采纳桓范的建议,挟天子令诸侯勤王讨伐司马懿,而是选择束手就降。

原著中写道:桓范入帐催之曰:“主公思虑一昼夜,何尚不能决?”爽掷剑而叹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范大哭,出帐曰:“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犊耳!”痛哭不已。

曹爽的一时糊涂葬送了数十年的曹魏,不但自己被司马懿诛杀,还让天子成了傀儡。司马懿就算计谋过人,看准了时机,也是走了狗屎运,毕竟如果曹爽采纳桓范的建议,司马懿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曹操在世时,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司马懿除了在魏国老老实实当官,夹着尾巴做人外,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首先,司马懿能成为曹操的谋士,就是曹操逼迫的。

司马懿原本是颍川士族,公元201年,曹操就想征辟司马懿,司马懿装病躲过曹操耳目。但到了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

曹操在挟天子令诸侯时,霸权在手,对于反抗自己的人是决不姑息的。如国舅董承,王子服,吴子兰,太医吉平等人,一旦发现反情,必将有灭门之祸。所以司马懿畏惧曹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更何况是曹操这样的霸权主义者。

因畏惧强权而出仕为官,司马懿只得低头,而他面对的曹操却是一个十分强大的权力者,挟天子令诸侯,天下莫不佩服。所以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只能默默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次,曹操野心强大,而且疑心很重,而司马懿恰巧正在曹操的怀疑对象之中。试想,曹操曾爱梦中杀入,不让下人随意接近。如果让这般恐怖的老板怀疑猜忌,岂不是死路一条。在曹操与司马懿的相处过程中,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

幸好司马懿足够聪明,结交曹丕等人保护自己,然后废寝忘食忠于职守,才慢慢让曹操放下戒心。

然后,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实力派,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其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曹操往往自己都很有谋略,其他的谋士大多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曹操身边的谋士也很多,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人,他们的谋略都不在司马懿之下,而且他们不是忠于汉室,就是忠于曹氏。在曹魏前期,估计司马懿连前十名都排不上,家族也不是最显耀的,所以司马懿根本就没有实力造反。一旦造反被灭也是眨眼睛的事情。

原著中写道:曹睿览毕,大惊失色,急问群臣。太尉华歆奏曰:“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

最后,司马懿有一项绝技却超过了曹操,那就是高寿。曹操比司马懿大整整24岁,这可是一代人的差距。曹操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纵横天下,建立霸业是十分不容易的。而死后托孤于曹洪陈群,贾诩等人,也告诉了曹丕,不可赋予司马懿兵权,久则必变,也算是对司马懿最后的防备了。而曹丕英年早逝,却是曹操始料未及的。不然司马懿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公孙瓒为何要把赵云借给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瓒,字伯圭,“白马义从”,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与江东孙坚齐名。赵云不远万里,舍弃袁绍,慕名投奔公孙瓒,多次救其于危难之间。公孙瓒与袁绍的争霸中,赵云屡立战功,斩杀袁绍许多战将。他知晓赵云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却将其“借”给师弟刘备。难道他就不怕“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吗?”依据演义,分析如下,得

  • 朱元璋为何要采用藩王分封制呢?他有哪些考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各种思维奇葩的制度,此起彼伏。这些制度往往深刻的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军事和地方管理事物,交织在一起,成为可怕的无底洞。其中,又以针对皇室宗亲的管理政策,最具破坏力。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还直接削弱了王朝实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明朝的宗室管理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政策最差的一种。明朝的宗室管

  • 推恩令对于汉朝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推恩令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来说的分家产,原本在推恩令没有发布之前,一家人当中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去继承家业,而其余的儿子就只能干看着,什么也得不到,而推恩令的作用就是在法律上规定了不只是嫡长子才能享有继承权,其余诸子也能享有继承家产的权力。我们知道一块土地分给一个人那还是一块完整的土地,即使几代

  • 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失败中到底损失了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蜀章武元年(221年)五月,刘备称帝还没有一个月,就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出征东吴。针对刘备的此次出兵,蜀国内部的大多数将领都认为出征的时机尚未成熟,而且蜀国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北方的曹操而非东吴,故不应该舍弃曹魏而出征东吴。但是,刘备却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率领5万大军东征。东征过程中,刘备犯了一个致命

  • 古代的女子是如何能够保持自己的身材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书中我们经常读到一些描写女子小腰不盈一握,身材凹凸有致,令年轻男子们迷恋不已。可是,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国古代时期的千金大小姐,大都足不出户,不会像现在人一样锻炼身体,不仅如此,她们每日所吃的食物又很丰盛,可为什么还依然能够保持住自己非常完美的身材呢?这其中的原因大多与封建社会的物质条件和

  • 燕王喜是如何亡国的?他在位期间做了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燕王喜,姬姓燕氏,名喜,燕国蓟城人,战国时燕国第43任国君,燕惠王的曾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燕国的历史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其中我发现燕国末代的君王燕喜,也是大家所说的燕王喜,也是能写一写的。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大家也是十分熟悉的,这个发起者呀,名叫太子丹也叫燕丹,他

  • 奥斯曼帝国为何会使用黑人当太监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和大家说过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的嫪毐之乱。这个嫪毐被吕不韦当做假太监送进后宫中服侍赵太后,二人淫乱后还给秦始皇生下了两个弟弟。对于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来说,可能一生当中都没有比这个更大的耻辱了。大家也知道,在古代历史上,太监并不是中国封建制度独有的,其他一些帝

  • 西周关于夏朝的记载到底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让人困惑的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并未发现有关夏朝的卜辞记载。武丁在对始祖商汤的歌功颂德卜辞中,屡屡提到商汤的征战,却唯独忽略了灭夏如此大的功绩,这一奇怪表现也让西周以后关于夏朝的记载可信度再次降低。当然,甲骨文没有找到夏朝的记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出土甲骨文目前还未全部释读,下定论为时尚早;二是甲

  •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真是为了太子朱标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出身很低,他侥幸做了皇帝后,心里很没安全感,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屠杀功臣,几乎所有的功臣都未能躲过帝王的屠刀。朱元璋当皇帝,文治武功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要说他是残暴昏庸的皇帝,当然他不是,但要说他是仁君圣君,未免太名过其实了。“胡惟庸案”让明朝半壁江山都泡在血水里,说白了帝王要扫清障碍,是不需要

  • 汉昭帝刘弗陵曾经召回留在匈奴的李陵,为什么却被李陵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李陵曾经在和匈奴的战斗中失败了,他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投降,惹得汉武帝大怒,等汉武帝死了之后,汉昭帝刘弗陵原谅了李陵,并且召他回国,可是为什么那时候的李陵坚决抗旨不肯归汉呢?其实事情还要从当年李陵战败时说起,当时“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这时候自杀身死,当然很干脆很豪迈,但是作为一个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