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粮食不够吃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不去开荒种地

古代粮食不够吃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不去开荒种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44 更新时间:2024/1/8 3:03:57

对古代粮食总是不够吃,他们为什么不多开垦荒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估计提这样问题的人,或者有这样想法的人,自己就没有种过地,不了解种地的辛苦艰难,更不知道古代种地和现在种地有多么大的区别。

就像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普遍都经历过吃不饱肚子的日子,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偶尔会给八零九零后的孩子讲小时候挨饿的故事,说那时候经吃不饱饭,结果孩子非常惊讶和不理解,天真地说:

“你们吃不饱饭,为什么不吃肉呢?”

孩子因为没有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不明白那时候食物有多么缺乏,才说出这样既好笑又好玩的话来。

古代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古代时候,农业生产力水平是很低的,只有简单的铁器,如镐头、锄头、犁铧,耕牛是那时候最重要的高档农耕设备,没有任其他可以普及的农耕设备。

古代人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如果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大家才可以过上一个安稳太平的丰收年。一旦遇上旱灾、涝灾、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粮食就严重减产,甚至绝产,就可能会出现逃荒现象,更严重的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不像现在,尤其近几十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大中小型农机具,甚至大型联合收割机,加上多种现代化技术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粮食产量一直稳步成长,18亿亩耕地养活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再也没有因粮食缺乏出现饥荒的现象。

生产力低下的农业是什么样的

我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山区,在山区长大。当地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隶属国家林业局,也叫森工系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连年野蛮开采,资源枯竭,森工系统陷于危困状态。当地居民开始有计划地开垦一些林地,改行种地。

1993年,是我们林场大面积开垦林地的一年。

当时,我们一个家庭的目标,就是一到两公顷的土地,再多就忙不过来了。我第一年开荒1.5公顷左右。

那几年,没有农药和化肥,没有除草剂,也没有任何农机具。我们像古代人一样,每天夫妻两个人骑着自行车扛着锄头去地里除草。

六月份时还好,天气不热,草长得慢,到了七月,尤其入伏之后,杂草就像疯了一样,每天可以长一公分左右。而一个人一天的劳动能力,也就能除草半亩地的样子,1.5公顷锄完,新的一茬草又长了起来,两个人要连续奋战一个半月,才基本上完成除草的工作。

直到八月份,黄豆长到一尺多高,能够把草盖住,才算可以歇歇气,接下来还要拿大草,整个天都没有空闲时间。

后来过了几年之后,有了化肥,有了除草剂,有了农用拖拉机,家家都可以种植上百亩耕地,有的甚至种植几百亩。

由此可以想象,古代种地一直都是处于类似的水平,多了是忙不过来的。

古代的荒地不归普通农民所有,也不是可以随意开荒的

从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当中,可以看到,古代时,无论是耕地还是荒地,都不归农民所有,不是农民想开荒就可以开荒的。

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时期,土地的拥有者都是达官贵人和地主,农民只能从他们手里租地种,自己是没有权利开荒的。

每年秋收后,还要把一部分粮食交给地主,充当租地的地租,除此之外,还要国家交一些税,所以农民的日子过得是很苦的。

所以,我们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都是广大的农民经常吃不饱饭,经常挨饿,甚至出去逃荒要饭,而地主和达官贵人们则很少吃不上饭,也只有他们才可能吃得肠肥脑满身广体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松为什么会打蒋门神?其实也是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是我们心中一部不可磨灭的大作,在水浒传中,很多的梁山好汉都有着自己鲜明性格,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性格才造就了自己独特的江湖经历,每一个年龄段的人读水浒,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年少时看水浒读出了兄弟义气,青年时看水浒读出了混社会的无奈,老年时看水浒则读出了里面人生的真谛。很多人对于水浒传都不以为然,

  • 君王后:稳定了齐国朝局,也使齐国走向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君王后(?―公元前249年),太史敫(jiǎo)之女,齐襄王的王后,齐王建生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来也巧,最近在翻看齐国的历史时,突然发现了这么一位女人,她的能力虽然不是特别出众,但是她在位的期间稳定了齐国的朝局,可也因此使齐国走向了灭亡,如此一位神奇的女子,今

  • 越国那么强,为何战国时期没有越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霸天下,开启了激烈战争,相互之间东征西讨,前后出现了数位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当三家分晋,历史走进战国,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灭国战争更加频繁,形成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这就是“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是

  • 刘备手下有卧龙和凤雏 蜀汉为什么还是最弱的一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卧龙凤雏都在刘备手下,为何蜀汉仍然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得其一就足够定天下。那意思是诸葛亮和庞统二人,能够得到其中任何一个的辅佐,就能完成像大汉朝一样重新开创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事实上呢?此二人最终都被刘备用作军师,但在夷陵之战后

  • 刘邦的泗水亭长是个什么官职?有多大权利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常说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出身低微,是一个从底层经过一番努力才当上皇帝的人,可是我们明明记得刘邦出身泗水亭长啊,难道这不是秦朝时期的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刘邦的泗水亭长是个什么官职。亭长一职最初起源于战国时期,有在临近他国之处设立亭的习惯,并且安排人员担任亭长的职务,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到秦朝的时候,开

  • 顺治八个儿子五个不到20岁就死了 清朝皇子死亡率为何那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子的死亡率为什么那么高?顺治的八个皇子,五个没活到20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人讲究多子多福,皇帝们尤为重视这一点,因为他们最怕万里江山没人来继承,导致皇权旁落他人之手。皇帝们之所以要把成百上千的妙龄女子选入后宫,搞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 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都去了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政府彻底倒台后,那些八旗子弟而为了生存不得不更改姓氏散布在世界各地,也许不改姓氏可能活都活不下。事实上,满清八旗子弟改汉姓的趋势,并不是从清政府灭亡才开始的。早在乾隆年间,不少满族百姓就开始尝试将姓氏改为汉姓。但由于缺乏经验,改出来的汉姓往往闻所未闻,非常不规范。因此,乾隆皇帝还曾下旨,要求八旗子

  • 朱元璋二十多个儿子,为何独独器重朱标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谁敢溜到朱元璋面前和大哥朱标争一争,这个后果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并不是说大哥朱标没有容人之量,我的意思是,朱元璋可能会在朱标反应过来之前,跳起来狠狠地把这个不开眼的儿子痛打一顿。当年朱元璋有长子朱标之后,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把朱标当场成继承人培养的,文官武将都给安排的最好的,自

  • 宋朝时期的大臣手里上朝时会有一块板子 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对为何宋朝大臣们上朝都要拿着一块板子呢?有何用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仅是宋朝,清朝之前的朝代,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手里一般都会拿块板子,那玩意儿叫朝笏。早在先秦时代,朝笏就已出现,当时诸侯们觐见周天子的时候,需要带着朝笏。在纸张之类尚且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大臣

  • 曹操那么坚持的要襄樊,为什么曹丕轻易就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曹操曾经不顾病躯亲自指挥作战,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襄、樊两城。那么在曹操死后,曹丕为什么轻易就放弃曹操的战争成果?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曹操逝世时,曹魏集团内部所面临的局势说起。局势: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可能全盘皆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汉献帝册封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之上,拥有奏事不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