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花雅之争指的是什么?最后哪个派别赢了?

历史上花雅之争指的是什么?最后哪个派别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84 更新时间:2024/1/18 12:13:40

还不知道历史上花雅之争指的是什么?最后哪个派别赢了?其实花雅之争就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雅部与花部的划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概念简介

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斗《扬州画舫录》)

花、雅之分,沿袭了历来封建统治者分乐舞为雅、俗两部的旧例,具有崇雅抑俗的倾。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的歧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

花雅区别

一、戏曲行当之别,即所谓“凡旦色之涂抹、科诨、取妍者为‘花’”,“不傅粉而工歌唱者为‘正’”,即雅。即以上吴长元所云。这是花、雅的原始意义。元夏庭芝《青楼集》“李幼奴”条云:“凡妓,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盖与此相近。

二、戏曲声腔之别,盖由原始义而来。原始义中的“花”是花杂、通俗的意思,“正”是雅正,引申为戏曲声腔,花杂、通俗者称花,雅正者称雅。即以上吴长元所云“今以弋腔、梆子等曰‘花部’,昆腔曰‘雅部’”。

三、戏班之别,歌雅音之戏班为雅部,歌花杂、通俗之音之戏班为花部。

社会背景

地方戏的繁荣和京剧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元代杂剧和宋元南戏为地方戏树立楷模,推动戏曲的前进。明中叶到清初昆曲以唱腔优美和剧目丰富,在剧坛占有几乎压倒一切的优势。从康熙末至乾隆朝,地方戏似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蓬勃发展,以其关目排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观众的爱好和欢迎,与昆曲一争长短,出现花部与雅部之分。但地方戏不登大雅之堂,被统治者排抑,昆腔则受到钟爱,给予扶持。

花部诸腔则在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民间艺人的辛勤培育下,以新鲜和旺盛的生命力,不停地冲击和争夺着昆腔的剧坛地位。民间戏曲的交流与竞赛,提高和丰富,逐渐夺走昆曲部分场地和群众,但还不能与之分庭抗礼,宫廷和官僚士绅府第所演的大多数还是昆曲,花部剧种处在附属地位,主要在民间演出。

变化过程

明清以来的苏州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非常发达,形成了江南的经济化中心。中国戏曲发展至清代乾隆年间,昆腔经过魏良辅,李玉等剧作家的改进,因为音律精美,乐词优美,执剧坛牛耳者已明显归于昆曲大宗。昆曲又名昆山腔、水磨调,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镕琢,气无烟火,口轻圆,收音纯细”著名,素被曲苑幽兰之雅称,曾于明清两朝风靡南北二百年。

然而乾隆年间,在北京先有京腔和昆剧争胜,后有秦腔的冲击,乾隆后期,昆曲雄踞之势已遭挑战,民间花部乱弹声音益隆,尤其是乾隆四十四年各地乱弹进京祝寿,就中四川艺人魏长生(魏三)声色新人耳目,一时名动京师,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六大班伶人失业,争附入秦班觅食,以免冻饿而已。”此后虽然皇室竭力地扶持昆剧,但是在花雅之争的长期拉锯战中,昆剧日衰已无可阻挡。几经较量,花部诸腔终以“其文直质”、“其音慷慨”的优势取代雅部昆曲者地位。

变化阶段

花雅之争并不是匀速发展的,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康熙中叶以后的昆腔、弋阳腔(京腔)并峙。技艺高超的弋阳腔与昆曲争胜,弋阳腔在北京的分支高腔取得优势,甚至压倒昆曲,出现“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的局面,受到统治者的青睐,进入宫廷,很快演化成御用声腔,失去刚健清新的特色,逐渐雅化而衰落下去。

2、乾隆中叶的京腔、秦腔之争。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秦腔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进京,与昆、高二腔争胜,轰动京师,大有压倒后者的势头,占取上风,以致“歌闻昆曲,辄哄然散去”。(徐孝常《梦中缘传奇序》)清廷出面,屡贴告示,禁止演出,魏长生被迫离京南下。

3、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花部取得最终胜利。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帝80大寿,高朗亭率徽班来京演出,以安庆花部,合京(即高腔)、秦二腔,组成三庆班,接着又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即著名的四大徽班晋京,把二簧调带入北京,与京、秦、昆合演,形成南腔北调汇集一城的奇特景观。

意义影响

经过“花雅之争”,雅部昆曲最终衰落下来。但是由于各种地方戏聚集北京等大城市,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花部之间互相吸取经验,花部和雅部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互相吸取经验。明朝后期到清代前期昆曲与弋阳腔相争相持的现象和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更是导致近代京剧诞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如果活到80岁的话 司马懿最后还敢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对如果曹操活到80岁,司马懿还敢造反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群英并起,经过多年的征伐与变戈,最终产生了以曹魏,蜀汉,东吴这三个政权为首的三足鼎立之势。三个政权在经历几十年的斗争中,相互牵制。结果最终斗得你死我活,由司马家族坐收渔翁之利,一举扫平了魏蜀

  • 杨勇被立为太子,为何仍然是杨广继承了皇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华历史几千年的演变过程当中,无数个朝代都曾经历了从建立,兴盛,衰败到最终破灭的变化。而一个朝代的经营自然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指挥。不过除了皇帝这个身份,储君的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的皇帝在坐上宝座之前,都会经历和兄弟互相残杀,明争暗斗的过程。在这期间,很有可能一个不小心命都会丢进去。而在历史上

  • 南唐有哪些特别?为何是五代最强的国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的南唐和宋朝一样,都是“借鸡生蛋”似的王朝,都是别人打天下,他们投机取巧坐天下。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原名徐知诰,是杨吴权臣徐温的养子。徐温虽然有好几个亲儿子,但没一个比得过徐知诰。最终,徐知诰夺位成功,于公元937年建立了齐朝。两年后,徐知诰乱认祖宗,自称唐朝之后,改名李昇,国名易齐为唐,

  • 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何把荆州三郡借给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刘备和孙权借荆州的故事,可以说非常脍炙人口,并且在民间形成了“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这样的歇后语。但是,其实借荆州的这笔交易背景很复杂,并不是演义中年轻的孙权被老江湖刘备所欺骗,从而轻易的把荆州三郡交给了刘备。关于荆州的纠葛有着非常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面以史为鉴分为三个不同的势力讲讲借荆州背后

  • 屈原是司马迁杜撰的人物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认知当中的端午节,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而屈原这个爱国诗人的形象,早就已经深入人心,可是如果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跳出来说,屈原其实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都是司马迁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你会怎么想?为什么会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究竟有什么证据?屈原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这个怀疑由来已

  • 古代科举考试中有哪些舞弊的手段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制是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朝创立,至清朝灭亡,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这一千三百多年当中,既有说不尽的十年寒窗,一朝高中,也有道不完的不学无术,科场舞弊。在这些无数的舞弊手段中,“走后门”无非是最为普遍,也是最难禁止的一种。考生通过贿赂考官,或与考官拉关系,使其为自己的卷子判高分,以赢得金

  • 大秦君主到底姓什么呢?真的是姓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不少人在争论,秦国君主到底姓什么,有的人说姓嬴有的人认为姓秦。有部分“网络侠客”“引经据典”说明别人都文化不足,秦国君主当然姓秦。说起大秦君主,我们先谈谈秦国。秦国的国号来自于地名。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族称,建立秦国

  • 皇帝身边的侍卫一般是如何选拔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其实对自己的贴身侍卫是很不放心的。不少人皇帝特别规定,没有自己的命令,贴身侍卫是绝对不准到自己身边来的。这也造成了古代一些皇帝因为得脑溢血等急症,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而死亡(古代很多皇帝猝死,大约就是这种情况)。或者一些刺客高手进入皇宫,从容杀掉皇帝,结果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雍正去世的传

  • 张飞的丈八蛇矛是如何制作的?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以其勇猛、鲁莽、悍将而著称。他和关羽有着“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之称。在古代打仗武器是最重要的,一把好的武器可以直接取人首级。很多人都知道关羽的武器,青龙偃月刀,名字就非常的霸气,但很少有人知道张飞的武器,那么张飞的武器是什么呢?张飞的武器名叫丈八蛇矛,又名丈八点钢矛

  • 唐朝时期的房价如何?和如今相比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自古就有成家立业思想,而要成家,则必须要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如今各个地方房价之高,令人瞠目结舌,有时候我们便会想,如果生活在古代该多好,就不会有这么高的房价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房价吧。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大唐的正牌公务员。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