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萨尔浒战役开始前明朝已有多人反对此战的时机和战术

萨尔浒战役开始前明朝已有多人反对此战的时机和战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95 更新时间:2023/12/7 0:46:08

早在萨尔浒战役开始前,明廷就有有识之士对这场战争战法和时机的选择上忧心忡忡,这其中也包括参战将领刘綎,但是这样的声音太微弱,直接被忽略了。

反对者之一,徐光在战前就对杨镐的四路进兵策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且他还断言尤其是杜松一路凶多吉少,恐怕要全军覆没,“时方东顾,四路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后来果真被其言中。

反对者之二,熊廷弼早在杨镐担任辽抚的时候就反对轻率浪战,面对辽东残破的情况,提出对内应该“高城深池,息民养士”,在边防上应该修边筑堡,以守为战。“因备陈修边筑堡之利十有五,以为用守为战,所以存辽。”他与杨镐在辽东防务上意见相左,最后被“坐勘家居”。

反对者之三,萨尔浒之战担任东路军主将刘綎,刘綎对此次仓促出兵深感焦虑,他在奏疏中指出了自己的担忧,提出了此次作战的军队训练不精,而自己的川军并未全部到齐,火器铠甲准备不全等弊端:“庙堂战守之议未定,将之责委未决,兵之分布未明,即火器铠仗车马未备,诸省征发未集,召募者未练,臣故所统旧将卒绎络未至。况今日主兵事者,中无成算,诚有可忧。闻警汹汹,危形若旦夕。而稍退,则处堂怡怡,竟置度外。应事过于张皇,绸缪疏于桑土,是宜虑而后动,战乃克胜。”结果却是“不报,促行急。”

除了以上三位外,反对者还有另外两路的主帅杜松、马林和兵部员外郎董承诏,尤其是董承诏指出辽事有六难“将多而难调、病弱而难用、饷久而难继、贼狡而难制、地险而难攻、将多而难调”,希望能从长计议,最后结果是啥?就是“不报”。

萨尔浒之战示意图

所以在萨尔浒之战前,战局形势就对明军不利。

萨尔浒之战最让人诟病就是兵分四路,四路军队相隔太远,而主帅杨镐却坐镇沈阳城遥控指挥,诸军难以联系和协调,给了女真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而杜松一路的兵力略多于其他三路,兵力平均分配,难以给敌军以重大打击。

关于这个兵力布置的原因有三:

一、参照了平播州杨应龙之役,将西南战场的成功经验搬到了东北,在平杨应龙的战役中,明军就是24万军队兵分8路,每路3万人,进行向心攻击,最后大获全胜。所以,这回不管不顾依样画葫芦再来一遍。

二、成化犁庭的成功经验深深的影响了明廷的高层,当年赵秉率领2万军队,兵分五路,摆平了建州女真。11万大军自然是绰绰有余,有一种天兵一到,努尔哈赤服诛的感觉:“成化间,李秉征建虏分五路,杨经略仿之为四路,叛建虏昔脆而今劲。”

三、之所以四路分兵,那是因为这回出征的明军体系不同,如果合为一路也是有可能导致大败的,宣、大调过来的杜松、还有东路军主帅刘綎以及辽东系的李如柏,不是赫赫有名的主帅,就是老资格,而主帅杨镐坐镇沈阳,又威望不足,不为众人所服气,如果合为一路,肯定大事不妙,这件事江西御史张铨就看得很清楚,提出杨镐这位主帅一定要严加约束,“李如柏、杜松、刘綎俱宿将,不相下,必天语严切,责成杨镐约束。”只可惜杨镐没那能耐。

萨尔浒之战示意图

所以,明廷这回兵分四路,选用分进合击之策,既有客观失误,又有无奈之举。

失误在于:第一、对以往的成功经验生搬硬套,不顾辽东战场的实际情况,要知道八旗军的战斗力比苗兵强不说,其行军作战靠马匹机动,其突击力和运动战能力比杨应龙军强的多。第二、虽然对努尔哈赤实力增长有所认识,但是认识程度有所不足。第三、此次出征的军队体系完全不一样,合兵弊端甚大,难以指挥。

所以,萨尔浒战役是战前准备不足,战役策划如同盲人摸瞎马,这样根本就是胜算极低。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蔡元奏请修缮古北口被清圣祖斥责但两年后便修筑陕西三边边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长城有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对游牧民族的侵扰是有一定的防御效果的,远的不说,就以明代为例,名臣、名将如谭纶、戚继光等人都提倡在蓟镇修筑边墙(其实就是长城,叫法不同)及空心敌台等工事防御蒙古人,而蓟镇官兵依据坚固的边防体系面对蒙古人可以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从而战而胜之,这个边防系统有力的保障了明廷首都北京

  • 胤禩的才能得到清圣祖和清世宗共同的承认,其也颇有心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雍亲王胤禛最终成为了胜利者。而其最大的政敌莫过于老八胤禩和同母弟弟胤禵了。而胤禩极为善于笼络人心,以至于有“八贤王”之称。那么其能力到底如何呢?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就曾多次说道:“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

  • 开国大将黄克诚回忆两淮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忆两淮战役(一九八六年三月)两淮战役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后,新四军第三师为肃清苏北敌伪,解放淮阴、淮安,使华中几个解放区连成一片而进行的攻坚战。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先后发布声明和命令,要求“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迫使日伪投降。蒋介石为了独吞抗战胜利果实,一方面命令

  • 开国上将洪学智回忆志愿军入朝首战吿捷,38军迟缓梁兴初被批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首战告捷从我国决定出兵,到第一次战役打响,中央军委和彭总的战役决心与部署,总是根据不断变化的敌情而不断变化的。敌人进展太快,此时已过了德川、宁边,到球场了。南朝鲜第6师7团甚至已窜到鸭绿江边的楚山,用南朝鲜军的话说,他们“已饮马鸭绿江了”。他们是一个营一个团地分头飞速向鸭绿江开进的。我们没想到他们进

  • 淮海战役前夕毛泽东突发电责成饶漱石传达中央意旨批评粟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淮海战役)预备命令发出以后,华野全军立即进人紧张的战前准备,粟裕和华野指挥机关整装待发。10月30日,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突然接到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漱石同志:自中央子虞电至今已九个月,未寒电至今亦已两个半月,华野前委书记对于执行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在军队中开展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反对事前不请示

  • 1943年,18岁的新兵正训练,突然日军飞机来袭,他一冲动,扣响了扳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943年,18岁的新兵宋岭春正在训练,突然天空传来日机的轰鸣声,他一个躲闪,仰躺在草丛里,看着肆意扫射的日机,一冲动扣响了扳机……1943年9月的一天,秋高气爽,八路军64团205连的战士们,正在训练。突然,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训练的战士们迅速分散开,朝路两边的灌木丛中紧急隐蔽。18岁的新

  • 揭开千年前的南唐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近日,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纪录片《南唐三陵》。该纪录片分四期,每天一期,走进位于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先后挖掘出的三座古墓,揭开南唐的一段时代悲歌。被称为“江南地下宫殿”的南唐二陵——钦陵和顺陵,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2010年,考古队对南唐二陵所在的陵园进行了全面勘探,又发

  • “土豪”二字的由来,看了你还想和它做朋友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据说,顺治皇帝因为董小宛的病故,而对人生心灰意懒。于是,他悄悄出了北京城,到五台山当了和尚。顺治走后,清室宣布顺治驾崩,就扶持年仅八岁的皇太子即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皇帝。康熙十四岁亲政,就借出巡体察民情,出京寻访父皇下落。康熙到五台山上,方丈见他年轻英俊,气宇轩昂,不像一般人物,毕恭毕敬地让于

  • “止不住的停战”与“猜不透的护航”,人性之光为何永远闪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大自然眼中,万物是平等的。动物之间的掠食,也只是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狮子捕捉羚羊,饱食则止,决不会因杀戮乐趣屠杀一整群。相比之下,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着实赧颜。欲望像魔鬼,驱使着众人为金钱、地盘、权力、享乐大打出手。一群侵略者甚至向无辜的同类举起屠刀,一时间山河破碎,多少百姓流

  • “双瞳孔”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古代仅8人拥有,不是帝王就是将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它往往也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或者心情,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双瞳孔”吗?实际上它还有多种叫法,双瞳、异瞳或者是重瞳,按照如今科学解释来说,瞳孔作为眼睛让光线进来的孔,只有一个,但是有些人的眼睛发生了遗传性质的变异,从而诞生了两个瞳孔,远远的看上去,如同大瞳孔套上小瞳孔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