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历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一生有多传奇?

古代历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一生有多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53 更新时间:2024/1/15 16:58:33

公元557年,北周大冢宰赵贵府中,传出惊天动地的厮杀声,赵贵怒目圆睁地喊道:“独孤信误我!”可惜悔之晚矣,他举起利刃,奋不顾身地朝权臣宇文护砍去,却被围攻的军队瞬间淹没,宇文护冷冷一笑:“一个不留!”

赵贵口中的独孤信,乃西魏的“八柱国”之一,也是当朝外戚,年轻时,为了躲避北地战乱,投奔起兵的葛荣。尔朱荣打败葛荣后,收编独孤信,由于独孤信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很快升任新野郡守,出镇荆州。

独孤信从此开了精彩纷呈的别样人生。

独孤信上司的弟弟贺拔岳被人设计伤害,贺拔岳帐下大军立刻进入群龙无首的慌乱之中,上司看到独孤信政绩出众,将他引为心腹,命他前去安抚这支大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发家良机。等他星夜兼程地赶到时,却震惊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此人正是儿时好友宇文泰,宇文泰在将士们的推举下统领大军,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从此拥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倘若独孤信先一步掌控大军,也许将来三分天下的就是他,然而独孤信选择主动让贤。

不仅如此,他还决定帮宇文泰到洛阳走一趟,以求得正式的委任状。北魏孝武帝一看到独孤信,就产生莫名的亲切感,当场便同意任命宇文泰为大都督,宇文泰欣喜若狂,很快成为仅次于高欢的重量级人物,独孤信功不可没。

公元534年,孝武帝为了摆脱权臣高欢的掌控,率领大队人马往西投奔宇文泰,然而沿路缺衣少食,属下们边走边逃,没几天就只剩一小半人了。独孤信知道后,决定亲自护送孝武帝,于是一个人策马追赶。

孝武帝见独孤信忠心耿耿,感动得差点哭出来:“将军不惜辞别父母妻儿,千辛万苦地追随于我,乱世识忠良,此言不虚啊!”

独孤信的忠君爱国赢得了皇帝的器重。

孝武帝立刻赐他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宇文泰看到独孤信来投,同样非常高兴,有这样能征善战的好兄弟共襄大业,何愁大事不成。朝廷很快给独孤信封了尚书右仆射等一长串的官职,命他收复荆州。

独孤信曾经治理荆州,颇有建树,赢得士人和百姓们的好感,因此大家心向西魏,加上独孤信的兵力不到一千,只能另辟蹊径地以德服人,经过独孤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分析利弊,当地守军纷纷弃暗投明。独孤信因此很快平定荆州,正当他踌躇满志时,高欢竟然派出“喋血双雄”高敖曹侯景来伐。很显然,独孤信这点兵力,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由于退路被切断,独孤信权衡再三,只能撤到南梁境内。

独孤信一不小心跌入了人生的低谷。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孤信北返的心思越来越重,梁武帝知道自己留不住他的人,更留不住他的心,于是好奇地问道:“你现在可以自由选择,打算回到西魏,还是投奔东魏?”

由于独孤信的父母家人还滞留在东魏,此时投奔高欢也是情有可原,想必还会得到重用。倘若回归西魏,不知朝廷能否容他?搞不好被当成败军典型,受到严惩也不是不可能。不过,独孤信相信朝廷,更相信宇文泰。

他斩钉截铁地回道:“我侍奉君主,绝无二心!”

退到南梁三年后,独孤信终于忐忑地返回长安,梁武帝被他的忠诚与信义所感动,含泪挥别,一路放行,并赠送了很多礼物。独孤信回到西魏后,立刻请求朝廷治罪,西魏文帝拿不定主意,命大臣们商议。

大家认为独孤信功过相抵,不赏不罚,应该官复原职,凭他的忠心和才智,必能改过自新,再立军功。西魏文帝大喜过望,干脆下诏:“独孤信荆襄之战,实有大功,避难江南,情义始终,封为骠骑大将军,领开府衔,仪同三司。”

独孤信继续帮助宇文泰镇守边疆。

没多久,攻打弘农时,独孤信在战俘中找到了自己的亲戚,震惊地得知父亲已经离去,顿时悲痛欲绝,立刻服丧守孝。然而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很快命他进攻洛阳,自古忠孝难两全,独孤信只得脱下丧服,披挂上阵。

公元540年,独孤信被任命为任陇右十州大都督,他教化百姓,劝课农桑,平定叛乱,没几年,百姓们都富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此安家落户。宇文泰大喜过望,特地将他改名为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以示忠诚可信。

数年后,独孤信得知身在东魏的母亲也过世了,顿时痛不欲生,立刻穿上丧服,并向宇文泰请求返回长安守孝三年,却再次被拒绝,毕竟地方还得靠这位老友守护。为了安慰独孤信,宇文泰追封了他的父母。

公元557年,大冢宰赵贵打算联合外戚独孤信,灭掉权臣宇文护,独孤信权衡再三,不愿地方大乱,最终劝阻了赵贵,因此计划并未实施,不料宇文护却反戈一击,迅速诛杀赵贵。由于独孤信的名望很高,宇文护不敢公开处决,只能逼他自尽。

独孤信戎马一生,始终忠贞不二。

他虽然身处乱世,却并不想趁机争夺天下,而是忠于地方,善待百姓,每到一地,治理一方,让那些颠沛流离的人得以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倘若当时的权贵们都能像他一样忠信仁义,恐怕天下早就大治了。

独孤信还特别有眼光,他的三个女儿分别成为了三朝皇后,独孤家也因此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朝外戚,荣耀至极,令人惊叹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白鹭洲“藕香居”的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期,南京白鹭洲公园曾有一座著名的景观建筑——藕香居。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建至今,这处景观至少改变过四次面貌,最后一次还挪了地方,以致现在鲜为人知。水中茅屋“藕香居”(约1924-1935)白鹭洲公园的前身为明成祖朱棣的皇后(明中山王徐达之女)赐予娘家的一块菜园,初名“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 55年瞿秋白被葬入八宝山,宋希濂狱中痛哭不止,主动坦言当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当中国人民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时,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发生了战争,从这场战争中人们也意识到,战争的危机从未真正地消除过。晚清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了列强眼中的肥肉,人人都想从这里分一杯羹,从此中国人民历经了近百年的屈辱历程。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 陈友谅是如何架空并控制天完政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天完政权迁都汉阳后,丞相倪文俊专权,企图杀徐寿辉降元,事败,被部下陈友谅杀死,天完实权由陈友谅掌控。徐寿辉徐寿辉,湖北罗田第一美男子。由于在做布贩时经常被元朝官吏勒索,对朝廷十分不满。看到红巾军壮大的气势后,徐寿辉开始宣传明教。还找来两个帮手: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和尚彭莹玉。几个月后,徐寿辉在大别山

  • 49年败逃时,这位国民党高官违抗命令,把一座城市完整地保存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相信很多观众都知道,在一九四九年的时候,新中国即将成立,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国民党将士们,纷纷召集到了南方地区,企图凭借这些兵力负隅顽抗。在撤退的过程当中,蒋介石也为他们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工业设施破坏掉,防止落入新生的人民政权手中。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当中,驻守山东省青岛市的刘安祺

  • 17部经典老电影,1980年上映,至今难以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980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是年,新中国第一部侦探片《405谋杀案》上映,讲述70年代末,我公安人员根据一起谋杀案件,挖出反动分子的故事。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影片,很难想象在当时电影票很廉价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的。在广大农村地区,当时电视机还没有普及

  • 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谜团”:正因为如此神秘,专家们直到现在才找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是著名的没有人物的武则天纪念碑。相信大家都知道武则天,这位千百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有过很多丰功伟绩。人们可能会认为每个皇帝在临终前都会命人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但武则天却恰恰相反。这一举动毫无意义,以至于没有人能真正解释武则天为何无言立碑。一个有着如此良好发展潜力的国家,本该对

  • 1933年,胡适住院,妻子推门而入,却见昔日伴娘,正把脸贴在丈夫胸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933年,胡适生病住院。妻子江冬秀去看望,推门而入时,却看见昔日的伴娘曹诚英,正把脸贴在丈夫的胸膛。江冬秀脸色一沉,夺门而去。没想到她之后的做法,让胡适目瞪口呆,迷途知返。江冬秀与胡适,14岁就定下了娃娃亲。对此,胡适十分不满,可江冬秀却一往情深。胡适借口读书,动不动就要退亲,幸好老母亲坦荡公正,

  • 1831年,奕纬因师傅管教太严,对师傅吼道:“以后我就是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1831年,奕纬因师傅管教太严,对师傅吼道:“以后我就是皇帝了,等我当了皇帝,第一个杀的就是你。”师傅听后,害怕地向道光皇帝告密。听闻儿子如此狂言,道光帝怒从心起,马上对太监下令:“你们,速去把大阿哥叫来,就说朕有急事同他商议。”不知所以的奕纬听说父皇急召自己,高兴得喜上眉梢,马不停蹄的赶往了书房。

  • 1个扫兴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刘伯温,被神话了。00上一篇《刘伯温比李善长,谁厉害?》中,老王简单交代过,刘伯温在世的时候,地位比不过汪广洋,更比不过李善长。甚至,还不如宋濂。感谢伙伴们的留言反馈:那刘伯温是怎么成的现在后世的印象的呢?01刘伯温考取了元廷的进士,后来升任江浙儒学副提举,主管学校事务。刘伯温可能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明

  • 《三国志》目录中的秘密:只看目录就能分出谁是主角!谁是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相信绝大多数感兴趣的人和我一样,开始是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了解的。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其中有多少符合历史事实呢?我有幸聆听过历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讲解,发现这段历史给人的感觉和那部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很不一样。《三国志》的目录印证了笔者的感觉,《三国演义》以刘备集团为正统,拥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