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55 更新时间:2024/1/16 8:25:00

曾国藩年轻时是公认的愚笨,七次参加科举才勉强考中秀才,进入官场以后,他也是以“尚拙”立世,甚至连他的学生李鸿章曾经说他是“儒缓”,意思是反应慢。

然而,当他历经宦海沉浮,尤其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却成长为一个官场老狐,政治嗅觉、斗争手腕、官场智慧远非常人所及。

此时的曾国藩俨然已经投胎换骨,所谓反应慢,不存在的,反倒是在见微知著上非常人所及。

比如,他能通过一些细节窥探到背后的问题,从个人心性看其未来成就的识人之明,到以只言片语预知天下大势的谋国之能,无一不精。

曾国藩的《冰鉴》七章,是史上相人识人的大作

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27岁的曾国藩高中进士,留京为官,正式踏入了仕途。留京期间,自幼生性愚钝的他却仿佛一遇风云便化龙,创下十年七迁的官场奇迹,短短十年便从翰林院庶吉士一跃成为从二品侍郎。然而,此后他外放为官却因为丁忧在籍而沉寂。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对曾国藩来说尤为概括。在他低谷之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席卷了中国南方,临危之际曾国藩受命兴办团练,因而组建了湘军,最终历经艰难险阻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成为晚清的中流砥柱。或许也正是他几十年沉浮起落的宦海人生锤炼了他相人、识人之术,他写下了相人识人的奇书大作《冰鉴》。

在《冰鉴》中,他阐述了所谓相人识人便是对人的言行神情等表面的观察,进而窥探出人性、人品、人心、人格与三观等内涵,再以此归纳出人之前途和命运,可谓一环套一环。

那此书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曾国藩就曾有一个关于相人识人的故事流传下来,为自己的《冰鉴》做了背书,至今读之依然令人大为惊叹。

据说淮军建立之初,曾国藩的幕僚兼高徒李鸿章曾带三个人来拜见老师,不巧当时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便让这三人在院中等候。然而等曾国藩回来,李鸿章始一说找了三个人想要老师掌眼,看给他们安排什么职务比较好,曾国藩直接回说不用看了,右边那个有大将之才,可堪重用,未来前途也必定惊人。

当时李鸿章非常不解,在他看来,他找的这三个人都非常优秀,怎么到了老师口中就只有一人可用?

于是曾国藩为其解惑说:“刚才我进院,左边那人见我而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严谨心细老成稳重的人,但心怀畏惧,不自信,因此只能安排一般官职;中间人见我而当面恭敬、正视不乱,但背地里左顾右盼,可见虽有才华,却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心术不正,不可任用;至于右边那人,见我而不卑不亢,更是气宇轩昂,目光凛然,形同金刚,精神挺拨不懈,看得出忠义满怀,亦有满腹经纶及战阵大将之才,可以重用”。

结果,一语中的,那右边之人名为刘铭传,日后在镇压太平天国与剿捻的战争中多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打得敌人闻名丧胆,莫敢与之对阵,战后被加官进爵,成为台湾首任巡抚,开了一系列洋务改革,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下深远的基础,可见曾国藩识人之明实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曾国藩通过慈禧太后的问话,推断出清朝50年内必定灭亡

在《韩非子·说林上》中有个典故,讲的是商纣王有一天开始使用象牙做筷子,他的叔叔箕子看到后感叹商朝气数已尽。为什么呢?因为箕子认为君王沉迷于享乐,有了象牙筷,下一步必是搜罗珍宝、兴建宫殿,终会虚耗民力,导致国家衰亡。

韩非子由此感叹:“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这就是成语“见微知著”的由来。对此,曾国藩同样有这样一个见微知著、推断国家兴亡的故事,至今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1868年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同时加授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达到了一生中的权力巅峰。当时,在外征战多年的曾国藩终于得以回到阔别多年的京城,回京第二天便被两宫太后慈禧与同治皇帝召见。

他原本以为此次见面将是恩赏有加,君臣相得。然而,见面中,慈安太后与他聊天就像妇人拉家常,说了一大堆却与军国大事毫无裨益;同治皇帝尚且年幼,全程默然如傀儡,只知道听太后发问,毫无主见;慈禧太后倒是问的多,可她只知道关心湘军裁撤、将领调动与京师直隶地区练兵等关于维护满清统治之事,只知道政变阴谋、权斗算计,真正的国家大计、列强争锋、世界发展趋势却毫不关心,甚至是茫然不知的。

曾国藩深刻意识到,自己这一帮汉臣辛辛苦苦维持与保护的王朝竟然掌握在这样三个只懂政治皮毛的人手里,无怪乎十年前心腹幕僚赵烈文会和自己说满清朝廷早已“抽心一烂”,真的是一语中的。

他回到家中,在日记中写道:“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龄,亦无从测之。”

从这一刻开始,一心想挽救危局曾国藩顿感无力回天,再遍观朝中更是找不出一个可以担起重任又不被慈禧猜忌的人,他的内心充满悲凉,哀叹“满清甚可忧耳,恐难持五十载”,最终,历史证明了他的预感。即便有一群才能卓越、心怀天下的汉臣竭尽所能,又是洋务运动,又是镇压叛乱,又是变法图强,又是和列强血拼,终于逃不过满清五十年衰亡的宿命,于1911年正式终结了统治。

曾国藩的相认术不是迷信,而是通过抓取人细微的表情神情判断一个人的品性的一门学科,他关于识人的著作《冰鉴》早已成为国学经典!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与人打交道的基本规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人性也不会改变。人在社会,不管是职场,还是商场,都免不了与人打交道,如果我们能学会曾国藩的相人之术,只需一眼就能看出对方的品性,做起事情来肯定顺水!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生在世,免不了与人有着这样那样的交集,如若我们能一眼看出对方的目的和人品,可能在很多方面我们就能避免吃亏,这已经不是那个吃亏是福的年代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光绪临死前,得知下一个皇帝是溥仪,嘟囔6个字,难怪大清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清史稿》:“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清德宗即光绪皇帝,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去世四年之后,清朝就灭亡了。作为清朝末年的皇帝,光绪和咸丰、同治、溥仪不一样,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想改变清朝的现状,打败西方殖民者,一雪前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被左宗棠公开看不起,李鸿章嗤之以鼻,曾国藩:不过都是棋子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对晚清历史稍有兴趣和了解的人,都逃不开那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列强条约和对晚清政府屡战屡败的愤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晚清也曾有过辉煌和亮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便是如此,而这两个都和一个人有紧密的关系,那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曾国藩其人出自湖南农村地主家庭,少年愚钝,考了七次科举才考上进士

  • 李鸿章在日本挨了一枪,为慈禧省了1亿银子,回国后慈禧就说7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李中堂!谈及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李鸿章就不得不说。李鸿章的争议非常大,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夸他是栋梁之臣,有人骂他是卖国之贼,总之,人们对他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李鸿章争议性非常大,这点也是在所难免的。不管世人怎么评价李鸿章,首先他的功

  • 民国第一才子,喜欢女人小脚,写作没有灵感时,就把玩妻子的光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这是西方曾经非常流行的一句话,那么辜鸿铭究竟是谁呢?竟然让西方人如此的推崇。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才子,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徐志摩、梁启超、钱钟书等,这些人尽管才华横溢,但是跟辜鸿铭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辜鸿铭不仅学贯古今,还学贯中西,古今中外的知识他都知道,可谓是

  • 她虽是一个侍女,却被康熙等人视为至亲,死后还以嫔礼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625年,年仅12岁的木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远赴盛京,嫁给34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同时,13岁的苏麻喇姑作为木布泰的贴身侍女,也跟着主人陪嫁到了盛京。从此,苏麻喇姑便作为清朝后宫里的一颗常青树,开启了她别样的人生。苏麻喇姑做事勤恳,头脑灵活,而且还非常忠诚,所以深受主人的宠信。公元1

  • 清朝一男子娶自己的丑妹为妻,生下一儿子,影响中国近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地点在安徽合肥。话说,当地有一个秀才,名叫李殿弟,从小是饱读诗书,立志考取功名。可是时运不济,虽准备了多年,但先后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就这样,李殿弟一气之下,就立下誓言:此生绝不再踏足考场,也绝不进城。从此,李殿弟就在家专心务农,并悉心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一日,李殿弟在农田里干活

  • 施琅收复台湾后,决定拿下日本,康熙1句话拒绝,不愧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如施琅者,立如此奇勋,必令永秉节钺,荣华以终其身!满清入关之后,郑成功领兵北伐,但是他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结果打了败仗。郑成功眼见北伐无望,并且自己损失惨重,于是他便决定收复台湾,为自己找一个立身之地。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领兵进军台湾,他将占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去,成功收复了台

  • 雍正王朝:都说如果老八继位清朝会提前亡国,其实都是小看了老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历数清宫剧乃至古装剧,雍正王朝电视剧可以说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虽说这部电视剧并非历史还原剧,但将古代的宫廷政治斗争刻画的可谓是入木三分。光凭这一点,就足以笑傲其他太多太多的电视剧了,可以说虽不是历史,但创作灵感来源于历史,表达出的自然符合历史的精髓。那么今天宋安之来分析分析一个大家老生常谈的事

  • 清朝第一贪污案,官员联合贪污,金额超和珅案,诠释啥叫官官相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和珅是清乾隆年间最大的贪官,但实际上清朝第一大贪污案却并非和珅,而是与他同年代的甘肃冒赈案,根据《清史稿》记载:“己丑,以甘肃累年冒赈。”在这桩案件中几十名官员被处死,实际上,这还是乾隆皇帝实在无法按照当时清朝的条例来对官员处斩而改动过后的结果。01历朝历代,贪污腐败的现象都屡禁不止。当

  • 珍妃被逼跳井死的冤不冤?看了珍妃做的事,简直触碰慈禧的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现在很多人去故宫参观时必去的一个地点就是珍妃井,珍妃正值妙龄之际却被逼投井身亡,也是令后人感慨万分。千百年来,对于珍妃投井一事饱受争议,很多人觉得慈禧逼迫珍妃投井实属歹毒,却不知珍妃的红颜薄命都是她自己作的。珍妃可谓是光绪皇帝的“知音”,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历代皇帝到了年纪都会进行选妃建立三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