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广德进士张礼闻生平考略

明广德进士张礼闻生平考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92 更新时间:2023/12/9 22:21:39

张礼闻,明朝广德首名进士,嘉靖《广德州志》载:“国朝张礼闻,二十五都人,胡清榜,任户科给事中,改杭州教授,升代府纪善[1]。”其生平信息,历代方志记载不仅简略,而且错讹较多。笔者寻找史料多年,收获不多,今据已掌握的零星资料试作补阙。

张礼闻,字来学,广德县长乐乡二十五都(今新杭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附近)人,生于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初六,其曾祖张仲实,祖父张惠之,父亲张近诚,母王氏,有弟张达[2]。张礼闻娶周氏,生子张政,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3]。

建文元年(1399)八月,张礼闻参加应天府乡试,以第三十四名中举[4]。万历《广德州志》记载,张礼闻为洪武八年(1375)乙卯科举人[5],显然有误。建文二年(1400)二月,张礼闻参加会试,以《春秋》名列第三十名[6]。三月殿试,张礼闻位列二甲第十二名,赐进士出身,授户科给事中,从七品,时年二十九岁。

张礼闻后改派地方,并降为从九品的杭州府学教授,笔者怀疑其被谪或与方孝孺事件有关,这从应天府乡试的记录中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现存《建文元年京闱小录》[7]非常详实地记载了这场乡试的情况,该科乡试的正副主考官分别为翰林学士董伦和文学博士方孝孺,乡试共三场,分别为《四书义》《论》和《策》。方孝孺对张礼闻第三场《策》题第一问应试文赞赏有佳,“唯此篇能援古以答所问。众鸟中之孔鸾也[8]。”能得到他这么高评价的,还有被拔为解元的刘政(字仲理,长洲人),其第一场《四书义》题《论语·泰伯篇》应试文,被方誉为“此群鸟中孤凤,他日必有益于纲常者,当虚左以处之[9]。”一个喻之孔雀、一个喻之凤凰,可想而知,方孝孺不但赏识两人的才华,还寄予了某种政治上的厚望。

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王军队占领应天府,朱棣即位。初欲诏天下,其谋臣姚广孝举荐方孝孺代草即位诏,方孝孺不肯代草,投笔于地,且有誓死之言,朱棣大怒,“以凌迟之刑刑之,遂夷其族[10]。”方孝孺的族人、门生、朋友受到株连而被杀者甚多,“谪戍绝徼者,不可胜计[11]”,以张礼闻及其同年为代表的建文朝科第儒士们虽上任不久,却首当其冲。如榜眼王艮授翰林院修撰,自焚殉难[12];二甲第五名刘现除翰林院编修,以病辞归,忧愤而卒[13];二甲第十三名陈继之授户科给事中,不屈被杀[14];二甲第二十二名叶福授刑科给事中,镇守金川门,兵败自杀[15]。在应天府乡试中被方孝孺评价最高的刘政,传说其恸哭绝食而亡,也有说其退居田园教授学生,发誓不侍新朝[16]。张礼闻作为方孝孺曾经器重的政坛新秀,受牵连而被贬也很正常。

根据州志记载,张礼闻后升为代府纪善。代府即代王府[17],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十三子朱桂立国大同,建代王府,张礼闻任代府纪善,即指这里。但从万历《广德州志》开始,历代州志均记载其升为益府纪善[18],而益王府于弘治五年(1492)在荆王府基础上建造,被封益王的是朱元璋的六世孙朱佑槟,此时张礼闻已去世多年,记载明显有误。

王府属员由朝廷直接任命,“王府长史司……纪善所,纪善二人,正八品……纪善掌讽导礼法,开谕古谊,及国家恩义大节,以诏王善……凡宗室年十岁以上,入宗学,教授与纪善为之师。引礼,掌接对宾客,赞相威仪[19]。”张礼闻此时属藩王府官员,负责向藩王宣告古代礼仪以及朝廷大节等礼法,引导亲王向善,同时也兼有教育和接待等职责。据《大同县志》记载,“(朱)桂与蜀王椿同母,性暴……永乐九年,条桂三十二罪醮让之,召入朝,不至;再召乃至,遂革其三护卫。[20]”代王朱桂品行不端,其行为“上违祖训,下失观瞻[21]。”曾任代府长史的林兴祖,“夙夜思所以匡辅之道,疏陈十余条事,又随事直谏不见听。朝廷知之,召还,改工部都水郎中[22]。”朝廷知道代王恶行难以约束,选择保护林兴祖,将其调离,时间应在永乐三年,而身为纪善的张礼闻,想以礼法引导代王向善,那就更难了。

永乐四年三月,安南(越南古名)逆命,七月明成祖朱棣下令出兵征讨,此时林兴祖从工部都水郎中旋改广西右参议,刚到任就赶上朝廷发兵平叛。到任前,张礼闻客死宾州学正任上,年仅三十三岁,其“子政故弱不能归[23]”,作为好友及曾经王府的同僚,林兴祖将张礼闻尚未成年的儿子张政召至身边,与他的儿子林厚一起学习,张政和林厚后来分别于永乐十六年和十九年考中进士。由此可见,张礼闻或与林兴祖同时调离王府,任宾州学正。

张礼闻何时任杭州府学教授,广德历代方志均未记载,但可以根据相关史料进行推断。万历《杭州府志》记载这段时间的府学教授共有三位:蒋良辅建文二年任;王芳荪永乐二年(1404)任;杨瑛永乐年间任[24],并无张礼闻的记载。杨瑛,字伯玉,溧阳人,永乐中任桐庐县学教谕,后擢升杭州府教授[25]。另据《进士杨公墓表》记载,杨瑛任桐庐教谕九载,因考绩优异,得以擢升[26],时间应在永乐后期。综上分析,张礼闻任杭州府学教授,应该在蒋良辅之后、王芳荪之前,大约在建文四年或永乐元年比较合理,永乐二年已升代府纪膳,三年调离王府至宾州,四年病故于任。

元末明初,广德县长乐乡一带居民,以王氏、宁氏、步氏和蔡氏等大家族为主,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张礼闻幼时就师承同乡蔡文。蔡氏,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由南徐金沙(今属常州市金坛区)南下,卜居州治北四十里新安里韩山,耕读传家,枝繁叶茂,后里以氏名号“西蔡[27]”,至蔡尧文已传10世。蔡尧文,字钦明,号允让,蔡天佑(寿四公,字吉甫)次子,元末隐居故里,教授乡民子弟,“北乡西蔡一支尤为望族……文学如玉泉、尧文[28]……”可见其有文采。洪武初诏求贤才,公应召,恩授平阳府蒲州河津县副尹,后进升修职郎[29]。

“先生尧文公,其学无所不窥,要旨皆本诸六经;其文无所不优,要旨法乎八家。操持端方,议论焕发,儒林莫能及也。第值元至正间,冠裳颠倒,纲纪沦亡,宁抱璞不出,隐居教授,一时文学之士皆出其门,而礼亦与焉。然有其德者,谁能废之?逮我朝高皇帝崛兴,诏举天下俊乂行,旁求荐辟之文,而先生名闻于朝,征聘屡加,乃慨然而就蒲轮安车之召。廷见,天子即临轩策遣曰:“咨尔耄士,姑试以功,旋即登之清要,慎毋薄河津副尹而不为也。”先生曰:“大君有命,臣何敢辞?愿承乏斯邑,报功明廷。”

夫河津多强族巨室,民顽俗侈,素号难治,而先生尽心抚字,敬敷文教,郡民咸革心而向化已。礼叨乡荐,会试北行,特造河津,拜谒先生。入其境,野无青草也;游其市,市无浇尘也;登其廷,廷无讼狱,吏不呼而民不扰也。但见闾里诵之,乡党传之,无不咏歌先生之德泽,愿先生寿且康焉!虽然,先生岂仅百里才哉?朝廷方有补衮之寄,而先生以年老力弱,不胜金带垂腰,拜辞朝命,解绶家居。登山临水,刈蔬植卉,或咏歌以见志,或啸傲以寄怀,陶陶乎畅叙幽情,无复以功名为念矣。吾仿佛行谊,不觉慨然叹曰:“有起而拔之,莫挤而止之,呜呼先生!止于斯,孰为使之?”

时洪武二十五年岁在壬申菊月谷旦,赐进士第、户科给事中、门人张礼闻拜撰。”[30]

张礼闻曾北行至河津拜谒先生,并为恩师撰文写传。这篇收录在《蔡氏宗谱》里的《赠尧文公传》,不仅见证了这段师生情谊,也成为目前已知除乡试应试文外张礼闻唯一存世的文章。

另外,张礼闻母亲为王氏,笔者通过查询王氏宗谱,发现元末明初张氏与王氏联姻较多,终因宗谱不全,提及张礼闻的信息仅得一条:“(王)志恭,娶蔡氏……女二,适念六都给事张礼闻孙[31]。”王志恭的女儿嫁给了张礼闻的孙子,也就是张政的儿子。王志恭的侄子王用宾又娶了张氏,或许也属张礼闻家族吧。

拥有父子两进士的新杭张氏家族,应该还有更多谜团,等待我们去揭示。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981年宋庆龄在京病危,将其遗产赠一女演员,女演员说:妈妈太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981年5月29日20点18分,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在北京逝世。人们沉浸在哀痛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她的后事。这时,她生前先后留下的多份遗嘱,被呈现出来。随着遗嘱的执行,其中得到金钱赠予最多的一对姐妹,引起了人们的遐想。李家炽先生,是“执行宋庆龄同志遗嘱”八人临时小组成员之一。据他回忆,其中一份遗嘱是关

  • 参与杀害杨虎城的周养浩,改造25年后被特赦,晚年:要感谢毛主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解放后,大量国民党高级将领被关进战犯管理所,他们的表现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既有沈醉这样积极改造的军统高官,也有黄维这种坚决抗拒改造的国军要员。当然,沈醉积极改造是因为他在进战犯管理所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被关进去之后努力改造。后来国家通过调查,还承认了他起义将领的身份,他这种情况属于思想

  • 司马光成宰相后,为何翻出17年案件,一定要处死这个乡下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才能把司马光提起来。许多人对多年前春晚和小学课本上的“砸缸”印象还很深刻。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司马光的才华。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来了。出于超人的智慧和机智,他在20岁步入仕途,但司马光的仕途却十分坎坷。北宋多年来战乱不断,身为臣子的司马光也忧心忡忡。67岁的司马光终于如愿当上

  • 未来可体验 “河姆渡人的一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今年,是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1973年春夏之交,余姚罗江公社河姆渡村新建排涝站,偶然从地下翻出了大量的动物碎骨和黑陶片。经过两次发掘,一个惊艳世界的考古发现横空出世,它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双鸟朝阳的纹饰、刻有家畜图案的陶器、象牙雕刻、炭化稻谷、干栏式建筑……一

  • 为何我国古代不喜欢扩张?为什么容许朝鲜和越南的离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炎黄两位老祖宗的部落活动区域仅限长江和黄河之间那块地方,还不是全流域。也就是说除了这块地,其他的都是我们用文明的办法说服当地人加入大汉联邦。今天的越南并不是古籍上的越南或南越,而是安南,古籍上的越是一个非常广袤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中南半岛,缅甸,两广,云南,贵州,湖南和江西一部分,号百越之地。先辈们用

  • 《燃情岁月》:激荡的燃情岁月,动人的家园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自由主义盛行,无数的人开始呼唤“自由、野性”,在此情况下,《燃情岁月》应运而生,以壮阔、传奇的姿态展现了整个时代。《燃情岁月》是一部极具史诗感的影片,这份史诗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讲背景设置了一个激荡的时代,战争、西部、禁酒令等都有展现。另一方面,影片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家

  • 常府街“倭缎堂”,一处鲜为人知的江宁织造工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南京的常府街因明初开平王常遇春(1330-1369)的府邸曾坐落于此而得名。相传,当年的“常府”富丽堂皇,今杨公井东原来有个地名叫花牌楼,就是因常府的西牌楼而得名(南京红学家严中认为此花牌楼为“大观园”牌坊的原型)。现常府街北侧公交车站后面有个小区,里面隐藏着一座青砖小瓦、翘角飞檐的清代花厅,即常府

  • 古代刑罚“虎豹嬉春”,究竟有何作用,看完让人瑟瑟发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有一种刑罚名叫虎豹嬉春,那么这究竟有何作用呢?看完过后让人瑟瑟发抖。在以往的古代时期那是一个封建社会,并且是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因此如果有人犯了错就会被处罚。这些君王为了加固自己的地位,往往会给那些违背自己的人,施加一些残忍无比的刑罚。但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刑罚,想必很多人都都是不知道的,这个就是

  • 他是千古第一奇人,还是最厉害的老师,但他的书却被禁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说到他的四大弟子,那稍微有点学问的人都会知道,分别是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张仪、苏秦。这几位干的事想必大家也都了解一些吧,没想到他们都是鬼谷子的徒弟。至于他留下的唯一著作《鬼谷子》,此书堪称谋略学的开山之作。他的著作开宗明义讲实用主义,倡导追名逐利,他的主导思想和后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温良恭检让思

  • 他隐居63年,身份亮相后民政局亲自登门道歉,死前5字让人心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提起中国的近代历程,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有的人会说中国的资源被其他国家侵占,也有人会说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虽然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和乐、幸福,但是那些为了国家和百姓而分离拼杀的战士们,他们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有些活下来的老兵,也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然而却有一个人,他隐居了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