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富可敌国”的山西票号——迷思与现实

“富可敌国”的山西票号——迷思与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641 更新时间:2024/1/18 11:29:18

“富可敌国”的山西票号——迷思与现实

山西票号一直是近代中国金融史的显学。究其原因是票号作为来自内陆的民间金融组织,自同治初年逐渐占据承汇各省官款的半壁江山近半个世纪之久。民国以降,票号在晚清财税收付中扮演的角色更伴随稗官野史的加乘,给后世留下了票号“富可敌国”和晋商是“红顶商人”的迷思。

然而,国家视域下的票号真如民间传说中那般“富可敌国”吗?本文将分为两部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将围绕山西祁县乔家财东开设的大德恒票号经理贾继英与清廷(想象中)的关系对票号的“富可敌国”做历史考证。第二部分将简要分析山西票号的经营资本、利润、以及晚清白银的购买力,进一步辩证地考察票号“富可敌国”的迷思与现实。

“千年没有的”贾继英——迷思与现实

票号“富可敌国”的形象源于其承汇各省官款的金融角色。人们通常据此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票号和清政府有密切的官商关系,晋商更是晚清的“红顶商人”。在过往山西地方史的记载中,贾继英似乎就是这样一位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

贾继英(1875-1944),字俊臣,山西榆次人。相传在清末民初的山西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一千年没有贾继英。”在有关贾继英的迷思里,他少年得志,二十几岁就在祁县乔家财东开设的大德恒票号太原分号担任主事。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和光绪被迫西狩,途经太原时陷入极度的经济窘迫,不得已向当地票商借款。时任大德恒票号主事的贾继英仰仗乔家财东的实力,高瞻远瞩地决定结交慈禧,将30万两白银(又有说20或40万两)借与朝廷。尔后慈禧途经祁县时,在贾继英的精心安排下,又把行宫设在乔家开设的大德恒票号。四年后清廷筹办户部银行时,慈禧忽然记起西狩“落魄”时贾继英的恩情,特诏其进京,赏赐二品顶戴,并委托其筹办资本银四百万两的户部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组为资本银一千万两的大清银行,贾继英又被任命为首任行长。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贾继英真的如稗官野史中所说的那么千年难遇吗?现存史料可以对上述迷思逐一击破。

影视剧中慈禧西逃落脚晋商乔致庸

第一,慈禧西狩太原下榻何处?是否有可能接触到贾继英等私人金融机构?根据《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记载:“慈舆驻跸太原近两旬。”然而,彼时山西省“适值荒歉……供亿维艰,食用皆昂。”此外,太原当时未通电报,京外往来要件“转辗每多延误”。因此,慈禧不得已于闰八月初八日从太原前往西安。(《清实录》[第五十八册],德宗景皇帝实录[七],卷470[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版],第

174页。)上述史料是有关慈禧驻跸太原的官方记载,只字未提是否与贾继英执掌的大德恒太原分号有密切的往来。本文认为,按照清代的仪制,慈禧与大德恒等民间金融机构或贾继英等人直接发生接触的可能性为零,因为慈禧西巡途经各省省城时,所设行宫均为当地最高行政机关,根本不可能选择商号或者私人寓所下榻。例如慈禧驻跸太原选择山西巡抚衙署改造的行宫;行至西安则选择下榻陕西巡抚衙署。

第二,慈禧途经祁县是否有可能下榻由贾继英安排的乔家财东开设的大德恒总号?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九记载:当日慈禧驻跸祁县;八月初十自祁县出发至平遥,当日驻跸平遥。根据庚子年间时任怀来知县吴永口述、刘治襄笔录的《庚子西狩丛谈》,慈禧西行初期途经怀来县时,下榻在县衙,由吴咏接待。由此可以推知,慈禧驻跸祁县和平遥时下榻处均为县衙,而绝不可能选择作为民间金融机构的票号做行宫。

上述内容也能从时任大德通经理高珏的往来书信中得到佐证。闰八月初六日(1900年),高珏给户部左侍郎右翼总兵桂春(字月亭)去信如下:“月翁司徒大人阁下:日前叩谒崇阶,幸获教益,感荷难宣,正拟裁笺奉候。适接惠书,蒙示銮驾西幸,隆情关垂,感激良殷,想大人必随驾迳祁,已与本县台详明。将公馆备置敝号,俟荣旌迳祁,即祈移节敝号为叩,肃此奉复,敬请升安。余希朗照不宣。”(卫聚贤《山西票号最近之调查[六]》,《中央银行月报》,第六卷第十一号

[民国26年11月],第1872-1873页。)这封信的意思是:高珏从桂春处听闻慈禧不日即将抵达祁县,因此恳请随行的桂春考虑赏光下榻在大德通票号。“移节”一词专指大吏改变驻地,而不会用于慈禧等皇家成员;“公馆”一词亦用于官员而非皇家成员。所以这封信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慈禧不可能在路过祁县的时候,下榻在由贾继英安排的大德通总号。此外,高珏此封去信只是向桂春这样的朝廷重臣发出单方面的邀请。然而,桂春是否下榻在了大德通不得而知。根据当时桂春随慈禧西行起到的保卫作用,他绝不会离开慈禧,前往私人票号所设的公馆下榻。

第三,慈禧是否真的落魄到需要在西行的路上向贾继英主事的大德恒太原分庄借款30万两白银呢?事实上,有关贾继英的迷思中,他究竟借给慈禧多少钱根本无从查证,而且金额从20万到40万两都有。下面这则史料不但可以说明“落魄西行”的慈禧以及清朝仍然具备的经济实力,更可以驳斥毫无根据的迷思。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十四日记载:“朕恭奉慈銮,暂行巡幸西安,自太原至蒲州,所过地方颇形旱象,农民困苦,朕心轸念实深。著将阳曲、太原、徐沟、祁县、平遥、介休……等州县属,凡跸路所经地方,应征本年钱粮,加恩豁免……山西各州县,本年被旱成灾,业经降旨令锡良饬查灾区轻重,将本年钱粮,应征应缓,奏明办理。并由藩库于各省解存京饷内,划拨银二十万两,户部亦经咨拨各项款内银四十万两。又准截留江南江北漕粮十余万石,以资赈抚。”

上述该史料所讲的是,慈禧西行至山西境内,所到之处因为旱灾民不聊生。她因此决定豁免或缓缴其沿途经过的山西各县当年的税收,并令时任山西巡抚的锡良从省藩库划拨20万两白银赈灾。此外,户部又拨银40万两以及粮食十余万石给山西。也就是说,慈禧西行路过山西,总共给当地拨银60万两、粮食十余万石,并减免税收。换句话说,不是贾继英借款30万给慈禧,是慈禧拨款60万给山西。

第四,贾继英是否真的为大清银行的首任行长?笔者曾于2006年造访第一历史档案馆,翻阅了大清银行全宗,但是未找到关于贾继英担任大清银行行长的消息。相反,根据《大清银行学堂章程》,首任正监督——即现代意义上的行长——为张允言。张允言(1869-1926),晚清权臣张人骏之子,1889年获进士,1905年以四品京堂候补,1908年任大清银行首任行长。如果作为大清银行正监督的张允言仅为四品候补,贾继英绝对不可能获二品顶戴。

大清银行旧址西交民巷27号(民国时期旧照片)

那么贾继英又和大清银行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根据1913年3月27日“大清银行清理处为密查山西大清银行舞弊情形缮具清折致财政部函”,贾继英曾卷入清末山西大清银行舞弊案。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初八日,起义军攻打太原。当时山西大清银行总司账为陶向臣,经理为贾俊臣(即贾继英),协理为张小畊。他们三人向北京总行报告说:由于太原起义,他们共损失财物16000余两白银。然而,经大清银行总行查明,其三人只损失不过三千余两,所以总行未能将剩余银两赔付与他们。由于这三人向总行索要赔偿未果,随后又伙同跑街武子修以及太原当地钱铺万义兴铺掌王云臣将万义兴存在山西大清银行的15120两白银通过做假账的方式套现获利9000余两白银。此案被民国政府定性为“经协理、总司账陶、跑街人武四人狼狈为奸。”(《大清银行清理处为密查山西大清银行舞弊情形缮具清折致财政部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北洋政府档案》,财政部第一册,总第60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版],

第436-440页。)换言之,贾继英在清末曾短暂就职于大清银行山西分行,并担任经理。然而他的就职经历和“一千年没有贾继英”的传言可谓南辕北辙。

此外,根据晋中市文史志研究院刘俊礼先生的考证,2004年晋中市榆次区新建公路,贾家祖坟迁移时从贾继英父亲的墓中出土两块墓志铭刻石,随棺入葬时间为宣统三年农历正月,参与撰文的包括榆次常氏家族(亦为大德玉、大德川等票号财东)第十四世举人常赞春等人。根据墓志铭记载:“光绪三十四年,继英评聘为山西大清银行总经理”,这再次证明贾继英并非大清银行总行的首任经理,而是担任大清银行山西分行经理。

综上所述,贾继英是晚清山西当地金融界的名人,他也确乎曾在大清银行太原分行短暂地担任经理,尽管他最终卷入一桩极不光彩的舞弊案,并且在民国初年仍被不断调查和清算。除此之外,现今流传的有关贾继英的迷思全部为以讹传讹,也无任何信史可以支撑“五百年没有王者兴,一千年没有贾继英”此类夸大的形容。贾继英不认识慈禧,更没有机会和实力借钱给西行中“落魄的”慈禧。相反,倒是西行的慈禧给山西先后划拨了60万两白银。此外,慈禧途经祁县也绝无可能下榻在乔家财东开设的大德恒票号,因为连慈禧的随行人员桂春是否下榻在高珏任经理的大德通票号都是未知数。因此,贾继英绝非胡光墉式的“红顶商人”;国家财政视域下票号的“富可敌国”也是迷思而非现实。

票号的资本、利润和晚清白银购买力

下面我将以清朝的财政收入作为参照,从票号的经营资本、利润、还有晚清白银的购买力三个角度简要论述为何从国家视域角度票号并非“富可敌国”。

第一是票号的经营资本。票号在其经营的高点——即1860年代承汇地方政府税收汇兑以来,确实经手了成百上千的白银官款。当代票号研究的权威学者黄鉴晖教授曾统计:1863年,山西票号为各省政府和海关汇兑了大约139万两白银。然而,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这些钱没有一厘是属于山西票号的,而都是清廷的。所以无论票号承汇了多少官款,这些钱最终都要从汇兑始发地上缴到汇兑的收款地,一分钱都落不到票号口袋里。

在明确了票号经手的百万汇兑银两并不属于票号的经营资本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属于票号自己的经营资本究竟几何。尽管每家票号的动资本其数额都各不相同,但通常来说,票号总号的初始“正本”一般在三至十万两白银之间。除“正本”外,票号的资本来源还有通常被作为流动资金的“副本”:它通常是在票号开业后随着营业兴盛由财东再次追加的资本。比如1884年,大德通由茶庄转变为票号,其正本为10万两。到1908年为22万两白银。而晚清的财政收入又是多少呢?1841年为4125万两,1890年为8600余万两,1909年为2亿6000余万两。因此,如果以清朝的财政收入作为参照系,票号远远谈不上富可敌国。

第二是票号经手官款汇兑究竟获利几何?简言之,票号承汇官款能够获得汇费(类似今天的汇款手续费),其数目大概是每汇兑1万两白银能够获得汇费40两。其次,委托票号汇解的政府官款,例如从汇兑的始发地(如云南)到汇兑的收款地(如北京),往往需要二十至四十天时间。那么,这笔官款在票号汇解的过程中可以视作可供票号短期使用的无息贷款。尽管清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都严格禁止票号在承汇官款中擅自使用这笔资金,但是票号无法抵抗这样的诱惑,即,把官款贷给商人或者将之用于经济作物投机以肥私囊。而且,晚清政府历经内忧外患,在1895年逐步推行建设中央财税集中收付体系之前,往往无力监管票号在财税缴纳过程中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金融操作。然而,这笔钱无论票号如何在经手过程中企图牟利,这些钱也不是票号的,而是清廷的。

那么属于票号自己的汇兑利润又是多少呢?我们以日新中票号为例。日新中和我们熟知的日升昌票号同为平遥达蒲村李氏家族投资。1853年,日新中北京分号净利润为3600余两。

第三,尽管国家视域下票号远谈不上富可敌国,从晚清白银购买力的角度来看,票号的汇兑业务仍可谓大获成功,其利润和财力与同时期的一般商铺和民众相比都相当惊人。例如,在1844年的平遥县城,建设一所新书院(即平遥超山书院)其工费和建筑材料的总开销也不过是659两白银而已。相比之下,票号经营汇兑初期,不少分号的利润即可达数千两白银之多。

总之,晚清国家财政视域的下票号绝非富可敌国。在票号承汇官款的后期,某些号商可能结交了朝廷的某些大臣,例如大德通经理高珏和户部左侍郎右翼总兵桂春。然而,现存有关贾继英和慈禧的交往以及其担任大清银行首任经理等所谓的“成就”皆是谣传。因此,票号商人也不是所谓“红顶商人”。然而,如果我们采用晚清白银购买力作为标尺,则可以谨慎地得出如下结论,即票号的经济实力远高于同时期一般商号和民众水平。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被历史苛责的威廉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918年11月9日,掌握德意志帝国最高权柄的皇帝威廉二世结束了他长达十几年的统治生涯,被迫退位。近现代人民了解他最多的就是一战的罪魁祸首。当然这也是他身上无法撕毁的标签,他破坏了俾斯麦正确的发展路线和正义的领导纲领。在他的领导下,德意志变成了像诺克萨斯(此处可穿越至瓦罗兰大陆)一样的战争机器。也还

  • 探秘四位末代皇妃:有人精神错乱大小便失禁,一人活到21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命运既幸运又不幸。可惜,作为末代皇帝,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宗的土地从自己手中消失,由“皇帝”变成国民;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公民,能够安享晚年,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溥仪一生有过5个妻子。除了晚年由领导介绍给他的李淑贤外,这4位妻子都是溥仪的“贵妃”。境遇不同,精神失常,大小

  • 从海上之盟到靖康之变,宋徽宗是如何一手葬送了北宋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100年,宋朝最有才华的皇帝——宋徽宗即位。然而,27年后,北宋就被金国所灭,宋徽宗也被金人俘虏,自己成为了亡国之君。在这27年的时间内,北宋和金国的关系从同盟变成了敌人,两国曾经达成了共同灭辽的“海上之盟”,然辽国灭亡后,金国又立即向北宋开战。本文就来说说宋徽宗时期糟糕的外交政策。一,只爱艺术,

  •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你可知开放到何种程度?不单是穿衣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兴盛朝代,就不能不提唐朝的荣华富贵。纵观全世界的发展史,能同时达到盛唐盛世的朝代和国家,确实只有少数几个。与后来的“康干盛世”不同,唐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封建保守,而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开放自由。而从一些关于唐朝的历史记载和相关的影视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制度都比较宽

  • 它曾见证我国历史的兴衰,现如今却不被人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小商桥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北部的小商河上,桥是以河命名的。根据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人的多次考证,确认该桥早于河北的安济桥。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认为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桥,以被河南省列为重点文保单位。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它是三孔的红石拱桥,结构与河北的安济桥相同。桥长20.87

  • 官和吏的较量:官印丢失案与古代官场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官印是官员的身份证明,更是官员权力的象征。古代对官印的保管、使用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但是丢失官印的事情也不时发生。我们来看几则古代官员丢失官印及如何处理的记载,从中我们能窥见古代的官场文化。古代官印宰相裴度、吕夷简、蔡京都曾丢失过相印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唐敬宗时期,著名宰相裴度丢失相印的事情。“(

  • 古代10大历史秘闻,很可能是你不知道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发生过太多的事情,而有些事情的真相很容易被漫长历史覆盖。不过,经过我们不依不饶的精神,最终还是很多真相被挖掘出来。接下来,一起看看这10大历史秘闻,很有可能是你不知道的真相,甚至会颠覆你的认知!1.“神风敢伤队”称号是怎么来的?据说,南宋灭亡之后,国外举国不沾油荤,只吃素,并且全国上下大规模的

  • 古代耻辱之战,父子带80万人投降,而对方仅1万人,史上一大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百足之虫,至伤不僵。”——《六代论》在我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伴随着是一场场浩浩荡荡的战争,其中也有不少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悬念战”。尽管弱势一方在战场上的兵力和规模明显处于劣势,但也能凭胆识、谋略和天时地利等主客观因素取得出其不意的胜利。周武王只带了十万兵力,却可以秒杀商军近20万兵力,创造了史

  • 天下长河:看懂于振甲犯两次大错却无罪,才明白帝王之道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在《天下长河》中,靳辅和陈潢是难得一见的治河人才,前期受到康熙重用让黄河安澜。可到后期随着皇帝权利膨胀和奸臣的诬陷,两者均被降罪处罚,反倒是于振甲、徐乾学等人升职加薪。为何忠臣没有好下场,反而是小人上位,这就是一代帝王的权术。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是棋子,从年幼登基到亲政再到大权独揽,期间经历实为不易。其

  • 宁逢恶宾,莫逢故人:古代官场为何流行这样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宋代时,官场上流行一句话:宁逢恶宾,莫逢故人。还有另外一句类似的话:故人相逢,不吉则凶。为什么官员们怕遇到故人呢?一、“宁逢恶宾,无逢故人”的出处。公孙弘起家徒步,为丞相,故人高贺从之。弘食以脱粟饭,覆以布被。贺怨曰:“何用故人富贵为?脱粟布被,我自有之。”弘大惭。贺告人曰:“公孙弘内服貂蝉,外衣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