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古代社会官场上那些糊弄的手段真的可笑

“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古代社会官场上那些糊弄的手段真的可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2 更新时间:2023/12/15 6:12:41

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帝们都采取了高度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维护高度的统一,付出了不应有的代价,甚至于导致于追求的高度统一发展成为了高度的不统一。

在一个如此广袤而多样的国家中,各地的情况千变万化。交通又是如此困难,绝对不是一道诏书作出的具体规定所能治理的。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欧美等国家的统治方式来处理国家问题,国家不同,疆域不同,面对的困境自然不同,因此有了中国化的处理方式。在当时的情况下,公开抗命意味着谋反大罪,提出不同意见也会遭杀身之祸,而且执行又有实际困难,肯定不能照办,于是各种变通的方法便应运而生,并且大多会得到上司的默许,或者成为惯例被沿用,形成了中国式的办事方式。

我们知道在明朝建立之初,有一个四大案,其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是空印案。大致是明朝每年地方都需要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才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如此繁杂的程序自然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同时也会耽误大量时间,所以这些官员都备有了大量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用。但是,当时的朱元璋却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处罚了所有相关官员。造成了轰动一时的惨案。

今天我们要说的事和这个也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发生在明初,一个诞生于明末清初时期。当时的社会都会定期对全国的人口进行一定的调查,但是这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自下而上层层进行的户口调查登记的真正价值究竟如何,透过这种方式的内部处理来分析,有着很大的无用性。

清朝的皇帝不止一次发现,地方官的灾情报告所列的灾民人数常超过当地上报的全部“户口“数,即使去掉新增长的人数,这些受灾灾民的数量仍然与他们上报的数量有很大差别,户口调查的意义自然让人怀疑。

在清朝顺治十三年时,一位官员在清理明朝崇祯十五年的黄册时,发现竟然预造到了崇祯二十四年。估计明朝经办的官员不是闲得无聊,就是想为十年后的官员,节省一点手续,随后将十年后的数字“编“好了。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明朝到崇祯十七年就亡了,这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就成了千古笑柄。让这大明王朝竟然人为的“延续”十年之久,可笑至极却又觉着合乎常理,毕竟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官员们做的自然是想办法减少自身的工作量了。

在自上而下的监察系统很不完善,自下而上的监察根本不存在的古代君权体制情况下,仅仅依靠中央政府甚至皇帝的个人的命令,绝对无法避免有意或者无意的偏差和曲解,也就总会有权力无法涉及的地方,甚至于造成了许多流弊现象的产生,也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中央体系的绝对混乱。

古代社会的问题自然不可能由后人来定夺,我们对他们进行质疑也不免有一定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免能够看出当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情况下,中国式的政治体系自身所不能避免的困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此人出生国外,康熙都叫他老师,研制了一样东西饱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南怀仁在比利时出生,不过他却在北京逝世。南怀仁来到中国的首要目的就是“传教”。南怀仁在他十八岁时成为了一个天主教信徒,直到他三十五岁来到中国开始传教,和中国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他当时来到中国是康熙年间,他很幸运地成为了康熙的老师,这样的身份也便于他进行传教活动。后来,南怀仁官至二品,也主管当时占卜

  • 你曾经误解最大的历史是谁?他是圣人变小人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人们常说历史就像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但是还有些历史人物却因为各种原因也被后人错解,比如说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有些历史人物就被改的面目全非,比如说纪晓岚,影视作品中的纪晓岚好不儒雅,但是历史上的纪晓岚不仅是个好色、口吃的人,还是个极其毒舌的人,还有唐伯虎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唐伯虎最后

  • 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从德运之争来分析,正视历史偶然与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自秦汉大一统王朝形成以来,正统问题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学说中一个永恒的问题。辽金王朝的正统性之争,自始就是与种族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他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辽朝虽然始终坚持草原本位,但自从燕云十六州汉地入辽后,文化的荣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契丹人对汉文化的认同,一个明显的标志便是华夏

  • “十三洋行”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自唐朝以来,广州一向是我国最重要的商业港口,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必不可少的港口。在不同的对海上贸易时期,广州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到了清代,广州是十三行又是我们对外贸易的特殊组织,成为了清政府特许的、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对外贸易垄断组织。清政府利用广州的行商来管理外贸,使得广州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主要组成

  • 辽沈战役前,廖耀湘曾提出一个方案,如果能够执行,结局或许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都知道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方面由于蒋介石和卫立煌两人之间的观点不同,导致50多大军在进退两难之中全军覆没。有人从军事角度上分析说,蒋介石提出的“撤兵锦州”的方案较为合理,因为如果撤军到锦州,占据不利的话还可以及时撤退到关内。可是又有人说卫立煌提出的“固守沈阳”的方案比较稳妥,因为当时要是贸然转移

  • 钱穆先生:打破中国古代只是农村社会的假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近人多说,中国是一封建社会,或说是农业社会。但工商业大都市之兴起,远在两千年以前,绵亘迄于清末。如苏州,乃春秋吴国之都城,历代皆为名城。至北宋末,金兵渡长江,苏州一城居民死者达五十万人。广州自秦迄清,为中国南方海外通商要埠,唐末黄巢之乱,广州有大食商户死者达十万人。扬州自汉代迄清末,其地繁华,屡见文

  • 为何古装剧背景,除清朝就是唐朝还有宋朝,这几个朝代编剧不敢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大部分是通过史书和影视剧,更多的是来自影视剧。演员用精湛的演技,让我们对中国某个朝代的背景,有所了解,即便是不专门的看历史,潜移默化的对历史,有所了解。因为有几个中国的历史朝代,被拍成影视剧的太多了,尤其是清朝,是古装剧最喜爱的历史朝代。一个夏天,有两三部古装戏,背景都是清朝。追剧

  • 80年难以忘却的南京大屠杀创伤记忆,唯有“铭记”才能将它抚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937年8月15日,在医院醒来的吴秀兰嚎啕大哭,倒不是因为自己的左腿被炸得锯掉,右腿被剜去一大块肉,而是她的3个女儿都不见了。吴秀兰老人记得十分清楚,南京上空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时,正是15日下午13时10分。惊慌失措的市民们还没反应过来,就有20多架日军战机对南京城进行轰炸,投下250公斤炸弹

  • 略论历史上的避讳,看看历史人的矫情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广义上的避讳有好多种意思,我们这里主要说的避讳禁忌专指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现象。帝制时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掉脑袋的危险。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只是一种矫情的处世态度,当然,只是戏称。避讳起源于西周,但当时

  • 他是上海的土皇帝,建立了非常显赫的事业,后代生活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提起杜月笙,他绝对可以算是民国时候上海滩的明星人物。他原来的名字也不叫这个,而是叫做杜月生,后来章太炎就建议他改一个名字,建议他将名字改为镛,后来他又起了月笙的号,在去到上海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青帮非常出名的一个人物,被很多人认为是上海的土皇帝,那么杜月笙是如何坐到这个位置的呢?杜月笙在非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