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扬长避短,这是任人的大纲

扬长避短,这是任人的大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33 更新时间:2023/12/22 23:49:34

天下并不缺乏贤才,只看求和不求

“四曰不终”,虽然任用了贤德之人,但是不能善始善终。

君主和大臣应该像头脑和四肢一样,互相信任,没有任疑虑、猜忌之心,这样才能任用贤才,善始善终。

“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短掩大美”,

因为小的嫌隙而否定大的美德,因为小的过失而废弃大的功劳,因为小的缺点而掩盖整体的美善,这都是讲在用人过程中不要求全责备。

《群书治要·袁子正书》中说:

“故凡用人者,不求备于一人。”齐桓公和宁戚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宁戚想事奉齐桓公,但是他穷困潦倒,没有办法举荐自己。于是就为走商的人驾车,终于来到齐国,晚上住在城门外。齐桓公刚好到郊外迎接客人,晚上开了城门,让赶车的人都回避。宁戚正好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赶紧敲响牛角,唱起凄厉的商歌。桓公听到歌声后,说:“这唱歌的人可不是平凡之人啊!”可见,齐桓公也很了不起,他听一个人唱歌的歌声,就知道这个人不平凡。于是,齐桓公就命令把宁戚载进城。

齐桓公返回国内,宁戚来求见,劝说桓公要统一整个国家。第二天,宁戚又来求见,劝说桓公要称霸天下。齐桓公听了宁戚的进谏,非高兴,想任命宁戚做官,委以重任。但是群臣有不同意见。有人说,宁戚是魏国人,魏国离齐国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如果宁戚确是贤才,又有德行,再任用也不迟。

齐桓公说:“你讲得不对,如果去打听他,恐怕他会有小的过恶。因为有小的过恶就忘记他大的好处,这是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而且人才本来就是难以用尺度衡量的,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只要用他的长处就可以了。”齐桓公没有派人打听宁戚的为人,而是对他委以重任,封他为卿。正因为齐桓公的举动得当,所以得到了贤士,能够称霸天下。

可见,大多数人都不是圣贤,免不了小的过失、缺点和不足。古人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希望人没有任何瑕疵,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任人不能求全责备。

《群书治要·子》中说:“今人君之论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细行,而求其不善,即失贤之道也。”现在的君主评论臣子时,

不在意臣子大的功劳和贡献,而在臣子细小的行为上作文章,挑剔小的不善、错误,这是失去贤士的原因。“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人有大誉,无疵其小故。”所以,一个人有高尚的德行,就不要在他细小的行为上作文章;一个人有很大的声誉,就不要在小的不足上挑剔。这说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想求取十全十美、一点错误都不犯的人的确很难。

《群书治要·文子》中也说:

“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暇;明月之珠,不能无秽。然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恶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长,而欲求贤于天下,即难矣。”从古至今,没有十全十美、德行无可挑剔的人,所以君子不求全责备于任何人。夏禹佩戴的碧玉,也不是没有瑕疵的;夜明珠也不是没有污点的。但是天下人仍然认为它们很宝贵,不以小的瑕疵妨碍它们的大美。如今只记别人的短处,而忘记他人的长处,还想在天下求得贤才,这是难上加难。

由此可见,即使是很珍贵的璧玉、夜明珠,都不是没有瑕疵的。如果君主对人求全责备、过于苛刻,还想求得贤才,也是不可能的。古人说:

“任人之工,不强其拙。”任用他擅长的地方,不强求他不会的、拙劣的地方,这是任人的大纲。用其长,避其短,要扬长避短。

“八曰以干讦伤忠正”,因奸邪之人的攻击而伤害忠正之士。《群书治要·刘廙政论》中说:

“自古人君,莫不愿得忠贤而用之也。既得之,莫不访之于众人也。忠于君者,岂能必利于人?苟无利于人,又何能保誉于人哉?”自古以来,做君主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贤之士而任用的。但是得到这些忠贤之士后,又不免去众人调查。忠于君主的人哪里能够事事都有利于他人?如果有一件事得罪人,没有为人带来利益,怎么能够让众人都称赞,在众人中都得到好名声呢?

如果君主自己不贤明,就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忠贤之士。即使忠贤之士已经来到他身边辅佐,君主也会怀着猜疑之心,向众人再去调查。而众人又不一定都是贤德忠正的人。奸邪之人就会对贤德之士有一些偏颇的言语和评论。如果君主听之任之,就会对忠贤之士产生怀疑,从而不予重用。

《群书治要·体论》中说:

“使贤者为之,与不肖者议之;使智者虑之,与愚者断之;使修士履之,与邪人疑之,此又人主之所患也。”任命贤德之人做事,又让不贤德之人议论他;让有智慧的人谋划,却又让愚钝的人决断;让有修为的人去履行一件事,却让奸邪之人怀疑他,这也是君主经常犯的错误。

正是因为君主对于贤德之人不能做到用而不疑,经常产生猜忌之心,结果使得贤才的才华不能得到充分施展,这也是失去贤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曰以邪说乱正度”,以邪说扰乱正规的法度。法度,指治国的常理常法,即“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等。“五伦”,即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君臣有义(君仁臣忠)、夫妇有别(夫义妇德)、长幼有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去鲁国做司寇,上任才几天,就把少正卯杀了。因为少正卯言伪而辩,能言善道,很多孔子的弟子都被少正卯吸引。他讲得看似头头是道,但是都不符合于大道,扰乱民心,使人心迷惑,一般人很难辨别。对于这种“

以邪说乱政度”的人,只能把他杀掉。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青楼女子从良之后,为何没多久就被丈夫抛弃?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一个特殊的行业就是青楼女子,对于这些女子来说,最好的出路也许就是从良,嫁做人妇,但是很多女子好不容易实现了这个愿望,却没多久又惨遭丈夫抛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都知道,青楼女子基本都是被拐卖或者穷人家养不起卖到青楼里的,而在青楼里面讨生活也是吃青春饭的,许多青楼女子在上了年纪

  • 李秀成供词为何到1963年才敢公布?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得到了清朝很多民间百姓的支持。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太平天国打出了人人平等的旗号,又借宗教之说,很快笼络了一大批人心,并飞速将势力扩张到了半个大清国。太平天国虽是农民起义,但也出了一些优秀的将才,他们出色的军事能力,让人才济济的满清朝廷,也充满忌惮。太平军最优秀

  • 一太监回忆:“皇后”太悲剧,被关猪笼10年,唯一孩子被丈夫弄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太监,是皇宫之中最特殊的一种人,虽然是男人,却能自由出入皇宫之中,在这里,伺候皇帝的后妃,事实上,根据史料记载,不是所有的太监都被去势,有些太监也是后妃的一种安慰,到了清朝,对于净身还有个规定,不能私自行事,按刑律规定,违者问斩。到了晚清就不那么严格了,孙耀庭就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对于孙耀庭来说,

  • 一张图,让你看清女真完颜家族世系,堪比蒙古黄金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女真金国看多了,你脑袋里装的全是完颜××,它不像后来的蒙古帝国那样基本上保留了蒙古名字,女真人汉化严重,很多都有汉名,所以,在梳理女真完颜家族世系的时候,不用一张简单明了的图表,很难一下子将这些人的关系理清。就连我在给大家讲女真起源的时候,我自己都差点被完颜家给绕晕了,所以今天,我整理了一下完颜家族

  • 在长枪林立的时代,罗马军团真的靠短剑所向披靡?原来还有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正所谓砍伤刺死,罗马阔身短剑配合罗马大盾,再用严密的阵法配合,罗马军团打败了不少强劲的对手。罗马军队是打败希腊军队后成长起来的一支悍军,所以长枪林立阵对罗马无效。罗马普通士兵配有大盾、投标枪、短剑;罗马军队则有远程攻击部队、弓弩部队、剑盾部队。通常采用三线阵列阵:第一线剑盾士,他们用大盾挡住敌军的远

  • 玉娆到死不知,为何甄嬛扶四阿哥弘历继位要瞒玉娆夫妇?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甄嬛传这部大剧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吧,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这个细节吗?想必大家都知道甄嬛后来怀双生子霸气回宫,所有人都对她有怀疑,不确定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谁的,而且这个皇后更是想治甄嬛于死地,而甄嬛的处境可以所说险象环生来,后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幸亏关键时刻有叶澜依的帮助,成功除掉了雍正,那个时

  • 古代皇帝喜欢用活人殉葬,古人能够在墓中活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提到“殉国”这个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法则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但是,在古代,迷信的皇帝们都渴望永生,想要永远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所以,陪葬就出现了。在这种习俗下,一个被当作牺牲品的人还能活多久?活人殉葬是在原始社会的晚期才开始出现的。只有在三皇五帝时代,奴隶主们才会被

  • 民国时期,倡导“天乳运动”严查妇女束胸,发现一次罚款50大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民国时期,社会上就已经开展了有关女性的维权运动,清朝颠覆,这个封建势力最大的“高楼”倾塌,中国进入热火朝天的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号召全民革命,打破残留的封建思想,西方的“女权”思想的到来,激起了中国女性的对自身个人权益的维护。民国时期的“天乳”运动,让中国女性从封建的压迫中站起来,这场运动改变了中

  • 美国运动员上错中国车,因51年前“社死”事件,中美再次建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71年,正是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期间,周总理接到外交部长姬鹏飞的电话,说一个美国人上错了我们的中国的车。要知道自从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战胜美军后,两国外交进入了冰封时期。现在,全世界人的眼光都在盯着,中美两国的运动员是否会在乒乓球桌上“交手”。毛主席和周总理也一再叮嘱运动员,要注意和美

  • “大歷史觀”下的日本明治維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9世纪60年代,当东方一系列国家相继沉沦的时候,处于东亚一隅的日本却以明治维新的成功而崛起。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特别是明治维新缘何产生并得以成功的历史因素,一时成为讨论的焦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与中国近代史上之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等改革运动相比较,从中能窥见中日间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