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为什么必须死?是因为抓住雍正把柄,还是他本就罪有应得?

年羹尧为什么必须死?是因为抓住雍正把柄,还是他本就罪有应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20 更新时间:2023/12/14 5:45:45

年羹平定西北战乱凯旋归京,却无视宫规强行策马面圣,年羹尧为何敢如此嚣张?难道他不怕功高盖主的皇上杀他吗?后来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却被雍正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年羹尧抓住皇帝的把柄吗?还是他本就罪有应得?

年羹尧平定战乱归来

年羹尧惹怒皇帝

年羹尧是康熙皇帝最得力的大将,毫不夸张地说,雍正能当上皇帝,年羹尧功不可没,年羹尧为雍正平定了不少战乱,彻底稳固了雍正的皇位。

年羹尧以为自己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皇帝应该拿自己当兄弟,于是便仗着雍正一直作死,直到临死才知道自己做的事,早就超越了兄弟的情谊,但为时已晚了。

年羹尧因为平定了西北的战乱,被雍正加封,这也让年羹尧的地位直线上升。按理说虽然年羹尧生为大将军,但是却和各省的督抚平起平坐,年羹尧却狂妄自大,把这些督抚当成自己的手下,甚至交流都用令谕。

雍正皇帝

最让雍正皇帝生气的事情是,他看见年羹尧的随从都穿着盔甲,便下令让他们都脱下,然而却没有一个士兵听令,当年羹尧下令后他们才脱下盔甲,这也彻底激怒了雍正。

作为一国之君,手握兵权,军队却不听自己的命令,皇帝怎么可能不起疑心?对于年羹尧的信任,也在瞬间崩塌。而且年羹尧在担任川陕总督的时候,任命官员并不是靠他们的能力,而是根据他们的忠心程度认定的。

年羹尧手下的官员基本都是心腹,他还会凭借自己的军功,滥用世人的权利,向朝廷举荐一些官员。而吏部看到是年羹尧推荐的人,鉴于他的势力根本不敢怠慢,逐渐年羹尧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权力集团。年羹尧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被雍正看在眼里。

年羹尧大将军

只不过是因为年羹尧立下过战功,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年羹尧变本加厉,甚至都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年羹尧的势力越来越大,贪污受贿,贪赃枉法,买卖官员的事情,还在军队扩建自己的势力,皇帝一直忍让,但是年羹尧依旧我行我素。

更过分的是,年羹尧被贬为四品官员,在太后服丧期间,竟然还带着十几个蒙古小妾,用的还是当大将军时候的排场。

长期这样,雍正帝不得不对其采取手段。年羹尧的大半生都是位居高官,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不断触碰雍正的底线,最终惹怒了皇帝,得到被赐死的结局。

年羹尧被贬

张廷玉进谏

高高在上的年大将军,一夜被贬了十八级,整日只有一条老狗作伴,如果没有张廷玉进言,他可能不至于这么惨。张廷玉到底和皇帝说了什么?张廷玉向来谨言慎行,更何况和年羹尧关系好,为什么还建议处死年羹尧?

对于雍正来说,年羹尧是他的大臣,也是他的近臣,年羹尧犯的罪不可饶恕,但在处决年羹尧之前,雍正帝一直犹豫不决,直到得到张廷玉的肯定,才决心赐死他。

雍正皇帝得知年羹尧做所的恶事后,对年羹尧的官职一降再降,直到从九品,但就是没有下令处死他。犹豫不决中便问张廷玉,年羹尧是否真的该死。

影视剧中的张廷玉

张廷玉只是皇上的臣子,怎敢揣测皇帝的想法,再加上年羹尧和皇上的关系好,如果此时给出最终的答案,只怕会引得皇帝的猜忌。雍正得知道朝臣的顾虑,便许诺他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会有任何的怪罪。

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但是皇帝的话并不能完全相信,还是要谨言慎行,张廷玉便回答道,“各省督抚都上折子说话了,这件事应该有个了断了。皇上现在在整顿吏治,而年羹尧仅贪污这一项,就达四百六十万两之巨。何况还有大不敬之罪九,跋扈之罪十,种种罪名累计有九十二款之多,朝廷虽然有议功一说,但是功过相抵,他仍然死有余辜。”

影视剧中雍正和张廷玉

不得不说张廷玉真的很聪明,他的回答并不是出于自己口中,而是借用各省督抚的想法表明,一是表明了对年羹尧这件事情的看法,二来能够规避皇帝的责怪。

为了让雍正下决心处置年羹尧,张廷又引用走大臣奏折上的话,年羹尧在被贬以后,不肯向官员下跪,甚至还穿上黄马褂招摇,迫使官员们想自己下跪,如果不及时处置年羹尧,把皇上放在哪里?

张廷玉说出三点年羹尧必须处死的理由,一是难以平定人心,二是影响新政的推行,三是玷污了皇上的圣明。

雍正皇帝

其实皇帝并不是不想处死年羹尧,只是需要借助百官来处理年羹尧,这样做不仅维护了当初君臣相识的情谊,并不是皇帝非要杀他,而是年羹尧咎由自取,而且还能维持自己不忍杀害功臣的名声。

张廷玉也懂得皇帝的形式,借用别人的话推波助澜,给皇帝处死年羹尧提供正当理由,随后李卫便接到了皇帝的命令,前去赐死年羹尧。

历史上的年羹尧怎么死的

年羹尧临死前悔恨不已,但还是难逃一死,他本是雍正皇帝手下的功臣,屡立战功,还曾受到皇帝的重用,却在人生的巅峰时刻,被雍正毫不留情赐死。影视剧中说是张廷玉进言,加快了雍正处死年羹尧的步伐,真正的原因是怎样的?

平定准噶尔战乱

从历史的角度看,年羹尧的死,其实是雍正一手策划的。年羹尧从身居高位,到受到大臣的弹劾,再到被贬值,最后被处决,这一切都是皇帝亲手布的局,这也更能体现雍正的帝王心术。

西北地区遭受侵犯,雍正需要一位武将平定叛乱,便选择了年羹尧。在外人看来,雍正帝和年羹尧是千古君臣,关系非常密切。

更重要的是,年羹尧是汉臣,雍正重用他,也是为了两个民族的融合,同样也是为了借助重用汉臣,来笼络其他的朝臣。

年羹尧居功自傲

那时候雍正的心里,已经萌生了除掉居功自傲的年羹尧的想法,雍正在明里暗里,提醒过年羹尧不要太嚣张,做事不要太张扬,随后便加入了“打到年羹尧”的阵营。

多次警示无果,雍正帝开始了对年羹尧的批评指责,更有意思的是,知道皇帝想法的大臣们,竟然也都纷纷上书,弹劾年羹尧所做的恶事。

而此时的年羹尧发现,皇帝对自己的态度有所变化,只能不断地向皇帝认罪,请求原谅。当然雍正帝也原谅他了,因为年羹尧还有用处,此时的西北地区战乱不断,军队的大将也都听从年羹尧的指挥,如果贸然处死年羹尧,必然会引起内忧外患。

雍正皇帝

这里就体现了雍正的帝王心术,小不忍则乱大谋,必须要自下而上解决掉年羹尧。雍正做了两件事,一是派人搜集年羹尧犯罪的证据,二是从年羹尧的心腹下手,将年羹尧所做的恶行告知岳钟琪

在雍正的大臣们的操作下,刑部给年羹尧制定了九十二条罪行,最终将其处死。但这有很多都是莫须有的,雍正帝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昭告天下,是年羹尧自己作死的,并非是皇帝要将他处死。最终年羹尧在大牢中自杀。

年羹尧悔恨不已

一代名将年羹尧之死,并不是因为他要起兵造反,而是在雍正皇帝的心中,年羹尧的存在,和他在京城、西北地区的所作所为,已经威胁到了雍正手中的权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年羹尧除掉。

而年羹尧,他本人对雍正也不够了解,仗着自己的赫赫战功,凭借自己的妹妹是皇帝的宠妃,就以为不会受到处罚,因此他也越来越自傲,这也是导致他惨死的原因。就算没有张廷玉的三句话推动,雍正皇帝也必须要处死年羹尧,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项羽手持一杆霸王枪,率领5万新兵九战九胜,居然打败了40万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7年,项羽命令5万新兵只带3天粮食:“粮食够吃3天,打赢了,有饭吃,打输了,以后就不用吃饭了。”结果,九战九胜打败了40万秦军。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跟随着叔父项梁,小时候读书不行,学剑又不成,偏偏一心想学万人敌,于是他叔父便教他学习兵法。但是要成为万人敌,不光要学习兵法,还需要一件称手的随

  • 聊一聊那些被韩国篡改的中国文化-1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895年1月,朝鲜末代国王李熙正式宣布结束对大清国的依附,建立独立王国-大韩帝国。自此,朝鲜结束了自我国元朝(朝鲜当时称为高丽)开始的对中国的藩属国的朝贡之路。可是朝鲜的独立并不是因为自身强大,而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清朝甲午战争惨败,没有能力再照顾朝鲜这个小老弟,再加上日本当时把刀子架在了朝鲜的脖子上

  • 对儿子很残忍的武则天,却为何非常宠爱太平公主?不只是政治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对儿子很残忍的武则天,为何却对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非常的宠溺呢?武则天如此重女轻男的背后,其实除了政治因素外,还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众所周知武则天一生都比较贪恋权力,她虽然生育了四男两女六个孩子,但同时她因为自己追逐权力,可以说对于自己四个儿子非常残忍。前面两个儿子李弘和李贤,稀里糊涂不明不白的死

  • 朱元璋与马皇后审定,明代生员的“学生装”有这些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以断案来说大明故事,传播历史知识,角度新颖。不过细究之下,电视剧在大明的服饰与科举等方面还是有些疏漏。剧中人物丰宝玉是仁华县学庠生,以生员的功名帮助“算呆子”帅家默告状,调查人丁丝绢税案。明代科举制度中,生员是最初级的科名。明清时期府学、州学、县学的在校学生称生员。日常生活中

  • 同为上学,古代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装备?又需要什么尊师礼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的学校,除了小学、太学、国子监等贵族学校外,私人办学之风也十分的盛行。明清时期,私塾遍地开花。相较于只有高官子弟才能入读的官学,私塾就为其他学子提供了接受启蒙开启科举的另一条学习通道。古时的私塾大多都是每所私塾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大多都是屡考不第的秀才。同为上学,古代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装备?又需

  • 建安十三年,孔融羞辱曹操被处死,7岁女儿留一句话英勇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相信七零后、八零后都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那是教科书中必读的名篇。如今是不是还有不清楚,但孔融这个名字,几乎成了父母教育孩子必提的人物。但古人的命运在很多时候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所谓文人气傲,大抵如此。孔融从小聪明,读书过目能诵,被人赞誉“必为伟器”。这对于孔融是好事,其实也是坏事,过于突出的才华

  • 甘肃米案,大清灭亡的开始:当“潜规则”亮明时,说明问题很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原本是一场慈善捐款,却牵扯出清朝第一大“创收”案,造成地方官府为之一空。让极度奢靡的乾隆皇帝感慨“亘古未有之奇事”,这便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丑闻——“甘肃米案”。小人物牵出大问题乾隆四十六年春天,西北一带的矛盾再次升级,有位叫苏四十三的牧民带领当地民众举义反抗朝廷。地方出现“反清”活动,在大清朝也并不

  • 我们知道祝融是铸剑大师,其实他还是帮人们做了许多事情的火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祝融我们都知道他是铸剑大师,你听过祝融大战共工的故事早已为人所知,但你知道火神的来历吗?相传炎帝一脉一直控制着五谷和火种,而在他的子孙中,祝融表现出了比他更强的控火天赋,深受炎帝的喜爱。夏天,年轻的祝融蓉可以从南护神那里带下神火。夜晚的大地被神火照亮了,饥饿的凶猛野兽不敢轻易踏入人族的世界。因为祝融

  • “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虽无儿女,却是“最伟大”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林巧稚,很多医学生想必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她就是中国人心中的“万婴之母”。这一位伟大的女性,虽然接生过很多孩子,却一直膝下无子,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的医疗事业。这种伟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真像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虽无儿女,却是“最伟大”的母亲视线回

  • 彭云:身为英雄江姐的独子却定居美国不愿回国,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四川这块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就走出无数的名人俊杰,而在其中,还涌现出多如星辰的女性名人。古代有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花蕊夫人,还有追求忠贞爱情的卓文君。而在近现代,有一个人的名字更是让大家耳熟能详,她就是江姐。江姐身世坎坷青年丧夫,曾因难产失去生育能力江姐是四川自贡人,她出生于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