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时期故宫对外开放吗

民国时期故宫对外开放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02 更新时间:2023/12/25 20:55:45

几则故宫博物院开放首日的报道:1925年上海《申报》:"第一日开放售票约十万,由鹿钟麟派兵弹压"1925年天津《大公报》:

“(十月)十日十一日两日系全部开放,故游人较往日为多,开放之第一日,计有游人二万余。开放第二日,游人较第一日为多,计有三万余。清宫地址本属辽阔,然因游人过多,触处均现非常拥挤之象。”

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之一吴景洲回忆当日情形“是日万人空巷,咸欲乘此国庆佳节以一窥此数千年神秘之蕴藏,余适以事入宫略迟,中途车不能行者屡,入门乃与眷属及三友人被折断于坤宁宫东夹道至两小时之久始得前进,……唯见熙来攘往之

盛而已。《大公报》与《申报》报道差距较大,但要在坤宁宫堵上俩小时,除去故宫疏导经验不足,恐怕两三万人是不够的。因为故宫在2012年10月2日创下了日接待游客量18.2万人的纪录。(没有亲临盛况真是万分遗憾啊)。

但其实好景不长,北平沦陷后,故宫博物院就关闭了,只剩留守的几十个人进行保护和修缮,那个时候估计也没人冒着被皇军抓起来的危险去故宫玩儿吧。

故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外开放的

1925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廿三),故宫首次对外开放。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4日,由黄郛摄政内阁会议议决修正清室优待条件。5日,京畿警备总司令兼北京中督办鹿钟麟向清室宣布,并限令溥仪当日出宫。随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李煜瀛为委员长,负责清查故宫各种物品,登记造册并加以整理,筹备故宫博物院。

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乾清宫前举行隆重的开院典礼。市民自发来参观者达5万余人。典礼由庄蕴宽主持,善后会委员长李煜瀛向大会做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筹备建立情况报告。清室善后委员会通报故宫博物院成立情况,并向在场的人们说,从今日起,这个地方属于每一个国民了。

民国时期的故宫展览

古物陈列所作为原状开放的太和殿,摄于1922年。太和殿是紫禁城里较早开放的原状陈列宫殿之一。照片上太和殿里保持着1917年袁世凯“洪宪称帝”时的状态。紫宸台上陈列着鼎炉、佛造像和佛塔,宝座被袁世凯换成了“高背大椅”,显得不伦不类。

古物陈列所渊阁四库全书陈列,摄于1925年至1933年。照片为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原函、原架保存在文渊阁中的情景。《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22架,和《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一层,并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为讲经筵之处。

二层中三间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放史部书33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不利阅览。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他五间连通,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子部书22架、集部书28架存放在此。明间设御榻,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乾隆皇帝为有如此豪华的藏书规模感到骄傲,曾作诗曰:“丙申高阁秩干歌,今喜书成邺架罗。”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书籍,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阁。

古物馆第九陈列室,摄于1925年至1933年。这里是清宫器物展室,照片可见展柜上贴着写有“清室善后委员会”字样的封条。还有“请勿动手”的参观提示。

古物馆第六陈列室,摄于1925年至1933年。这是书画陈列室,墙上中间一张立轴是清周鲲《十二禁禦·林钟盛夏图》卷,描绘的是圆明园福海风光。这幅画在1933年随故宫古物南迁,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12月14日,历时3个月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在故宫落下帷幕。展期里,人们有机会近距离地欣赏到传说中的《千里江山图》、《江山秋色图》和《游春图》等。为了能找到跟国宝亲密接触的最佳位置,不少观众一进午门就开始狂奔,为此还产生了一个新的网络热词——“故宫跑”。去故宫看展览,现在已然成为京城文化生活的一大乐事。其实,早在100年前,去故宫看展览就已经是老北京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据说,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幕那天,无数闻讯而来的北京人把故宫堵了个水泄不通。不少观众如“夹心饼干”一样,连展柜的边都没瞧见,又随着人流被挤出了展厅。

紫禁城对外开放的时间,要从1914年古物陈列所建立算起。经过古物陈列所与逊清小朝廷的“南北隔绝期”,再经过古物陈列所与故宫博物院的“两院分治期”,直到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以后,紫禁城才实现了完整管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对公众开放,这期间经过了34年之久。

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外朝建立。展厅利用外朝建筑文华殿、武英殿等,展出文物主要包括从热河避暑山庄以及盛京皇宫运回的文物藏品等。由于溥仪还生活在紫禁城“内廷”,为了便于稽查管理和约束逊清朝廷,古物陈列所对其所在的外朝区域进行了较大的门禁改造。例如,将保和殿后门用砖封堵,在清内务府和上驷院修建新右门与新左门等。这些改造情况直到1948年以后才逐渐被复原。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驱逐出宫。第二年“双十节”,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由此形成了一座紫禁城、两个博物馆(南部古物陈列所,北部故宫博物院)的局面。

古物陈列所与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规模较大、开办时间较早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与无与伦比的展陈空间著称于世。民国年间,去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参观,对老百姓而言是件比较奢侈的事。门票贵不说,衣着不整者一律不准入内,而且绝对禁止随地吐痰,这在当时是相当不容易做到的。

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是,古物陈列所与故宫博物院的展陈空间本身就是明清两代的建筑文物。一切展览设施的安排,均不得破坏现有古建筑。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陈列展览的手段,所以在照片中我们看到两座博物馆的展陈环境,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清宫的原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民国时期故宫险些两次被拍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西单大木仓胡同是清朝郑亲王府所在地,当年的郑王府花园号称“京城第一”,民国时,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大学买下郑王府办学。中国大学拥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李大钊曾在此教授政治经济学,中国大学还培养了李兆麟、白乙化等抗日名将。解放后,郑亲王府成了教育部所在地。郑亲王府变身中国大学西城区大木仓胡同,一处红门绿顶的院

  • 民国时期故宫文物为什么会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计划将北京的大批文物精品迁移到南方,这一消息,经报纸披露后,引发巨大争论。许多学者反对文物南迁,其中最激烈的反对者,当属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先生,他发起组织“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在太和门集会宣言“誓与国宝共存亡”,并给支持南迁和参与南迁工作的人士打骚扰电话、寄恐吓信。

  • 揭秘北京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幼帝溥仪颁布了逊位诏书,清朝灭亡。与逊位诏书连在一起的还有袁世凯的三个优待条件,一是清帝优待条件,一是清朝皇族优待条件,一是满蒙回(维吾尔)藏贵族优待条件。其中清帝优待条件的第三条规定逊清皇室仍可暂居于紫禁城中,待日后移往圆明园。民国时期:变太和殿为

  • 南宋将领王燮,王燮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王燮简介:王燮(?—?),秦州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南宋将领,官至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庆远军承宣使、神武前军统制,因屡战屡败被削去兵权,降授文州团练使,死后先后追复房州观察使、建武军承宣使。大型史诗古装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王燮扮演者安亚平备受大家的关注。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安亚平饰演的王

  • 狗肉将军张宗昌的《效坤诗钞》诗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山东掖县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笑刘邦》听说项羽力

  • 1924年3月29日 长城电影公司的首部影片《弃妇》上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924年3月,由长城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弃妇》公映。这部电影是侯曜根据他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由李泽源导演,提出了“妇女职业问题”。它描写一个豪门家庭的媳妇(王汉伦饰),被另有外遇的太夫遗弃后,便带着自己的随身丫头,踏进社会自立谋生。她找了不少工作,后在一个书局当员,受到经理侮辱。她的丫头进学

  • 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黄飞鸿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影视剧已经高达百部,使得黄飞鸿在华人文化圈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影视剧中的黄飞鸿,是一位武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打抱不平,爱国爱明的侠肝义胆的人物。为了可看性,保证票房和收视率,经过编剧的再创作的“黄飞鸿”,自然多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地方。他侠义有趣,身边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十三姨的

  • 杜月笙的十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01.对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02.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长角的动物都不是食肉动物。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动如火掠,不动如山”。03.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04.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05.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

  • 故宫文物迁徙历史:故宫文物经历了几次迁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2017年的年末,一档由央视制作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刷爆了中国人的社交媒体。为庆祝故宫建成600周年,故宫博物院联合全国8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推出的这档节目,一经播出就唤起了中国人对于我们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共同回忆。节目已经播出五期,就吸引了上亿观众收看,这场场关于中华文化一遗存的科普大会,

  • 民国四大美女最终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的美女如云,从银幕前的电影明星、帷幕后的戏剧名旦以及交际场上的胭脂女郎便可略知一二。民国还是一个女性开始活跃的时期,大众评选的电影皇后、金嗓子也是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若要评选出“四大美女”来,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陆小曼、林徽因、周璇和阮玲玉。陆小曼《图说陆小曼》中说她“从此素衣服丧,绝迹于公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