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服饰宽大,战国时此国向一外族学习,竟改变中国人的穿着风格

古人服饰宽大,战国时此国向一外族学习,竟改变中国人的穿着风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38 更新时间:2024/1/18 2:53:15

中国古人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要考虑是否合乎礼节,就连穿衣戴帽也不例外。从古人发明的第一枚骨针,用以缝制出最古老的衣裳开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间相互影响,但又保留各自原有的服饰形制。

而这个变迁中,战国乱世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

约公元前307年,赵武进行军事改革,号召全国人民改穿胡服,学习骑射。赵武灵王是一个眼光远、胆子大的君主。赵国的大臣楼缓、肥义,全是他的帮手。赵武灵王想改革军事已经想了很久。有一天,他对楼缓说:咱们穿的衣服,袖子太长,腰太肥,领口太宽,下摆太大。穿着这种长袍大褂,做事多不方便啊。楼缓把话接过去,说:“还浪费衣料。”

赵武灵王把袖子晃了晃,下摆兜了兜,说:我打算仿照胡人(西北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风俗,把大袖子的长袍改成小袖儿的短褂,腰里系叫一根皮带,

赵武灵王说:是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就是有马,也只知道用马拉车,不会骑着马打仗。我打算穿胡人那样的衣服,像胡人那样骑马射箭,那多灵活啊!楼缓听得来劲,就去告诉肥义,肥义也很赞同。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楼缓和肥义都穿着小袖子的短战衣出来。一些大臣瞧见他们这个样子,吓了一跳,还以为赵武灵王跟那两位大臣犯了疯病呢。赵武灵王把改变服装的事宣布后,大臣们觉得这太丢脸了。这不是把中原的文化、礼仪都扔了吗?可是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不可。他拿出种种理由把他那个最顽固的叔叔公子成说服了。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上了胡服,只好随着改了。

赵武灵王第二件向胡人学习的事,就是骑马射箭。不到一年工夫,赵国的树兵就训练成了。军事改革后,赵武灵王家自把临近的中山国从魏国收服过来,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的几个部族,接着打发使者去联络秦国、韩国、齐国、楚国。赵国就这么强大起来了。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不但林胡、楼烦都被收服,赵国还扩张了势力,北边一直到代郡、雁门,西边到云中、九原,一下子增加了好些土地。

接着,赵武灵王打算到秦国去摸摸底。那国内的事由谁管呢?他见小儿子很能干,就把太子废了,传位给小儿子,这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己改称为主父。赵主父拜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大傅,公子成为司马,封大儿子为安阳君。国内的政权布置妥当之后,他要动身去考察秦国的地理形势,还要去探访一下如今在位的秦王,看他是怎么样的一一个人。

泰昭襄王问他。:你们的君王老了吗?他回答说:还正在壮年。泰昭襄王就问:那为什么要传位呢?他回答说:我们的国君叫太子先练习练习。国家大权仍然在主父手里。

秦昭襄王跟这位使臣赵招瞎聊天。他问:你们怕不怕秦国?使臣赵招说:怕!要是不怕,就用不着改革服装,练习骑马射

秦昭襄王的手下就把他带到秦昭襄王跟前。秦昭襄王问他:你既是使臣赵招,那么上次见我的那个使臣又是谁呢?

赵招说:是我们的主父。他想见一见大王,特意打扮成使臣的样子。他嘱咐我留在这儿给大王赔罪。

秦昭襄王咬牙切齿地说:赵主父骗了我!便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三千精兵,连夜追上去。他们追到函谷关,守关的将士说:“赵国的使臣已经出关三天了。白起白跑一趟,只好回去向秦王报告。秦昭襄王没有办法,只好把那个真赵招也放回去了。

赵国的改革,增强了合纵国联盟的力量,对秦国也是一种威慑。同时,赵国的改革,对中国人的衣着风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周武王能代商,靠的是这十人鼎力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引自《旧唐书·魏徵传》。周武王建立周朝,享国长达790年。周武王的开国历程中,文臣武将的辅佐功不可没。据史书记载,周武王时期名臣众多,其中最为出众的十人为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文母。周公

  • 她是唯一一个让曹操泪流满面,却没有拥有的女人,你知道她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来莺儿是东汉时期的一个歌舞姬,此人色艺俱佳,名声很大,很多人都慕名而去。台上的来莺儿热情奔放,台下的她性格沉默,让很多慕名的人望而却步,偃旗息鼓。爱江山与美女的曹操听了来莺儿的名声之后,非常想去见一下此人。经过一番打扮的曹操去了洛阳看来莺儿。见了来莺儿的曹操被来莺儿的歌喉和舞姿所折服。正好这一年董卓

  • 张郃乃五子良将之一,又不是张飞对手,为何诸葛亮仍忌惮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熟读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张郃是汉末一代名将,曾效力于袁绍,闻名河北。投奔曹操之后,就更不简单了。他在曹操麾下众多的“投降派”武将之中,脱颖而出,屡建战功,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不过张郃却不是张飞的对手,还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那为何诸葛亮还非常忌惮他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 我国唯一不准修建关羽庙的地方,曾有人不听,最后出了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其中,关羽被誉为“忠和义”的化身,他曾经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并尊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庙(也称关帝庙)也因此成为中国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如今,在各地都可见关羽庙;不过,在中国却有一个地方不准修建关羽庙,

  • 乾隆出上联:关羽卖枣,张飞屠猪,乱世皆万人敌,纪昀下联太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纪昀是文学家,不仅有才华,口才也很好。乾隆三十三年纪昀服丧期满归朝任职,乾隆帝把他留在了京城当官。伴君如伴虎,纪昀在乾隆的身边工作,一直谨小慎微,口才飞扬,乾隆很喜欢他。有一回,乾隆帝看了三国历史,对三国英雄到了一个入迷的程度,找来纪昀和他一起讨论。乾隆帝一见到纪昀,对他就出了一上联:“关羽卖枣,张

  • 反对司马家专权“淮南三叛”的领导者为什么都不是曹魏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氏之手。不过忠于曹魏的实力并没有就此束手就擒,发动了多次针对司马氏专权的内乱。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淮南三叛(王凌起兵、毌丘俭文钦起兵、诸葛诞起兵)”,司马师甚至都间接死于“淮南三叛”。按照常理来说,曹魏宗室应该是最反对司马氏专权的政

  • 关羽的雕像为啥总是闭着眼的?一位老木匠解开了这个疑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战火飞,在战乱频繁的乱世时代,涌现了很多骁勇善战、武艺高强的武将,比如众所周知的关羽。关羽声名远扬,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关羽的嘉奖和认可都是极高的,他不仅是学武之人的偶像,也是忠义的象征。后人为了缅怀这位英雄,根据他的形象为其做了雕塑用以祭拜。千年的历史流逝中,很多人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关羽雕

  • 曹操和刘备一致指出“此人要甚用”,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和刘备都指出:此人不可重用,后人偏偏不听,真被他们言中了只要自己还生存在市井环境中,这就免不了会有诸多的一些个接触,对于我们来说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懂得识人,这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甚至是会有很大影响的,人才对于一件事情乃至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就好比是曾经的韩信,他对于刘邦而言还真是缺不得

  • 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看似向刘备示好,实则另有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周瑜病逝前对刘备十分忌惮,一直在想方设法压制和限制他的发展空间。这从赤壁之战后,周瑜在荆州给刘备划分的治所就能看出来。根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中的记载:赤壁之战结束,周瑜领南郡太守,把南岸的地域划给了刘备。刘备领兵屯住在油江口,后将此地改名为公安。这里所说的“南岸”只是指南郡南岸的地域,

  • 诸葛亮北伐最终没成功,他的军事能力真的不强?那得看要怎么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再度率领蜀军出兵北伐,此次与诸葛亮交锋的是第四次北伐时在诸葛亮手中吃了大亏的司马懿,正因为司马懿甚至诸葛亮麾下蜀军的厉害,因此他坚守不出,与诸葛亮打持久战。八月时,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诸葛亮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向刘禅派来的李福交代了自己看好的继承人,并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