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33 更新时间:2023/12/24 12:55:57

曾国藩是湖南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译】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注】读中国历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恶事理,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光宗耀祖,这是父母所希望的,为己为人,都是必要的。否则,必定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译】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注】为人处世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说话,而谨言的基础在于“三思”和“反省”。这也是能够做到“不生气”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译】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注】处处心存他人,才能为人光明坦荡;时时行险侥幸,必然处世奸诈虚伪。生活中常心存机谋算计,不论如何打坐修炼,必定不能“体念来复之仁心”。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译】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注】“节劳,节欲,节饮食”可以说就是养生的咒语真言,其中“节欲”包括节制性欲和物欲。但人们都不能掌握节制的“度”。其实很简单:只要时时刻刻想象自己正处于疗养时期不就可以了吗?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译】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2.11)。”每次温习旧的知识时,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能够灵活分析和应用了。而刻意地从别人或圣人的书中去寻求深刻含义,就是书呆子,会使自己永远没有正确主张,做事的时候往往会屈从于他人。每天都能记录心得体会,以免将灵感忘记,这样既可以检验自己是否有所长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译】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注】每月都能复习的主要指戒律。做诗的目的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感,最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气度。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19.5)。”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温习”,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堕落。凡是胸怀大志的人,必须牢记这一基本点。否则,决不会有大的成就,事业也不会保持长久。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注】经常做到早晨练习书法,可以使一天的情绪不浮躁。而且,将书信应酬也用来练习书法,可以称之为“权变”。儒家通过练习“六艺”,就可以应酬社会的一切事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并且必须做到是不过夜,否则,以后就很难理出头绪。如果通过学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坏习气,却不能及时改正,天长日久,就会积重难返。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译】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注】夜间是天地、人体之气收敛闭藏的时候,此时应该注意保养而不能耗散,这才是养生存性的自然之道。能够抑制自己并驾驭自己的情志,顺应自然之道,才可称为圣人之徒。自然之道是凡人不能察觉的,倘若能够严持圣人的戒律,日久必能洞悉天地!切记切戒!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做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是清朝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吗?来看看明朝时期的欧洲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在清朝时期开始落后于西方是一个常见的观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争论。事实上,在明朝时期,欧洲各国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探险、扩张和科学发现,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中国。在16世纪中期,欧洲开始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时代之一——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的航海家们开始以永不停歇的渴望寻找海外贸

  • 崇政殿上的图穷匕见-多尔衮、代善、豪格三股势力博弈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顺治,全名爱新觉罗·福临,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庙号为“祖”的三位皇帝之一——清世祖。顺治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六岁登基,十三岁亲政,二十四岁去世,信奉道教(自号臆庵道人)、佛教(按照佛教仪式进行火化)。而且,顺治登位的过程也颇为传奇。三股势力实力分析福临跟大多数帝王一样,他降生的时候,也

  • 康熙既非长子又非嫡子,为何能继位?原因是他长了一脸麻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起康熙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平鳌拜、平三藩、平准噶尔、雅克萨之战收复新疆等丰功伟绩,在人们心中妥妥的一个英明圣君形象。再加上现在铺天盖地的清宫剧,无论是陈道明版,还是张国立、刘德华版的康熙,总是一副英勇威武、仪表堂堂的样子,这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错觉。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实际上英明的君主不一定都是“

  • 戏说朱元璋之临终呓语:俺这一生杀伐果断,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大明皇宫红墙碧瓦,雕栏玉砌,奉天殿内更是金碧辉煌。而殿外大臣们按部就班跪成一片,嫔妃、宫娥、太监则跪在养心殿外。而养心殿内则是另一番景象:朱元璋两眼无神地看着帷帐,柱子上的夜明珠发出五色的光,在朱元璋眼里忽明忽暗,自己最疼爱的孙子朱允炆则跪坐在一旁低声啜泣。朱元璋感觉自己的胸膛就像皇觉寺那破旧的风箱

  • 被赵匡胤升入武庙的23位名将,是滥竽充数还是武庙遗珠?(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书接上文,我们继续来聊被赵匡胤升入武庙的23位名将,到底是滥竽充数还是武庙遗珠?赵匡胤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十三、张公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郯国公张公谨排在第十八位,位列程咬金、李勣、秦琼等人之前。玄武门之变前,张公谨既没有多少名气,也无显赫的战功,仅任邹州别驾、右武侯长史,后在尉迟恭、李勣的大力推荐

  • 明清战争系列:郑成功走后,湾湾政权就乱套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清统一湾湾前,湾湾经过了哪些政权的演变?清面临了哪些基本战局?(明清战争“湾湾”专题共8篇,此为第4篇。关注书瑶,我们一起从古论今。)郑成功政权遭到质疑郑成功收复了湾湾,他在湾湾实施了一系列强化政权建设、发展经济和巩固防御的措施。他把赤嵌城改成了安平,设立了承天府和两个县分别是天兴和万年。这些举措就

  • 盗墓贼盗赵匡胤墓,遭宋太祖“喷尸毒”,百年尸体为何会喷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盗墓贼盗赵匡胤墓,遭宋太祖“喷尸毒”,百年尸体为何会喷毒?盗墓贼盗赵匡胤墓,遭宋太祖“喷尸毒”这个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传说之一。相传,盗墓贼在盗赵匡胤墓时,被墓主人宋太祖赐予“喷尸毒”,导致百年尸体会喷毒。这个传说虽然不可信,但其中的科学原理却值得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尸体在一定条件

  • 岳飞含冤被斩时,10万岳家军为何不来劫法场?你看监斩官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是宋朝时期,金人对岳家军的评价。可见,当年的岳家军,其战斗力是多么彪悍了!而统率这支军队的最高军事首脑便是宋朝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岳飞。岳飞一生深怀民族大义,他也因此深得岳家军的爱戴。然而,岳飞含冤被斩时,10万岳家军为何不来劫法场?你看监斩官是谁。说起岳飞当年所受的冤屈,这

  • 《雪中悍刀行》中,徐渭熊并非徐骁亲生,为什么徐骁那么怕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徐渭熊确实不是徐骁亲生的,徐骁也确实怕她。不过,徐骁怕徐渭熊,又不是真正的怕,而是一种疼爱,一种亏欠,也是对她能力的一种认可,还有就是徐渭熊蛮不讲理。在《雪中悍刀行》中,最霸气最厉害的人就是徐骁,而没有之一。徐骁是离阳大柱国,是裂土封疆的北凉王,是北凉三十万铁骑共主。在中原之地,徐骁已经功无可封,文

  • 在被成吉思汗视为机密的档案中,丘处机谈了哪些养生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222年初夏,应成吉思汗的召请,70余岁的全真教掌门丘处机一行,历经一年多的艰难跋涉,万里西行,终于抵达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觐见成吉思汗。丘长春的此次壮举,尤以力劝成吉思汗不要杀戮太过,“拳拳以止杀为劝”,而垂范千古。至今,北京白云观丘祖殿仍悬有乾隆皇帝题写的一副著名对联:万古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