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云为何堪称三国完美武将?宝刀不老力斩五将,年龄却成最大谜团!

赵云为何堪称三国完美武将?宝刀不老力斩五将,年龄却成最大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17 更新时间:2023/12/30 11:42:25

赵云是众多三国爱好者喜爱的武将,除却文武双全,个性沉稳,品性端正等优点外,其更难得的是有始有终。青壮年时期的赵云为蜀汉建立了不少功勋,到了暮年,赵云依旧宝刀未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本篇,笔者就将综合小说和历史,谈谈老年赵云的事迹。

小说《三国演义》的九十一回,诸葛亮开始了北伐大业,在出征之际,诸葛亮以“年纪已高”为由并未点将赵云,引发赵云力争先锋之事。此处小说仅借诸葛亮之口提及赵云“年纪已高”,并未说明赵云此时的具体年岁,直至赵云在凤鸣山首胜魏军先锋后,邓芝才提及赵云“寿已七旬”。当然,上述是小说中所涉及的赵云的年龄,在真实历史上,赵云的年龄可能未及七旬。

赵云的年龄究竟几何历史并未有明确记载。赵云的生年不见于史,而其卒年历史上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以《三国志赵云传》所记载的赵云卒年为准,认定赵云卒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另一种则是以《后出师表》的时间为准(《后出师表》中载明赵云已“丧”),认定赵云卒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一月前。《三国志赵云传》属于官方记载,但《后出师表》描述的赵云卒年也得到不少的采信。如:小说所采纳的赵云卒年即依照《后出师表》的说法,将赵云逝世安排在建兴六年秋九月诸葛亮欲第二次北伐曹魏时。

又如:清人何焯认为《赵云传》“七年”字当为“六年”,并指出建兴六年冬诸葛亮为配合东吴的军事行动出兵散关北伐曹魏,此前赵云在箕谷失利遭贬,原因是敌我力量悬殊。如果出兵散关时赵云仍然健在,蜀汉方面势必会令其统军(一方面是赵云为蜀汉重要将领,一方面亦是为了“使复所负”,即借此帮助赵云恢复此前因客观失利失去的职位和声誉),但蜀汉方面并未记载赵云统军,可见赵云确实已经于建兴六年十一月前逝世。对赵云卒年的争议还引发了《后出师表》真伪的争论,对此这里暂不作讨论。

但无论赵云卒于建兴六年十一月前,还是卒于建兴七年,前后相差都不会太大(笔者按:赵云有可能是在建兴六年秋就已病逝沉重、卧床不起,直至建兴七年初才逝世)。不过,如果以七旬的寿命倒推赵云的生年,赵云大抵出生于公元160年之前,年纪比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还要大,这略显违和。清代学者王鸣盛则认为“赵云卒于建兴七年,其年想亦不过五十余”,按照这一观点,赵云的生年大抵在公元170年至180年间。赵春阳先生在其作品《完美武将:赵云》中则通过对比孙坚、刘备统领郡兵的年龄,推断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年龄20岁左右,并大致推断赵云出生在公元170年前后。笔者认为赵春阳先生的推断具有一定合理性,如此来看,历史上赵云的年龄大概为60岁左右,小说“寿已七旬”的说法略显夸张。

小说中,赵云在任北伐先锋后表现突出。先是在凤鸣山连胜三阵,第一阵击败魏军先锋韩德,轻松阵斩韩德三子,生擒韩德一子;第二阵击败魏军统帅夏侯楙,阵斩魏军先锋韩德(小说云赵子龙力斩五将,即力斩韩德父子五人);第三阵虽然短暂中伏,但在诸葛亮的安排和关兴、张苞二人的策应下,赵云率军再度击败夏侯楙。后诸葛亮计取三郡,赵云短暂与姜维交手战平(笔者按:此处情节大抵是为了突出姜维之勇,故而有意安排赵云出场以试姜维之武艺)。再后曹真统军与蜀军交战,赵云阵斩魏军副先锋朱赞。最后司马懿复职率军抵御蜀军,赵云和邓芝奉命作为疑兵出箕谷。马谡失街亭致使蜀军全线撤退,赵云奉命回军,其亲自断后防范魏军趁势掩袭,并斩杀了前来追击的郭淮部先锋苏颙,惊退郭淮部将万政,确保所部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

上述赵云的战功,有较多是为小说所虚构。

首先,凤鸣山三次战斗于史无载,赵云力斩五将的情节为小说所增设。此外,夏侯楙在历史上虽然曾都督关中,其亦无将略之才,但并未在诸葛亮北伐时与蜀军交手。其次,赵云未曾对阵姜维,历史上,姜维降蜀是因为诸葛亮兵出祁山,天水各县都响应蜀军,姜维与一行凉州本土官吏被天水太守怀疑有异心而被抛弃,最终不得已而投降蜀军。实际上并未有姜维识破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姜维和赵云交手等情节。至于赵云阵斩朱赞,亦于史无载。但朱赞本人见载于史,其为曹真乡人,但早亡,非丧于赵云之手。仅有赵云和邓芝奉命作为疑兵出箕谷这一条于史有载。

小说中,赵云和邓芝率军作为疑兵出箕谷是司马懿复职率军抵御蜀军时,此前,赵云和邓芝所部均是作为蜀汉先锋,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但历史上,赵云和邓芝作为疑兵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开始的既定安排。根据《三国志赵云传》以及《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令赵云和邓芝率领一部为偏师,扬言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由此吸引和牵制魏军主力。诸葛亮则率领蜀汉主力部队出祁山。但后来由于马谡在街亭为张郃所击破,蜀军不得不全线撤军,赵云所部所对阵的是曹真率领的曹魏主力,因敌我强弱悬殊等原因亦未完成牵制任务,遭受到失败。但赵云一面敛众固守,一面亲自断后,为防止曹真追击还烧毁了赤崖阁道,其所部才“不至大败”。而最终赵云因箕谷失利被贬为镇军将军。值得一提的是,赵云所部在此次战斗中虽然有所失利,但退军时军容整齐,“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这使得诸葛亮大为动容,要赏赐赵云所部军士,但被赵云拒绝。赵云在退军时亲自断后虽然有历史的记载但在小说中亦得到了一定演绎,其中斩杀苏颙、惊退万政等情节为小说虚构,而赵云退军时军容整齐并拒绝赏赐等情节,小说则基本延续了历史的记载。

可以看出,小说为老年赵云增设了不少出彩的情节,这使得老年赵云风采如故。历史上,赵云的实际年龄可能没有小说中描绘的那么大,战绩也不如小说中那样突出,但作为蜀汉的元老重臣,其冷静持重、是非分明的个性品行在镇定率领偏师进退、拒绝接受赏赐等历史细节上亦有充分体现。而在笔者看来,暮年赵云的魅力既在于小说所描绘的其不服老的活力,更在于历史所记载的其一生从始至终的沉稳。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韩信北伐一次就能获得巨大利润,为何诸葛亮五次都以破产而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在秦朝作古后大肆封赏天下军阀,自己当上了西楚霸王,占据九郡,将彭城定为自己的京城。当初楚怀王曾说:谁先进入关中,谁就是那里的老大,然而他违反了这个约定,让刘邦到巴蜀之地驻扎,并将关中分成了三部分,章邯、司马欣、董翳都获得了关中这块“蛋糕”,让刘邦没有办法北上。最终还是张良把项伯给收买了,才让刘邦

  • 清明上河图中曾隐藏一个失传近千年的技术,直到近年来才被找回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清明上河图中曾隐藏一个失传近千年的技术,直到近年来才被找回对于《清明上河图》,你了解多少?大多数人会说,“这是幅名画啊”,描绘了北宋市井的繁华,街道上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接踵而至,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相当繁华啊,但是细细想来北宋那个朝代,五代十国后建立的朝代,到处是荒田,草木深深,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有

  • 靖难之役时,为何朱棣身边少有叛徒,而建文帝大臣却纷纷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靖难之役,是一段很神奇的历史,为什么呢?因为朱棣竟然以藩王身份,去对抗强大的中央势力,最后还成功了。后来明朝有几位藩王效仿他,可是都失败了。朱棣为老朱家子孙开了个坏头,却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长达四年的战争中,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明确了解到为何朱棣会赢,建文帝会输。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靖难

  • 朱元璋为儿子请老师,老师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如此回答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朱元璋为儿子请老师,老师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如此回答他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封建王朝延续了几千年,这其中出现了成百上千位的皇帝,但是在这些皇帝中很少是平民草根出生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少数中的一员。朱元璋一开始只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还由于天灾人祸的发生做过一段时间的乞丐,乞讨为生,后来还出家做

  •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救的那人是谁?他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大多数人在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他的故事了,原因就是他的故事被编写进了教科书,这样一来几乎全国的人从小的时候就对他有了很深的印象,而且也对他增添了许多的尊敬。当然司马光这个故事不是被后来写史书的人挖掘出来的,而是通过被司马光就下的那个孩子把他的故事给传扬下来的。可能很多

  • 朱元璋是赵匡胤的粉丝吗?他为何崇拜忽必烈?他俩都传位给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朱元璋崇拜的,从来不是宋太祖赵匡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朱元璋的成就,都要超过赵匡胤。那么朱元璋是谁的小迷弟呢?这个人其实是忽必烈。在朱元璋眼中,元朝也是中华正统。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开国之君,一统天下,问鼎中原,坐拥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自然可以成为朱元璋崇拜的对象。一、赵匡胤只得了半壁江山,且

  • 明英宗留下遗诏,将来钱皇后与自己合葬,为何最后没有顺利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之前笔者写了“被汉武帝宠爱过的4个女人”,文章中提到,这4个女人都曾受到汉武帝的宠爱,但是她们结局都很悲惨。这就说明,被皇帝宠爱,不一定就是件幸福的事。而今天我们要说说,皇帝与自己的妻子之间,也是会有真爱的,关键是看有没有遇上对的人。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都被汉武帝宠爱过,可是在皇权之下,

  • 此人乃是“北宋第一炮”,为何不受重视而屈居地煞之列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梁山好汉的排名,不看单一指标,而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其中背景、资历、职务是最重要的考量环节,像小旋风柴进,虽然武力平平,但人家有资历,有背景,财大气粗,所以排名非常靠前,像扑天雕李应,能耐也不大,但人家的职务是掌管钱粮的,入伙之前,也是一个财大气粗的庄园主,对梁山的后勤支援极大,所以排名也在天罡之列。

  • 苏秦: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赚太多钱,大部分是下面这四个 2023-04-16 19:14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01古人云:“财禄已定。谁不想致富?大部分人似乎都认同“天定命运”这个道理,不管他们做了多少,最终会发生什么,他们都无法控制。其实古人也说过“时间造就英雄,我的天命我做”。当然,愚人认命,而智者明智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思维逻辑不同,命运就不同。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他出身于一个朴素的家庭,后来成为

  • 雅俗兼备的宋代茶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宋朝是一个全民饮茶的时代,社会各阶层都喝茶。可以说,茶进入了宋人雅与俗生活的多重领域,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处处彰显宋人的风雅和社会气度。南宋·刘松年《撵茶图》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蔡襄可谓是宋代品茶高手第一人。他在福建路转运使任上,创制小龙团和曾坑小团,完成了贡茶品质的提升,并开启了增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