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朝国祚276年,那么问题来了,大清朝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天的?

大清朝国祚276年,那么问题来了,大清朝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天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8 更新时间:2024/1/16 14:20:21

什么,大清亡了?隆裕太后一夜无眠,一想到早起就要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她的心里就纠成了一个疙瘩。

隆裕太后掐指算了一算,从皇太极溥仪,大清走过了276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就要到头了。

这天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她将在这一天陪着溥仪,宣布退位之事,大清正式亡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大臣们举行最后一次朝会

在这一天,大臣与皇族每个人的心情都有点复杂。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大臣,内心还是颇为激动,他们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干自己的事了。

而那些皇族王爷们,内心在不安中也有些坦然,毕竟,隆裕太后在和袁世凯的谈判中,早就已经将他们的生活费算进去了。每年400万两白银,足够他们过上富裕的日子。

而那些宫女太监们,内心也开始打鼓了。大清皇帝退位之后,他们还能不能继续工作。一旦被赶出皇宫,还可不可以继续生活。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上朝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朝堂议事的主题,那便是:退位。大局已定,基本就是走个过场的事情了。

隆裕太后没有和往常似的退居幕后,而是选择领着溥仪,走到了大殿之上,陪着溥仪共同坐到了龙椅之上。

隆裕太后在进入大殿时,用眼睛扫视了周围的大臣,她发现,袁世凯并没有参加这次朝会。她坐定之后,紧接着就到了大臣们行礼的环节了。

一种人走茶凉的酸楚涌上了心头,以胡惟德为代表的大臣,直接取消了三跪九叩之礼,转而以鞠躬代替。隆裕太后看到这一幕,让她对于未来的生活,更加忧心。

她再次环顾朝堂,再次确认,袁世凯真的不在。

一提到袁世凯,隆裕太后的心就仿佛掉进了冰窟窿。如今她面临的窘迫局面,与袁世凯脱不了干系。

在公元1208年,慈禧光绪帝相继去世,隆裕面临着无儿子的尴尬局面。无子怎么当太后,于是,她便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过继到自己的膝下收养。扶持溥仪登上皇位,而她自己则当上了大清的太后。

当太后也是个辛苦活,她搞不懂,她的大姑慈禧为啥就那么喜欢权力。当上太后的隆裕根本无力解决朝堂上面的大事小事。

渐渐地她发现,载沣作为摄政王,在朝廷的权力越来越大,袁世凯也被搞回了河南种花养草。隆裕太后也不得不处处忍让,毕竟,朝堂大事她真的不太擅长。

在1911年,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很快便呈现出燎原之势。南方十几个省市,纷纷宣布独立,眼看着大清朝的半壁江山就没了。

在当时国内与国外不少的声音,都声称袁世凯可以解决此事。

载沣一看,大事不妙,袁世凯要是回来,估计就没他啥事了。他干脆,自己交出了所有的权力,拍拍屁股回家养老去了。

于是,袁世凯便成为了军机大臣,再加上他面对革命军,竟然连战连捷,隆裕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可当袁世凯突然去找隆裕太后,商讨退位之事时,隆裕太后震惊了。

她没有想到,袁世凯竟然是这样一个人。虽然她很不甘心,但她意识很清楚,纵观朝堂之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制衡袁世凯的人了。

于是,她便和袁世凯商谈了退位之事,并且还为皇族争取到了400万两白银。

隆裕太后环视了一圈后,并没有说话。台下的胡惟德等得有点心急,连忙奏道:

“奏请太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未能起身,特委托臣前来向太后与皇上请安”。

胡惟德这一句话就将隆裕太后拉回到现实中,为了避免尴尬,袁世凯派胡惟德来执行此事。既然胡惟德说话了,隆裕太后也得回一句:

“袁世凯为国尽忠尽职,费心费力,真是难得的忠臣。……今日我就按照最初的议和条件,颁布退位诏书,其他事情就交给袁世凯处理吧”

胡惟德弯腰退下,表面看起来很淡定,他内心焦急得不行。

既然提到了退位诏书,旁边的小太监也不着痕迹地将诏书递了上去,只要是在诏书上签字盖章,这事就算是成了。

可裕隆太后在看到诏书之后,也顾不得什么太后的礼仪了,一想到被袁世凯坑了这事,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嘴里不停地嘟囔道:”我对不起祖宗啊……”

一时间,节奏又被裕隆太后带偏了,胡惟德气的牙根痒痒。袁世凯给他的可是死命令,如果这事办不好,或者是出了岔子,他脑袋也就别要了。

太后哇哇哭,大臣们也不好意思不表示表示,于是朝堂上面的大臣们,也都跟着附和。胡惟德附和了几声之后,实在是着急。

他又开口说话了,简单翻译一下:

“太后啊,如今大局已定,您看开点吧。天下人都知道,这事也不怨你。再说了,您不是也给皇室争取了不少优待嘛,赶紧把诏书签发吧”。

看样子,裕隆太后没有听进去他说的啥,自顾自地哭个不停,手里的诏书都抓得变了形,泪水直往下滴。

胡惟德很郁闷,如果将诏书哭花了,或者裕隆太后后悔了,他脑袋也保不住了。

但是他也没有胆子跑上前去催促。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万一将这群满清遗老惹毛了,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胡惟德心想:“看来不给你们谈点实惠的东西,你们就不着急”。就和销售员逼单一样,胡惟德又说话了:

这个是临来之前,袁世凯给他的。袁世凯除了给他这封电报之外,还嘱咐道:“我不去参加这次朝会了,你给隆裕太后说一声。她们如果迟迟不肯签字,就将这封电报呈上”。

袁世凯的用意很明确,他不出席,一是避免了尴尬,再者来说,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件事没有再谈的机会,也不给隆裕太后反悔的机会。

电报里面写着,只要是12点之前不退位,之前答应的条件全部作废。隆裕太后一看,大势已去,面前的这群人,一个管事的都没有,也就签了退位诏书。

当职得太监,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朗读了退位诏书,宣告着大清朝在1912年2月12日结束了。朗读完毕之后,诏书交到了胡惟德的手中,隆裕太后示意退朝,大清朝的最后一次朝会结束了。

隆裕太后领着溥仪往外走,溥仪当时只有六岁,他心情倒是蛮不错的。因为他非常不喜欢朝堂上的气氛。

每次退朝之后,他就像是小学生放学了一样开心,这一天,依旧是这样。

回到裕隆太后将溥仪直接领到了慈宁宫,她抱着溥仪嚎啕大哭,虽然伤心,但她也感受到了“无担一身轻”。

从她入宫开始,就背上了替慈禧监视光绪帝的担子。

因此,自己的老公并不喜欢自己,宠爱珍妃。甚至连话都没有好好和她说过。结婚那么多年,连个子嗣都没有留下,成为了她永久的遗憾。

她下定决心,要将溥仪抚养长大。

可就在第二年,隆裕太后便病死了。

溥仪在北京城游生活了十几年,但由于后宫中没有裕隆的看管,也没有祖制的制约,溥仪的身体也毁了,以至于连子嗣都没有留下。

历代的权力交替,无疑都伴随着流血牺牲,清王朝谢幕的方式,相比较其他朝代,已经好太多了。

没有了杀戮,慢慢凋零,一步步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溥仪在经历过起起落落之后,还能够得以善终,也算得上是一件圆满的事情。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30岁的明武宗死于豹房,豹房究竟是什么?为何让女子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有一句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意思就是说,在这大千世界中,自古以来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都是不足为奇的。而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也是发生了很多让人难以想象的“奇事”。在古代的中国,皇帝是江山社稷的统治者,一直以来都是万人之上的,而且皇帝的生活往往也是异常的奢靡,是真正的可以为所欲为。所以

  • 历史上真实的狸猫换太子,到底是怎样的?其实比演义小说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一直广为大众所熟知。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确实也是真实发生过的,只不过故事和历史之间,有点不太一样。我们所熟知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这样的:北宋时期,宋真宗皇后去世后,在宫中有两个妃嫔十分受宠,一个是刘氏,一个是李氏。这两个妃嫔当时都怀了孕,古代讲究母凭子贵,只要是谁先生下皇子,这位

  • 郭沫若第一位妻子:一人孤寂守候郭家68年,一生无子女凄凉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郭沫若在民国时期可是一位风云人物,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有关他的一些事迹想必大家都有些了解,不过今天小编要和你说说郭沫若所娶的第一位妻子,这段由父母包办的婚姻最后会落得什么一个下场,其实从当时郭沫若对她的态度上,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一些事实。在1911年,当时还是19岁的郭沫若亲眼见证

  •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是怎么对待柴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兵变,悄然发生。当时作为统军将领的赵匡胤,名义上被手下将领挟持,将皇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要求当时的皇帝周恭帝禅位给赵匡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在这场兵变当中,赵匡胤虽然是扮演了一个被挟持的角色,但从史书上的很多记载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

  • 朱元璋逃难到寡妇家,临走前寡妇害怕有孕,朱元璋的做法令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几千年历史,从第一位秦始皇,到最后一位溥仪,前前后后经历了整整408位皇帝,这个数目其实是非常可观的。上任的皇帝,有的能稳坐位置好几十年,有的不过短短几年时光,更有甚者,只有两个时辰,当然,这都是跟当时朝代的时局紧紧相联系在一起的。而这408位皇帝里面,有清正廉明、一心只为百姓做事的,也有荒淫无

  • 寡妇出上联“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日”,木匠是如何对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故事很直白,讲的是小寡妇通过对对联,最后嫁给了老实人小木匠的故事。再伟大的爱情,也顶不住柴米油盐,轰轰烈烈才是情,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个寡妇与木匠的故事,便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这个故事发生在雍正年间,江南的一王姓大户老来得子,生了个女儿,虽然在那个时期有点重男轻女,但依旧没有阻挡王老爷子对女

  • 中元节祭祀,墓碑上的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不懂就要学习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文化中的信仰,我觉得并不是“鬼神”,也不是“宗教”,而是“祖宗”。自古以来就有“临时抱佛脚”之说,当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才会想到去求神仙保佑,显而易见的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但每逢佳节,唯一少不了的便是对于“祖宗”的祭祀。不同地域之间或许存在差异,我数了数,春节需要祭祀祖宗,清明节、中元节、后面还

  • 晚清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隐居寺庙19年不洗澡,1996年才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1912年2月12日,迫于各方面的压力,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清朝从此结束,而就在溥仪退位的三天前,有一位十岁的小男孩刚刚自己做过净身手术,他就是晚清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孙耀庭生于1902年的天津静海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家里很穷,紧接着家里发生一场变故,为了能让

  • 吕布被处死后,曹操为何没有霸占貂蝉?只因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曹操这位乱世枭雄特别钟爱有夫之妇,在他的十二位妻妾中,有十位都是曾嫁过人的女子,其中有不少也是他曾经对手的妻子,貂蝉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美人,她也是吕布的妻子,那么吕布被曹操处死后,如此喜欢强占别人妻子的曹操为何独独放过了貂蝉,并没有霸占她呢?貂蝉的美貌千古流传,所以这样的大美人任何人看到都会动

  • 曹操经常告诫侍从,说自己“梦中好杀人”,为何防备之心如此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曹操生性多疑,防范戒备之心更甚。种防范之心伴随了曹操一生,从未有丝毫懈怠。这倒也不难理解,经常杀人者总是担心会被别人杀。尤其像曹操这样一个纵横四海、杀人无数的“魔头”级人物,怎么可能不去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呢。(曹操剧照)话虽如此说,但曹操的防范措施显然是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了,思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