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路的死其实很不值,为什么这么说?

子路的死其实很不值,为什么这么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945 更新时间:2024/1/25 6:12:17

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前480年,子路死讯传来,七十二岁的孔子痛心疾首,仰天长泣,第二年,孔夫子在对子路的思念中离世了。

对孔子影响如此之大的子路之死的确是个悲剧,子路也确实死得大义凛然,悲壮惨烈,但笔者还是要说,子路之死其实很不值。

故事要从卫国第一美女南子说起。

南子原本是宋国的一名贵族女子,有一个情人名叫公子朝,后来,这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爱戏出现了一个第三者,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时以好色著称的卫灵公。南子虽然舍不得情哥哥公子朝,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还是按照宋国国君的安排嫁到卫国成了卫灵公夫人。

南子身在卫国心在宋,一直忘不了公子朝,就编了个理由让卫灵公把公子朝召到卫国来。卫灵公被南子迷得神魂颠倒,废寝忘食,对南子的话言听计从,从不怀疑,于是,公子朝就堂而皇之地来到了卫国。

卫灵公按照南子的要求将公子朝安置在了洗这个地方,从这天起,南子就隔三差五地找借口到那儿与公子朝幽会。

纸里包不住火,很快,南子与公子朝的宫廷丑闻就传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了,只有卫灵公还糊里糊涂地被蒙在鼓里。

这桩艳事最终惹恼了一个人,是谁呢?卫灵公的接班人一一太子蒯瞻。蒯睛和他的一个家臣计划在朝见南子时动手将这个祸水做掉,可是那个家臣在刺杀现场却反悔了。更糟糕的是,早有防备之心的南子察觉了太子家臣的不轨行动。南子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她立刻去向卫灵公哭诉太子想要加害于她。

“情令智昏”的卫灵公大怒,下令驱逐太子及其同党,蒯職一番周折后逃到了北面的晋国。

此后不久,孔夫子带领子路等弟子周游到了卫国,孔夫子不但受到了卫灵公的热烈欢迎,还应夫人南子的邀请进入后官隔着珠帘会面。

因为南子有“美而淫”的名声,性情耿直的子路对孔子接受她的邀请非常不满,怀疑老师好色之心胜于好德之心,并且当面提出了质问,孔子给出的回答是: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虽然孔子在卫国没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却也并非一无所获。一方面他获得了卫灵公的慷慨资助,另一方面也结识了不少与他政见相同的卫国大夫,孔悝就是其中之一。孔悝特别欣赏子路的忠勇,于是,子路就在得到孔夫子的允许后做了孔悝的家臣,负责管理孔悝的一个采邑。采邑者,大夫之封地也。

三年后,卫灵公去世,南子准备按照灵公遗愿将公子郢立为国君,但公子郢生性淡泊,不愿意接手卫君之位,南子只好立另一个继承人——太子蒯睛的儿子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从这时起,卫国历史进入了南子时代。

尽管卫出公是蒯联的亲生儿子,却和老爸的仇人、扶他登上君主之位的南子结成了权力同盟,而且和他老姑伯姬的感情也日渐疏远。伯姬先是伤心不满,后来便对卫出公这个侄子有了深深的恨意。伯姬不是别人,正是子路的主公孔悝的老妈。

公元前481年,执掌卫国政权已经十二年的女强人南子不幸病倒了,伯姬抓住这个时机和身在晋国的弟弟蒯圖制订了一个秘密的大计划。在晋国国君的支持下,蒯瞪带着一队乔装打扮的勇士潜回卫国,悄悄进入了孔悝的府邸,和姐姐伯姬见了面。

伯姬对弟弟的顺利抵达深感欣慰,同时也告诉了蒯瞪一个不好的消息——孔悝不肯参与,甚至反对老舅和老妈的夺位计划。为了防止计划流产,伯姬和蒯職只好对孔悝采取行动,将其软禁在密室之中。一个特别忠于孔悝的仆人偷偷逃出府外,把孔悝被困的消息告诉了深受孔悝之恩的子路。

子路闻讯,立刻带领手下来到孔悝府邸拯救自己的主公,双方在院内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战斗中,子路的头部不幸被敌人的利戈击中,冠带也被连带着割断了,血流满面、目眦尽裂的子路知道自己即将倒下,为主捐躯,因此他停止了战斗,怒视着敌人大声说道:“君子死而冠不免!”言罢,他郑重地弯腰,捧冠,整冠,系带,而后,面向东方,从容受死……

蒯瞪最终政变得逞,杀死了继母南子,从亲生儿子卫出公手中夺得国君之位,但他在这个位子上只坐了三年就在战乱中死去了。其后,他的两个兄弟先后逃亡,卫出公又被迎回了卫国都城,再后来,卫出公被他的一个老叔赶跑,死在几千里之外的越国。

显而易见,子路是抱着“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想法死于卫国宫廷血腥内江的,虽然不能说“轻如鸿”,但绝对算不得“重于泰山”。

如果需要评价一下他的选择,最好的答案应该就是——子路之死其实很不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子路鲁国

更多文章

  • 明末时期没有满清入关的话 明朝还能坚持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满清

    还不知道:明朝和满清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若满清没入关,大明帝国还能撑多久?大明是一个让众人惋惜的王朝,它的灭亡不是因为外敌多强大,而是自身内部严重的腐败问题。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他算是励精图治,然而还是无法挽救这个支离破碎的王朝,但是勤政就能说明他是一个

  • 皇太极当初提出议和给崇祯 崇祯为什么没有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太极,明朝

    还不知道:皇太极和崇祯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兵败,皇太极提出议和,为何崇祯不同意?明朝是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的朝代,因此崇祯也就成了一个最具悲剧色彩的亡国之君,当时他不愿投降,宁愿上吊。尤其是临死前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也是令人唏嘘不已。明

  • 黄景昉提出一项建议延缓明朝灭亡,为何崇祯拒绝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黄景昉

    明朝最后时期社会很乱,只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些为国效力的忠臣,他们竭尽全力的想要保存国家,只可惜皇帝昏庸,周围又有很多的大臣阻碍,所以导致最终他们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曾经有些人也想出了,让明朝延续下去的方法,只可惜当时的崇祯竟然忽视了,并没有在意。这个人就是当年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它叫做黄

  • 万历多年不上场,为什么没人敢谋朝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万历

    不论是哪朝哪代当了皇帝的人都会怕皇位不保,都不会长时间的不上朝。但是在明朝就有一位非常奇葩的皇帝,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都不上朝,他说的就是万历,就是在今天也难想象,但是他却把皇位坐的还挺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没人谋朝篡位呢?下面就给大家说说个中的原因。一,有不错的大臣基础。万历还是非常知人善用

  • 古人再被判灭九族的时候 家里的亲属为什么不直接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诛九族

    还不知道:古人被判灭九族时,家中亲属为何不逃跑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靖难成功后,朱棣打算在奉天殿继承皇位,遂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还以周成王的典故嘲讽朱棣,惹得朱棣龙颜大怒,不顾道衍和尚的劝阻,

  • 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传位给弟弟?他是自愿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宋朝

    自古以来,皇帝的继承一般都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宋朝赵匡胤在去世之后,继承他皇位的人就不是他的嫡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如此古怪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以下猜想,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虽然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在选择自己继承人的时候,他的做法让所有人都很费解,但是这么多年来

  • 灭亡秦朝的为何是刘邦,而不是六国的后裔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刘邦

    为什么刘邦在秦朝末年的混乱之后统一了整个世界,而不是六国的后裔秦朝是一个强权的时代,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之下,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正是通过压制这些矛盾,秦国才成为秦国,从诸侯到四海之王。但帝国扩张过快,矛盾不断累积。当一个强者掌权时,他就能压制巨大的矛盾。一旦铁腕人物离开战场,这些矛盾就会

  • 三国时期曹家人才辈出,为什么最后存在感那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魏

    魏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学家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是以蜀国的视角展开的,作者以大量笔墨描写了蜀国人物和故事。但主题毕竟是三国,除了蜀汉之外戏份最多的当属曹魏,至于孙吴,可以用打酱油来形容。三国自曹操刺董后,曹家就一直

  • 刘备真的是汉室宗亲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

    很多人读《三国演义》,对刘备的汉室宗亲态度很怀疑,但奇怪的是,里面的人物,从帝王将相到百姓布衣,似乎都对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深信不疑。这是怎么回事呢?刘备究竟是不是汉室宗亲呢?其实,演义中的“刘皇叔”说法是杜撰的!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有家谱的,曹操带刘备去见献帝,献帝一听刘备是汉室宗亲让人就把皇家

  • 古代纳妾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想纳妾就纳妾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纳妾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古代纳妾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看完这个纳妾规定,你是否退缩?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听到很多中国男人说,要是生在中国古代该有多好啊,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且还是合法的,谁也不会说你是渣男之类的。但是我想有这样的想法的男人可能是对中国古代的纳妾法律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