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什么会接受了鲁肃的建议,选择抗曹呢?

孙权为什么会接受了鲁肃的建议,选择抗曹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5 更新时间:2023/12/22 21:46:08

正当江东上下为了曹操取得荆州一事乱成了一团,曹操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居然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件给孙权。曹操在信上表明态度,认为自己是奉了皇帝命令来讨伐叛逆,旌麾南指,荆州刘琮无条件投降,现在自己率领八十万水军,准备与孙权来一场较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曹操的这封信让呈现慌乱的江东上下,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之中。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趁着孙策病亡,江东政权不稳时曾经要求孙权送上质子。担心曹操准备将矛头对向江东,在召开会议讨论时,张昭、秦松等人就已经有意接受曹操的要求,最后在周瑜的强力反对,以及孙权之母吴太夫人力挺下才作罢。

此次曹操迅速取得荆州,再度发出信函要胁孙权,且措辞更加强硬,使得以张昭为首的鸽派再度抬头,力倡“迎曹”主张。

张昭对曹操的态度向来是“抗而不战,迎而非降”,也就是以江东百姓安危为出发点,如果可以隔江而治,那么就遥奉汉室的统治;若是孙曹两家必须兵戎相见,那么就以“顺迎”的态度来避免兵祸。

张昭等人提出“迎”而非“降”,其区别就在江东并非叛逆,因此没有“降”的问题,只有“迎”的问题,也就是承认曹操主导下的汉室朝廷拥有江东的主权,接受曹操的统治,这也正是张昭为什么会对于鲁肃“划江而治,建帝号以图天下”的主张视为狂妄的主要原因。

站在孙权的立场,张昭的主张自然是与他的利益相违背,但是张昭在江东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且孙权自己显然也被曹操的军力给吓到了。在会议中,鸽派主张竟然成为主流,力主联刘抗曹的鲁肃却不发一语。孙权注意到鲁肃反常的态度,所以便以更衣为理由离席,鲁肃此时也追了出去,孙权知道鲁肃必然有话要说,便抓着鲁肃的手开门见山地问:“子敬,有话要说?”

鲁肃身为鹰派成员,主张割据一方,当然不会愿意投降,因此表示:“众人投降还可以保有名位,最差也不过回归山林,当个闲云野鹤;若是将军(孙权)投降,不但无法像现在这样南面称霸,可能连性命都不保。”

鲁肃的这一番话完全是以孙权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自然打中孙权的心坎里,因此孙权听完之后,叹息说:“他们投降的主张让我失望透顶,今天你的主张正符合我的想法,这真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啊!”

事实上鲁肃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纵观曹操的一生虽然有多次屠城的记录,但是却不会任意杀降,除了吕布之外,曹操几乎不曾杀过降者。远一点的如张绣,近一点的如刘琮,后来的张鲁与关中诸将,曹操皆善待之,甚至是封侯或是任命为地方大员。

不过当权者在权衡利害关系往往是以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无论是“大义”还是“国贼”,其实那都只是经过包装后的毒药,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当权者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否则十几年后,孙权又怎么会劝曹操称帝?难道汉相曹操是“国贼”,是“势不两立”,魏王曹操就不是国贼了,不必势不两立了吗?可见得孙权全然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鲁肃正是因为能看清这一点,所以能说服孙权。

虽然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决心抗曹,但是怎么抗、由谁来抗,孙权仍旧没有头绪,因此鲁肃提出接见诸葛亮的提议,由诸葛亮来解开孙权的疑虑。

诸葛亮与孙权见面后并没有直接了当地提出刘孙同盟的提议,而是要孙权先自己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如果“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将话说得很白,“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直接把孙权首鼠两端的性格给当场戳破。

这么直白的言论,孙权听了当然很不是滋味,因此反过来质问诸葛亮,为什么刘备不投降呢?孙权的意思很简单,刘备如果要跟曹操对抗,现在只有我能帮忙,所以先对刘备的意向提出质疑。

诸葛亮以田横为例,当初田横得罪汉高祖刘邦,因此与自己五百多名门客躲到了海岛之上避祸。刘邦统一天下后,邀请田横回到中原任官。田横过去是齐国王室的成员,本来就看不起流氓出身的刘邦,如今刘邦称帝后还要自己去降格任官,又担心自己如果不去的话,会连累门客的身家性命,因此就假装同意任官,然后在前往洛阳的路上自杀,并且让随行的两名门客将自己的首级送给刘邦。田横自杀的消息传出之后,原本守在岛上五百门客竟然全数自杀,追随田横而去。

诸葛亮将刘备的格局提升到忠义的位阶,而非割据一方那般狭隘,以安定天下为发展目标,因此如果最后失败了,那是天命所致,怎么可以自甘堕落地选择投降。孙权听完勃然大怒,大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孙权原本就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准备扶持刘备取得荆州的统治权为诱饵,让刘备为自己挡住曹操的入侵。如今荆州已失,虽然不用费心去扶持刘备了,但是刘备接连的失败,孙权仍旧担心刘备究竟还剩下多少实力。

对于这项疑问,诸葛亮早就胸有成竹,因此表示刘备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关羽已经先曹操一步取得江陵水军的军权,另外刘琦在江夏也还有近万人的兵力。

排除孙权对刘备实力的疑虑之后,诸葛亮进一步提出曹军目前的三大缺失,第一是曹操虽然率领大军南下,但是为了追赶刘备,一日一夜行军三百多里,士卒疲惫,使曹军已呈现强弩之末的局面;

其次是曹操所率领的北方军队不懂水战;

最后则是荆州的百姓是迫于现实而投降。有了这三大缺失,只要孙刘能够结成军事同盟,肯定可以获得胜利,荆州与江东甚至可以与曹操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三国鲁肃

更多文章

  • 宋江的各方面能力都不突出,为什么能当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公孙胜

    梁山好汉义薄云天,肝胆相照,但这场江湖起义中是以失败而告终,甚至得以幸存的不过寥寥数人,可谓悲惨而又悲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纵观《水浒传》,这让读者气愤也最让人痛恨的无非就是及时雨宋江了吧?夺权位,走偏锋,认招安,征方腊,葬送兄弟也葬送自己,被世人评上虚伪、心计的名号。而

  • 公孙胜既然会法术,为何还会掺和梁山起义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公孙胜

    水浒传中,梁山的第一人寨主乃是王伦,不过由于王伦这个人并没有什么能耐,且最终被林冲斩杀,所以存在度并不高。王伦死后,晁盖成为了第二任寨主,晁盖比较出名,且深得人心,所以大家普遍认为,晁盖才是梁山的奠基之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晁盖的创业路上,有一个人是不可不提的,这个人便

  • 康熙皇子们个个优秀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夺得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康熙,九子夺嫡

    对九子夺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晚年时期发生九子夺嫡,最后为什么是雍正获得最后的胜利?雍正是怎么赢过其他兄弟的?九子夺嫡,可谓是封建王朝中皇子争夺皇位之战的巅峰。无论是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还是永乐帝的靖难之役,都无法与其媲“惨”。九位文武双全的皇子,为了能记

  • 为了实现抱负,李白曾两次来到长安,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唐朝

    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他虽然一生都在远游,但有着远大的理想,绝不甘心只做一个诗人,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提到想要“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李白曾两次来到长安。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经过了几年漫游之后,来到长安,求取

  • 鄢郢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白起没有趁机消灭楚国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鄢郢之战,战国

    白起,就是战国时最著名的大将军,与之齐名的还有王翦、廉颇、李牧,他们四人合称为“战国四将”。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

  • 胤祁是康熙帝的第二十三子,为什么史料中对他的记载并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胤祁,清朝

    在清朝历代皇帝中,子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康熙帝,他的众多子嗣中,很少有那种完全不学无术之辈,成才的有很多,但被后人所所熟知的,也就那么十几个,剩下的子女,都寂寂无名,爱新觉罗胤祁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爱新觉罗胤祁生于公元1714年一月,他的母亲是石氏。胤

  • 白马之盟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这个盟誓讲了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汉,白马之盟

    还不了解:白马之盟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白马之盟到底是什么样的?白马之盟里边的内容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存在?喜欢历史的朋友都了解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为了维护统治的安定而采取了分封与郡国并行的制度。即,在政治制度上兼顾了周朝的分封制,同时也沿用了秦朝的郡县制

  • 历史上的阿斗是怎样的人?真的是“扶不起”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刘禅

    建安十二年,刘备的妾室甘夫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她早先怀孕的时候曾梦到仰吞北斗。为此,这个孩子生下后便取了小名阿斗,大名则是刘禅。后人常常用阿斗或者是付不起的阿斗来形容庸碌无能的人,而诸葛亮与他便是对比,一个有大才,另一个却庸碌。但历史上的阿斗真的就是这样?其实,从诸葛亮去世,阿斗问他的一个问题便能看出

  • 在胡惟庸案中逃过一劫的李善长,为什么77岁时惨遭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善长,明朝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跟随朱元璋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带领着起义军赶走了蒙古人,建立了大明王朝。大势已定,那么就是论功行赏了,皇帝自然是朱元璋做了,那些老兄弟也是封王拜侯,威风凛凛。看似一切都在正常轨道,这些人通过自

  • 神策军是唐朝维持统治的重要军事支柱,为什么领导权握在宦官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神策军,唐朝

    神策军本是西北的戍边军队,在唐朝中后期时进入京师成为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安史之乱对李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管唐玄宗之前如何的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就这一下,让多少年的辛苦付之东流,从此李唐走向了衰落。不过衰落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