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太监有十万人之多 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

明朝的太监有十万人之多 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67 更新时间:2023/12/30 9:49:21

你真的了解明朝太监吗?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引言

《廿二史札记》言道:“

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一提到宦官,人们就咬牙切齿,如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都是著名的奸佞之臣,一个指鹿为马,一个“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

虽然众人都知道任用宦官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他们更清楚的是用宦官或者是那些内阁大臣,最难避免的就是集权。而自古以来,皇帝为了能够分散大臣手里的权力,都绞尽脑汁,不是将他们手中的权力收回到自己的手里。就是设置更多的人更多的职位来分散这些权利。

明朝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太监,这其实就是皇帝专门建立起来制衡内阁大臣和六部官员的。对于明朝,很多人都戏称他们有九千宫女,十万太监。如此庞大的数量虽然有讽刺明朝的意味儿在里面,但真要说到他们那个时候太监的数量,确实好不夸张,但众所周知的是故宫差不多只有9千个房间,这么多的太监要住在哪儿呢?

故宫从古代传承至今,已经是我国不可磨灭的化遗产,就冲着这个特性,人们都会去参观体验。也正是因为故宫就是我国历史文化最为典型的象征,每天到这儿来参观的人也络绎不绝,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也毫不夸张。据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故宫营业8小时,平均每个小时接待6000人左右,就这样都已经是乌泱泱的一大片人了,怎么还能容纳下10万太监呢?如果装不下,这么多的太监又是住在哪儿的?

关于明朝太监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这是皇帝为了牵扯别的势力而发展起来的,随之兴起来的有东西二厂,里面全是太监。不过,整个太监的兴起还是要从正德年间说起。

在明朝,太监不像在别的朝代一样被人看不起,这里的太监地位可以非常高,例如正德八虎的太监集团。之所以会有这么个集团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正德皇帝为打六部官员的屁股。当时的正德皇帝刚刚15岁,坐上了皇位,一个还是少年的人,自然没有人重视他,所以地下的大臣也起了反叛之心,甚至直接发起了逼宫事件。

这一次,大臣们计划将正德皇帝的八虎除掉,以免这个皇帝跟着他们走歪路。为了计划能够成功,他们首先找到了一些八虎的敌人,并取得张太后的支持。他们计划找一个时间在朝中奏八虎一本,并请出皇太后出来主持大局,等一切成为定局,皇帝说什么也没用不说,他也彻底成为一个空架子皇帝。

不仅如此,这些大臣在皇宫里也多了些帮手。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正德皇帝并没有按照这些大臣的计划来做,特别还是他们那边有人走漏了风声,让正德皇帝有了准备,且先发制人,不仅八虎没有被这些大臣除去,连太监的规模也趁机被他扩大。

看到皇帝已经有如此作为,这些大臣还没有醒悟过来,他们甚至还想着和皇帝对抗,并集体皇帝提出辞官。不过,皇帝哪儿是受他们控制的人呢,当下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这些人的请求,且这里面竟然还有两个阁老。

如果阁老走了没有下文,太监的规模可能就定格在这儿,但让正德没想到的是六部的人竟然来给他们求情。这下皇帝彻底被惹了,朝廷之所以会设立六部和内阁,目的就是分散权力,这下倒好,两个机构竟然联合在了一起。

皇帝的底线被他们践踏在脚下,也是因为如此,皇帝才彻底动了重用太监的心思,而后太监的数量也发展到十万人之众。而如此多的太监也被皇帝分成了诸多机构,上至司礼监,下至直电监,功能非常齐全。可以说,宫里的人除了锦衣卫是男人之外,其他都是太监。

但十万的太监也并不全部住在宫中,宫里的太监基本上是一些有权有势的太监。其他宦官不是家奴就是一些小厮,如果没有事,或者不当差,一般不会滞留在宫中,都会待在宫外自己的家里,不然任他故宫再大,也装不下这么多的太监和宫女,更况还有后宫三千佳丽。

结语

因此,故宫在明朝时期并不是大部分太监的家,也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大家住在一起就能住下,大多数的太监和宫女还是住在自己的家里,只有轮到自己当值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宫里。

参考资料:《廿二史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明朝太监

更多文章

  • 周不疑非常有才华,曹操为何要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周不疑

    说起这古代的神童,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伤仲永》中的仲永小儿,只是这仲永虽说年幼之时颇有才华,但是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也只是“泯然众人矣”,令人兴叹。不过,今日我们要说的这位神童,令人兴叹的理由却大不相同,所以说本身极为聪明,但是最后也因为自己的聪明被处死,他便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小神童——周

  • 都说清朝落后于西方 清朝究竟落后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西方

    对清朝落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840年,当英国人敲开了清王朝的大门以后,人们才发现,自喻为“天朝上国”的大清似乎没有想象中的强大;1860年,英法联军冲入北京城以后,人们更加意识到,原来我大清与世界竟然拉开如此大的差距了么?图注:清末的中西对抗随后的《北京条

  • 高力士是如何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高力士

    如今一说起历朝历代的宦官,很多人脑海中顿时会冒出几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比如赵高、王震、刘瑾、魏忠贤、李连英……同时联想到的,或许还有“善权乱政、聚敛财富、祸国殃民”等一连串不怎么好听的词。总之历史上的宦官很少有正面人设,甚至经过后来影视戏剧的演绎,他们“不男不女公鸭嗓、不阴不阳变态佬”的形象更是一度深

  • 李世民发动政变后,为何之后改年号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世民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正式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除掉,逼李渊立自己为新任太子。仅仅过了两个月,李渊便主动禅位称太上皇,将皇位让给了李世民,从效率来看已经算是很快了。不过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直到第二年才改年号为贞观,这究竟是为何呢?实际上,李世民登基后还不能完全掌权,离他真正能行使皇

  • 司马懿为何迟迟不敢篡位?只因这两位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司马懿

    曹操一生戎马,在这个过程中势力也越来越大,成为天下第一霸主。但曹操也很无奈,随着逐渐的老去,统一大愿还未实现。只能依靠下一代人去完成统一乱世的抱负,虽然曹操一直着力培养自己的儿子及族人,但在临终前还一直顾虑一个人,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的才能当世少有人能及,有曹操在自然不会有问题,因为曹操的驭人之术当

  • 华雄作为董卓手下猛将,他的实力和颜良相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华雄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第一场战役就是在汜水关前。当时的袁绍集结了十八镇诸侯,要起兵讨伐祸乱朝纲的董卓。而董卓也是毫不畏惧,派兵直接来到关前挑战联军。派出的大将则是他手下排名第四的猛将华雄。而华雄确实如同联军的拦路虎一样,连斩俞涉,潘凤两员大将,使得诸侯们顿时手足无措。斩华雄而那个时候袁绍曾说,如果自己手

  • 朱元璋规定贪污超过60两就处死刑 这60两是现在的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明朝,银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六十两,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况钟《饯别诗》: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从古至今,只要有官场的存在,那么就一定会有贪污腐败的苗头。虽然现今社会这样的现象已经被整治的所剩无几了,但依旧还是会有一些官员,会知法犯法,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只出现在当今

  • 秦国最后一位名将:章邯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战国

    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曾经出现了7个国家,他们分别是秦,楚,燕,赵,韩,魏,齐,最后统一天下的就是秦国,在漫长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利用商鞅变法强国,奖励耕种,奖励军功,也出现了很多名将,比如魏冉,白起,尉缭子,王翦,蒙恬,他们都是秦国著名的军事奇才,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了其余国家,建立了大秦王朝

  •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的来历是什么?有哪些故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是一句民间俗语,形容刚说到某个人,某个人就应声而至,那么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与三国时期的曹丞相扯上关系的呢?自古以来,民间说法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刘协在汉军将领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捕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

  • 刘备入川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刘备为什么只带上庞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诸葛亮

    诸葛亮和庞统身为谋士,刘备入川的时候,刘备为什么选择带上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呢?正史中,诸葛亮刚开始的时候,是充当过刘备身边一段时间的谋士,但刘备赤壁之战夺取四郡之后,刘备就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负责掌管一些民政事务。而庞统虽然说也是军师中郎将,但庞统工作方向更偏向谋士。再说了,刘备把庞统带在身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