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五伦的生平如何?身居高位却一生清正

第五伦的生平如何?身居高位却一生清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4/1/18 10:01:41

第五伦(生卒年不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大臣。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于新朝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因不满自己仕途难进,便改姓名为王伯齐(袁宏《后汉纪》作“王伯春”),久居河东,号为道士。

东汉建武(25年—56年)年间,第五伦被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负责监督铸钱,领长安市场。后被举为孝廉,候补淮阳国医工长,但没有到任。追拜会稽太守。永平年间,任蜀郡太守。永平十八年(75年),接替牟融任司空,为三公正直无畏、不惧权贵。晚年屡求辞职,于元和三年(86年)逊位,数年后去世,享年八十岁。

第五伦生性正直,同情百姓。无论在哪儿做官,都以为民解忧为己任。早在他担任京兆尹主簿时,具体负责长安城内的市场交易。他认真校正秤、斗、尺等度量衡器具,严格市场管理,很少发生缺斤短两的事。即使买卖双方有时出现争执,只要他一出面,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在蜀郡太守职位上,他鉴于郡府中的属吏从官皆多豪富,耀武扬威,竞相摆阔,致使百姓叫苦连天。于是采取果断措施,将富户出身的官吏全部裁汰,另选清贫正直之士替代,并大旗鼓地进行反腐倡廉。从此,当地不正之风渐渐消停,吏治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他还认真考核每一个属吏,上举荐了很多德才兼备者。其中不少人,后来都受到重用。如乡官云贺,曾被朝廷摧升为九江郡、沛郡太守,位居九卿一级。

第五伦一身正气,凡事秉公而行,从不曲意逢迎。

汉章帝时,外戚当权,为官者多如墙头草,随风摇摆。第五伦却屡屡上书,抨击时弊,要求抑制外戚势力。他还明确提出对外戚不能“职事以任之”,为此而多有得罪,亦不稍变。其间,第五伦的子孙们经劝他说话办事不要太峭直,不要得罪人太多,尤其不要得罪朝中显贵。但是,他每次都“辄叱遣之”。他说:忠君爱民必须“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不然,就不是真正的忠臣孝子。

第五伦虽然身居高位,但他还有一个独到之处,那就是勇于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有一次,有人问他:“你一向尽心公事,难道就没有私情杂念了吗?”他诚恳地回答道:“有。”并且举例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逢三公选拔人才,我心里总不能忘记那个人。尽管那人最终并没有被录用,却说明我仍然有私心。再就是:我的侄子生病时,我一夜曾去看他十来次;我的儿子生病时,有一次没能去看他,竟落得彻夜未眠。若是其他人的孩子生了病,我就不可能会这样。这不说明我还有私心么?”

第五伦于章帝元和三年(86年)告老还乡,数年后去世,享年80多岁。其子孙在其清正家风影响下,亦多有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者。可见一个人的德行,立己身,传于后世。

第五伦的种种事迹,根本上在于他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即执政为民的公道之心,并用这种价值观去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其内化于心,施行于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汉朝第五伦

更多文章

  • 常遇春为什么年仅四十就暴毙?他突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常遇春,明朝

    常遇春,接下来听听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朱元璋建立明朝时,跟随他的有许多出色的将领,常遇春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年的常遇春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在蒙元王朝的统治下,一般人很难有出头之日,迫于生活的压力,常遇春就选择投奔盗贼刘聚,常遇春也因此在怀远一带当上了盗贼。常遇春在当盗贼的时做的都是一些见

  • “白马之祸”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马白之祸为何会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马之祸,唐朝

    白马之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昭宗时动乱频繁,疲于奔命自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开始,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是百余年唐王朝永远的噩梦,虽然经历过两次短暂的中兴,但对于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帝国来说,于事无补。尤其是在内部,堂堂天子竟然可以随时会被太监废立,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

  • 历史上的孙尚香是什么样的?和演义中的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孙尚香

    孙尚香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名字不详。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诸葛亮曾说:“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

  • 为什么说清朝的成功归功于汉人,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也是汉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

    对清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9世纪中后期,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封建旧社会在各方势力的攻击下苟延残喘。其中,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起义无疑成为了一把利刃,狠狠地削弱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年1月,在小小的广西桂平金田村,洪秀全带领一支兵马发动起义,使星星之火

  • 为什么中国的王朝国祚都不超过三百年呢?刘伯温是怎么看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明朝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很悠久,但是王朝变更也很快,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很难撑过300年。其中时间比较长的是汉朝。汉朝分为东西两汉,国运加一起超过400多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刘秀算是开国皇帝,东西两汉的政权并不能连贯一起,真能勉强算一个朝代,才超过了300年!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与中国相比,古

  • 古代百姓怎么看病?揭秘历代朝廷的赐药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宋朝

    正如影片《我不是药神》中那位老人所言,“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是啊,没有人能保证一辈子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一旦生病了,是否能看得起病,才是最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而这一问题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被历代统治者所高度重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只存在于今日,在古代也是普遍存在的。首先,

  • 白居易的长恨歌到底是为谁而做?他都有哪些感情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白居易

    长安城的天空,漂着灰暗,也漂着理想,它从不缺故事,更不缺人。“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官吏贪婪、百姓贫苦、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盛唐繁华不再,唐诗江湖里的高手也早已作古。762年,李白离开了,770年,杜甫离开了,后人再也看不到“诗仙”李白手拿酒杯高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狂傲。也看不到“诗

  • 萧何杀了韩信后,为何一点愧疚之心都没有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萧何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这是苏轼对韩信的评价。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所以历史上一直以来对于韩信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而一代枭雄最后却死于吕后之手,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觉得非常惋惜的地方了。不过对于韩信的死,大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韩信死的太冤

  • 清朝王爷是没有封地的 他们靠什么养活一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王爷

    你真的了解清朝王爷吗?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相比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清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优点,那就是从来都没有过宗藩之祸。不信大家可以去数,汉朝的时候有七王之乱,明朝的时候有靖难之役。但是清朝,基本上没发生过任何宗室威胁到皇帝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清朝的王爵制度,和其他朝代都不一样

  • 贾诩被任命为曹魏的太尉后,为什么会被孙权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贾诩,曹魏

    说到贾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在曹丕击败兄弟继承曹操事业和代汉自立的过程中,老牌重臣贾诩立了大功。因此曹丕登基之后便拜贾诩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位极人臣。从资历和才干来说,贾诩拜为三公之一的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