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中国古代人们千奇百怪的藏钱守财之法

盘点:中国古代人们千奇百怪的藏钱守财之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12 更新时间:2023/12/14 9:20:11

如今,老百姓有了闲钱,多数会选择将其存进银行,古代没有银行,那么古人是怎么储蓄的?由于深受儒家“勤俭持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别喜欢存钱的人,他们使用的储蓄保值途径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贮藏,但贮藏的办法又是千奇百怪的。

地下梁上皆藏钱处

窖藏,是指用坛坛罐罐一类器物,将钱财直接埋藏到地下,所埋的东西以金银居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笑话中的主人公,就是用了这种贮藏方式。其实,这种方式,是深受古时那些大款和富豪喜欢的。在现在考古发掘中,经会出土窖藏物。1982年正月初七,江苏盱眙马湖店村有一万姓农民,在挖水渠时也挖到一批宝物。当时生产队分片挖水渠,万姓农民分到的一块地最不好挖,但就是这块没人愿挖的地方,却挖出了几十斤重的金器财宝。最值钱的是一只金兽,竟然有18斤多,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重一只金兽。压在金兽下面的,则是一只精美的铜壶,打开壶盖后看到,里面装满宝物,其中有9块半金饼、15块马蹄金。经考证,这批财宝属于西汉,是时人的窑藏储蓄,或许是因为战乱或家世变故,他的后人没有能再取出这批宝物。除了埋到地下,中国古人比较常用的贮藏方式还有“壁藏”、“檐藏”、“梁藏”等。

所谓壁藏,就是将墙壁做出夹皮层,将值钱的东西放进去。古文献中著名的“孔壁遗文”,就是在孔子后裔家的墙壁内发现的。当时,刘彻(汉武帝)当皇帝,鲁恭扩建宫室,拆了孔家老宅,意外从墙壁夹层中发现一批古文经传简牍,有《孝经》、《尚书》、《礼记》、《春秋》、《论语》等,这些简牍又称“孔壁中经”。由此可见,“壁藏”手法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檐藏、梁藏就是将钱物收藏在屋檐下,或是悬吊在房梁上。这种贮藏宝藏心理也为盗窃者所了解,入屋盗窃的小偷雅称“梁上君子”,便与此有关。梁上既然能藏钱,自然也是小偷藏身的合适地方,顺手牵羊,盗走财宝。对于零星的贮藏,古代流行的手段竟然与今儿童储钱用“聚宝盆”是一个原理:用钱罐收藏,聚少成多,最后满时或是需要时,将钱罐打破取出。这种钱罐,在古代叫“扑满”。

防盗防到了粪堆下

民国上海名医陈存仁,当年陈家析产分家时,记载窑藏了20缸银子,但最初只挖出了8缸。就算是扩大挖掘面积,四周挖掘,也不能找到。后来有经验的长辈提醒,再往下深挖试试,果真挖出了埋在下层的12缸银子。原来,这是因为前人在窖藏时,采取了反盗宝手法,即将藏宝坑挖得很深,再埋入装满财宝的坛、罐、缸这类器物,用以迷惑盗贼。而且,古人很讲究放置财物的方法,通常采取上下分层放置的方式,先放一层,掩埋后再放一层,再掩埋再放,多者达三四层。在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砖块叠压,土层之间则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瓦片之类,以增加盗挖的难度。即使被盗挖,盗贼往往也只能发现上层。更巧的是,这也符合了古人赚一点钱就贮藏一点、埋下一层的习惯。此外,窖坑一般选在卧房内、炕(床)底下。也有选在院内,如在院内常会在地面上做出一系列伪装,如建上茅厕、猪圈、便房等。

古人没有现代这样的防盗保险箱,所以在窑藏时,必须想方设法不让盗贼找到。上面这种将藏宝坑挖深且分层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更有“聪明人”想出了将钱财藏到粪堆、茅厕这些肮脏之地的办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就是被采取窑藏方式处理的,藏匿的地点是吴姓人家的粪坑下面。还有一个极端的防盗法子,传说有一个发了大财的晋商,觉得将财宝埋到地下、放进墙壁,寄放钱庄都不放心,于是便把成堆的银子熔化成液体,浇灌进家中的地板。这手法太另类、太出人意料,盗贼确是找不到了,但“家贼”难防,其子孙没钱的时候便会悄悄敲下点银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明初锦衣卫纪纲:竟看着“好友”解缙被活活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锦衣卫,明朝,纪纲,

    纪纲残忍至极,使出各种方法对待刚正不阿的文臣,但是他却尽全力救了旧友。纪纲病了,病于一种心思。这个心思就是篡权夺位。纪纲何以突然对皇位产生浓厚兴趣呢?这要从永乐皇帝朱棣选立太子说起。朱棣只有四个儿子,一个早夭,在剩下的三个皇子中,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较出色。朱高炽温和厚道,皇帝喜之智,感觉他有仁君

  • 明朝才子解缙涉嫌考题泄密 将殿试内容透给同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才子,解缙,

    科举考试,决定古代读书人一生命运的大事,是件很严肃很正经的大事,然而,该项制度虽然很严肃很正经,但如果掌控科举制度的人不严肃不正经,就会让科举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千百年后还留下话柄。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也是国家教育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然是极其严肃极其正经的大事,然而,居然也有考题泄密的案例

  • 阿房宫遗迹:墙垣遗迹证明阿房宫规模的宏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阿房宫,项羽,秦始皇,

    阿房宫北起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五公里;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公里,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阿房宫遗址遗址坐落在龙首原往西南延伸的台地上,海拔高度394.2—401.4米。建筑遗址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三桥镇以南。在这一区间内,至今保留

  • 嘉庆帝的“滑落曲线”令人叹息:他只是平庸的好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庆帝,乾隆

    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紫禁城之变是

  • 解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有什么样的军事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永乐盛世,朱棣,皇帝,

    改革编制朱棣统治时期军事组织在武装力量的结构方面经历了四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取消了护卫。第二个变化是把大部分驻在南京的京卫调到北方,并把某些北方的部队提到亲军的地位,这就使驻北京的京卫成为帝国中最大的一支部队。第三个是在京师设营,士兵们通过营定期从地方部队轮换去边境防线服役或进行征战,并在营中操练和

  • 解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有什么样的经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永乐盛世,朱棣,皇帝,

    农业朱棣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之后,朱棣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

  • 刘氏九千守军击溃王莽百万大军 成中国历史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昆阳之战,刘秀,王莽,

    王莽新朝执政的后期,各地的起义和造反已经没法控制了,搞得朝廷四处救火。其中有两支军队,今天的我们如雷贯耳,那就是赤眉与绿林。南阳郡有一个叫刘縯的,据说是刘氏皇族的后裔,他也拉起了一支队伍舂陵兵,自号“柱天都部”。舂陵兵和绿林军合作,与王匡、王凤等人在淯水边拥立了舂陵宗室刘玄为帝,年号为更始,世称更始

  • 清朝“嘉定三屠”简介: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嘉定三屠

    嘉定,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至宋朝嘉定十年,以年号为地名,今属上海市嘉定区。公元1645年,晋亲王多铎统军占领南京,南明弘光朝廷覆亡。同年六月,南明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清于是于7月8日(六月十五日)颁诏书往江南曰:“……削发一事,本朝

  • 秦始皇三次出游与徐福东渡目的都是为了求仙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徐福,秦朝,徐福东渡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三次大规模巡视山东沿海地区,三次均经过徐福故里——秦齐郡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秦始皇东巡的目的,除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外;主要是为了寻找三神山,求取长生不老药,借助药物使自己永年不死,以永远统治中国。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山东,是在公元前2

  • 溥仪逃跑后伪满皇宫发生了什么?国宝遭遇大劫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溥仪,皇宫,国宝,

    1945年8月11日夜,溥仪一行逃往通化,伪满洲国随之垮台。而此后,伪满皇宫内发生了什么?当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入长春接管伪满皇宫后,这里又发生了什么?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王文峰称,1945年,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后,日本决定将伪满洲国国都迁往通化,当时称在通化地下修建了地下长城。8月11日晚,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