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上最牛的守城将军人在城在,人死城破。

揭秘:历史上最牛的守城将军人在城在,人死城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04 更新时间:2024/1/31 19:34:30

南北朝时代是一个乱世纷纭的时代,南朝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北朝诸魏、周、齐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被隋文帝捡了最后的胜利果实,成为圣人可汗天子。在三百多年的混乱征战中,名将荟萃,有善攻的,有善守的,有善谋的,有善说的。今天说的这位将军,可说是史上最善守的将军,有他在,叛军不能前进一步;他因病去世,叛军终归破城。为了守城,他铁石心肠,不顾儿子生死;为了守城,他绞尽脑汁,使敌谋屡屡失败。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大将羊侃

遵父遗命,辞魏归梁

羊侃可谓官宦世家,其祖辈多为朝廷大臣,羊侵在汉安帝刘祜时担任司隶校尉,羊儒在汉桓帝刘志时任太常,羊续在汉灵帝时当南阳太守,是著名的廉吏,有“悬鱼太守”之誉,穷得连妻子都养不起;羊祜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献伐吴之策;羊耽,官至曹魏太常之职;羊琇,西晋中护军、太仆之职;羊侃的爷爷羊规之,担任刘宋王朝的任城县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伐刘宋,羊规之与鲁郡太守崔邪利及其属县官吏徐逊、爱猛之等人一起投降,羊规之被赐爵为钜平子,任雁门太守,从此羊家在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羊侃的父亲羊祉,袭父爵,担任北魏司空令、辅国长史、光禄大夫、益州刺史等职,羊侃自幼随父南征北战,文武双全,因功被封为尚书郎,后随齐王萧宝夤平叛时,一箭射死叛将莫折天生,威震敌胆,由偏将直接升为征东大将军、东道行台、泰山太守,赐爵钜平侯。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羊侃很有可能成为北魏名将。不过,羊侃侍奉的皇帝,可不象他爷爷投降的皇帝一样。北魏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拔焘,那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文治武功可比三国时的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所以羊规之“望风而降”,得遇明主。而到了羊祉、羊侃时,北魏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孝明帝元诩在位时,其母胡氏擅权乱政,毒杀元诩;权臣尔朱荣和后汉董卓一样,拥立、挟持孝庄帝专断朝政,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太原王等职,借口丞相高阳王元雍谋反,围杀王公、百官两千余人,面对北魏日趋败坏的朝政,羊祉久有思归之意,他对儿子羊侃说:“一个人怎能长久滞留在异国,你们以后一定要回归南朝”。

所以,虽然从羊规之开始,羊家就成了魏人,但羊氏族人终归是汉人,与鲜卑人为帝的北魏朝廷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羊氏虽三代北魏居官,却将北魏视做异国他乡。孝文帝元宏虽然在全国进行了汉化改革,但也终究没有终止北人南归的脚步,朝政的败坏,更成为了北人南归的导火索。羊侃南归的决心是坚定的,从他决心遵从先人遗志南归附梁的那一天起,什么也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

令羊侃没有想到的是,最先阻止他南归的,是他的堂兄羊敦。羊敦既是他的堂兄,又是父亲羊祉的弟子,在朝廷担任兖州刺史一职。羊敦“治有能名,奸吏局蹐”,是一个清官,同时又是一个忠于北魏王朝的羊氏族亲。兄弟政见不同,刀兵相见,酿成一场骨肉相残的悲剧。羊侃率精兵三万袭击羊敦,羊敦拚死抵抗,羊侃未能破城。接着,梁朝与北魏争先拉拢羊侃,高官厚禄封个不停。为表归梁决心,羊侃杀了封他高官的魏吏,彻底断绝了北魏招降他的希望。一场大战来临了,北魏几十万大军围困羊侃三万余人,一场激战后羊侃军损失兵将三分之二。对羊侃更为不利的情况是,他率领的精兵,有很多是北人,这些北人和他南归梁朝的心情一样,岂愿背井离乡去南梁效命?于是,羊侃做出了一个非常符合人性的决定,遣散兵士,愿留的跟他归梁,不愿留的自便。于是军队解散,羊侃和少数愿意跟随他的部队拚死突围,南归大梁。

人在城在,人死城破

羊侃是一位能武有谋的人才。论武,他能用六石强弓,膂力过人。古代大约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六石就是720斤重量。宋代的英雄岳飞才拉三石弓,羊侃超出岳飞一半,说明其力之大。羊侃能够一箭射死敌酋莫折天生,说明其射箭的准确度也有百步穿杨的本事。羊侃还有类似“鹰爪力”的硬功,曾经应北魏宣武帝之邀表演老虎抓地的工夫,坚硬的土地被他抓出十个洞穴。大殿上有两个石像,他能双手抡起,砸个粉碎,其力如牛;羊侃的轻功也非常好,纵身能上三丈高的城墙。可以说,不管是在北魏还是南梁,羊侃都算顶级武林高手了。论谋,羊侃喜读文史,爱好发明,这在后面的抵御侯景叛乱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羊侃归梁后,梁武帝萧衍非常高兴,先后任命羊侃为都督北讨诸军事、云麾将军、青冀二州刺史、都督瑕丘诸军事、安北将军、兖州刺史、晋安太守、高昌县侯、司徒左长史、侍中、太子左卫率、都官尚书、壮武将军、衡州刺史、冠军将军等职务,对内平叛,对外北伐。不过,梁武帝并不是十分信任羊侃,对羊侃之谋也并不是言听计从,而且,羊侃随军征战,多为副职,所以并没有发挥出其优秀的军事才能,直到侯景叛乱,叛军围困梁都首都建康城,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城,此时梁朝无将可派,“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关键时刻羊侃担当起守城大任,与侯景你来我往,这时才充分展现出羊侃卓越的守城才能。

叛将侯景是羯族人,这是一个“吃人”的民族,后赵石勒、石虎父子专政时,曾经将汉人称作“两脚羊”,打仗时他们不带军粮,而将“两脚羊”充作军粮。汉人妇女晚上供他们蹂躏,白天就杀之充饥,完全泯灭了人性,和野兽无异。侯景初叛乱时,只有兵八千,到围攻建康时,竟然拥兵十万。而反观梁朝,因为境内和平了四十七年,久不动兵戈,面对叛乱惊慌失措,各地勤王不力,倾举国之力竟然阻挡不住叛军的进攻,放任叛军直抵建康城下。羊侃之谋在前期未被采纳,造成严重的后果。直到叛军到了城下,梁武帝才在危难之中,加封羊侃为侍中、军师将军,赏黄金五千两、白银万两、绢帛万匹,让他激励士兵迎敌。

春秋战国时期,曾有鲁班与墨子两位大师攻守战的故事,鲁班善攻,墨子善守,你来我往,最后墨子胜,一代大师鲁班竟然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不过,鲁班与墨子的攻守是纸上谈兵。而侯景与羊侃的攻守战,却发生在血淋淋的战场。面对十万羯族“野兽军”的进攻,城内惊慌失措,羊侃最需要的是稳定军心、民心,所以他用了第一招,诈称刚刚接到飞箭传书,邵陵王萧纶、西昌侯萧渊藻的援军已到近郊,于是军心大振、民心稍安;侯景用火攻,大火烧门,羊侃用水灭,将大门凿洞喷水灭火;侯景军用大斧砍门,羊侃派人用长矛洞中乱刺;侯景军用“木驴”掩护攻门,羊侃派人用滚木擂石砸驴护门;侯景军将木驴改成尖的刺门,羊侃改用火箭烧驴;侯景造出十丈高的移动楼房,试图接近城墙向城里射箭,羊侃预测移动楼房接近不了城墙就会倒塌,因为城墙附近根基太软;侯景俘虏了出城迎战的羊侃儿子羊鷟,用羊鷟的生命安全威胁羊侃,面对危在旦夕的爱子,羊侃心如铁石,对侯景说:“我羊氏豁出整个宗族报效君主,尚且不够,怎么会在乎一个儿子,希望你早点杀掉他!”,擅会射箭的羊侃举起六石强弓,虽心如刀绞,但还是射向了儿子。吓得侯景赶紧将羊鷟撤走。事情就是这么怪,羊侃越舍得儿子的性命,侯景越不杀羊鷟,羊鷟因为父亲的绝情,反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这是一场“人在城在,人破城破”的战争。可惜的是,羊侃殚精竭虑,竟然在侯景困城之时病逝了。失去羊侃的建康城如同失去了顶梁柱,瞬间城破。这是一场悲剧,八十多岁的梁武帝萧衍被侯景活活饿死,因果循环,侯景也未得好报,诈降侯景的羊侃之子羊鹍在侯景兵败时,亲手将侯景一槊刺死,报了父亲羊侃建康被困之仇。

标签: 南北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推出的迁海令指的是什么 和顺治朝海禁令区别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明朝,历史解密

    迁海令又名迁界令,是中国清朝政府为对付明朝遗臣郑成功在台湾的郑氏王朝,以断绝中国大陆沿海居民对其之接济的政策。 自宋明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航海贸易相当发达,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而清朝的迁海令却使得数百年来的航海成就。迁海令又名迁界令,是中国清朝政府为对付明朝遗臣郑成功在台湾

  • 日本战败后,蒋介石为什么说:不要日本的赔偿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抗日战争,历史解密

    战争赔偿是战争遗留问题的重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政策经历过一次重大的变化。战后初期,国民党在对日索赔问题上,还是能够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的,想通过对日索赔来达到削弱日本赖以发动战争的经济能力,同时也想通过此举来增强中国工业的复兴能力。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也同

  • 满清时期最牛姓氏?满清第一美女,出现6位皇后,生了3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这个姓氏下,隔代就出皇帝或者皇后,而且,有不少的大臣都是这个家族,就算到了现在,这个家族依旧是人才辈出,现在比较出名的就是那英。根据满族人留下的家族族谱记载,这个姓氏是满族的大姓,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家族逐渐分成了很多个部族,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到现在也很常见,就算是一个姓,慢慢的也会分成

  • 独孤皇后为什么不喜欢太子杨勇,反而更喜欢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独孤皇后,隋朝,杨勇,历史解密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内容,今天小编要说的是杨广和杨勇。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诞生了很多的帝王。在隋朝的历史上,最出名的应该是杨坚一家了。不管是隋文帝杨坚,还是独孤皇后,还是废太子杨勇和隋炀帝杨广。因为他们贯穿了整个隋朝的历史。可是在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杨广和杨勇都是独孤皇后的儿子,

  • 如平阳公主还活着,还会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平阳公主,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一个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的朝代,知道现在,我们华人在世界上,还是有着“唐人”的称号,由此可见,唐朝的对于历史做出的贡献。而这一却,全部都得益于当年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世界对于唐朝的印象,也全部汇集到了李世民的身上。但是甚少有人知道,唐朝还有一位人,他的

  • 清朝皇贵妃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 她的权利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皇贵妃这个职位,最早起源于明朝。拥有这个位置的嫔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因为是刚刚设立的关系,皇贵妃职位为后宫带来许多弊端。因为皇贵妃在嫔妃中最有分量,又得皇帝喜爱,所以可以直接对皇后产生威胁。这也造成后宫的混乱争斗。当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后,就对皇贵妃制度,进行了诸多改变。到康熙时,清朝的后宫制度已经基本

  • 明代的七品小官,为什么连皇亲国戚都畏惧?他们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这个官职就是巡按御史,巡查御史顾名思义就是去地方进行巡查的官员,虽然巡查御史的官职只有七品,但是巡查御史手中的权力非常大。他们去地方进行巡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代表的是皇帝。也就是说他们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这也是巡查御史特殊的地方。巡查御史作为一个七品的官员,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他们可以代天子在各地进行

  • 清朝小官受贿二十一万两,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云南报销案的发生,起源于同治年间云南地区的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当时清政府为了稳定局面,调兵遣将,地方官员也花费了大量精力财力,直到光绪五年(1879)才平定了当地的起义,但多年来的军费开支一直没有向朝廷报销。云南巡抚杜瑞联曾多次饬催当地善后总局造册报销,但直到光绪七年(1881)依旧没有任何进展。这

  • 鬼方国到底有什么神圣之处 鬼方国又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鬼方,商朝,历史解密

    “鬼方”这个词,在甲骨文、钟鼎文、《易经》《诗经《竹书纪年》中都有记载。后来的研究者觉得对“鬼方”的描述还不够清楚,于是便产生了“鬼方北方说”和“鬼方南方说”。而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鬼方”为“方国”,是基于商朝有许多小国都称“方”而考量的,例如土方、吕方、苦方、龙方、马方、蜀方、孟方、羌方、周方等

  • 历史上的乌孙国经历了什么?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乌孙国,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一民族,名为“哈萨克”,哈萨克即是乌孙的对音。有学者指出,哈萨克一族,并非十五世纪才有,而是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虽然如今已经踪影飘渺,远在战国秦汉时期,乌孙就在自河西走廊到新疆这一大片土地的历史舞台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乌孙是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其族落过着游牧的生活。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