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子为什么要骂杨朱?他就究竟做了什么让孟子生气的事

孟子为什么要骂杨朱?他就究竟做了什么让孟子生气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5 更新时间:2023/12/20 15:33:28

本来杨朱学派没有主动去惹儒家学派,不像墨子,猛烈抨击儒家学派,还很“毒舌”地取笑儒家弟子,看见哪家死人就开心,有生意上门,可以去帮他们操办葬礼吃吃喝喝了,说这些弟子是发死人财的“贱儒”。孟子批评墨家学派是禽兽,也很“毒舌”,不过这也算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但杨朱学派应该是道家学派的一支,道家都主张“清静无为”,估计杨朱学派是绝不会主动出击,去找儒家的麻烦的。

但杨朱学派在内在逻辑上确实是找了儒家的麻烦,这源于他的核心思想与儒家的对立,这迫使孟子不得不出手,批评杨朱学派,搞臭杨朱,以维护儒家学说。

杨子,名朱,又叫阳生,战国时期魏国人,有人说他是老子的弟子,应该属于道家一派的隐士。他阐发了一种人生哲学,其核心观念便是“为我”。就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做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孟子在批驳杨朱时,认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按照孟子所描述的推断,杨朱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为了天下的大利,都不肯从自己身上取一根毛。其实孟子这是有点不厚道地断章取义,在《列子》的记载中,杨朱的原话其实是这样的: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说:“伯成子高不肯拔一毛而有利于他人,因此舍弃王位,隐居耕田。大禹不愿为自身谋利,因此劳累过度,半身不遂。古人拔下自己的一根毫毛来有利于天下他也不给,而让普天下来奉养他一人他也不同意。人人都不拔下一根毫毛,人人都不有利于天下,那么天下就治理好了。”

原来杨朱并非一个纯粹的隐士,他有政治理想。杨朱认为,要是一个人遗世独立不与这个世界发生任何关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由的生命,我不取身体的一毛有利于天下,我也不拿天下一丝一毫,人就像蚕蛹一样,把自己包起来,和世界没有任何关系,这样天下就太平了。也就是说,如果每一个人不去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自我牺牲,也不会出现争权夺利而导致的自我牺牲,人人对自己负责,严守自己权利的边界不越线,世界就和谐太平。爱有时候是残酷的,奉献和索取也是残酷的,用他的同道庄子的话说,就是与其相濡以沫,还不如大家谁都不认识而相忘于江湖。在杨朱看来,只有自身肉体和生命的健全、灵魂的圆满才是真正的快乐。

看来,孟子说杨朱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还真的是冤枉了他。杨朱的“为我”是建立在不损人利己理想的基础上的“贵己”和“重生”。在杨朱看来,没有什么比生命的健全和精神的自在更可贵了,滔天的富贵、熏人的权势,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杨朱的利己主义,只求生命的自足、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安宁,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照此理想,也就不会造成天下的混乱,天下也就平安无事了。

但杨朱的利己主义,在逻辑上必然引来无政府主义。这就是拆当权者的台。杨朱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至高无上的个体,不名一文的穷人与号令天下的君主,都是一样的,你是你,我是我,你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剥削我,我不必为了你的利益牺牲我,你是你生命的君主,我是我身体的皇帝,大家相安无事天下太平。这种理论完全消解了王权的正当性,所以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对杨朱大加挞伐。韩非子就怒气冲冲地说: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尊贵轻物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

“假定这里有个人,坚决不进入危险地区,不参军打仗,不愿拿天下的大利来换自己小腿上的一根毫毛;当代君主一定会进而优待他,看重他的见识,赞扬他的行为,认为是轻视财物爱惜生命的人。君主所以把良田和宽大的住宅拿出来作为赏赐,设置官爵和俸禄,为的就是换取民众去拼死效命;现在君主既然尊重那些轻视财物爱惜生命的人,再想要求民众出生入死为国事作出牺牲,就根本不可能了。”在韩非子看来,杨朱的思想简直是大逆不道,不仅不服兵役,还看不上君主给的高官厚禄,要知道,君主拿出来的高宅大屋高官厚禄,是用来等价交换生命的,杨朱把个人的生命看的太重,如果人人都是这样,没有人为君主效命,那君主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孟子说杨朱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韩非子说的是“易天下大利”。孟子说杨朱不肯牺牲自己的一根毛发来让天下人得利,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韩非子说杨朱的意思是拿天下的大利换我的一毛发,我也不换,我的身体和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质利益对我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这叫“轻物重生。”可见,在孟子眼里,杨朱极端自私自利,而韩非子说杨朱大概就是一个视功名富贵如浮云如粪土的隐士。孟子断章取义的做法很不厚道。但对如果论敌和风细雨,这不是孟子的风格。

孟子反对杨朱的原因很多。首先杨朱学派的影响力急剧上升,儒家学派的弟子好多都跑到杨朱学派那里去了,严重蚕食了儒家学派在战国思想市场上的份额。其次,儒家强调仁者爱人,人要爱别人爱社会。孟子强调人所以不是禽兽,就是在于有人伦道德观念,只有禽兽才会只重视生命而不顾及其他,而杨朱的“为我”和“贵己”就是赤裸裸的自私自利的行为。第三,孟子提倡公利,为了国家天下公义,人甚至可以舍生取义,而杨朱学派就只重视自己的生命,把天下大利和社会公义抛诸脑后,这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孟子说杨朱的“为我”就是“无君”,不把君主当盘菜,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和韩非子一样,孟子认为杨朱就是大逆不道。儒家讲究以礼治国,礼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杨朱“为我”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让儒家的“礼”无法实现,孟子当然要批驳并进而有些大失风度地骂杨朱是禽兽了。

其实,杨朱和孟子还是可以做朋友的,因为他们都主张推己及人。孟子的性善论要求君主能推己及人推恩于人,这样就能施行仁政,而杨朱比孟子的境界更高了一层,他甚至要求人要推己及狗。《韩非子·说林下》记载: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勿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墨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杨朱的弟弟杨布外出时穿白衣,在外遇到下雨,便换了件黑衣,回家时他家的狗竟不认得主人了,狂吠起来。杨布气得要打狗,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如果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感到奇怪吗?”

看来杨朱不仅认为人的生命和灵魂的自由是宝贵的,即使是狗,也有狂吠的自由,这叫推己及狗;而孟子也主张仁人爱物,推己及物,所以孟子和杨朱应该可以手拉手做朋友。

标签: 杨朱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魏国忠臣之子姜维会去降蜀?原来早在三国时就有了地域歧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于蜀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等人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为辉煌的北伐事业,至此姜维的人生轨迹,随即发生巨变。简单说就是姜维决定跳槽,从魏国跳到了蜀国。从天水郡上计掾、雍州从事、大魏中郎的姜维摇身一变,成为了蜀国诸葛亮丞相府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下姜维由魏国一个秩六百石的小

  • 北齐到底有多昏庸无道?帝王一个比一个残忍无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齐,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放眼整个中国古代王朝,一个朝代的兴起于灭亡,无一不是从发展到鼎盛再到消亡。却有这样一个王朝,从建立则一直在消亡,国柞27年却历经6代君王。但由于这六位皇帝实在是凶残荒淫,这个27年的王朝在历史上得到存在感却异常的强烈,因此这个王朝也被后世称为“禽兽王朝”。若是对中国古代王朝进行一个残暴指数排名,这个

  • “沉香招鬼”的传言是怎么来的?沉香究竟是辟邪还是招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现代,沉香,历史解密

    说到沉香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好的,不仅仅是能做家具,话说也是中药,话说沉香的好处大家也知道的,反正又贵又好,很值得的东西,但是最近小编又看到了一些事情,是什么呢?话说啊这个沉香啊竟然招鬼,我去,还有这种事情?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揭秘看看,这个沉香到底是招鬼的呢?还是辟邪的呢?感兴趣的可以一

  • 蘑菇战术简介 战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历史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蘑菇战术,解放战争,历史解密

    蘑菇战术的基本特点是,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与“运动战”极为相似。应用历史蘑菇战术是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处在敌强我弱地位的中国人民军队所创造

  • 大乔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又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大乔,历史解密

    说到大乔应该还是有不少的网友都知道她的,三国时期非常漂亮的一位了,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话说这个大乔好像死得非常的冤枉,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个正常情况下的大乔和传说中大乔的死因原因都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那么大乔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大乔生平简介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公,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

  • 清朝规定男性都要留辫子,那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剃发留辫,是清朝统治手段的一部分。清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留辫”来摧垮汉人的民族精神,保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维持满族的统治地位。历史证明,这一措施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完全毁灭了汉族的发型服饰传统,汉人已经完全接受并习惯了。到满清被推翻、民国建立时,剪掉辫子这一符合时代潮流的举动,还遇到了很大的阻

  • 明朝死的最惨的妃子,貌美如花却惨遭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端妃,明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一入宫墙深似海,古代的女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做皇帝的妃子,然而当真正进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女人后,才发现原来作为皇帝的妃子,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幸福。皇帝的媳妇,并不是那样好做的,每时每刻都要遵守宫里的条条框框,同时还要提防被别的妃子算计。一旦惹祸上身,轻则被打入冷宫,重则被赐死。明朝就有这样

  • 婉约派有着什么特点?作品都有着什么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婉约派,宋词,历史解密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

  • 闽太祖王审知长子:王延翰筑水晶宫奢侈无度,朝政昏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延翰,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王延翰(公元? ----926年),字子逸。太祖王审知长子。王审知病死后继位。在位1年。王延翰身材高大,皮肤美白如玉 ,喜好读书,颇通经史。王审知在世时,因对其管束严厉,尚能协助父亲处理政务。王审知于公元925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并受后唐封为节度使,用后唐年号。第二年称闽国王。王延翰继位后,

  • 道光做了清朝最奢侈的事是什么?远超乾隆、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道光,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帝后中,生活最奢侈,最会花钱的,当属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但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以节俭闻名的道光帝,会超越这俩人,做了清朝历史上最奢侈的一件事,也能人们看清了道光帝人生中有些虚伪的另一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关于道光帝的节俭,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他一即位,就颁布著名的《御制声色货利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