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魏国忠臣之子姜维会去降蜀?原来早在三国时就有了地域歧视!

为何魏国忠臣之子姜维会去降蜀?原来早在三国时就有了地域歧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5 更新时间:2023/12/26 19:19:39

于蜀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等人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为辉煌的北伐事业,至此姜维的人生轨迹,随即发生巨变。

简单说就是姜维决定跳槽,从魏国跳到了蜀国。从天水郡上计掾、雍州从事、大魏中郎的姜维摇身一变,成为了蜀国诸葛亮丞相府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下姜维由魏国一个秩六百石的小官变成了蜀国的爵爷,相当于由今天的处级直升为正部级。一下子由一个路人甲,变成了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第一,姜维是如何跳槽的?第二姜维为什么要跳槽?

关于姜维是如何跳槽的,史书上提出了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陈寿写在《三国志•姜维传》里面的:

''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

这个版本里面,姜维本来和天水太守一起外出公干,诸葛亮北伐开始,整个天水下辖各县几乎全部背叛,太守怀疑姜维,于是一个人跑到了当时凉州治所上邽。姜维等人发现追过去已经晚了,被堵在城门口,想回冀县也不接受他们,于是没办法,一群人被抛弃,只能投奔诸葛亮。这样说来,姜维投降是被逼无奈,单人匹马投降没有做任何对不起魏国的事情,没有出卖魏国的利益。

第二个版本是裴松之写在他的注里面的,引用的是《魏略》里面的话,《魏略》是魏国郎中鱼豢私撰一部记录曹魏时代的史书,里面是这样描写的:

''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叵复信,皆贼也。”各自行。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修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未及遣迎冀中人,会亮前锋为张郃、费繇等所破,遂将维等却缩。维不得还,遂入蜀。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

这个大体上和陈寿的说法相当,但是加入了一些人物和对话。人物名字略有出入,陈寿写的是从天水投降到蜀国后来当了大官的几个人,比如尹赏最后官拜执金吾,属于部长级别;《魏略》写的叫上官子修,在后来的历史里面就没了。这些还都是细节,最大的区别在于冀县在姜维的劝说下投降了,给魏国造成了损失。

其实这两个说法统一一下,大致可以还原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情况。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公元228年,诸葛亮突然北伐曹魏,魏国毫无准备。就在这个时候凉州刺史郭淮正召集天水太守马遵(姑且从《魏略》的叫法)和手下去开会,会开到一般得到蜀军进攻的消息。郭淮立即回到上邽去主持军务,马遵是个怂货,不敢回冀县,抛弃属官姜维等人,独自逃到上邽。姜维等人回到冀县,成立发现没有主官,不敢开门,于是姜维等人投降了诸葛亮。之后回到冀城劝降了城池。就在这个时候,马谡在街亭被打败,诸葛亮立即带着姜维撤回汉中,老母妻子就此分散,魏国比较厚道,没有为难他们。

所以姜维跳槽的根本原因是被马遵抛弃和解雇,不是主动跳槽而是被动选择。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马遵的那句“卿诸叵复信,皆贼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帮家伙都不是良民,皇军(大魏帝国皇家军队)大大的不相信你们的干活。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马遵为什么不信任姜维?要知道姜维的父亲姜冏乃是曹魏的忠臣烈士(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姜维身家清白、根正苗红,何以被如此对待?

这和魏国对整个雍凉地区的统治政策有直接关系。魏国开山祖师曹操的核心地区是中原兖州、豫州,迎奉献帝控制了司隶和部分雍州土地,打败吕布占据了徐州。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渐征服了河北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到了公元211—212年,曹操才进攻关中,逐渐控制了关中和陇西地区。所以曹魏初年,对这一代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一来这个地区自东汉末年长期战乱,经济没有恢复民穷财弱,曹操在公元217—219年的汉中之战时就颇感到关中地区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汉中的军事补给,且转运困难,于是索性把汉中人口搬空,撤到秦岭以北防御。二来诸葛亮北伐之前,曹魏的战略部署重点在东线两淮地区和荆州襄阳、樊城一线,对蜀国没有放在心上,兵力相对薄弱,这种情况正是由于这一地带民生尚未恢复造成的,无法大规模驻军,也很难供养大军。这样就必须依赖当地士族的力量来维护统治,比如杨阜抵抗马超时用的就是自己的家兵。

然而要命的是曹魏政权本身把民风彪悍的雍凉士族当成的化外之人。曹丕建立曹魏和当时中原的士族进行了一场交易,实行了“九品官人法”,实际上是将选人、用人的权力部分交给了士族阶级,以后的皇帝再也不可能像汉武帝选拔卫青那样挑选人才了。选人权落在士族首领手上。曹魏历史上第一位士族首领是出身颍川大士族的荀彧(念旬玉,不是苟货),其后又是他的女婿陈群和同为颍川士族的钟繇等人。他们和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东海王氏、太原王氏和弘农杨氏等自东汉就已经兴起的百年老店结成同盟、相互通婚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但是曹魏初期雍凉地区经济没有恢复,当地士族也没有享受与中原士族同样的待遇。在中原士族看来,他们都是戎狄之后,不屑于与之交往。以杨阜这样赔上七个兄弟,自己挨了五刀的境遇,只能封一个关内侯(只有侯的名号,没有领地),而他竟然是整个雍凉地区在曹魏朝廷里混的最好的士族,还没有之一。用得着你的时候花前月下叫你小甜甜,用不着你的时候弃如鄙履叫人家牛夫人,可想象当时雍凉士人对于曹魏政权的看法。另一方面,曹魏政权本身对这个情况是清楚的,对雍凉士族的不满也是知道的,姜维投降之后,曹魏在雍凉地区的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安定胡氏和京兆杜氏为首的地方士族开始进入曹魏高层,甚至就连姜维家眷的待遇,也还算是不错的。但当时因为时间太短,还来不及实施这些政策,只能先边防备边利用。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迅速投降;所以,马遵才有“你们都是混蛋(皆贼也)”的说法。

理解了马遵为什么嫌弃姜维的问题,就可以回答第二问题姜维为什么会投降?面对一个时刻把你当贼防范的政权,谁会愿意效力?更何况这时对他张开双臂表示欢迎还是诸葛亮这样的热情洋溢的蜀汉政权。蜀汉集团一没兵、二没钱靠的就是义气二字才能撑到现在,内部氛围在三国当中最好,从来没爆发过大规模的内部斗争(杨仪魏延除外),光是工作环境就让人羡慕的流口水。而且还给待遇,姜维一去就被蜀国诸葛亮征辟为丞相府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奉义将军虽是杂号将军,但也是两千石部长级待遇,当阳亭侯更是实封侯爵,有自己的领地,更重要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超级欣赏他,有公司执行董事长兼CEO罩着,你想不发达都难。这种境遇和待在曹魏被困在天水的情况,差别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所以,姜维跟随诸葛亮一起回到了蜀地,从此告别了亲人和故土,和自己原来的同胞成为了敌人。姜维的母亲舍不得儿子远去,曾经写信想劝他回来,姜维回给母亲一首诗:“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孙盛《杂记》)他离开了故乡,去追求自己的志向,这一年他二十七岁。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齐到底有多昏庸无道?帝王一个比一个残忍无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齐,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放眼整个中国古代王朝,一个朝代的兴起于灭亡,无一不是从发展到鼎盛再到消亡。却有这样一个王朝,从建立则一直在消亡,国柞27年却历经6代君王。但由于这六位皇帝实在是凶残荒淫,这个27年的王朝在历史上得到存在感却异常的强烈,因此这个王朝也被后世称为“禽兽王朝”。若是对中国古代王朝进行一个残暴指数排名,这个

  • “沉香招鬼”的传言是怎么来的?沉香究竟是辟邪还是招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现代,沉香,历史解密

    说到沉香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好的,不仅仅是能做家具,话说也是中药,话说沉香的好处大家也知道的,反正又贵又好,很值得的东西,但是最近小编又看到了一些事情,是什么呢?话说啊这个沉香啊竟然招鬼,我去,还有这种事情?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揭秘看看,这个沉香到底是招鬼的呢?还是辟邪的呢?感兴趣的可以一

  • 蘑菇战术简介 战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历史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蘑菇战术,解放战争,历史解密

    蘑菇战术的基本特点是,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与“运动战”极为相似。应用历史蘑菇战术是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处在敌强我弱地位的中国人民军队所创造

  • 大乔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又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大乔,历史解密

    说到大乔应该还是有不少的网友都知道她的,三国时期非常漂亮的一位了,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话说这个大乔好像死得非常的冤枉,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个正常情况下的大乔和传说中大乔的死因原因都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那么大乔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大乔生平简介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公,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

  • 清朝规定男性都要留辫子,那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剃发留辫,是清朝统治手段的一部分。清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留辫”来摧垮汉人的民族精神,保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维持满族的统治地位。历史证明,这一措施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完全毁灭了汉族的发型服饰传统,汉人已经完全接受并习惯了。到满清被推翻、民国建立时,剪掉辫子这一符合时代潮流的举动,还遇到了很大的阻

  • 明朝死的最惨的妃子,貌美如花却惨遭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端妃,明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一入宫墙深似海,古代的女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做皇帝的妃子,然而当真正进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女人后,才发现原来作为皇帝的妃子,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幸福。皇帝的媳妇,并不是那样好做的,每时每刻都要遵守宫里的条条框框,同时还要提防被别的妃子算计。一旦惹祸上身,轻则被打入冷宫,重则被赐死。明朝就有这样

  • 婉约派有着什么特点?作品都有着什么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婉约派,宋词,历史解密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

  • 闽太祖王审知长子:王延翰筑水晶宫奢侈无度,朝政昏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延翰,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王延翰(公元? ----926年),字子逸。太祖王审知长子。王审知病死后继位。在位1年。王延翰身材高大,皮肤美白如玉 ,喜好读书,颇通经史。王审知在世时,因对其管束严厉,尚能协助父亲处理政务。王审知于公元925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并受后唐封为节度使,用后唐年号。第二年称闽国王。王延翰继位后,

  • 道光做了清朝最奢侈的事是什么?远超乾隆、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道光,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帝后中,生活最奢侈,最会花钱的,当属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但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以节俭闻名的道光帝,会超越这俩人,做了清朝历史上最奢侈的一件事,也能人们看清了道光帝人生中有些虚伪的另一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关于道光帝的节俭,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他一即位,就颁布著名的《御制声色货利谕》,主

  • 汉朝能出动100万军队 晚清有4亿人口为什么只能出动10万军队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熟读历史的朋友,肯定会有一个疑问,秦汉时期包括秦汉之前,中国的国土和人口,其实都是比较少的,但大多数都可以出动数十万精锐部队。而400多年的大汉王朝,总人口也不过2000万,但却每次出动军队上百万,然而秦汉之后的历代王朝,国土面积和人口越来越多,但为何国家能动员的军队却越来越少呢?晚清时期,特别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