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

揭秘: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5 更新时间:2024/1/16 10:00:24

自萨尔浒大捷之后,努尔哈赤并没有就此停止对明征伐的脚步,而是一鼓作气顺势拿下了开原和铁岭两大军事重镇,随后又在大军压境之下兼并了扈伦四部中的叶赫部。此时此刻,不但整个女真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且纵观整个辽东,只剩下了辽阳和沈阳二城孤立在外。因此,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拿下了辽沈,就意味着整个辽东地区全都得屈膝于自己的“后金政权”所统治之下,如此一来,迁都辽东的愿望便指日可待了。

明朝方面自萨尔浒战役失败之后,于当年六月委派了官出身的熊廷弼紧急前往辽东,取代杨镐,企图以熊之力扭转当时的辽东局势。熊廷弼果然不负众望,在失去了“开铁屏障”之后将主力驻防于辽阳,以辽阳为军事中心,兼顾沈阳的同时又将力量逐渐的开铁一带延伸,试图以“步步为营”的战略收复整个辽东。但这一战略布局终究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和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这对于当时腐败已久的明朝来说自然是难以接纳的,于是在明熹宗时期,熊廷弼由于种种因素被“阉党”集团挤下了台,转而换成了军事才能略为平庸的袁应泰上场。

自袁应泰经略辽东以来,极大地“吸取”了熊廷弼被朝堂之上的言官弹劾的教训,在持法上相较于熊廷弼变得更为宽松,以免遭不必要的言论。战略上则采用与熊廷弼恰为相反的路线,贪功冒进,将重兵驻防于在萨尔浒战役爆发之前就已经被努尔哈赤攻克了的抚顺所、清河堡一带意图伺机东进,此举无疑很符合明朝当局统治者的求胜心理,成功地博取了朝堂上众人的欢心,都认为辽东局势在袁应泰的经略之下不用多久便可恢复稳定。但需要说明的是,袁应泰的此番战略部署实乃一步险棋,抚顺、清河一带距离辽沈二城路程太远,一旦努尔哈赤突然挥师南下,绕过抚顺直取辽沈,则抚顺一带的重兵对于辽沈的接济便处于一种鞭长莫及的状态,如此一来,便可间接导致驻守于辽沈二城的明军将士深陷死地。辽沈一旦失陷,抚顺一带的明军便彻底的沦为了努尔哈赤的“饺子”,此时努尔哈赤再率领八旗劲旅回师攻取抚顺也就更加易如反掌了。如此布局,焉能不败?

果不其然,公元1621(天元)年,努尔哈赤利用明朝易将所带来的契机,亲率八旗骑兵进攻明朝,并率先拿下了沈阳。攻克沈阳之后,利用沈阳所得的火器资源反过来轰击辽阳。由于辽阳城之前在熊廷弼的经营之下变得坚不可摧,于是努尔哈赤佯装率军攻取山海关引得明军中计并出城作战,最终被善于野战的八旗士兵一举歼灭,致使辽阳城被攻克。相较于沈阳,辽阳城的地理位置则显得更加具有优势,往西可通蒙古,向东可连接朝鲜。拿明朝方面来讲,自大明帝国建立伊始,没多久便在辽阳设置了辽东都指挥使司,使得辽阳一度成为了明朝在整个东北地区集军事、文化、商业等于一体的重镇。那么,作为后金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努尔哈赤最终为何没将都城定于辽阳呢?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就在该篇文章当中来给读者朋友们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本文的研究内容:

对于25岁就开始出来统兵打仗的努尔哈赤来说,辽阳城所处的战略地位在他心里自然清楚,这一点毫无疑问。实际上,努尔哈赤也曾将都城放置于辽阳过,但仅仅过了四年最终还是迁到了沈阳。那么,努尔哈赤的此番举措究竟又是为何呢?

首先,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辽阳这座城市。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辽阳其实是整个东北地区发展最早的城市,其历史相对来说也是最为悠久的(两千四百余年)。其战略地位也自然不必多说,任何一个定都于北京的朝代都会将其当作为山海关外的一道重要防线,明朝方面由于需要防患蒙古和女真两大势力的入侵,因此,相较于其他朝代更加重视辽阳这座重镇。与此同时,在明朝时期,辽阳城在地理位置上则恰恰处于蒙古、李氏朝鲜和大明王朝三大势力之间,且依托较为先进的农耕经济为基础,辽阳城发展成为了当时整个东北地区社会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一座城市。这也就是努尔哈赤为何要耗费数年死死地盯住辽阳不放的一大重要原因,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攻破了辽阳,才能实现率军直扑山海关会一会明朝皇帝的愿望,同时也能借此进一步促进“后金”的农耕经济发展,毕竟相较于原始的狩猎采集经济,农耕经济更符合当时的时代发展。

然而,努尔哈赤在辽阳定都的四年里却让他颇为烦恼。

相较于统治和管理一个小小的赫图阿拉城,面对着这么一座偌大的辽阳城让努尔哈赤显得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就这样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全体的八旗将士在他的率领之下迁到了辽阳。然而,由于女真人和辽阳城内汉人处于杂居而引发的一系列动乱使得努尔哈赤十分头疼。作为女真人中的领袖人物,努尔哈赤为了维护女真人的利益不得不变相的打压当地的汉人,以巩固住自己的地位,但如此一来也直接刺激到了辽阳城内汉人的反抗情绪,使得当时的汉人清楚地意识到,后金政权比明朝统治者也好不到哪儿去,于是,汉人与女真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升温。最终迫于种种压力,努尔哈赤不得不放弃辽阳,将都城迁到了当时面积仅为辽阳一半的沈阳城内。

此次迁居是努尔哈赤深刻地认识到“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以自己现在的能力虽然可以攻下辽阳,但想要真正的“消化”掉这座偌大的辽阳城是非常艰难的。与其如此,不如退一步将都城迁到沈阳,于是,本着这样一个目的,努尔哈赤最终将都城定在了沈阳。相较于辽阳,沈阳城也让努尔哈赤更加有安全感,因为此地距离自己的老家赫图阿拉城更近一点,而且与赫图阿拉城同属于浑河流域,显得更为亲切。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西边的蒙古势力和东面的李氏朝鲜势力很大程度上都依附于明朝帝国,因此,当自己身处辽阳城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两处势力进行分兵布防,再加上明朝一大势力,致使八旗士兵不得不兵分三路进行驻守,此举无疑是在削弱八旗士兵的战斗力。最终,出于种种因素考虑,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将都城迁到了沈阳。

标签: 努尔哈赤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孟子为什么要骂杨朱?他就究竟做了什么让孟子生气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朱,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本来杨朱学派没有主动去惹儒家学派,不像墨子,猛烈抨击儒家学派,还很“毒舌”地取笑儒家弟子,看见哪家死人就开心,有生意上门,可以去帮他们操办葬礼吃吃喝喝了,说这些弟子是发死人财的“贱儒”。孟子批评墨家学派是禽兽,也很“毒舌”,不过这也算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但杨朱学派应该是道家学派的一支,道家都主张

  • 为何魏国忠臣之子姜维会去降蜀?原来早在三国时就有了地域歧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于蜀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等人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为辉煌的北伐事业,至此姜维的人生轨迹,随即发生巨变。简单说就是姜维决定跳槽,从魏国跳到了蜀国。从天水郡上计掾、雍州从事、大魏中郎的姜维摇身一变,成为了蜀国诸葛亮丞相府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下姜维由魏国一个秩六百石的小

  • 北齐到底有多昏庸无道?帝王一个比一个残忍无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齐,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放眼整个中国古代王朝,一个朝代的兴起于灭亡,无一不是从发展到鼎盛再到消亡。却有这样一个王朝,从建立则一直在消亡,国柞27年却历经6代君王。但由于这六位皇帝实在是凶残荒淫,这个27年的王朝在历史上得到存在感却异常的强烈,因此这个王朝也被后世称为“禽兽王朝”。若是对中国古代王朝进行一个残暴指数排名,这个

  • “沉香招鬼”的传言是怎么来的?沉香究竟是辟邪还是招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现代,沉香,历史解密

    说到沉香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好的,不仅仅是能做家具,话说也是中药,话说沉香的好处大家也知道的,反正又贵又好,很值得的东西,但是最近小编又看到了一些事情,是什么呢?话说啊这个沉香啊竟然招鬼,我去,还有这种事情?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揭秘看看,这个沉香到底是招鬼的呢?还是辟邪的呢?感兴趣的可以一

  • 蘑菇战术简介 战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历史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蘑菇战术,解放战争,历史解密

    蘑菇战术的基本特点是,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与“运动战”极为相似。应用历史蘑菇战术是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处在敌强我弱地位的中国人民军队所创造

  • 大乔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又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大乔,历史解密

    说到大乔应该还是有不少的网友都知道她的,三国时期非常漂亮的一位了,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话说这个大乔好像死得非常的冤枉,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个正常情况下的大乔和传说中大乔的死因原因都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那么大乔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大乔生平简介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公,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

  • 清朝规定男性都要留辫子,那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剃发留辫,是清朝统治手段的一部分。清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留辫”来摧垮汉人的民族精神,保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维持满族的统治地位。历史证明,这一措施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完全毁灭了汉族的发型服饰传统,汉人已经完全接受并习惯了。到满清被推翻、民国建立时,剪掉辫子这一符合时代潮流的举动,还遇到了很大的阻

  • 明朝死的最惨的妃子,貌美如花却惨遭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端妃,明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一入宫墙深似海,古代的女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做皇帝的妃子,然而当真正进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女人后,才发现原来作为皇帝的妃子,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幸福。皇帝的媳妇,并不是那样好做的,每时每刻都要遵守宫里的条条框框,同时还要提防被别的妃子算计。一旦惹祸上身,轻则被打入冷宫,重则被赐死。明朝就有这样

  • 婉约派有着什么特点?作品都有着什么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婉约派,宋词,历史解密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

  • 闽太祖王审知长子:王延翰筑水晶宫奢侈无度,朝政昏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延翰,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王延翰(公元? ----926年),字子逸。太祖王审知长子。王审知病死后继位。在位1年。王延翰身材高大,皮肤美白如玉 ,喜好读书,颇通经史。王审知在世时,因对其管束严厉,尚能协助父亲处理政务。王审知于公元925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并受后唐封为节度使,用后唐年号。第二年称闽国王。王延翰继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