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国实力弱小,他是怎么反推辽国的?

金国实力弱小,他是怎么反推辽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12 更新时间:2023/12/6 13:42:30

历史到了十二世纪的时候,曾占据中原以北广袤疆域的辽帝国,走到了属于自己的末路。因为,在十二世纪最初的几年时间里,生女真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灭辽之战。历史上的金灭辽之战起于公元1114年,结束于公元1125年。也就是说这个曾经盘踞在东北亚地区的庞大帝国,面对生女真部落联盟的攻势,仅仅坚持了十年的时间。那么,整体实力弱小的金国,为能在短时间内反推辽国?

首先,我们能够了解的是,完颜阿骨打在刚刚誓师灭辽的时候,女真人的整体实力同辽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而在有如此大差距的情况下,女真人用了十余年便彻底的荡平了辽国,成为了东亚地区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力量。而金国所以能够在实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反推辽国,很大程度上同最开始生女真诸部的战斗力有很大关系。

在《金史》中,一直有十二世纪女真人“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如果我们以当今的视角来看,能发现这个说法有些过于夸了。但这个夸张的说法,也间接展现出了生女真人诸部的战斗力。这些人不同于内附辽国,世居辽东的熟女真人。最开始跟随完颜阿骨打的生女真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因为长期保持渔猎的传统,战斗力却高于不修兵事的辽军。

除了渔猎传统外,生女真人战斗力高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在《金史》中也有相应的记载。根据记载生女真人“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这个意思就是,生女真人当时是无法同中原百姓一样,通过农耕满足自身所需的,而战争则是生女真人满足日所需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见,这样的一支军队,在战斗力方面自然而然要高于辽军。

当然,军事层面的优势只是众多原因之一,弱小的金国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反推金国,还在于辽国自身。这是因为,辽国天祚帝在位的这段历史时期,辽国长堤下的污浊河水,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是因为,天祚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加派赋税朝贡,极大地加重了各属国以及普通平民百姓身上的分担。而天祚帝的所作所为也起了一个带头作用,因为天祚帝开始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后,大部分的契丹贵族则也开始纷纷效仿。一时间,奢靡之风开始蔓延整个辽国。

而奢靡之风只是一方面原因而已,因为不满天祚帝的所作所为,辽国契丹人内部的矛盾也开始逐渐凸显。诸如在历史上决定金辽两国命运的达鲁古城之战中,辽国更是后院起火发生了耶律章奴的叛乱。这样的情况,在金灭辽之战中并不是个例,在达鲁古城之战后,辽国内部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辽国旧民以及官吏,纷纷选择率众归附金国。而另一种则是在辽国内部同天祚帝对立,甚至发动叛乱。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之后,对于辽国的灭亡无疑起到了一个催化作用。

并且,当时的女真人也并非只会打打杀杀,在灭辽之战的后期,完颜阿骨打也对辽国进行了大力度的“策反工作”。以至于,女真人每攻打一个地方的时候都会先派人前往招降,而占领城池之后,女真人又会张贴告示表明只针对天祚帝不针对其他人的立场。这样一连串的怀柔之术,无疑加快了辽国内部的土崩瓦解。

历史就是这样,曾经那个盘踞东北亚的强大朝,最终亡在了女真人的铁蹄之下。而当我们深挖这段历史的细节,便能发现,辽国的灭亡实际上在女真人决定反辽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注定。

标签: 金国辽国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而不是其它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败北,历史解密

    “败北”在古代常常被人们作为打败仗的代称,在现代汉语中,还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如体育比赛、竞标、竞选等)中失败。那么,“败北”一词究竟何义?是战败后往北逃跑吗?为什么不能称为“败东”“败西”“败南”呢?古代称战败为“败北”,是因为“北”是“背”的古文。“北”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为“背”或“相背

  • 李夫人为什么会进宫入妃 进宫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李延年,历史解密

    李延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擅长编曲和作曲,代表作品之一《佳人曲》就是李延年的作品。歌词内容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不仅有作词编曲上的才艺,他还有一副好歌喉,虽然是男性,但是李延年的歌声婉转动听。汉初年间,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 张润娥悲剧的一生,成全了丈夫的锦绣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润娥,民国,历史解密

    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一生结过四次婚,第一次婚姻是包办婚姻,他与妻子离婚后,妻子就出家当尼姑了。说起来,这位妻子真是不幸,她父亲为她指定了有大贵之相的顾维钧当丈夫,并资助顾维钧留学,可是她却被顾维钧抛弃,白白当了人家的楼梯。顾维钧的父亲顾晴川曾经是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师爷。当时袁观澜幕府还有个师爷名叫张衡

  • 后唐和南唐,跟历史上的唐朝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后唐建立者李存勖虽然信李,但他不是李唐宗室。甚至于连汉人都不是,他是沙陀人。这个沙陀族乃是突厥人的分支,所以又被称为沙陀突厥。沙陀部本属吐蕃,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各地掌控力减低,外族多有侵扰,归附的少数民族多有叛乱。唐宪宗时吐蕃与回纥争夺甘州、凉州,调沙陀部北上参战。朱邪执宜认为沙陀部世为唐臣,不愿反

  •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到底有多恐怖 首都几乎死去四分之一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末,鼠疫,历史解密

    提到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人们往往会评价他道:“有道无福”,他虽然继位后勤勉图治,但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严重的天灾使得朝廷束手无策。百姓忍无可忍,终于在李自成的带领下起兵反明,崇祯帝落得个吊死煤山的结局。在各种各样的天灾中,崇祯帝继位之初的鼠疫可谓骇人。那么,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

  • 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在宋太祖太宗之间游刃有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普,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喜欢读宋史的人,对于宋初的刀光血影一定很熟悉,而这其中有一个开国功臣非常引人注目,不但被宋太祖重视,就连宋太宗也非常重视他,更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开国功臣,得以善终,这才是众多开国功臣羡慕嫉妒恨的地方,很多朋友可能已经猜出来是谁,这个人就是赵普。如果真的按照感情论,赵普也算是太祖和太宗感情上的兄弟,因

  • 大明朝灭亡后,他为何能是唯一堂而皇之地保留汉民族衣冠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朱之瑜是“明末中国五大学者”之一,在当世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齐名。明亡后,“五大学者”为了“全节之志”,或隐居,或出家,或被迫剃发,而朱之瑜却是唯一堂而皇之地保留汉民族衣冠的人。朱之瑜为什么能够做到“留发也留头”?因为他走上了流亡之路,他选择的流亡国家就是日本。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自

  • 张山雷:名寿颐,江苏嘉定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山雷,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山雷,名寿颐,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卒于1872年-1934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因母病开始学医,先后随当地老中医俞德琈、侯春林及吴门黄醴泉诸先生学习内科,后又随朱阆仙学习外科。曾自出家资,筹设中医学校于黄墙村家塾。后又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聘请,担任教务主任,为中医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 李广人称飞将军,与匈奴打仗总是运气不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汉代时期的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一生与匈奴作战无数,然而谁也想不到,正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神将,却最终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遗憾。李广究竟为何会“难封”?今天小编就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汉代

  • 祁奚“外举不避仇”的故事是怎样的?被百姓传为美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祁奚,春秋,历史解密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个典故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某人处事公正无私,不过这个看似普通的典故在流传过程中却在七部书中出现了九个不同的版本。那么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又是怎么逐渐失实的呢?我们可以从各份史料中逐一分析。一、《左传》据《左传》记载,这个典故的主角叫祁奚,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祁奚在晋景公时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