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的第五个女儿和硕端静公主身份尊贵,为何会被驸马虐死?

康熙的第五个女儿和硕端静公主身份尊贵,为何会被驸马虐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25 更新时间:2024/1/18 5:37:39

康熙的第五个女儿和硕端静公主身份尊贵,为会被驸马虐死?康熙又是怎么报复回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联姻的开始绝望的源头‍

在公元1692年,刚满18岁的和硕端静公主远嫁蒙古,与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成亲。康熙帝本觉得这会是一桩喜结连理的好事,可没想到不久之后便是传来了女儿的死讯。

康熙帝从小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大,知道她的身体状况是怎样,从悲伤的情绪中缓过来后,觉得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当即派人前往蒙古开展了秘密调查。

经过一年的秘密观察,最终康熙帝得知,自己的女儿和硕端静公主是被她的丈夫踹死的,同时还得知到自己的女儿和她的贴身侍卫有着一段秘密恋情。

和硕端静公主在清朝时,她的贴身侍卫就一直与她几乎形影不离,而且这名侍卫长相十分俊俏,身材高大,很容易得到年轻女孩的好感,年轻和硕端静公主在与他的长期接触下,自然难以控制自己的芳心。

可是古代历来阶层分明,公主与侍卫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他们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就开始了长期的地下情。不一般的关系时间久了,从眼神里都能看出端倪,他们之间的感情很快被和硕端静公主的母亲注意到。

和硕端静公主的母亲为了让她死心,不让这样的“耻辱”之事传进康熙帝的耳里,便康熙帝提出联姻的事情,康熙帝也觉得自己女儿正值芳龄,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便开始为她物色“般配”的驸马。

当时噶尔臧身为君王之子,在蒙古草原上威名远扬,同时自身长相也英气十足,在战场上立下许多赫赫战功,这样一名耀眼的年轻男子很快就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康熙帝觉得这样家底显赫,骁勇善战的草原战神,才配得上自己的女儿。历来皇室的婚姻都是身不由己,和硕端静公主也因此远嫁到了陌生的大草原,跟随她一起的,还有她的贴身侍卫。

餐遭虐待亡命鸳鸯‍

面对这个名存实亡的婚姻,和硕端静公主始终对噶尔臧保持着宾客般的礼节,每一次噶尔臧想与和硕端静公主亲近的时候,她都把握着分寸。

噶尔臧自小就风流惯了,看到和硕端静公主对自己不不热,也没有过多的放在心上,只是把她当作自己的一个玩物,想起了就来找她,有时心情不好的时候见到和硕端静公主,还会不知分寸的虐待她,来宣泄自己暴躁的情绪,在长期的虐待下,和硕端静公主的身体越来越孱弱。

和硕端静公主在这样的境遇下,心里有着许多无法言喻的苦,在遥远的草原上,和硕端静公主唯一的心灵港湾就是那个侍卫,每当自己难过、受委屈的时候,她都会向侍卫倾诉,两人在这个诺大的草原上,犹如角落里一颗脆弱的小灯草,随时都会悄无声息地熄灭。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和硕端静公主与侍卫的事情,在1710年传进了噶尔臧的耳里,噶尔臧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头顶一片草原”。

面对着和硕端静的出轨,噶尔臧第一时间就拿着刀找到了那个侍卫,二话不说就冲上去砍他,和硕端静公主想冲上来保护侍卫,可是噶尔臧在她靠近的时候,一脚将她踹到了一旁。侍卫在噶尔臧的刀下惨死,和硕端静公主因为那一脚的巨大力道,本就孱弱的身子也患上了不治之症,没多久就因病而死。

欺君之罪关押死牢‍

噶尔臧对于和硕端静公主的死也感到非意外,他知道自己不能将这件事告诉康熙帝,不然自己就真的死定了,于是噶尔臧隐瞒了真实情况,谎称和硕端静公主是因为感染了风寒,随后病情加重得了瘟疫,不治而亡。

本来噶尔臧在得知康熙帝悲痛流泪的消息后,以为自己可以蒙混过关,可他远远低估了康熙帝的精明。

经过了一年的调查,康熙帝知道了噶尔臧欺瞒自己,并且对于噶尔臧害死自己的女儿感到非常愤怒,当即就出兵将噶尔臧捉拿回朝廷。噶尔臧虽然身为草原战神,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可是他的父亲并不会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而连累到整个草原的安危,面对鼎盛时期的清朝,草原选择放弃抵抗,将噶尔臧交了出去。

噶尔臧被康熙帝关入了清朝大牢,并且废除了他的爵位,之后噶尔臧在牢里的事情,历史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噶尔臧在死牢里被关押了11年之久是切切实实的。

在1722年噶尔臧死在牢里,被抬出来埋葬的时候,他的身体都变形了,皮肤到处都是破损,就算在史册中没有过多的记载,从噶尔臧尸体的状况来看,他这十多年在牢狱里遭受到的灾难肯定是不会少了。

结语:

和硕端静公主虽然一直与侍卫进行着地下恋情,但康熙帝对于自己的女儿的名声是十分在乎的,身为完美主义的康熙帝,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在历史上留有些污点。

在后来清史上,康熙帝专门将和硕端静公主的历史改为:远嫁草原,两情相悦,恩恩爱爱,噶尔臧死之后,和硕端静公主也因为长期相思,患病而死,两人死后将他们厚葬在了一个墓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子午谷奇谋?应该怎么去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建兴六年,诸葛亮首次出兵北伐时,蜀汉名将魏延提出了由子午谷进军攻克长安的军事计划。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那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有多少可行性,为何诸葛亮就是不采用呢一,奇谋版本众所周知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所以三国故事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导致三国

  • 如果秦始皇知道了世界的格局,他会远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秦始皇知道了世界的格局,他会远征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可能一:被斩在古代都是流行天圆地方的学说的,知道后来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献上了世界地图,这才让中国人了解到整个世界的概况,大概率的话会被直接斩了,古代皇帝都是相当多疑,并且不管信不信这个秘密在谋划出来之前就不会让太多

  • 真实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曹雪芹这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真实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曹雪芹这个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曹雪芹是一位出身于豪门世家的公子哥。说起曹雪芹的出身,那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家在大清王朝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政治地位很高,经济方面也是富甲一方,成为人们瞩目的豪门之家。曹雪芹是一位遗腹子,他的父亲就是江宁织造曹颙,也就是

  • 为何刘邦踹嫡子刘盈下马车,却宠爱庶子刘肥和刘如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这一辈子,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其中只有一个刘盈是嫡子,但刘邦对嫡子刘盈一点都不好,当年彭城逃遁时,刘邦在紧急中,

  • 历史上的董卓是怎么死的?是吕布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候,都不会选择通过暴力去解决,一般的人都会用一种平和的方式或者通过法律去解决。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经常发生战乱,而且在这个时候有一些人被很多人痛恨,但是却也没没有办法制服他。这时候就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杀死它们,董卓就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也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被自己的儿子杀

  • 如果吕蒙等关羽和曹操相争,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吕蒙等关羽和曹操相争,结果会如何?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平衡局面是赤壁之战后,然刘备的地盘太小,需要拿下巴蜀,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刘备成功拿下巴蜀之后欲拿下汉中,于是密信关羽在荆州北上攻打曹操,以缓和刘备攻打汉中的压力,于是刘备尽率三军出荆州攻打樊城。镇守荆州的大将是关羽,关羽的三万兵力用来守城

  • 周苛被项羽俘虏后被许以上将和三万户,为何他却大骂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周苛是秦汉时期沛县人,曾是秦朝时期泗水郡的卒史,项羽将他俘虏后,许他上将军位和三万户侯,周苛却大骂项羽,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三年,项羽攻破荥阳城,周苛、枞公、韩王信等守城人员被俘,项羽跟周苛讲,如果周苛归顺项羽,直接拜周苛为上将军,并封赏三

  • 为什么把刘墉叫做浓墨宰相?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刘墉的故事。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

  • 古代做驸马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古人为什么要试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当驸马到底多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家,在过去漫长的光阴之中,国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与朝代的更替,最终才迎来了如今的现代社会,现如今人人生而平等,可以自由的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幸

  • 被曹操盛赞的荀彧,为何最后会郁郁而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被曹操盛赞的荀彧,为何最后会郁郁而终呢?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当地的名门望族。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荀彧也确实无愧于这句话。荀彧少年时期便有才名,曾被南阳名士何颙认为是王佐之才。他被推举为孝廉,但荀彧入朝为官时,恰逢董卓把持朝政,独断专权。荀彧对此不满,于是弃官归乡,后来投靠曹操。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