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子午谷奇谋?应该怎么去理解?

什么是子午谷奇谋?应该怎么去理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81 更新时间:2024/1/16 10:09:54

建兴六年,诸葛亮首次出兵北伐时,蜀汉名将魏延提出了由子午谷进军攻克长安的军事计划。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那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有多少可行性,为何诸葛亮就是不采用呢

一,奇谋版本

众所周知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所以三国故事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导致三国中的许多事情也时常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是焦点中的焦点。

可根据《三国志》和《魏略》这两部史书的记载,“子午谷奇谋”其实存在两个版本,相互之间有很大差异。船长就先从介绍这两个版本的具体内容及真实性入手,来分析该谋略的可行性。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卷四十)

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北伐,都要向他请求分兵万人,好让自己带领他们从小道进军,就像韩信暗渡陈仓那样,与诸葛亮率领的主力在潼关会师。但诸葛亮每次都不答应,魏延因此嘲笑诸葛亮胆怯,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穀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故不用延计。”(魏略)

魏延向诸葛亮提议说:“现在镇守长安的是魏将夏侯楙,而他年少无知,胆小无谋,只是凭着驸马的身份才出镇关中。现在只要丞相给我五千精兵和五千运粮兵,那我就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走,穿过子午谷北进,不出十天就能到长安。夏侯楙听说我来,一定会乘船逃走,而长安城中只会剩下御史与京兆太守等不懂军事的文官。长安粮库与百姓的谷物足够我部食用并坚守二十天。等到丞相率军从斜谷与我汇合,那咸阳以西就可以一举平定了。”

二,版本真实性

《三国志》的作者为陈寿,《魏略》的作者为鱼豢,二人都为魏晋时期的史学家,只不过陈寿原为蜀汉官员,鱼豢原为曹魏官员。虽然两部史书都是私人编纂,但《三国志》的知名度远高于《魏略》,自然陈寿的知名度也比事迹不详的鱼豢高很多。

陈寿治史严谨,对于史料的取舍十分审慎,凡是可信度不高的一律不予采纳,所以《三国志》的可信度很高。鱼豢治史宽松,对于史料的取舍没有陈寿那么严谨,力求详细全面,哪怕是可信度不高的史料也会予以采用,因此《魏略》的可信度没有《三国志》那么高。

《三国志》魏延计谋的内容过于简略,没有详细的实施计划;而《魏略》的魏延计谋则漏洞百出,不太可能实现。

首先长安是关中重镇,安西将军夏侯楙不太可能冒着杀头的危险而放弃长安逃走;其次长安城池坚固,魏延带领的一万军士是急行军,没有携带攻城器械,很难攻克长安;最后哪怕魏延攻克长安,中原魏军主力也会迅速支援关中,他也不一定能坚守住二十天,何况诸葛亮的主力也未必二十天就能到长安与他汇合。

魏延与诸葛亮都是蜀汉官员,二人详细商讨伐魏的计谋连原为蜀人的陈寿都不清楚,那魏人鱼豢自然不可能比陈寿更清楚。况且陈寿与鱼豢都活到了西晋时期,那鱼豢所写的子午谷奇谋陈寿也肯定是清楚地,之所以没有采用就是因为可信度不高。

三,可行性高低

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使得魏军不敢入侵,况且他还打败过曹魏名将郭淮与费瑶,可见其军事能力不差。既然他敢提出伐魏的“子午谷奇谋”,那就证明该谋略有一定可行性。可惜《三国志》的记载过于简略,没有具体实施步骤,因此无法判断可行性的具体程度。《魏略》的记载则可信度不高且漏洞太多,没有多少可行性。

《三国志》没有提到魏延走不走子午谷,只是说是从其他道路进军。那么魏延有可能率军走子午谷,也有可能不走子午谷,因此他的计谋能不能称为“子午谷奇谋”是存疑的。况且《三国志》提到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都会要求异道进军,那子午谷只能在第一次北伐时使用,第二次就不行了。所以魏延北伐一定还有其他道路攻打关中,所以“子午谷奇谋”可能并不存在。

四,诸葛亮不用原因

诸葛亮之所以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方面是因为其性格谨慎,认为魏延之计过于冒险,不如自己从平坦大道进军而夺取陇右,那样万无一失;另一方面是认为魏延计谋成功的可能性较低,而蜀汉本身实力就弱,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损失。另外陇右产马,地势平坦,便于屯田,加之诸葛亮对夺取陇右筹谋很久,自然不会采纳魏延之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秦始皇知道了世界的格局,他会远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秦始皇知道了世界的格局,他会远征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可能一:被斩在古代都是流行天圆地方的学说的,知道后来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献上了世界地图,这才让中国人了解到整个世界的概况,大概率的话会被直接斩了,古代皇帝都是相当多疑,并且不管信不信这个秘密在谋划出来之前就不会让太多

  • 真实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曹雪芹这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真实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曹雪芹这个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曹雪芹是一位出身于豪门世家的公子哥。说起曹雪芹的出身,那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家在大清王朝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政治地位很高,经济方面也是富甲一方,成为人们瞩目的豪门之家。曹雪芹是一位遗腹子,他的父亲就是江宁织造曹颙,也就是

  • 为何刘邦踹嫡子刘盈下马车,却宠爱庶子刘肥和刘如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这一辈子,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其中只有一个刘盈是嫡子,但刘邦对嫡子刘盈一点都不好,当年彭城逃遁时,刘邦在紧急中,

  • 历史上的董卓是怎么死的?是吕布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候,都不会选择通过暴力去解决,一般的人都会用一种平和的方式或者通过法律去解决。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经常发生战乱,而且在这个时候有一些人被很多人痛恨,但是却也没没有办法制服他。这时候就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杀死它们,董卓就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也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被自己的儿子杀

  • 如果吕蒙等关羽和曹操相争,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吕蒙等关羽和曹操相争,结果会如何?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平衡局面是赤壁之战后,然刘备的地盘太小,需要拿下巴蜀,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刘备成功拿下巴蜀之后欲拿下汉中,于是密信关羽在荆州北上攻打曹操,以缓和刘备攻打汉中的压力,于是刘备尽率三军出荆州攻打樊城。镇守荆州的大将是关羽,关羽的三万兵力用来守城

  • 周苛被项羽俘虏后被许以上将和三万户,为何他却大骂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周苛是秦汉时期沛县人,曾是秦朝时期泗水郡的卒史,项羽将他俘虏后,许他上将军位和三万户侯,周苛却大骂项羽,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三年,项羽攻破荥阳城,周苛、枞公、韩王信等守城人员被俘,项羽跟周苛讲,如果周苛归顺项羽,直接拜周苛为上将军,并封赏三

  • 为什么把刘墉叫做浓墨宰相?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刘墉的故事。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

  • 古代做驸马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古人为什么要试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当驸马到底多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家,在过去漫长的光阴之中,国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与朝代的更替,最终才迎来了如今的现代社会,现如今人人生而平等,可以自由的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幸

  • 被曹操盛赞的荀彧,为何最后会郁郁而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被曹操盛赞的荀彧,为何最后会郁郁而终呢?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当地的名门望族。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荀彧也确实无愧于这句话。荀彧少年时期便有才名,曾被南阳名士何颙认为是王佐之才。他被推举为孝廉,但荀彧入朝为官时,恰逢董卓把持朝政,独断专权。荀彧对此不满,于是弃官归乡,后来投靠曹操。荀彧

  • 刘邦作为刘邦庶长子,为何能免于吕雉的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刘肥(?—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人,西汉宗室、诸侯王,汉高帝刘邦庶长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兄,母为曹姬。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十二年,大汉帝国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太子刘盈袭号为帝。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活了下来,除太子刘盈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