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是如何下定除掉鳌拜的决心的呢?

康熙是如何下定除掉鳌拜的决心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33 更新时间:2023/12/14 8:42:45

康熙是如何下定除掉鳌拜的决心的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玄烨(康熙,即清圣祖)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鳌拜四大臣辅政。

当时鳌拜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旧属,为其它辅政大臣所恶,因此鳌拜才得以擅权。

8岁的康熙帝登基称帝,鳌拜根本就没有把康熙帝放在眼里,在朝廷中作威作福,十分放纵,年幼的康熙无力压制住鳌拜,起初只能听之任之。

康熙五年时,鳌拜将京城的很多土地分给了上层贵族,引起轩然大波,也惹来很多大臣的不满。苏纳海、朱昌祚等人联合要求鳌拜停止这种行为,并且上书康熙帝。这就惹恼了权大势大的鳌拜,他竟然假传圣旨,秘密处死了几位忠心耿耿的大臣,甚至还诬陷并赐死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引起朝野惊恐。

听闻这消息,康熙帝极为愤怒,命令鳌拜来解释一番,但是狂妄的鳌拜仗着自己年老体弱,说自己重病起不了床,故无法前来面见圣上。康熙见多次征召未果,就决定亲自前去鳌拜府上查看,想看看鳌拜是不是真的得病了。

康熙带着侍卫和几名大臣一起来到了鳌拜的家中,当康熙进入鳌拜的卧室后,皇帝身边的侍卫们发现鳌拜脸色慌张,于是立刻上前挡住正要走到鳌拜床边的康熙,并一把掀开盖在鳌拜身上的被子,结果竟然看到鳌拜手中拿着一把尖刀。

这时候康熙却临危不乱,不慌不忙的解围说道:“随身携刀是我们满洲人的习惯,大家不用大惊小怪。”回宫后,他决定不能再忍受鳌拜胡来了,一定要除掉这个想置自己于死地的奸臣。最后,16岁的康熙智擒了鳌拜,扫除了掌握朝政的最大的障碍。

康熙设计擒拿鳌拜,假意与一群小内监在宫内练习“布库”(即摔跤,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鳌拜以为康熙做的事是小孩子的游戏,不以为意。另外,康熙还联络了兵部尚书王弘祚、兵部左侍郎署武英殿事黄锡衮,要他们在朝廷捉拿鳌拜时,控制京师的部队,避免鳌拜一党作乱。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鳌拜入宫时,据说康熙帝让鳌拜到南书房谈话,内侍请鳌拜坐在椅子上(但椅脚已被动过手脚),而另一位内侍在其后扶着椅子。

康熙命内侍赐茶(其实茶碗用热水煮过),鳌拜接茶,茶碗烫手,砰然坠地。鳌拜低头时,扶椅子的内侍乘势一推,鳌拜跌倒。于是康熙大骂曰:“鳌拜!大不敬!”。立刻命这群专门“布库”的小内监出来,扑向跌倒的鳌拜,将之拿下。

至此,不可一世的鳌拜最终被籍没拘禁,其党羽或死或革,其婿敬谨亲王兰布降为镇国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董卓祸乱到底是怎么回事?与袁绍有何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之乱讲的是东汉中平六年至初平三年董卓入朝的专权暴政的事件。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小说《三国演义》里有相当一部分篇章是描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事,家世豪华的袁绍在书中成为十八路诸侯共同推举的盟主,其弟袁术成为大军的总督粮官,袁氏兄弟成为讨董大军中的

  • 曹操的儿子那么厉害,为何刘备的儿子却如此无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儿子那么厉害,为何刘备的儿子却如此无用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诸侯揭竿而起,个个想要在乱世当中创下功勋,最后只剩下魏蜀吴三国鼎立,一时难以分出高下。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刘备和曹操都能称为英雄,曹操的儿子非常的有心机,为何刘备的儿子刘禅却如此无用呢

  • 董卓有多少后代?全部被处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董卓和他的后代的故事。董卓是凉州人,原本只是中郎将张奂部下一个小小的军司马,由于在镇压黄巾起义、抵御羌人时立下许多战功,慢慢的军阀中变得颇有些名气。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为铲除十常侍,令董卓进京协

  • 萧何骗杀韩信后,为什么大家都恭贺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前193年),沛郡丰邑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十一年,萧何与吕后合谋,骗杀了淮阴侯韩信。征战在外的刘邦,得知萧何与吕后骗杀了韩信,把萧何由丞相升迁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封户,并给萧何设置了相国专属的相国尉。对

  • 李白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诗仙李白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姓名由来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

  •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首先是严格进士覆试制度,提高铨选质量,选拔真才实学。进士科是唐代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门径,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时间的流转,“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也”,其弊端也日趋明显。有鉴于此,会昌三年(843年)

  • 包拯如何靠着一头牛巧妙的破了一桩奇案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古代生产力低下,耕牛是那个时代的主要畜力,而且牛皮牛筋还有牛角都是能用来制作武器、甲胄的。所以历朝历代对耕牛的宰杀都是经过严格的管控的。西周时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规定。我国古代政府给予耕牛的格外维护,在汉朝,杀牛是要偿命的,即便你是牛的主人。在唐朝私杀耕牛判徒刑一年。不过,包拯却靠着

  • 刘邦和项羽,到底是谁在鸿门宴上吃了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发指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鸿门宴可以说是楚汉相争的起点。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很多人都为鸿门宴上项羽没杀刘邦而感到惋惜,觉得项羽错过了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项羽吃了大亏。

  • 刘邦晚年身负重伤,为何不敢医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末汉初,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西楚霸王项羽、淮阴侯韩信、留侯张良等大拿就不用说了,就连被太史公似有意似无意黑一把的汉高祖

  • 杜甫诗作《江南逢李龟年》中提到的"岐王",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句诗出自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说的是杜甫与李龟年在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又在崔九堂前多次听闻音乐。那么这里提到的“岐王”,指的是谁呢?这位岐王,指的就是唐睿宗李旦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李范,本名李隆范,李隆基登基称帝后,为了避讳,就改名李